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ppt课件_第1页
颌骨骨折ppt课件_第2页
颌骨骨折ppt课件_第3页
颌骨骨折ppt课件_第4页
颌骨骨折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颌骨骨折 杨剑锋 下颌骨 解剖特点 1 正中联合 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的连接处 2 颏孔区 有颏孔 下颌前磨牙牙槽窝 3 下颌角 骨质较薄 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窝位于其间4 髁突颈部 比较细小 上下较为粗大 上颌骨 三对支柱 承受咀嚼压力 传导至颅底 均下起上颌骨牙槽突 上达颅底 1 尖牙支柱 又称鼻额支柱 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 2 颧突 上颌 支柱 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3 翼突 上颌 支柱 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与颌骨运动相关的主要肌肉 1 咬肌 2 颞肌 3 翼内肌 4 翼外肌 5 舌骨上肌群 1 二腹肌2 下颌舌骨肌3 颏舌骨肌4 茎突舌骨肌 上升颞咬内 前降颏腹颌 骨折发生机制 本病多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 交通事故 工伤事故 跌打损伤 运动损伤 患者有明显的外伤病史 少数由于医源性损伤引起 阻生牙拔除劈冠 牙挺位置 用力不当 颌骨骨折特点 下颌骨 1 骨折断端移位 下颌骨骨折段的移位 主要是因肌肉牵拉所致 颏孔部骨折时 前骨折段常因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下移位 后骨折段常因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上移位 颏部的粉碎性骨折 中部骨折段由于颏舌肌 颏舌骨肌牵拉而向后移位 两侧骨折段由于下颌舌骨肌 舌骨舌肌的牵拉向中线移位 使下颌骨前部弓形变窄 这种骨折可引起舌后坠而发生呼吸困难 甚至发生窒息 应特别注意 髁状突骨折 多因间接受力所致 可与颏部骨折同时发生 应注意检查以免漏诊 髁状突骨折后 常因翼外肌的牵拉 向前内方移位 同时下颌升支因升颌肌群牵拉而向上移位 出现前牙不能闭合的状态 如双侧髁状突骨折 则前牙开牙合更明显 2 咬合错乱 颌骨骨折最常见的体征 对颌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3 骨折端异常动度 正常情况下 下颌骨运动时是整体运动的 在发生骨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异常运动 4 下唇麻木 下颌骨骨折时 如伴发下牙槽神经损伤 同侧下唇可出现麻木感 5 张口受限 颌骨骨折后 可因疼痛 骨折段移位 咀嚼肌运动失调和反射性痉挛 颞下颌关节损伤等原因 使张口受限 特别是下颌骨骨折 对张口运动影响较大 6 影响呼吸和吞咽 下颌骨骨折可因骨折段移位 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上颌骨1 骨折线 临床上最常见为横断形骨折 骨折最易发生的部位是在上颌骨与邻骨相连的骨缝 临床上根据骨折高低位置不同将上颌骨骨折分为Lefort 型 型和 型 上颌骨骨折线主要决定于撞击力的大小和方向 还可以发生纵行骨折 腭中缝裂开 1 Lefort 型骨折 又称上颌骨低位骨折或水平骨折 其骨折线通过梨状孔水平 牙槽突上方 向两侧水平延伸到上颌翼突缝 2 LeFort 型骨折 又称中位骨折或锥形骨折 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 眶内侧壁 眶底 颧上颌缝 再沿上颌骨侧壁至翼突 有时可波及筛窦达颅前窝 出现脑脊液鼻漏 3 LeFort 型骨折 又称上颌骨高位骨折或颅面分离骨折 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 眶部 经颧额缝向后达翼突 使上颌骨 颧骨与颅骨完全分离 因此又称为颅面分离 多伴有颅底骨折或颅脑损伤 出现耳 鼻出血或脑脊液漏 2 骨折段移位 上颌骨如发生横断骨折 骨折段常因重力而发生下垂移位 如撞击方向是由前向后 骨折段可向后移位 使面中部凹陷 由下向上的撞击 常造成嵌顿骨折 3 咬合关系错乱 上颌骨骨折断的移位必然会引起咬合关系错乱 4 眶及眶周的变化 上颌骨骨折时眶内及眶周常伴有组织内出血 形成特有的眼镜症状 熊猫眼 波及眶部 有眼球移位时 可出现复视 有动眼神经和肌肉损伤时 可出现眼球运动失常 5 颅内损伤 常伴发颅脑损伤或颅底骨折 出现脑脊液漏等 骨折诊断标准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依据 有明显的外伤史 受累软组织肿胀 触痛 局部可触及明显骨折断端 有骨磨擦音 咬颌关系紊乱 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全景片 下颌骨后前位 下颌骨ct 三维重建 髁突骨折可用关节断层及薛氏位 个别下颌骨骨折有下唇麻木 上颌骨骨折诊断依据 有明显外伤史 局部软组织症状明显 咬颌关系紊乱 盘形面 马面 局部触诊于骨缝骨折处可触及台阶形成 X线检查有利于进一步诊断 全景片 上颌骨CT平扫 三维重建 面中部骨折可用铁氏位 华氏位 颧弓切线位 颌骨骨折的治疗 1 治疗时机 颌骨骨折应及早进行治疗 但合并颅脑 重要脏器或肢体严重损伤 全身情况不佳 应首先抢救伤员的生命 待全身情况稳定或好转后 再行颌骨骨折的处理 2 骨折复位及固定 颌骨骨折复位的重要标志是恢复上下颌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 即牙齿的广泛接触关系 否则将影响骨折愈合后咀嚼功能的恢复 1 复位方法 A 手法复位 用于新鲜的 移位不大的线行骨折 如颏部骨折 复位后应做颌间固定 属于非手术治疗 B 牵引复位 主要用于手法复位不满意或已经纤维性愈合的患者 分为颌间牵引及口外牵引 颅颌牵引 主要用于上颌骨骨折 C 手术切开复位 主要用于开放性骨折 复杂性骨折 错位或愈合的陈旧性骨折 手术切开复位进路 1 冠状切口入路 用于面中部诸骨骨折的显露 2 睑缘下切口 主要用于眶下缘 眶底 颧骨骨折的显露 3 耳屏前切口 主要用于颧骨 颧弓 髁突颈部骨折 4 下颌下切口 用于下颌角 髁突基部 下颌支骨折的显露 5 口内前庭沟切口 运用最广泛的切口 可以直视下对骨折复位的优先采用 减少面部瘢痕 固定方法 保证骨折块复位后在正常位置愈合 防止发生再移位而采用的有效方法 1 单颌固定 主要用于线行并且移位不大的骨折 2 颌间固定 注 单纯采用颌间固定治疗骨折时 下颌骨固定4 6周 上颌骨3 4周 采用坚强内固定手术时 颌间固定只是维持咬合关系 固定2 3天后可解除 3 坚强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目前成为颌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得到稳定的环境 可以维持骨折在正确的位置上直到愈合 大大减少颌间固定的时间 没有颌间牵引固定带来的弊病 口腔卫生不良 继发龋病 进食及语言障碍 影响社交活动等 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症 1 多发性或粉碎性颌骨骨折 2 全面部骨折 3 有骨缺损的骨折 4 开放性骨折 5 明显移位的颌骨骨折 6 无牙颌及牙槽突萎缩的下颌骨骨折 7 感染的下颌骨骨折 颌骨骨折的力学特点与内固定的位置 上颌骨上颌骨在垂直空间上有三个支柱 鼻额支柱 颧上颌支柱 翼突上颌支柱 三个支柱及颧骨 颧弓维持面中部的高度 突度和弧度 对于上颌骨的复位 首先恢复三对支柱的和颧骨 颧弓的解剖位置 又是功能区 所以也是接骨板放置的主要位置 面中部骨折固定应力争多点固定 最少应达到三点固定 下颌骨 下颌骨受解剖形态和位置的影响 不同方向的打击力可发生不同的骨折类型 但主要发生解剖薄弱区和应力集中区的骨折 接骨材料的种类 不锈钢制品 纯钛制品 可吸收高分子接骨板 髁突骨折 大多数髁突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 即在手法复位并恢复咬合关系后行颌间固定 对于翼外肌附着上方骨折而无移位者 可不作颌间固定 采用弹性吊颌帽限制下颌运动 保持正常咬合关系即可 有轻度开牙合者 可在患侧磨牙区垫上2 3mm厚的橡皮垫 用颌间弹性牵引固定 使下颌支下降 髁突复位 恢复咬合关系 然后撤除橡皮垫 继续颌间固定3 4周 这样即使移位的髁突未能完全复位 在愈合过程中可发生吸收与改建 随着功能的需要 髁突出现适应性变化而并不影响功能 儿童髁突骨折 囊内骨折及移位不大的髁突骨折常使用此法 保守治疗应重视早期开口训练 以防止关节内 外纤维增生 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 对髁突明显移位 闭合复位不能获得良好咬合关系 成角畸形大于45 角 髁突骨折片向颅中窝移位 髁突外侧移位并突破关节囊者应视为手术适应证 髁突骨折复位坚强内固定后 一般不需辅助颌间牵引固定或仅固定1 3天 对于髁突粉碎性骨折而不能固定者 可手术摘除碎骨 儿童颌骨骨折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 骨质柔而富于弹性 即使骨折 移位一般也不大 由于儿童期正值乳恒牙交替期 恒牙萌出后 其咬合关系还可以自行调整 因此 对复位和咬合关系恢复的要求不如成人高 但儿童乳牙列的牙冠较短 牙根吸收而致乳牙不稳固 难于做牙间或颌间结扎固定 颌骨内有众多恒牙胚 而且骨皮质较薄 采用内固定时容易损伤牙胚 也不易固定牢靠 因此 儿童期颌骨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 如颅颌绷带 自凝塑胶夹板及牙面正畸带钩托槽粘结弹性牵引固定等 对于严重开放性创伤 骨折移位大或不合作的患儿 也可选择手术复位固定 固定可采用金属丝 钛板同定时应远离牙胚 最好选用单皮质钉 防止损伤牙胚 老年人颌骨骨折 无牙颌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经常见于下颌骨 因牙缺失以及牙槽突的吸收 下颌骨往往变得纤细 加之老年骨质硬化且经常伴有骨质疏松 更易发生骨折 对于闭合性及移位不大的骨折 可利用原有修复的义齿 恢复咬合关系 外加颅颌绷带固定 也可以采用颌周金属丝结扎将义齿固定在下颌骨并恢复与上颌骨的咬合关系 对于移位较大的骨折 也可以考虑切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