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1页
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2页
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3页
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4页
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好了歌,皇帝的烦恼,忠奸难辨,腐败难治,官吏难选,地方难管,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地方官制,君权与相权,亟待解决的问题:,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材料: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阅读教材第10页梳理出汉、隋唐、宋、元统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三公九卿,中外朝,尚书台(代三公),三省制萌芽,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一省制,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皇帝,1、秦朝中枢权力体系: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建立中朝,皇帝,九卿,有事上报,2、西汉武帝时:,执行机构,决策机构,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执行机构,中书省制令决策,门下省封驳审议,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起草、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3、三省六部制,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历史重现,作用:1)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相互监督和牵制,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腐败。,探究一材料1下图为秦与隋唐中央官制示意图。,材料2史书记载,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1)比较材料1两图,看图二与图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图二它反映的是哪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结合材料2说明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提高了办事效率;最终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完整的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丞相的职权削弱,以分割相权得以加强皇权,说明中央集权制不断发展完善。,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影响: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但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枢密院(西府),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东府),军政,行政,财政,4、宋代:,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二府三司制,三司,1)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2)职权分散,效率低,“冗官”,皇帝,中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归入,归入,5、元代:,一省制,相权反弹威胁皇权,中国古代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请看图文,以上图文材料反映了历史上哪种制度?,二、选官制度,发展演变(读教材,填表格),八股文,才学,门第,品行,军功,血缘,标准,八股取士,明清,科举制,隋唐,九品中正,东汉末、魏晋南北朝,察举征辟,汉武帝,军功爵制,战国、秦、西汉初,世卿世禄,西周,制度,朝代,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1)容易任人唯亲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问题解析,科举制.wmv,科举制的发展完善科举制的影响(评价),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统治基础。促进官僚体系的进一步成熟,提高官民文化素质。为历朝沿用,利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探究二选官制度的演变,请回答:他们对科举制度高度赞扬的原因有哪些?,请回答:他们对科举制度高度赞扬的原因有哪些?,(1)科举制度为国家选官用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2)科举制度使成百上千的寒门士人能够有机会进入参政治国的行列,为社会稳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这也是科举制得以延续千年的根本原因。(3)科举制度确实为历代的封建王朝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1、目的: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2、区别概念: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3、发展演变(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御史大夫,御史府(御史大夫、刺史),通判,督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门下省,谏院,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不能杜绝腐败和低效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