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事故案例(图与视频)ppt课件_第1页
起重机事故案例(图与视频)ppt课件_第2页
起重机事故案例(图与视频)ppt课件_第3页
起重机事故案例(图与视频)ppt课件_第4页
起重机事故案例(图与视频)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4 25 1 起重伤害事故 事故案例教育培训课件之 2020 4 25 2 常见的起重伤害事故有 挤压 撞击 钩挂 坠落 出轨 倒塌 倾翻 折断 触电等 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有三个 1 操作因素2 设备因素3 环境因素 2020 4 25 3 目录 大风吹袭门机出轨机毁坏 环境 门机 带病 作业造成的死亡事故 设备 门机违章作业造成的死亡事故 操作 大港三起死亡事故就近发生的事故总结 2020 4 25 4 时间 1984年4月5日地址 厦门港单位 不知事件 当日上午9时许 10T门机司机末上紧夹轨器的情况下离机 方便 此时 狂风突起 以每秒46米的风速向门机刮来 将偌大的门机吹走20余米且车速逐渐加快 压碎 铁鞋 门架的两条支腿由台车上坠落至地面 行走驱动机构被甩出数米之远 其两条支腿及其运行机构亦被扭转变形 部分走轮脱轨掉道 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 大风吹袭门机出轨机毁坏 2020 4 25 5 事故教训起重机安全防护装置 缓冲器 锚定装置 夹轨器或压轨器 手动胶锲或自动铁楔 防风拉索 必须齐全 门机司机离机 必须把起重机楔住或锚定住 不得存在侥幸心理 以防被风吹走 2020 4 25 6 二 门座起重机 带病 作业造成伤亡 时间 1987年3月20日16时25分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杨树浦路8号单位 上海港汇山装卸公司事件 装卸三队305组工人在黄浦码头2号泊位使用401号门座起重机往 装港机6号 船舱里进行吊装钢板作业 提要 该门座起重机于本年1月6日至3月5日期间进行大修 将变幅系统中控制变幅刹车油泵马达的中间继电器进行了更换 由于该中间继电器 其装配质量未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使铁蕊触头支架在滑动槽内有时出现机械卡死现象 导致起重机变幅系统刹车部分处于开启状态 致使起重臂会自动变幅前移 2020 4 25 7 401号门座起重机在作业过程中变幅系统却出现了故障 致使吊的钢板刚进船舱尚未落下时 起重臂却出现突然后仰 导致钢板撞击船舱内的里档舱壁上 司机周某发现这一异常情况后 即推变幅令操纵杆松起重臂 但起重臂没有动作 于是周将主令操纵杆复 0 位后就停机离开驾驶室到机房检查并叫修理工前来修理 在修理工未到之前 周发现变幅系统的中间继电器没复位 但用验电笔轻轻触动 就使其复了位 随后周回驾驶室再一次试车观察起重臂变幅状况 结果起重臂又恢复了正常动作 此时 修理工谈玉龙已到车上 周对谈讲了上述情况 并让谈再检查一遍 经谈对照图纸检查后认定起重机一切正常 并观察周继续作业一段时间后离去 接着 周操纵起重机继续作业 当将钢板吊入船舱内 在卸专用吊具钳子时 钢板靠驾驶室的一头却又突然向外档滑动 结果因工人孟锦荣来不及避让 下腹被钢板轨在舱内外档的舱壁上 经及时送往海员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2 45万元 2020 4 25 8 事故教训起重机不能带 病 作业 当起重机司机发现401门座起重机变幅系统采用的J27 22型中间继电器存在问题 致使起重臂出现自动变幅移动后 就应立即停止使用 由于违章带 病 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2020 4 25 9 三 A载荷脱出坠落造成伤亡 时间 1987年9月18日9时35分地址 上海龙吴路2600号单位 上海远洋运输公司航修站事件 用门座起重机从码头岸边 将280公斤的 万能机 及其一箱配件吊运到 风进轮 四仓右舷甲板上 使用的索具是三根钢丝绳吊索 吊运方法是 将重量为280公斤的 万能机 及一箱配件装在一辆三轮车上 其吊绑连接固定 三根钢丝绳吊索 其中一端用卸扣拴挂在三轮车上 另一端挂入起重机吊钩上 当吊重吊至距地面12 5米高度时 吊重随钢丝绳吊索产生转动 与船上搁在支架上的吊杆钢丝绳吊索相碰 结果使 万能机 从三轮车内翻出坠落 也就在这一瞬间 起重工胡国平从房间左侧走廊走出 却被 万能机 击中头部左侧 其安全帽被击破长一百毫米 宽四十毫米的十字型口 其右头颅也被击出三十毫米长的裂伤 经抢救无效死亡 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 3万元 2020 4 25 10 原因分析违章作业 被吊物三轮车内放置的 万能机 未加任何捆绑连接固定 系为吊重上的浮置物 违反了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067 中 被吊物体上不得有人或浮置物 的规定 导致从三轮车内翻出坠落 在起重作业时 又未执行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中 吊运时 不得从人的上空通过 吊壁下不得有人 的规定 造成受害者被坠落物击伤死亡 2020 4 25 11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1 吊装作业必须使用符合作业要求的吊装工具 2 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自的安全操作规程 在起吊前一定要对吊装货物绑扎绑牢 3 起重机下面作业人员应随时注意自我保护 远离危险区 4 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 一定要进行观察 选择安全站位 2020 4 25 12 三 B吊耳 吊攀 断载荷坠落造成伤亡 时间 1993年12月16日9时58分地点 上海市逸仙路2601号单位 东海船舶修造厂事件 建造一艘80客位交通艇 当起重机起重指挥挂钩工朱洪昌受指派 指挥两台起重机合力起吊该艇604分段 同步由南至北向80客位交通艇主船体吊移 行进了四十九米 在越过船台上一艘正在建造的596千瓦拖轮时 一侧挂钢丝绳吊索的吊攀 吊耳 却突然断裂 致使604分段倾斜坠落 砸在596千瓦拖轮上 将正在作业的船体装配工虞晓当场砸伤死亡 另一名工人宋凌明被砸成重伤造成多处骨折 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 2020 4 25 13 2020 4 25 14 起重指挥人员违章指挥 起重司机违章操作 即起重机在吊运作业过程中 未严格执行吊物不准在人头上方通过的安全规定 没有在吊运至拖轮上方之前 用连续鸣铃等方式将吊运作业区的人员加以 疏散 调查后发现 吊耳是选用8 5毫米厚的钢板制作并装配的 末对其进行拉力 剪力 焊缝强度等的科学计算和测试 就盲目使用 另外 其吊耳制作粗糙 装配不良 有明显缺陷 同时检查也不给力 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吊耳 未将其发现 加以更换 吊耳断裂后经东海船厂设计工艺所对该吊耳实测数据计算 在分段吊运中 该吊耳其危险截面所受的最大力大大超过了材料的强度极限 因强度不够引起断裂 受害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在起重机吊运时没有远离起重作业危险区 原因分析 2020 4 25 15 1 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自的安全操作规程 2 起重机下面作业人员应随时注意自我保护 远离危险区 不可心存侥幸心理 3 自制吊具必须经过科学计算 相关测试 经鉴定后方可使用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2020 4 25 16 三 C门座起重机起重臂折臂造成伤亡 时间 1993年3月17日14时地址 浦东杨高路715号单位 上海第三建筑发展总公司混凝土制品厂事件 商品混凝土搅拌机 使用一台非标准10吨回转臂架型门座起重机进行上料 该机起重机司机陆良福与学徒工唐石祥轮班上机进行操作 当日下午一时半左右 陆爬上起重机平台 观察徒弟唐石祥吊完二抓斗石子后 叫徒弟下机休息 由自己进行操作 2020 4 25 17 当陆进入驾驶室作开机作业后 发现起重机有不明的异常声音 此时已启动抓斗起升开关 使抓斗处于上升状态 且没有切断电源便走出驾驶室步入左侧平台前端观察异常机况 结果起重臂却突然发生减幅并使其往后倾 直至扭曲产生坠落 其坠落起重臂正砸在起重司机陆良福的头部 当场死亡 2020 4 25 18 在起重机起升机构运行出现故障时 起重机司机违反安全规定 在未停机 未切断电源的情况下 离开驾驶室进行观察查找原因 导致事故发生 设备存在缺陷 带 病 作业 平时缺乏检查和健全的维护保养制度 像钢丝绳出槽 端板磨成深沟早应发现并消除隐患 原因分析 2020 4 25 19 1 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加油润滑 检查维修必须在停机断电的情况下进行 2 加强设备维修与检查工作 确保设备无好 3 各种安全装置必须齐全 完好 可靠 不能 带病 工作 更不能心存侥幸心理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2020 4 25 20 四 A大港金属结构厂李 死亡事故 事故发生地 铆焊车间外场地 2020 4 25 21 事情经过 1996年3月8日上午铆工李 被安排配合切割钢板作业 7685 2600 30毫米 并负责用20吨龙门吊配合翻板 到十点左右 李 用专用卡具 卡到目测板中间位置后 给出起吊信号 此时钢板单边吊起到与地面成80度角时 吊车司机被钢板挡住视线 无法看见指挥信号 随停车打铃示意 就在这时 吊钩卡具突然脱落 钢板迅速倒下 李 被钢板东南角砸在左后背 经抢救无效死亡 2020 4 25 22 原因分析 1 进行翻板作业时 没有按两点起吊的规程操作 操作时只挂了一只吊钩卡具 成为事故的主要原因 2 挂吊钩卡具时 没有完全推到位 卡具操作全部推到位 应为42mm 据现场钢板的吊钩挂痕分析 实际推入29mm 含坡口深度 有效长度24mm 3 操作时目测吊点偏离中线 钢板起吊时产生不平衡力矩 加大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4 起重指挥时 指挥者所占位置不当 起吊未脱离危险区 导致钢板原地落下时 指挥者李 被砸 5 现场安全监护不到位 2020 4 25 23 三 B大港二分公司10 11轻伤事故 事故发生地 大张坨人工岛 2020 4 25 24 事故经过 2000年10月11日8时许 某公司第三项目部铆工范 配合起重工进行安装分离器上面的平台作业 为了图方便 范 站在平台上挂好吊钩后 没有下到地面 而是随平台一起起吊 当平台起吊至3米高时 因两个挂钩没有挂好 而突然脱钩 致使范 从平台上滑落到地面 右手着地 手腕严重受伤 吊车 油水分离器 平台 事故经过模拟图 2020 4 25 25 原因分析 1 违章作业 在起重吊装作业时 不准人随起吊物件同时起吊 2 操作人员无证操作 现场安全检查监督人员失职 3 范 本人安全意识差 违规作业 4 现场安全人员监督不力 没有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5 安全教育不到位 现场施工指挥人员只重视生产而轻视安全工作 致使 三违 现象时有发生 2020 4 25 26 三 C大港桩基道桥分公司死亡事故 事故发生地 桩基道桥分公司 2020 4 25 27 事故经过 2000年11月11日 道桥分公司中队长李 分配林 和陈 吊运废弃的基础墩 下部尺寸1500 900 700mm 上部尺寸900 600 700mm 重3t 并交代了安全注意事项 林 带陈 在打桩区域将基础墩装在日野卡车上 每车装3个 卡车将基础墩送至大张坨储气库西侧的一个坑边 由林 指挥汽车吊司机马 将基础墩卸到坑内 11 00左右 陈 在车上负责将第十二号墩挂好后开始起吊 林 指挥吊车将基础墩吊至坑内 当时林 的位置在已卸下的坑内上端基础墩上 即处在安全区内 当基础墩移至离林 近3米距离时 林 突然跳到另一个较低的基础墩之上 当吊起基础墩底部距离坡面有300mm左右高度差时 由于基础墩自身的重量导致吊钩突然豁开启吊用的吊耳 基础墩突然坠落 滚动并压在林 身体腹部以下位置 马 发现后立即和其他同志将基础墩重新吊起 将林 救出 经抢救无效死亡 2020 4 25 28 将人挤伤的基础墩 吊耳撕开的部位 事故现场图 2020 4 25 29 原因分析 1 操作人员未按照要求在基础墩上加割二个吊耳孔 致使单个吊耳强度不足 导致基础墩在吊卸过程中坠落发生事故 2 作业人员站位不对 应站在坑斜坡的上侧位 避免基础墩沿斜坡滚落伤人 报废水泥基础墩规格尺寸示意图 已割吊耳孔 应割吊耳孔 2020 4 25 30 四 A 事故经过 2012年7月22日上午5 30左右 常熟市某装卸公司四名装卸工在常熟某公司码头仓库进行卷钢装车作业 32吨行车将最后一吊 两件卷钢 吊运上车后摆放不平 需要吊离重新摆放垫木 此时站在车上的装卸工黄某被摆动的钢卷撞击中胸部受重伤 后急送市医院区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2020 4 25 31 啊 2020 4 25 32 原因分析 1 无专职的指挥手 行车司机违规 听从货车司机的指挥 2 装卸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在卷钢重新起吊前没有站在安全位置 3 作业现场安全监管不力 现场违规作业无人管制 4 公司长期采用无专人指挥吊装作业的方法 整个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2020 4 25 33 事故经过 2012年12月10日零时40分左右 某港区7号泊位 由A装卸运输有限公司协同B劳务公司进行 XXX 轮卷钢装船作业 A公司司机郑xx操作 XXX 轮2号船吊将一件卷钢 规格 1 85 1250 C 重量 14970kg 放至3号舱内 四 B 2020 4 25 34 A公司指挥手吴xx指挥郑xx将卷钢移至靠岸侧第九排第七件位置时 2020 4 25 35 卷钢发生摆动转向 撞到了站立在靠岸侧第九排第三件卷钢旁边正在进行捆扎作业的B公司工人黄某 黄正发头部受伤 即送医院救治 至3时20分左右经抢救无效死亡 2020 4 25 36 载人笼 2020 4 25 37 1 现场安全人员监督不力 2 现场属存在交叉作业 无人制止或采取积极的办法避免事故 原因分析 3 现场指挥失职 没有对现场装卸环境进行很好的观察 特别是没有掌控好相关作业人员的情况 4 吊装作业过程中绑扎人员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2020 4 25 38 四 C 事情经过 2013年1月24日 门机司机操作4号门机作业 XXXX 的3号舱 在21 10左右 发生卷钢掉落砸坏货车拖板事件 当时 门机司机吊卷钢至码头面车牌为 豫N68032 的货车 在装第三件卷钢 由于对吊装卷钢下降的高度估计不足 在吊钩下降过程中 所掉卷钢的下部 压在已装车两件卷钢上游一件卷钢的海侧边缘 致使C型钩受力重心改变 导致所吊装的卷钢在离货车拖板1 5米左右的高度脱钩 致使货车 豫N68032 的后拖板变形 2020 4 25 39 原因分析 1 操作司机在作业过程中对装卸高度估计不准确 造成误操作 司机操作技能不娴熟 对公司机械的性能 特性不够熟悉 2 指挥手没有给司机发出正确的作业指令 指挥手和门机司机的配合存在问题 3 卷钢内圈有霜 导致作业时容易出现使用的工索具发生打滑情况 2020 4 25 40 预防措施 1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门机司机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方面的指导 2 门机司机应从不同渠道去了解和熟悉门机操作 3 相关单位或部门应对指挥手进行强化训练 4 强化交接班制度 让一线作业人员知道作业现场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