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疗法介绍_第1页
耳针疗法介绍_第2页
耳针疗法介绍_第3页
耳针疗法介绍_第4页
耳针疗法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耳针 2 概述 定义来源与发展 古籍记载耳脉 阴阳十一脉灸经 内经 手少阳三焦 灵枢五邪 恶血在内 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备急千金要方 艾灸耳后阳维穴 风聋雷鸣 针灸大成 艾灸耳尖治疗眼生翳膜民间针刺耳轮 痄腮 砭石刺耳 斑疹 刺耳垂 红眼病 国外古希腊割耳后血管 阳萎不育古埃及妇女节育 3 耳针图的形成 德国针术杂志 1957年1号耳穴42个 耳与内脏的关系 1958年译成中文传入我国 概述 耳针体系中国耳针体系法国耳针体系 耳穴标准 耳穴国际标准方案 1987 6西太地区卫生组织通过 国家标准 耳穴名称与部位 1993年 4 一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灵枢口问 耳者 宗脉之所聚也 研究显示刺激相应耳穴可诱发循经感传耳部存在十二经脉相应的路线 经络联系手三阳 足少阳经脉 经别入耳中 足阳明 足太阳 耳前 耳上角 脏腑联系 厘正按摩要术 提出耳分五脏 5 二 耳郭的表面解剖 耳轮耳轮结节耳轮脚耳轮尾 对耳轮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 耳屏 对耳屏 6 三角窝耳舟屏上切迹屏间切迹轮屏切迹耳甲耳甲艇耳甲腔耳垂 二 耳郭的表面解剖 7 三 耳穴的分布 耳穴分布与耳廓上的腧穴阳性反应点刺激点 与头面对应的穴位与上肢对应的穴位与躯干下肢对应的穴位与内脏对应的穴位 消化系统特点 耳穴分布规律 耳垂 对耳屏耳舟对耳轮耳甲 8 四 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主治呃逆 呕吐皮肤病血证 一 耳轮穴位12区11穴1 耳中 膈 部位耳轮脚耳轮1区 9 主治发热 高血压 眼病 肝阳上亢诸症 四 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部位耳郭向前对折的尖端耳轮6 7区交界 2 耳尖 10 主治风证 皮肤病 外感 眩晕 过敏性鼻炎等 四 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二 耳舟穴位6区6穴 3 风溪 部位耳舟内1 2区之间 11 三 对耳轮穴位13区14穴 主治内脏疼痛 心 胃 胆 肾 精神紧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四 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4 交感下脚端 部位耳轮内缘与对耳轮下脚交界处对耳轮6区前端 12 主治炎症疼痛失眠 高血压癫痫 戒断综合症 四 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四 三角窝穴位5区5穴 5 神门 部位三角窝后1 3上部三角窝4区 13 五 耳屏穴位4区9穴 主治急性炎症 休克过敏 低血压 四 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6 肾上腺下屏尖 部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2区后缘 14 主治神经精神障碍各种慢性病 四 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六 对耳屏穴位4区8穴 7 皮质下 脑 部位对耳屏内侧面对耳屏4区 15 七 耳甲穴位 主治心 舌 神 脉 四 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8 心 部位耳甲腔正中凹陷中耳甲15区 16 主治胃 牙 前额 肌肉 部位耳轮脚消失处耳甲4区 9 胃 17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 耳 四 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10 肾 部位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耳甲10区 18 主治月经病 更年期 座疮 甲状腺等疾病 部位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前下方耳甲18区 11 内分泌 屏间 19 八 耳垂穴位9区8穴 九 耳背穴位5区6穴 十 耳根穴位3穴 四 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20 五 耳针的临床应用 一 耳穴的探查方法望诊法变色红色鲜红 急病 淡红 暗红 慢性病或恢复期白色慢性病 中白边红慢性病急性发作灰色 淡暗 陈旧性损伤 肿瘤 21 变形隆起 结节 条索 凹陷慢性器质性疾病 肿瘤丘疹红色 白色过敏性疾病 皮肤病等 慢性 一 耳穴的探查方法 22 血管变化充盈 扩张 网状等心脑血管疾病 炎证脱屑皮肤病 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内分泌紊乱 一 耳穴的探查方法 23 2 触诊法 一 耳穴的探查方法 触摸法隆起 凹陷 结节压痛法 电测定法 24 染色法 一 耳穴的探查方法 耳 心 脉 反射诊断采用光照 手触 棒压刺激耳穴时 桡动脉幅值 频率变化明显者 表示相应部位的病理变化 25 二 选穴原则 五 耳针的临床应用 按相应部位眼病 眼 子宫肌瘤 子宫按脏腑辨证眼病 肝按经络辨证眼病 胆 胃 膀胱面瘫 胃经腰痛 膀胱经按现代医学月经不调 内分泌过敏性疾病 肾上腺按临床经验 26 1 毫针刺法 五 耳针的临床应用 三 针灸方法 消毒 针具 体位 操作要点一般刺入2 3分 软骨 深刺可达对侧皮下行针用捻转法 刺激强度因人而异单双侧 针刺反应 运动功能障碍者可活动肢体 27 2 电针法 疼痛 神经系统疾病 哮喘 3 埋针法4 压丸法5 穴位注射法6 刺血法皮肤病 耳背充血处扭伤 急性炎症 耳尖 五 耳针的临床应用 28 四 适应范围 五 注意事项严格消毒预防晕针禁忌病症习惯性流产 严重心脏疾病 五 耳针的临床应用 29 刺法灸法小结 毫针刺法刺激经脉穴位 调气电针穴位注射灸法皮内针 刺激皮部 调气皮肤针 刺激皮部 浮络 调气血三棱针 刺激络脉 调血火罐 刺激皮部 络脉 经筋 调血为主头针 微针系统耳针 微针系统 30 脏腑患病时相应耳穴变化 1 组织细胞层次 角化层变薄 电阻生长层棘层增生变厚 结节隆起丘疹样物大量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2 组织化学层次 酸性磷酸酶活性存在 正常时不存在 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 提示处于杀菌解毒等防御状态 3 组织化学元素 Zn Fe Ca上升K Mg下降 31 染色法 云南 管遵信 配方鉻黑T0 2g龙胆紫1g95 酒精98ml苯胺2mg混合溶解步骤1 5 NaHco3去皮脂2 0 25 PP氧化去脂3 5 草酸还原去脂4 蒸溜水洗耳后吸干5 用棉球蘸染色液均匀涂染2 3次6 用95 酒精分化冲洗2 3次7 棉球吸干 穴位着色 32 素问 金匮真言论 南方赤色 入通于心 开窍于耳 藏精于心 灵枢 五阅五使 耳者 肾之官也 灵枢 脉度 肾气通于耳 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千金方 心气通于舌 非窍也 其通于窍者 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