江苏省2020高考生物二轮微专题考前仿真适应性训练(一)_第1页
江苏省2020高考生物二轮微专题考前仿真适应性训练(一)_第2页
江苏省2020高考生物二轮微专题考前仿真适应性训练(一)_第3页
江苏省2020高考生物二轮微专题考前仿真适应性训练(一)_第4页
江苏省2020高考生物二轮微专题考前仿真适应性训练(一)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2020高考生物二轮微专题考前仿真适应性训练(一)(满分120分,限时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和果糖的水解产物都有葡萄糖b乳糖存在于早期植物种子的白色乳汁中c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含有多种还原糖d在人的肠道中纤维素彻底水解为葡萄糖解析:选c果糖是单糖,不能水解,a错误;乳糖是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二糖,植物细胞中没有,b错误;人体细胞不分泌纤维素酶,因此纤维素在人的肠道中无法水解,d错误。2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b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c乙细胞所构成的组织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d甲、乙细胞中的各具有不同的功能解析:选d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大液泡,细胞壁不是细胞器;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乙细胞含有叶绿体,使细胞显示绿色,会影响物质鉴定中显色反应的观察;为高尔基体,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分泌有关。3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a和b表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可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c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物质是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有关,与无关解析:选c图中a表示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表示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出细胞,而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是自由扩散进细胞;细胞膜上能识别信息分子的是糖蛋白;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即水分子等自由通过,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与和都有关。4研究人员从霉菌中提取淀粉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催化(等量且足量)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相同时间内其产物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550 b45 条件下,可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提高酶活性c55 条件下,可通过增加酶量提高产物的相对含量d45 条件下比40 条件下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明显解析:选d由图示分析可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5 左右,即在4050 ,a错误;酶的活性与温度、ph等条件有关,底物浓度不影响酶的活性,b错误;55 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失去催化作用,c错误;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其催化作用,45 条件下比40 条件下在相同时间内产物的相对含量高,说明45 条件下比40 条件下酶的活性高,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明显,d正确。5.如图表示人体内的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其中n表示葡萄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b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d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解析:选d由图可知,过程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发生在核糖体中;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过程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6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染色加深b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其细胞表面糖蛋白多c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d体外培养时,儿童的成纤维细胞传代次数多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解析:选d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变小,染色质染色加深;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其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不是全能干细胞;儿童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高,体外培养时前者传代次数多。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卡诺氏液能够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b卡诺氏液处理和洗去解离液都有助于染色体观察c低倍镜观察时首先找到染色体分散良好的中期进行观察d秋水仙素处理过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处于中期的比例增大解析:选c卡诺氏液可以保持染色体的形态,洗去解离液是防止解离过度而影响染色,两者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观察染色体,a、b正确;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时找到分生区,再换成高倍镜先找中期进行观察,c错误;秋水仙素处理过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停留在中期,因此处于中期的细胞比例增大,d正确。8某种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红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51,如果将亲本红花植株自交,f1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a31b51c53 d111解析:选d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该植物群体中的白花植株(aa)与红花植株(a_)杂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51,说明该植物群体中的红花植株为aa和aa,比例为21。因此,将亲本红花植株自交,f1中白花植株的概率为1/31/41/12,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111。9核酸分为dna和rn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链状dna携带了细胞全部的遗传信息b细胞内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原料是8种游离的核苷酸c衰老细胞内嘌呤积累直接导致痛风的发生d本身具有碱基对的rna与其他rna的功能不同解析:选d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环状dna,a错误;dna复制需要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b错误;衰老细胞内嘌呤代谢后形成尿酸,可导致痛风,因此是尿酸直接导致痛风的发生,c错误;本身具有碱基对的rna是trna,与其他rna的功能不同,d正确。1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不发生进化c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d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解析:选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周围的环境在不断发生改变,对生物不断进行选择,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故生物也在不断进化;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对方,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1某人长时间未饮水,血浆渗透压发生改变,机体会发生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关于该调节过程,下列表述合理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血量减少b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解析:选b长时间未饮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强。12某含有1 000个碱基对的环状dna分子,其中含腺嘌呤300个。该dna分子复制时,首先1链被断开形成3、5端口,接着5剪切端与2链发生分离,随后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同时还会以分离出来的5端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子链,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每个磷酸基团都与一个脱氧核糖相连b外链充当了1链延伸时的引物,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作用c该dna复制时,子链都是由53方向延伸的d若该dna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复制需要鸟嘌呤2 800个解析:选a由于该dna分子为环状dna分子,所以每个脱氧核糖都有两个磷酸基团与之相连,每个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外链充当了1链延伸时的引物,进行dna分子合成时,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的催化作用;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复制过程中子链都是由53方向延伸的;由于1 000个碱基对的环状dna分子中含腺嘌呤300个,所以含鸟嘌呤700个,若该dna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共需要鸟嘌呤700(2322)2 800个。13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下列有关玉米染色体特殊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异常9号染色体的产生称为基因重组b异常的9号染色体的产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发生c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d图2中的亲本杂交,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亲代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解析:选b9号染色体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异常的9号染色体的产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发生;图2中母本的2条9号染色体有相同的片段可联会,故图2中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部分可发生联会;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双亲都能产生cwx的配子,因此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14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表明,通过剖腹产的小鼠幼崽只拥有较低数量的用于增强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此细胞类型在防止反应性免疫细胞对来自机体本身、饮食分子和无害肠道细菌的响应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淋巴细胞产生也可以由吞噬细胞产生b吞噬细胞、记忆细胞起作用时均具有特异性c无害肠道菌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d自然分娩婴儿可能比剖腹产婴儿出生时遇到更多的抗原刺激解析:选b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可以由淋巴细胞产生,溶菌酶可以由吞噬细胞产生;吞噬细胞起作用时不具有特异性;无害肠道菌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题干信息表明通过剖腹产的小鼠幼崽只拥有较低数量的用于增强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由此推断自然分娩婴儿可能比剖腹产婴儿出生时遇到更多的抗原刺激。1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图中e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中的能量c图中d蕴含的能量均未被第二营养级同化d畜牧业中,圈养与放养相比,可提高图中c/b的比值解析:选d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其中来自c的能量已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圈养时动物的活动较弱,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较少,c的值变大,所以畜牧业中,圈养与放养相比,可提高图中c/b的比值。16下图是用于早孕检查的抗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试管a中的细胞是一种b细胞(浆细胞),试管b中细胞来源单一b试管c中常用活性病毒提高细胞膜的流动性,诱导细胞融合c培养基d的作用是对hat培养基选择出的杂交瘤细胞进一步扩大培养d无菌无毒等条件下e中杂交瘤细胞高密度培养才能得到较多的单克隆抗体解析:选d试管a中的细胞是从特异性免疫的小鼠脾脏中提取出的b细胞,种类多样,试管b中的细胞是小鼠的骨髓瘤细胞,来源单一,a错误;试管c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细胞融合,b错误;培养基d的作用是对hat培养基选择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阳性抗体检测,筛选出能够产生抗hc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e是对产生抗hc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扩大培养,c错误;动物细胞培养第一要素是无菌无毒等条件,e中杂交瘤细胞培养属于体外培养,培养数量足够多的杂交瘤细胞则可得到较多的单克隆抗体,d正确。17下列关于胚胎发育和胚胎移植的叙述,正确的是()a给良种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其超数排卵b滋养层细胞在囊胚期发育成胎儿的胎膜和胎盘等结构c多次分割囊胚期的胚胎并快速进行胚胎移植能够提高后代成活率d注射到囊胚腔中的胚胎干细胞可以参与个体器官的发育解析:选d给良种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促使其超数排卵,a错误;在原肠胚以后的发育时期,滋养层细胞发育成胎儿的胎膜和胎盘等结构,b错误;二分胚的成活率较高,多次分割囊胚期的胚胎的成活率非常低,c错误;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18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腐乳制作中酒精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时间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的作用都是直接洗去衣服上的污垢c若固定化酵母细胞时,cacl2溶液浓度过低,将很难形成凝胶珠d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会引起醋酸菌死亡解析:选b卤汤中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菌,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加酶洗衣粉中纤维素酶的作用主要是使纤维素的结构变得蓬松,从而使得渗入纤维深处的尘土和污垢能够与洗衣粉接触,最终达到更好地去污效果;cacl2溶液浓度过大,形成的凝胶珠硬度大、易开裂,cacl2溶液浓度过低,将很难形成凝胶珠;制作果醋的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好氧型细菌,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19吡唑醚菌酯能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据此推测该物质可以()a直接抑制线粒体内产生co2的反应过程b降低细菌和真菌细胞中atp的产生速率c抑制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的酒精发酵过程d用于防治需氧型真菌所引起的农作物感染解析:选d线粒体内产生co2的反应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而吡唑醚菌酯能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即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所以该物质不会降低细菌中atp的产生速率,b错误;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的酒精发酵过程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以该物质不会抑制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的酒精发酵过程,c错误;吡唑醚菌酯能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即阻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因此吡唑醚菌酯可用于防治由真菌引起的农作物感染,d正确。20下列有关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排除空气中co2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对实验影响的方法相同c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时,先通过预实验缩小实验浓度范围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时,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计数得出平均值解析:选c探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检测反应物的剩余量,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用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co2,排除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对实验影响的方法是先让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再进行实验观察,b错误;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时先通过预实验缩小实验范围,c正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时若计数板的规格是2516型,则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计数得出平均值,若计数板规格是1625型,则采用四点取样法,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21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ib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表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组别甲乙丙溶液1010 mol/l的iba溶液105 mol/l的iba溶液蒸馏水生根数量43822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iba溶液浓度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会影响实验结果c本实验说明,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iba最适浓度为1010 mol/ld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解析:选abd分析表中三组实验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iba溶液浓度;侧芽能产生生长素,影响iba的作用效果,进而影响实验结果;本实验中iba溶液浓度梯度设置太大,故不能确定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iba最适浓度;在进行实验时,除了自变量,其他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22如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x、yb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ddxay,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种配子c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f1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3/4d若仅考虑果蝇的翅型遗传,让f1的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解析:选bcd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x或、y;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ddxay,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dxa、dy、dy、dxa共4种配子;图中雌雄果蝇交配(ddxaxaddxay),f1的雌果蝇中纯合子(ddxaxa、ddxaxa)所占的比例是1/21/21/4,故杂合子比例为3/4;若仅考虑果蝇的翅型遗传,f1的长翅果蝇(1/3dd、2/3dd)产生的配子为2/3d、1/3d,自由交配后,f2的长翅果蝇为dddd11,其中纯合子dd所占的比例是1/2。23对下列四图有关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a若切断甲图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b若乙图表示人体内各体液间关系,则体内细胞只与a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d丁图可表示人体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内atp产生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解析:选abd甲图中,若在c点切断,刺激b点后产生的兴奋能够传到a点,但不会传到肌肉,因此a点会兴奋,但肌肉不会收缩;若乙图表示人体内各体液间关系,则a是组织液,可与组织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是淋巴,可与淋巴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是血浆,可与血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是细胞内液;单侧光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所以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生长素的浓度低于b对应的浓度;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完成的,必须在有氧存在时才能进行,当氧气浓度为零时,线粒体内没有atp产生,所以丁图不能表示人体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内atp产生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2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代表3种不同生物物种,物种a处于第二营养级,物种b处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而物种c捕食物种a和物种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在乙、丙、丁之间的传递形式为有机物b图中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的有物种a和b、b和cc在一定时间内,丙中物种c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不可能符合“j”型增长模型d图中a和b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解析:选abcd甲为大气中的co2库,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碳在乙、丙、丁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通过环境容纳量和种群实际大小分析可知,图中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的有物种a和b、b和c;据图可知,物种c的环境容纳量与种群实际大小相当,故在一定时间内,丙中物种c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不可能符合“j”型增长模型;图中a和b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25为研究细胞膜的渗透性及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速率差异,某研究小组利用鸡血红细胞悬液进行溶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实验。下表为向6支试管的不同溶液中分别滴加一滴红细胞悬液后的实验结果。试管编号溶液(3 ml)是否发生溶血溶血所需时间10.85%氯化钠溶液20.008 5%氯化钠溶液3 min30.8%甲醇45 s40.8%丙三醇(部分)35 min56%葡萄糖溶液(部分)43 min62%tritonx1002 min注:tritonx100,分子式:c34h62o11,常用作洗涤剂。“”表示不发生溶血,“”表示发生溶血。据表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号未出现溶血的原因是0.85%nacl溶液与鸡血红细胞渗透压相近b3号比4号溶血时间短的原因是丙三醇比甲醇分子量大,不能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5号出现溶血的原因是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细胞渗透吸水胀破d6号出现溶血的原因是tritonx100能够破坏细胞膜而裂解细胞解析:选ad1号未出现溶血的原因可能是0.85%nacl溶液与鸡血红细胞渗透压相近,水分子进出细胞平衡;丙三醇和甲醇都是脂溶性物质,都能自由扩散进入细胞;5号出现溶血的原因是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细胞渗透吸水胀破;tritonx100常用作洗涤剂,能够破坏细胞膜而裂解细胞,从而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现象。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 )26(9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图示光合作用过程;下表是不同光照条件下某植物的部分生长指标。图中的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蛋白质。在有光条件下,磷酸转运器将(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不断运至细胞质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至叶绿体基质。光照强度平均叶面积(cm2)气孔密度(个mm2)净光合速率(molco2m2s1)强13.6(100%)826(100%)4.33(100%)中20.3(149%)768(93%)4.17(96%)弱28.4(209%)752(91%)3.87(89%)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照(1)图中物质b是_。c进入叶绿体后,与_结合参加(卡尔文循环),该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_。(2)据上表分析:该植物“应对”弱光光照的生长“策略”有_、_。(3)对强光下生长的该植物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_。(4)据图分析: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会被_,可能的机制是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叶绿体内磷酸丙糖浓度_(填“增加”或“减少”),从叶绿体外转运进的磷酸减少使叶绿体内淀粉_。解析:(1)据图分析,b是氧气,是由水光解后产生的;cco2进入叶绿体后,与五碳化合物(c5)结合形成c3参加(卡尔文循环),该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h(还原剂氢)和atp。(2)由图和表格数据可知,增加植物叶面积吸收更多光能及气孔总数增多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可以增强该植物对弱光的适应能力。(3)对强光下生长的该植物适度遮阴,最先发生改变的是净光合速率,最后发生改变的是叶面积。(4)磷酸丙糖是暗反应的产物,当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时,磷酸丙糖不能转运到细胞质,导致叶绿体内磷酸丙糖浓度增加,从叶绿体外转运进磷酸减少,淀粉积累在叶绿体内,暗反应会被抑制。答案:(1)o2五碳化合物(c5)h(还原剂氢)和atp(2)植物叶面积增加以吸收更多光能气孔总数增多吸收更多二氧化碳(3)净光合速率(4)抑制增加积累(增加)27(8分)江苏湿地资源丰富,湿地面积为282.19万公顷。图1是某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2表示不同体长某种鱼的食性比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食物链有_条,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2)亚洲鲤鱼是原产地亚洲的鲤科鱼类,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及鲤鱼这些鲤形目鲤科鱼类的通称。其中“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立体混合养殖模式是我国传统养殖的典范,它们组成了群落的_结构;青鱼主食螺蛳、蚌、虾和水生昆虫,所以青鱼至少是_营养级。美国亚洲鲤鱼泛滥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是_,可能造成当地某些物种的灭绝。(3)假设图2表示的某种鱼是图1中的甲,其直接从水草和藻类中获得的能量比例相等,则该种鱼体长为4.2 cm时,体重增加10 g至少要消耗藻类_g。(4)某水库上游有养鸭场,夏季暴雨导致养鸭场被水淹,造成水库鱼类大量死亡,分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晴天后水体变绿,其原因是_。解析:(1)图1中食物链从水草和藻类两个起点开始,到达最高营养级丁,共有5条,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甲和乙、甲和丙、丙和丁。(2)“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立体混合养殖模式是我国传统养殖的典范,它们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青鱼主食的螺蛳、蚌、虾和水生昆虫,多为第二营养级,所以青鱼至少是第三营养级。美国亚洲鲤鱼泛滥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是与当地鱼种争夺食物和空间,可能造成当地某些物种的灭绝。(3)该种鱼体长为4.2 cm时,其植食性比例为0.75,肉食性比例为0.25,且甲直接从水草和藻类中获得的能量比例相等,所以甲直接从藻类获取的能量至少为0.75101/220%18.75(g),通过乙从藻类获取的能量至少为0.251020%20%62.5(g),则甲从藻类获取的能量至少为81.25 g。(4)某水库上游有养鸭场,夏季暴雨导致养鸭场被水淹,造成水库大量鱼类死亡,其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分解含有大量有机物的鸭粪便,消耗大量氧气,使得鱼缺氧死亡;晴天后水体变绿,其原因是粪便分解产生的大量n、p,促进藻类大量繁殖。答案:(1)5甲和乙、甲和丙、丙和丁(不全不得分)(2)垂直第三与当地鱼种争夺食物和空间(3)81.25(4)微生物分解含有大量有机物的鸭粪便,消耗大量氧气,使得鱼缺氧死亡粪便分解产生的大量n、p,促进藻类大量繁殖(答案相似亦可得分)28(8分)2018年7月德国科研者在受精卵形成后的第一次分裂过程发现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并非“携手共进”,如下图:(1)据图可知,受精作用发生在_(填“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或“减数分裂完成后”),发生的场所是_,图中的极体中_(填“有”或“没有”)染色体(质)。(2)与图中纺锤体形成相关的细胞器是_。(3)下列对图中受精卵第一次正常分裂时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描述及排序是_。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染色体分离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均分在两个子细胞中(4)图中的两种异常分裂现象表现为_。(多选)a两个纺锤体牵引不同步b两个纺锤体方向不一致c形成了两个纺锤体d着丝粒不分裂(5)请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比较上图中异常子细胞与正常子细胞的异同点?不同点是_,相同点是_。解析:(1)据图可知,第二极体形成过程中完成受精作用,故受精作用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的场所是输卵管,图中的极体中有染色体,且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一样。(2)图示为动物细胞,与纺锤体形成相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3)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图像;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像;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染色体分离,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图像;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在两个子细胞中,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图像;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属于有丝分裂末期图像;图中受精卵第一次正常分裂是有丝分裂,发生的正确排序是。(4)据图可知,图中的两种异常分裂现象表现为两个纺锤体牵引不同步和两个纺锤体方向不一致。(5)从细胞水平分析,图中异常子细胞有两个细胞核,正常子细胞有一个细胞核,从分子水平分析,图中异常子细胞与正常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答案:(1)减数第二次分裂输卵管有(2)中心体(中心体和线粒体)(3)(4)ab(5)异常子细胞有两个细胞核,正常子细胞有一个细胞核正常细胞与异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29(9分)如图1为人体在病毒(毒素)刺激下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若体温偏离这个值,人体会通过一定的调节过程使体温恢复到调定点体温。(1)如图1,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细胞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8.5 ,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出兴奋,并分泌激素甲是_。此调节过程与直接刺激_(填“冷感受器”或“温感受器”)引发的全部调节过程接近,相关的体温调节方式为_调节。(2)流感患者体温持续维持38 ,此时机体产热量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散热量。科学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物质瘦素。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然后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人体相关物质含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图2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其中ah表示神经元,图3为图2中某局部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3)图3中结构称为_,兴奋在图3所示结构中的传递方向是_(填“单向”“双向”或“无方向”)的。(4)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通过一系列调节,从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重的效果。此时饱中枢和摄食中枢的兴奋性依次是_(填“增强”或“减弱”)。(5)若当图2中c神经元释放物质a,并引起图3中的抑制,则此时处的膜电位是_。(6)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如:毒扁豆碱可使突触间隙中的ach(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ach释放;箭毒可与ach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大脑皮层无感觉的是_。解析:(1)人体体温从37 升到38.5 ,体温升高,激素甲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激素乙,作用于甲状腺,由此可知,激素甲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是促甲状腺激素。此调节过程与直接刺激冷感受器引发的全部调节过程接近,可以看出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流感患者体温能够持续维持38 ,说明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3)图3中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称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4)由题意可知,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减弱可以抑制食欲,饱中枢的兴奋性增强可以减少能量的摄取,从而达到减重的效果。(5)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a引起突触后膜抑制,所以此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仍然表现为外正内负。(6)毒扁豆碱可使突触间隙中的ach(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导致乙酰胆碱可以持续使突触后膜兴奋,大脑皮层能产生感觉;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ach释放,箭毒可与ach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离子通道开放,二者都会使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导致大脑皮层无感觉产生。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冷感受器神经调节和体液(2)等于(3)突触单向(4)增强、减弱(5)外正内负(6)箭毒、肉毒杆菌毒素(或箭毒、肉毒杆菌毒素、瘦素)30(8分)下图中表示蛋白质合成并转运到内质网的过程:信号肽是能启动蛋白质转运的一段多肽,srp是信号肽识别粒子,它与信号肽结合后,再与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结合,使得多肽分子进入内质网腔(er腔)内。请据图回答:(1)mrna分子上的“aug”代表起始密码,其中“a”代表_。连接信号肽基本单位的化学键是_。(2)图中所涉及的过程在基因表达中称为_,完成这一生理过程除需要图中所示物质或结构外,还需要_(至少两点)。(3)由图示可知,在核糖体中合成的多肽链经内质网出来后其长度_(填“变长”“不变”或“变短”)。(4)若图中所示多肽是抗体的组分,在内质网腔中经初步加工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多肽转运出细胞的途径是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在这一过程中通过_层生物膜,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_性。解析:(1)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mrna分子上的“aug”代表密码子,“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信号肽是一种多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conh)。(2)题图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的过程,是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完成翻译过程除需要图中mrna和核糖体外,还需要trna、氨基酸、能量(atp)等。(3)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通过信号肽进入内质网,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剪切等修饰,其长度变短。(4)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内质网腔中初步加工后,还需要经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成成熟的蛋白质,成熟的蛋白质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处,以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发挥功能,故多肽转运出细胞的途径是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在这一过程中通过0层生物膜,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流动性。答案:(1)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肽键(conh)(2)翻译trna、氨基酸、能量(atp)等(3)变短(4)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0流动31(8分)某种羊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多对纯合亲本进行交配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到f2,结果如表所示。请据此分析并回答问题:pf1f2雄性有角(基因型相同)有角有角无角151雌性无角(基因型相同)有角有角无角97注: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两对等位基因用a、a和b、b表示,三对等位基因用a、a,b、b和c、c表示,以此类推。(1)羊的有角和无角性状的遗传遵循_定律。(2)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_种,f2无角雌羊中纯合子概率为_,用f2中有角雌羊和无角雄羊随机交配,子代出现有角雌羊的概率为_。(3)现有一羊群中的部分遗传关系如下图所示。若1为雌性个体,其表现型是_,其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3的基因型是_。若3与4交配,产下无角后代的概率是_。解析:(1)由表可知,f2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9331的变式,说明羊的有角和无角性状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f2表现型比例可知,雄性中有角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无角的基因型为aabb,雌性中有角的基因型为a_b_,无角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与aabb、aabb与aabb、aabb与aabb共3种。f2无角雌羊(3a_bb3aab_1aabb)中纯合子概率为3/7。用f2中有角雌羊(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和无角雄羊(aabb)随机交配,子代出现有角雌羊(a_b_)的概率为(1/91/91/91/9)1/22/9。(3)据图分析,1为无角雌羊,其基因型可能为a_bb、aab_、aabb。2、2均为无角雄羊,其基因型为aabb。3为有角雄羊,其基因型可能为a_b_、a_bb、aab_。可推出1无角雌羊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或aabb,若1为雌性个体,其表现型是无角,为纯合子(aabb)的概率是1/2。由于1无角雌羊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2为无角雄羊的基因型为aabb,则3有角雄羊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由于3为有角雌羊,其基因型为a_b_,4为无角雄羊,其基因型为aabb。而4为无角雌羊,其基因型为a_bb、aab_、aabb。5为无角雄羊,其基因型为aabb,可推出3有角雌羊的基因型为aabb,4无角雌羊的基因型为1/3aabb、1/3aabb、1/3aabb。3与4交配,产下无角雌羊的概率是(1/31/33/41/3)1/211/24,产下无角雄羊的概率是(1/31/41/31/41/31/2)1/24/24,即产下无角后代的概率是15/24。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2)33/72/9(3)无角1/2aabb或aabb15/2432(8分)牛奶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为检测自制酸奶是否被杂菌污染,进行如图所示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牛奶用巴氏消毒的好处是_。(2)图中所用培养基在灭菌过程中,需用到高压蒸汽灭菌锅。下面是关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正确的先后顺序是_。(有的操作可以重复)装入待灭菌物品加盖加热灭菌锅打开排气阀关闭排气阀切断电源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3)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 ml滴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应选择的工具是下图中_。(4)图中所示方法为稀释涂布培养法,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若用该方法培养设置了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65个、63个、64个,则可以推测酸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填“偏大”或“偏小”),如果培养基上出现_的菌落,说明自制酸奶已被杂菌污染。(5)已知酸奶中的有益菌主要是乳酸菌,要进一步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下图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正确的是_,其正确操作过程中,培养基在划线时划线工具至少要灼烧_次。解析:(1)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巴氏消毒的方法是指7075 煮30分钟或80 煮15分钟,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2)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操作是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放回灭菌桶,并装入待灭菌物品;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用电炉或煤气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冷空气排尽后关闭排气阀;灭菌所需时间到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