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训练题及答案.doc_第1页
中考诗词训练题及答案.doc_第2页
中考诗词训练题及答案.doc_第3页
中考诗词训练题及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题。(6 分) 10、(2 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13、(共6分)(2分)(1)凄凉地,弃置身(4分)(2)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赠从弟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7.诗词鉴赏(3分)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1分)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14.心远地自偏(1分)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0.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 ”字用得好,妙在: 。(2分)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10.“卷”(1分);“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11.(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5.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么样的境地?(3分)26.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25.(3分)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意思近即可)26.(3分)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2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 21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1分)2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意思对即可。修辞方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共3分)登岳阳楼 望洞庭杜甫 刘禹锡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无风镜未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翠,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注:潭面:指湖面。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8.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同: 异: 9.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8.(3分)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丽。(仅答出“辽阔”或“宏伟”也可,1分) 异: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 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2分)9.(2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与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每 诗1分,计2分)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9、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