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2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表明他()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3有学者认为,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这是因为墨子的爱()A具有超阶级性B代表平民利益C反对一切战争D抑制了统治者4先秦某思想家曾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该思想家是()A庄子B孟子C墨子D老子5冯友兰先生说,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D宋明理学6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关注社会 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关注国家 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关注人生 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关注文化 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 ABCD7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8董仲舒认为:“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这说明了董仲舒将儒学()A神学化B世俗化C政治化D思辨化9西汉海昏侯墓西室考古发现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上隶书撰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材料说明()A画像风格与后世文人画相同B西汉建立后有统一文字的举措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D为研究孔子思想提供实物史料10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11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12秦朝时,统治者提出过“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B加强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C黄老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D百家争呜局面的最终结束13儒家学者李翱“援佛入儒”,通过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和对韩愈“性三品”说的突破,建立起“性情”的人性观,完善了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这反映出唐代()A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B“三教合一”趋势加强C儒学有所继承和创新D儒学复古性色彩浓厚14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D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15有学者认为:“宋代科举官僚们希望自己的上司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临下界的君主,而是一个与自己具有相同的人间本性、服从相同的伦理规范、遵守相同的行为准则的君主”。与材料中信息不符的是()A使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目的是维护儒学的统治地位C儒学在宋代有了新发展D希望对君主有道德上的约束16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由此判断该作者应是()A孔子B孟子C朱熹D王阳明17明代学者吕坤说:“吾少时乡居,见闾阎父老、阛阓小民同席聚饮,恣其谈笑,见一秀才至,则敛容息口,惟秀才容止是观,惟秀才之言语是听。即有狂态邪言,亦相与窃笑而不敢言短长。岂畏其威力哉?以为彼读书知礼之人,我辈材粗鄙俗,为其所笑耳。”这一现象产生主要是由于()A乡野淳朴的民风B学优则仕的观念C等级制度的影响D尊重知识的传统18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的思想与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的思想如出一辙。二者实质上都()A反对君主制度B抨击君主专制C主张人人平等D继承传统儒学19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A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B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D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20对下图数据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统一是推动科技发明的决定因素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潮流C世界其他国家科技从落后到赶超中国D科技发明升降取决于中西方关系变化211933年2月鲁迅先生在杂文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下列对上述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A火药的发明主要促进了西方历史的进步,对中国社会的作用是消极的B指南针的西传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C中国古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D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22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下列评论不正确的是()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B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C是对人性本身的研究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D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23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A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B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D否定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24有人说,莎士比亚是整个文艺复兴时代文学艺术家中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人。下列选项能作为他“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证据的是()A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B对人的认识和追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C肯定了人的欲望和自然的人性D把人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放25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为了珍惜它们,1329年,佛罗伦萨的城楼上安装了最早的机械钟。这一现象说明()A佛罗伦萨的钟表制造世界领先B佛罗伦萨人对黄金财富的追求C人文主义思潮对当地产生影响D佛罗伦萨出砚了资本主义萌芽26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一主张()A反映了议行合一的原则B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C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基础D易于导致“多数人的暴政”27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A思想自由B人身自由C推翻专制D主权在民28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写道:“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启蒙思想家所构建的“理想王国” ()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在当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C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29中国古代思想界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涌现的众多思想巨匠中,有着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A伏尔泰B洛克C孟德斯鸠D卢梭30“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是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为其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为严重的滥用。”这段论述出自()A伏尔泰哲学通信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C卢梭社会契约论D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二、材料阅读(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会去追求另一种满足,即精神上的满足意大利拥有古代罗马的一切,却唯独没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古罗马的文化没有它的雕塑、绘画、建筑、诗歌、哲学、戏剧等等!于是,人们开始追思古代的文化了,这样,就引发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钱承旦讲西方文化通论 材料二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文艺复兴曾有好几次。11世纪的伟大改革运动,随后出现的强有力的新儒家的世俗哲学,逐渐压倒并最终取代中世纪宗教,宋代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可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最后,17世纪对宋明理学的反叛,传统经学研究以语文学、历史学为进路,严格强调考证的重要性的新方法,在最近300年来的产生和发展,这些可称作第四次文艺复兴。 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有利条件,并概述“精神上的满足”的深刻内涵。(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胡适把“宋代的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称为中国“文艺复兴”的主要理由。(4分)写出“17世纪对宋明理学的反叛”中的三位重要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共同观点。(4分)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2009年12月22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柬埔寨参加了孔子文化学校的揭牌仪式。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们所关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2分)33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法文renAitre,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却衰败下来,甚至湮灭了,直到此时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 据关绍纪、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智者学派的精神内涵。(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瓦萨里用“再生”一词来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活动的原因。(2分)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为什么?(4分) (3)比较材料一、二、三,归纳材料三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6分)答案1【考点】孔子和老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先秦;先秦【解析】“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意思是所谓大臣,必须要能以正道来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应该再当大臣,“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的意思是作君主的犯了很大的过错,作臣下的就要告诉君主,臣下告诉君主多次要改掉曾犯下的大过错,但是君主从不听劝,这样的话,作臣下的就可以让其它更有贤明的人当君主,可见A.B.C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A.B.C项错误;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为王之道,首推的是崇高的道德,有德的人当之,故D项正确。【答案】D2【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先秦【解析】按照材料“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主张仁政,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故A项正确;孟子虽然主张性善论,但是题干没有显示出这个方面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是对以德治民的认可与肯定,不是否定,故C项错误;礼法思想是荀子的,不是孟子,故D项错误。【答案】A3【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先秦【解析】根据所学,孔子的爱是有等差的爱,墨子的爱是无等差的爱,是一种博爱,故A项正确;墨家代表的是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故B项错误;墨家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故C项错误;墨家主张尚贤、尚同,故D项错误。【答案】A4【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先秦;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出自庄子的齐物论,含义是事物原本就有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认可的一面,体现的是齐物的观点,故A项正确;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故B项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中“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的含义不符,故C项错误;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提倡“小国寡民”,与题干中“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的含义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5【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先秦【解析】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孕育于希腊的民主政治,不存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故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转变,士人阶层兴起,纷纷奔走游说,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为了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而采取的措施,不存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形成于三教并立,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独尊地位动摇的形势下,与社会制度转型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6【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先秦【解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是无等级无差别的爱,与材料“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相符,故是墨家;法家主张“法不阿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材料“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相符,故是法家;道家庄子主张“齐物”“逍遥”,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与材料“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相符,故是道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孟子主张“舍生取义”,与材料“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相符,故是儒家;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应是,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7【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汉朝;宋朝【解析】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是指从秦以后,在孔孟思想上加以改造的汉代儒学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演变,包括二程、朱熹、王夫之等,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是董仲舒的思想,只是新儒学中的一部分,故A项错误;整个新儒学都是以人伦为核心的儒学,故B项正确;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属于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新儒学与汉唐的大一统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8【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朝【解析】根据材料“仁之美者在于天”“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得出董仲舒将儒家的思想与天相联系,体现了神秘化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儒学思想与世俗的关系,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体现了政治化,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是儒学的思辨化阶段,故D项错误。【答案】A9【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朝【解析】文人画是表情达意的,与孔子画像的风格不一致,故A项错误;统一文字的举措在秦朝,西汉建立后没有统一文字的举措,故B项错误;墓室屏风上有孔子生平的事迹和画像,表明孔子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因此从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故C项正确;孔子的画像和孔子生平事迹的材料不能成为研究孔子思想的实物史料,故D项错误。【答案】C10【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朝【解析】“臣兼功于君”表明君臣关系的相互性,故A项错误;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指重视人民、顺应民心,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表明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关系的相互性,具有一定的辩证意识,故C项正确;董仲舒君辩证地看待臣、父子、夫妻之间关系,不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故D项错误。【答案】C11【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朝【解析】材料认为“君王受命于天”与民本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天人合一”体现了汉代儒学对皇权的制约的一面,与强调君权至高无上不符,故B项错误;君权神授的思想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至高无上的特点,为专制皇权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思想某种程度体现出皇帝对人民的绝对权力,未提及人民的态度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12【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朝【解析】秦朝时“以吏为师”,法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汉武帝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重用儒家知识分子,以儒学为选官标准,“以师为吏”反映出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故A项正确;加强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是二者的共同点,没有体现出变化,故B项错误;这一变化针对的是秦朝“以吏为师”,与黄老之术无关,故C项错误;秦朝焚书坑儒,百家争呜局面已经最终结束,故D项错误。 【答案】A13【考点】魏晋至隋唐“三教合一”潮流;隋唐【解析】唐朝儒学依然是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唐朝儒学受到佛学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唐代儒学家吸收佛教中合理成分,充实和发展儒学,故C项正确;材料中唐代儒学家在传统的儒学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阐释,故D项错误。【答案】C14【考点】宋明理学;宋朝【解析】在宋代之前精耕细作的农业就需要更多男性,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思想的解放,提高妇女的地位,不是降低妇女的地位,故B项错误;宋朝理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南宋时期,朱熹的思想“存天理,灭人欲”,他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影响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故C项正确;军队人员增加与女性地位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C15【考点】宋明理学;宋朝【解析】材料中所表述的,正是程朱理学在宇宙、社会和人性方面的体现,“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的也正是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体制,它非但没有削弱反而使君主专制政体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程朱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进一步改造发扬,目的正是维护儒学在政治和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程朱理学和其后的陆王心学,都是对先秦儒学和董仲舒新儒学的一种创新和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宋代科举官僚们希望自己的上司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临下界的君主,而是一个与自己具有相同的人间本性、服从相同的伦理规范、遵守相同的行为准则的君主”,不难看出宋代儒生希望对君主有道德上的约束,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16【考点】宋明理学;明朝【解析】据所学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心说主张,也就良知说,孔子没有这种思想,故A项错误;孟子也没有这种思想,故B项错误;朱熹也没有这种思想,故C项错误,这一主张是王阳明的学说,故D项正确。 【答案】D17【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朝;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精选)【解析】乡野淳朴的民风指待人热情,淳朴善良,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学优则仕是指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做官,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等级制度是指不同阶级的上下尊卑制度,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材料“惟秀才容止是观,惟秀才之言语是听。即有狂态邪言,亦相与窃笑而不敢言短长”表明对读书人秀才的尊重,也就是尊重知识,故D项正确。【答案】D18【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清朝【解析】君主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两人对封建君主专制有所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反对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两人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个性解放和商品经济发展成为大势所趋,题干材料的意思就是要求君主能够适当地分权与民,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人人平等的信息,故C项错误;传统儒学是维护君主专制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9【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清朝【解析】根据所学,明清儒学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A项错误;明清新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在政治上主张民主政治,是对儒学的新发展,故B项正确;明清新思想属儒学范畴,核心思想不变,故C项错误;顾炎武思想本身属于早期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20【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中古跨朝代选择题;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国家统一的信息,故A项错误;按照图片信息,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科技就已经落后于世界了,故B项错误;1500年以前,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件数都是少于中国的,从1501年到1840年,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件数超过了中国,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中西方关系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21【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中古跨朝代选择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火药的发明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进步,对中国而言,唐代就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也起过积极作用,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指南针的西传,为西欧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并在新航路开辟后,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却拿来当饭吃”,中国古代的先进科学技术并未充分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中西方的对比,同样的技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22【考点】智者学派【解析】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是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智者学派的消极影响是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23【考点】柏拉图【解析】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面前呈现的情况不一样,构成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而这种不同的认知,取决于每一个人的个人感觉。因此柏拉图说的这句话,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诠释,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美德,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与事物相比人是标准,强调“人”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柏拉图和苏格拉底都强调人的重要性,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24【考点】文艺复兴【解析】但丁的神曲和薄伽丘的十日谈均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此不能作为题干的证据,故A项错误;莎士比亚的作品歌颂的不再是低级的本能方面,而是人间的仁爱和友谊,以及人性的高尚与尊严,其作品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这可证明他“站得最高、看得最远”,故B项正确;薄伽丘的十日谈肯定了人的欲望和自然的人性,这是人性本能方面,不能证明莎士比亚的“站得最高、看得最远”,故C项错误;把人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放是启蒙的相关内容,与文艺复兴和莎士比亚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25【考点】文艺复兴【解析】/最早的机械钟出现不能代表佛罗伦萨的钟表制造世界领先,故A项错误;“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不是追求黄金,故B项错误;佛罗伦萨重视时间和生命,是人文主义思潮的体现,故C 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26【考点】启蒙运动【解析】材料主张行政服从民意,没有将行政和民意合二为一的意思,故A项错误;“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表明政府和人民之间不是契约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民有存废政府的绝对权力,故C项正确;民主权力如加以制约则不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故D项错误。【答案】C27【考点】启蒙运动【解析】康德认为“思想变革”是难以通过“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可以实现的,故A项正确;推翻专制统治能够实现人身自由,故B项错误;康德认为启蒙的真谛是“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主权在民的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A28【考点】启蒙运动【解析】根据材料“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王国”“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国家本身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资本主义制度体现资产阶级利益,根本上属于阶级性的一种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一面,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王国”“司法中得到实现”“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表明,并非仅仅体现在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方面,故D项错误。【答案】A29【考点】启蒙运动【解析】伏尔泰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信仰自由,与材料“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洛克主张分权,权力制约与平衡,与材料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符,故B项错误;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与材料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卢梭推崇自然、情感,主张人与自然融合,故D项正确。【答案】D30【考点】启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向量基底变换题目及答案
- 物业保安经理试题及答案
- 2024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School life 校园生活(话题阅读)含答案
- 2025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网络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80题)
- 2025年3月动物性食品检验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 物料泄露试题及答案
- 营销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公司借款合同纠纷起诉状
- 2025设备租赁合同解除协议
- GB 16869-2005鲜、冻禽产品
- 最新低压电工安全培训课件
- 整机部整机出货检验重点标准
- 混凝土实验室标准规范测试试题1
- 淹溺急救与护理ppt
- 美丽中国中英文字幕
- 城管执法公开课培训材料最新ppt课件
- 年度采购框架合同协议书范本
- 《日汉翻译2》教学大纲
- 头发及头皮知识精讲
- 《基因工程制药》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