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造型.doc_第1页
影视造型.doc_第2页
影视造型.doc_第3页
影视造型.doc_第4页
影视造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meart 编导网新浪博客Y0 a( Z/ O% F0 O0 e1、造型的概念 8 m7 r, p, j2 5 e* O# F 美术概念上:造型是指一种静止的、空间上的艺术结构。简单的说:造型就是艺术的空间构成。 5 t S- Y9 . g( p& R5 g3 E% Y 一般意义上:造型是艺术家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体现创作构思的造型手段和技法的总和。 - 7 o* t ; g2、影视造型:是具有时空性质的,运动着的光、影、色的造型艺术。 ; b v0 d. h2 , o% S( j9 3、影视艺术造型与其他门类的造型的差异: ) * B- p5 L( ? (1) 与传统绘画、雕塑等美术领域的造型观念的比较 1 m# j. N8 X E$ r2 V4 5 (2) 与戏剧、舞蹈等舞台艺术的造型观念的比较 : J) S% 1 v- P* b 影视艺术造型:时间上的压缩和放大 影视中的时间与现实的物理时间不同步; 7 2 m( f0 F$ & U& 0 f6 Y 每一个镜头在银幕上停留的时间有限,每个镜头内由于人物的动作、环境空间的变化、摄影机的移动造型也不断变化。观众视点随着摄影机和运动和镜头的组接而不断变化。 0 H1 U: C, j$ Q9 Q( b! 6 c6 H (3) 与音乐、音响在造型上的比较 0 a O. H7 g6 w* 9 1 . 5 r! x O1 Q; I4 G$ J* a/ G 总结:影视艺术造型是一种时空结合、视点不断变化的运动造型,是内部运动和外部运动相结合的崭新的造型方式,是一门集体创作的艺术 。/ A! d: s2 k% + v u o+ i+ I( S# _s% I/ R. L8 : W! 9 _: aE7 V* o, ( R, H 4 . n7 s I J# W第二节 影视艺术的造型特点 % V* - G- c$ e, m7 b2 R1 C( z* R( P4 w5 F7 D6 f, la( Ch! W5 - p. x: o1、 表现具象 % O+ _0 b5 D v3 T! b8 x 通过直观的画面形象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和符码来叙述情节、阐述主题、表达思想。 6 q) s# N1 h+ R; Z8 E& P9 t( N 与文字、语言的差别。以小男孩为例描述 3 % s% H# G# u/ 2、 表现运动 1 + * G/ n6 G7 m& E/ y3 U 记录运动、表现运动,是影视最重要的造型特性。 0 e& k6 bb- L6 b/ B7 s7 U 它不同于绘画、雕塑、图片等的最大区别,是不仅表现运动主体富有变化的运动姿态,还表现主题运动的速度、节奏、运动的全过程。 9 1 s. L9 T/ ! m: Q. d# d, e; e 电视画面再现的是运动的形象,表现的是形象的运动。 Mi5 5 A9 x5 q0 c- 一朵花蕾的绽放、一颗黄豆在几秒时间内的扭动身躯破土而出使得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构图规律在此有了突破。比如,通过动静对比结合表现主题表现运动的美感、运动的完整性、丰富性。 ) R8 u& ! J0 e, 3、 运动表现 0 e4 E7 h/ l6 o1 w6 u. * , _# 电视画面不仅能够表现运动的物体,而且可以在运动中表现物体。 ! R- U+ D& I- 0 t _9 2 G(1)摄像机的运动使得不动的物体,产生了运动。 4 y3 o X& v1 * O 例如,不动的楼房、近大远小 ! F, l v! G: . v3 ?(2)景别的变化。例如,剧中人物的视线方向。使得摄像机变得主动、活跃有生命力了。3 m5 G) g9 B$ b$ E 优势所在: 0 g9 C( p5 t; + ?7 G, r3 Z 摄像机的运动表现,使得画面内部语言更为丰富,这种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和多义性,加大了单一画面的表现容量,极大地扩充了运动画面的表现含义。 5 t. & s V+ k0 F 多镜头、多角度、多景别的多构图画面,展现出流动的、富于变化的、本身又具有节奏和特定韵律的表现形式。 - A$ N, W$ F$ u1 ?. L7 E+ T6 B 从观赏的角度,观众的视角不断的随之发生变化,但是画面对时空的表现并未中断,而是连贯的、完整的、尤其是纪实类栏目,保留了事件的时间进程,保证了拍摄现场的空间完整,和连贯,具有很强的临场感和现实感。 ; M1 n 0 O5 w, L+ F, H% & OT& J8 v! k( 7 b 第三节 影视摄影的主要艺术手段 : C6 y2 X8 O! nf9 # a+ v. * _* P( I4 y6 X J1 X, 光学镜头:是一个技术手段,又是一个艺术手段。焦距、视场角、相对孔径三个光学特征中,对画面造型最直接、最根本的是镜头焦距。长焦镜头、短焦镜头、变焦镜头具有各自的造型特点、表现潜能、不足之处。 - C$ By, I3 4 L画面景别:电视画面的重要造型元素。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控制信息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景别,其功能作用各不相同。 % l- f% q+ w5 W8 b3 d拍摄方向:(拍摄角度)不同的角度,直接决定了画面主体的轮廓线形和造型构架,决定了画面形象的光影结构,位置关系和感情倾向。 ( . t4 o, M+ b7 E* B光线手段:光线赋予画面生命和灵魂。光线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元素 ; $ Sq8 f1 B6 q- h; K1 i色彩手段:给画面注入了感情。在画面造型表现中强化色彩构成意识和色彩表现意识,获取尽可能完美的画面色彩构图。 + B1 ; S& J) l! q( n3 p0 z构图:突出主体形象,处理好主体与陪体、背景、环境的关系。,选取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电视画面。第二章 影视画面4 h0 p, F. p0 D! _ $ L* D. J8 L; N I3 9 s) b, v7 i9 C- c5 k) q第一节 影视画面概述 % t5 l2 U w* i: H+ . i+ c3 Z# T8 , _! H3 C9 u d! I% w1、影视画面:是一个包括光线色彩和活动影象可视的复合体。通过光电转换系统得摄录设备,将现实的生活的影像,记录在露营磁带上,最后通过电子信号与光的转换,在电视接收机上还原出光、影、色的屏幕影像。 # ?1 k& 8 T( m2 WQ$ I1 4 V 从技术上讲:影视画面是电子枪扫描屏幕显现出的光点。 + q4 H. 6 A1 V2 J/ e 从艺术上讲: 是影视工作者认识生活、表现生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天地。+ T* ; L. O. ; w0 . c9 O 影视画面是影视作品结构的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也是影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视觉元素。既有物质性又有艺术特性。 , U. A P# 2 t B+ n 一个影视画面的物质构成有两种形式,拍摄中和剪辑中(前后相关联的一个边际单元) 。( f* N8 if) 5 U% ) F% U/ R7 L; K 一个影视画面的艺术构成两种形式,一是很强的纪实性,是记录和再现现实生活的影像;二是有表意性,在再现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升华、表现、传达。 : F- a$ a- e* j) B3 f 一个画面=一个镜头 # p3 Y( Q/ O$ |7 6 b2、影视画面在影视造型艺术诸表现元素中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 j4 m9 d& E: D; i W* m8 y7 _3、影视画面是连接和结构全片的主干。 a0 p9 Q0 O7 ?# D|7 |* . r) w4、影视语言具有语言文字音响及其他元素不能代替的作用。 x y4 v* E3 T5、影视画面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因素。 * l5 C+ x; I. N% a6、影视画面的形式元素分析: 线条、形状、色彩、影调、运动、声音、文字 / N. & J, X3 H0 1 w. R& ff& V# B$ b% b& 7 q7 e$ : B第二节 影视画面的技术基础 6 Y8 j n6 # q) e+ O5 r$ D) ) C- Y3 B4 ) i6 x$ W7 p3 t( |+ R- h% J6 ?. B4 X/ H- D. Tk电视画面的形成原理: % g% 2 L, B ( N e 电视画面是通过摄像机的光学镜头形成光学图像,聚焦在摄影机的光电转换装置上,以每秒数百至数千余行的速度进行扫描,形成光点,横向排列形成矩形的画平面。通过光电转换,将图像信号转换成电子信号的形式输出,记录在录像磁带上。播放时,进行逆向转换,将电子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扫描在电视屏幕上,形成影像。这些光点就是常说的“像素”,像素的多少以及排列的密度,直接影响着电视视觉影像的质量。 9 n& s7 r0 . a: a( d举例:数字电视系统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清电视的画面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 d$ 8 M1 1 l u2 7 m 在中国,电视的相关知识:$ P8 T$ h# x. 1 6 r4 _ 电视信号的传输制式是PAL制,画幅宽高比:4:3;像素:720*576;扫描25帧/s; 宽银幕16:9。+ q! a( 3 d: n/ q5 * c# V, a8 Z9 I9 I& Y0 - - H) FT8 ) T2 K: 4 t第三节 影视画面的空间形态 - f! + K$ a- H7 k* l0 Z, * J/ b4 R# / J平面构成 、框架结构 、屏幕显示三者是电视画面特定的空间形态。5 M: j- o; n* J, Q+ C8 z # V8 y) q$ S8 e+ x# T/ p% L. e; r4 p, s3 q+ E, 4 ; b$ u1 ?m/ k/ J / Z8 i0 一、平面构成:是指一个镜头中在某些相对静止的瞬间的平面布局。 0 y1 y4 L2 o4 C3 J( + n. _ 电视屏幕的外部形状决定了电视画面的外在形状一个具有明显边缘的矩形平面。这一点决定了电视画面的造型形式属于平面造型艺术。 ( p& vO: T! S3 2 sT+ 特点:在两度空间X Y 平面上再现和表现三度空间X Y Z的现实生活,这一特性同时又是表现的局限。 . c! Z1 a9 p# J0 r5 K* N Y$ N 1、利用人眼的视觉经验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人们对立体空间的感知建立于三方面: ) Lm: V i; c+ a: 物体近大远小 $ e+ M0 i) EW0 ?( b5 N2 K6 x b: 影调近浓远淡 2 Y; R M8 q( Y c: 线条近疏远密 ( k* l# z8 a& F& F% x1 2、利用画面中运动的物体表现画面空间的深度和立体感 # * 7 N4 k* X( W a:物体的纵向运动,感觉到画面内纵深空间的存在 & m9 M c) W; a8 r R b:纵向运动本身造成了一种连续的近大远小的梯度变化 : x: T, f6 q% k% b- C E 3、利用摄象机的运动,打破画面的平面结构 0 q. u; O2 g* ) N 4、平面构成需注意的以下几点: ) b: J! L8 B( f/ N a、分清主次 ; X9 q2 o* S3 g/ U% v% U b、多样统一 0 X; ( / JS6 l4 D2 U7 l c、好的比例关系 9 p$ K7 X( M) jM# t8 m/ _ d、均衡 8 |. l* c, 4 P# P8 F二、 框架结构 % n- t5 t% ?6 g* ( ) 5 O 电视屏幕是个立式矩型框架,我们称之为框架结构。 G B- X Y7 ( r 框架对电视画面来说,一方面是一种存在的形式,另一方面是造型过程中起着界定、平衡、间隔、创造比例等影响画面内容和观众心理的标尺。 8 L6 a8 P* b: X: Q 1、对被摄景物作不同范围的截取。 & K1 w# q 7 H8 T+ A 2、有了框架才构成了被摄景物在画面中的相对位置及景物与框架间的不同格局。 ; 3 h2 p: u& K N) q 3、框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体。 , F) 9 K3 G% ?6 X 如平衡问题;直的和斜的区别 . $ a! I3 e8 F x4 W6 g 4、框架是一种间隔画内和画外空间的围栏,从而区别了内、外两个不同质的标志。这里讲的是电视内和外的区别。 ) k1 Qz7 P. p% 5、框架提供了画面运动的参考依据。 2 c3 f2 R9 R5 6 i; h 6、框架结构的局限性和对局限性的突破。 5 Y) U: S9 V6 a6 , c- s% A! j局限 : , q& D% r# x( D; ; E: L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用固定的4:3 的比例去表现纷繁的多样的客观世界,显然是一种矛盾,景物的大小只能靠改变景物在画框内所占的面积 ! Hb8 x% Q, & P) U突破局限: 8 P ! |; u+ e. I1 W. 电视工作者对突破画框局限做出的努力 ; w) 9 X6 5 / % X 1、通过遮幅,改变画幅的边比。 7 Q- L9 i* u: W* Q. L 2、通过运动摄像突破框架的局限、扩展空间如横向摇摄、纵向摇摄、复合运动摄影。 * r7 |. u1 a2 Z5 G 3、通过蒙太奇组接形成对一个场景或物体的多层次多侧面表现。 $ N- s d. D$ , 4 iE 4、通过开放式构图和画外声音的调度,突破框架表现空间的封闭状态。 e2 h) L# o- i0 r G) i三、电视与电影画面的屏幕显示 ! x y. ) z. n; t+ 4 L 电影和电视虽然都是平面造型艺术(摄影),但其传递形象的载体不同,画面呈现过程和方式各不相同。 R+ R* Y5 H& u: a$ q0 g# T$ U 一个是银幕, 一个是屏幕; ; % I; H# h8 J6 SG; z$ B2 m 一个是反射, 一个是直射; 6 x3 3 f: gn8 P7 ; 5 k2 Z Y; R 一个是反光体 ,一个是发光体。 : N9 8 i4 Z; p7 Q0 ! F4 |1 j四、电视画面的特点 ( U. p9 v1 * F 1、电视画面色彩夸张 sx* u4 . c+ A& l8 u A、正常人辨别自然界同一色相的光度变化有600种。 0 K; X# - V+ V7 B、电影表现出的色相光度变化是100种 $ V% Ki8 ; a C、电视表现出的色相光度变化只有30种 ) k# N# b, C- s 2、电视画面无纯黑部分 0 # b l/ v) 0 A x6 3、电视画面有强光漫射现象。 , . u. m9 T9 T/ M3 4、电视信号与屏幕上的光点亮度消失的不同步。 0 D: m6 , v6 n0 3 a1 T) J L0 K$ P8 R5 2 l$ k第四节、影视画面的时间形态 # j; H1 e: l7 j. J* V/ H4 A- C( l8 u1 y8 V( 匈牙利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将电影的时间分为三种含义。 v* P0 r9 Z+ d7 a 1、电影放映时间(影片的延续时间) 8 e* M& U9 |3 W. K 2、 剧情的展示时间(故事叙述时间) 5 M, A& q/ l2 V4 Z$ r( m. R# F; B 3、 观看时间(观众产生的印象的延续时间) * o/ |! % 6 8 p9 Q/ & : C 例如 : 杯子落地的慢动作镜头 5 秒 6 B5 C5 d3 a& s- 0 T 放映时间是5秒 & 5 e* s, DH0 X5 k i 表现的事件时间1秒 2 l8 ; Q B9 S% h 观众感觉得时间是20秒 & x! H. T+ x- p# Z结论:电视画面不仅有再现时间的功能,而且有创造时间的功能,能对时间进行扩展和压缩。第一节 镜头的光学特性 % c4 v( G- e8 b! b1 t0 7 T6 e4 - P1 T6 v: Rr. t 镜头-这里是指摄像机上的光学透镜组。4 G9 U 3 D9 X1 b4 ?$ k! A; : j+ g 镜头的光学特性由焦距、视场角、相对孔径三个因素构成。 ; B3 X$ J2 X4 b4 t4 U 镜头光学特性的技术性能、组配关系对画面造型及其意义的表达有重要的影响。 # MN7 ; v8 h6 2 X9 V一、焦 距 % B4 ) Y9 A5 d3 _ 焦距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 (镜头焦距的长短与被摄对象在摄像机靶面上的成像面积成正比) 7 m0 |4 e- a, _0 s2 L6 A C 按照镜头焦距长短把镜头分为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广角镜头。# k4 B. B3 l. % k Y! E* V0 c; A9 h, R* O 标准镜头焦距与像平面对角线接近或相等的镜头(25mm)。 7 |2 W8 / B M! m# j8 X 长焦距镜头焦距大于像平面对角 线的镜头(25mm以上)。 ; Z, Q5 S9 u$ f c8 R) n6 I; F! l 广角镜头焦距小于像平面对角线的镜头(25mm以下)。 3 m X* ; D! 二、视 场 角 2 F. Z) Q! L2 p1 j+ M 视场角摄像机靶面有效成像平面(视场)边缘与镜头后焦点所形成的夹角。 7 K ?; 0 l7 g H- 造型上:视场角反映的是摄像机记录景物范围的开阔程度。 3 , d- m6 |. b7 K% 5 u 视场角与靶面成像平面的尺寸、镜头焦距相关。 5 U% I7 I3 r+ c6 f B 视场角与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成像效果成反比。 J/ Q1 ZI, h( n: a5 F 视场角愈大被摄主体成象越小、视野开阔。 5 |+ u- V x0 p/ m2 B; + l& e; A. 2 5 r 视场角愈小被摄主体成象越大、视野狭窄。 L1 p( 0 D2 p7 * z三、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 0 Y. O1 G E- j: m+ Y 相对孔径指镜头的入射光孔直径(D)与焦距( f )之比。, ?, K3 j) s& W( B, g?+ U F相对孔径( D/f )的倒数( f/D)称为光圈系数 9 d+ R! o( P5 k/ * p# N1 x) X 常见的有:1.4、 2、2.8、4、5.6、8、11、16、22。. c, K# g9 4 F: D* Q6 I: V% 1 |* t z6 W+ d9 M C7 r: x. n第二节 长焦距镜头的造型艺术 7 v% I* q2 x2 c3 L+ 0 t; o$ N8 / x* H( N- B1 t# z; 7 Q. J; p一、概念:长焦距镜头(又称为望远镜头,远摄镜头窄角镜头等),是视场角小于40度的镜头,对于摄像机而言是焦距大于25mm以上的部分。 6 / h( t7 W1 8 F6 j* x% G8 W- 6 W 目前摄像机大部分都只配一个变焦距镜头 - l8 ?0 I: H1 ML7 C/ J 变焦距镜头依靠镜头里的一组或几组镜片在象平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连续改变镜头焦距的长短,形成不同视场角的镜头。一般包括标准、长焦、广角三个部分。 3 P; Z! D& E- U. G3 Y9 A/ M 常见的有: 8 0 s& Y6 x3 l 12mm-75mm 6倍 1 C, Z) Q# r) N) 7 J! J 10mm-150mm 15倍 ( l$ H6 3 # p, d1 M 9.5mm-143mm 15倍 ! n6 m) c% Q8 D+ e0 B, ?( 二、长焦距镜头的特点: 0 g V+ L5 z, U- p* N5 X( m* O8 5 a 1、基本特点: # o5 K; B4 x( j, C- W; 8 t* o (1)视角窄 ) 0 c- f. O i& P% G2 n (2)景深小 ( c9 |% v; a w- p (3)包括的景物范围小 . Q! S( _$ / B+ O+ ?: M0 h (4)压缩了现实的纵向空间 2 D- # V# z1 Y& : p+ E0 V (5)有将远处景物拉近的视觉效果 + E _- X( s( Q1 X! K5 p 2、长焦距镜头在表现运动物体时的两个重要特征: . ( k: U# m; C) u$ 8 d & K A) 对横向运动物体表现的动感强。 + $ U7 e$ w+ * V1 ) p 原因:由于长焦距镜头视场角窄。运动物体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划过视场角内的视域区。 9 W t: q% F; r % q 产生的效应: ( a) b2 o5 P# % + M: D 在固定镜头中:表现在电视画面上的形象是物体从一端入很快地从另一端出画。 : ?, s* l. Z- T2 ; R 在运动镜头中:如果用长焦距去追摇一横向运动物体由于视角小,因而画面背景发生迅速的位移。模糊不清急速划过的景物,加速了运动物体的动感。 / o4 D. I x9 Q! h6 a6 + c3 S6 H, h( Y% E* B# r, b9 i# D B) 对纵向运动物体表现的动感弱。 ; x1 D. b W+ z- p# W& s 原因: 由于长焦距镜头压缩了景物的纵向空间,较长的路径被挤压在一起,减缓了物体运动所引起的自身形象的变化(由大小或由小大)速度,人们对纵向运动物体速度辨别的唯一标准物体由大到小或者 由小到大的视场比例。 % d; f8 F+ f( P1 B2 c$ K# 三、长焦距镜头的功用: ; b; kh, 3 R# . 1、调拍远处物体,追求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办法就是“偷拍”其目的是使被拍摄对象表情自然、动作自如、场面真实。) 7 E; C Q% _8 j7 |, t/ X( v- R 2、利用长焦距镜头远距离出小景别的造型效果,跨越复杂空间,拍摄不易接近或无法接近的人物或场面。 % C6 z( E6 F7 y# w 表现成百上千的人群中的某一个人 0 B+ e8 J& f( B/ w 隔山、隔河表现对面的物体或事件 $ T* : P3 R- K7 h- h 通过院墙、栅栏表现院内的活动 ( z. t. 5 A! C2 g* H A5 F 双方正在交战的战场 $ , W% n% J e 一场熊熊燃烧的烈火等 , C9 R) T8 ?; + R) O 3、 长焦距镜头适合表现人物的面部特写 0 N% T+ t: E( a 1)能够正确地还原人脸的五官比例(无歧变)。 , f% M, o6 Y7 b6 Q* B 2)能够较为准确而客观地还原物体的水平和垂直线条。图片摄影中的人物肖像都要用135mm 以上的镜头。* M$ t9 N9 I6 c+ A8 x3 l 4、 利用长焦距镜头压缩纵向空间的特点。拉近纵向景物之间的距离,使画面形象饱满。 0 O7 vb1 Y7 s! , C( f 5 、简化背景突出主体,以及通过调整镜头焦点形成画面形象的转换,完成同角度的场面调度。 S2 R+ J% h: F5 W1 S 1)简化背景、突出主体 $ S B+ h T! X/ x! _% C 2)画面形象的转换。 % e?$ F* k 6、创造虚焦点画面 使画面反差降低、力度减弱,变得朦胧柔和。 ( R, x4 - D9 Z, Y7 V H5 U! u! n 7、用虚入、虚出的画面作为转场镜头 . 6 Q% 5 KV a& j9 $ ? 实虚 叫虚出 虚实 叫虚入 : Q0 M* 5 y+ ?( k) F 8、长焦距镜头可以产生人眼不常见的景象,创造富有诗意的画面。 * ) Y, e& D& l9 P4 S$ K: j6 B四、拍摄长焦距镜头应该注意的问题: 2 W x. a$ Q# o B 1、焦点必须调准,特别是物距较近、F值小时不要产生焦点不实的现象 一般是以寻像器上是否清晰为准,不要依椐焦距值。 . q! q) y& v5 P; & O$ c: + 2、长焦时更需要注意“稳”。 7 i( o- r0 1 I: W2 sF, o2 V/ e0 v 2 + T3 gQ; u/ ) W第三节 广角镜头的造型艺术 & u( ; |! + T8 B- 0 W f, d p: x/ F U8 C2 x2 X一、广角镜头概念 r6 v) J( S- 9 C3 N! z3 N% S4 k3 h 广角镜头又称为短焦距镜头,是视场角大于60度的镜头。对于摄象机而言是焦距小于25mm的那一段镜头。 p0 e/ O n# Y* U D 如: 16mm、12mm、10mm等。 3 T9 H( D3 M) d1 V6 N t s二、广角镜头的特点 9 U! E L! ?# G: |! E) g( R 1、基本特点 8 x0 h# Q! 6 c0 M8 l! H9 a、 视场宽 - 即大于60度 (16mm 65; 12mm 86; 10mm 98) (指的是水平视场角)& A. v# s- 5 , b、景深大 3 B* / q- s4 O* y c、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 s/ l2 U5 fT d、近大远小的形象 ;纵平线急剧汇聚 ;平面上的平行线,空间越远越短 Y3 K7 x* x4 s/ e、线条畸变,具有某种夸张效果 r1 g( _( v( D4 h f、画面清晰度高,色彩还原好 : t0 o. W R& s9 O+ Z6 h0 c 2、广角镜头在表现运动物体时的两个重要特征 & ?, s6 R9 l3 K u0 B4 A. R 1) 对横向运动物体表现的动感弱,且物距越远越弱。1 I. Y3 h& l0 X! | 原因:视场角宽,空间开阔。即使运动很快的物体也是很慢才出画。 + R: 0 D/ l. T! 3 R 静止拍摄时,位移缓慢 7 q+ q9 G% , z$ u4 W 运动拍摄时,背景变化缓慢 o1 y% u) C! B, V1 w 2) 对纵向运动物体表现动感强,并且物距越近越强,面向镜头而来或背对镜头而去,表现出的动感更强。 8 L3 n; u6 h& R C0 l 原因:强烈的纵深线条变化,使物体小大或由大小的梯度变化加快了。4 v7 C7 J% x* e- S% k) n, T; _三、广角镜头的功用 5 L2 ! C. N s/ O, 9 t. y( l?) : D5 L 1、扩展空间,近距离表现大范围景物。表现开阔空间和宏大场面,有拉开物间距离的效果。 3 _) ) Z( K- F2 C- d0 u 2、展示主体人物及其所处的环境。 + O/ V) e5 x$ n 3、广角镜头景深大.可以对景物进行多层次的表现,增加了画面的容量和信息量。 : c, G3 7 Q. a. R3 A - j 4、利用广角镜头超焦距范围小的特点,近距离接近被摄人物,完成偷拍抢拍。 & J- z7 2 N) C2 w: _ 超焦距:当镜头调焦在无限远时,位于无限远的景物会清晰地成像在像平面上,而有限距离某一点上的景物在底片上也同时聚成了可以容许的清晰像点,再近的景物就模糊不清了,最近点到镜头的距离叫超焦距。 8 E) E$ s9 8 V# 5、利用广角镜头透视线条的夸张和变形效果形成某种特殊的表现意义。 4 m3 B$ Lr6 r* F. 6、运动摄像中保持画面的稳定这也是广角镜头的一个重要功能。 1 2 j6 n2 Q; g: U$ h 另外,广角的视野类似于人眼的视野范围,因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 p1 o7 _7 B% _ R2 a8 9 |四、用广角镜头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b2 c4 E4 qK9 q 1、注意线条的非对称性收缩。 由于纵向压缩,横向歧变因而拍摄时要注意画面中纵向景物线条的对称性收缩。避免出现画面景物倾斜现象。 8 o. T! b, 3 Y 2、使画框上下两端的横线与画内景物横向线条水平。 y+ . X; e2 q, q+ n9 o3 S) d1 |5 t: _$ G0 j5 m/ S% G( h8 b4 s9 T3 x3 Z$ w X9 第四节 变焦距镜头的艺术表现力 1 c$ w/ A e3 M0 R% M5 T2 a! T% o% D* K! P- R5 R$ D一、概念 ! R. z( u& C& M. d, U9 Q9 S- t( Y 变焦镜头,是相对于定焦距而言的,是一种可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它由多组正、负透镜组成,除固定镜组外,还有可移动的镜组。 变角镜头由广、标准、长三部分组成。一个镜头不但可以代替三种镜头,而且还可以通过连续变换焦距使画面景别发生连续变化,形成推、拉镜头的效果。 % F# |$ Y- O* l6 f6 ?* tp! C二、变焦距镜头造型表现上的优势和不足4 l! o! D b- b J 1、造型表现上的优势。 : O# A1 M D% v 变焦距镜头可以代替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拍摄时不必更换镜头,加快了现场摄制速度。 1 J& Y! V+ U. c, o9 J8 T 变焦距镜头的连续推拉,实现了画面景别的连续变化,在一个位置上就可拍得场面的全景和人物特写。 ; MD( d& 2 l: e p, | 变焦距镜头可以跨越复杂空间完成移动机位所不能完成或不易完成的推、拉镜头。 2 o/ h+ F# Q& j$ l: f 可以使画面景别变化平稳而均匀。还可以急推、急拉,产生一种新的画面运动。 ; 7 R( p3 N v3 M9 q* I+ V 一边移动,一边变焦距,构成一种更为复杂的运动镜头,产生人们生活中视觉经验以外的流畅的运动样式。 1 M) _+ w; t- J- c1 增强了画面造型表现的随意性和灵活性。(一个人即可完成综合运动镜头) 1 R! T) E4 b6 + R9 N, f6 B 2、造型表现上的不足和局限性。 ! g5 T6 S, M* q0 c 表现的画面运动形式是不真实的。 / j/ D& ! X/ l5 q p 画面变化带有某种强制性 其他镜头形成就没有明显的强制性它们符合人们生活中对应的视觉感受。 如:移、摇、固定、跟等,这些画面对观众的强制性不明显。 6 % P* G) / X$ b9 J& a三、变焦距镜头的功用& J% : ?: 6 |7 _! I) 1、实现变焦距推拉。0 L- 6 & v) C( d9 J5 S9 7 S$ p# f& r7 l 2、实现追随运动中的主体,保持主体画面景别的相对稳定。 类似于摇镜头 (一个横向的 ,一个纵深方向的)。 u! r6 . l 3、调整画面构图选择最佳景物,突出视觉重点。 + Z1 p6 H9 E, R1 _ 4、急推,急拉可以产生新的影片节奏。 % m( , |E: e; M+ l; 2 r| 5、推拉与其他运动形式相结合可以构成更多复杂的运动镜头,使画面内部的蒙太奇更为丰富。 4 N5 S, i! R) + f% 4 Q6 四、变焦距镜头拍摄应注意的问题1 E4 u: ! K, X $ ?: R 1、正确控制 动点、动向、动速。 3 K$ A- z! X- P+ G2 k p4 G+ J! q 动点:启动点和停止点。把握依据 动点 3 n- p/ o1 u9 s 把握:启动点应放在动作幅度最大处,停止点应放在动作幅度最小处。 其目的是减少观众对起动和停止的注意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画面运动 2 A7 s/ _ j0 u4 C) / F5 O 动向: a 远去推,远来拉 * P4 w0 W# ?+ W! p a b 根据情绪:激动紧张推 舒缓拉 ! m b. i8 Z7 V* M7 c% 2 A3 E5 rN8 P( c 情节的构造要求 8 G: ! B% & B$ B( l 动速: a 根据被摄物体的速度 + F( S9 e. q8 K. V6 Y8 C6 X b 根据影片节奏 ! y) C$ d$ iZ2 Q p0 b c 根据情节。 Z7 C( 7 O7 4 . x* B 2、启动和落幅要果断 ( c+ U- H! D9 A% 3、不动机位的推拉最好跨一级景别。第一节 画面构图的基本元素 , g- L/ X, O) N0 p4 f1 f _7 ?! b4 U% W) l2 D一、构图的基本元素! H4 5 . ; C 1、光线:光线是构成画面的基础和灵魂,是摄像制作技术的基本要求。 3 s+ B) 3 i Y* R/ z 2、色彩:色彩是电视画面注入情感的重要元素,构成色彩基调,渲染烘托主题和内容情感。 6 x; N! H5 D3 ) C. K 3、影调:影调是表现电视画面明暗层次关系的要素,也是电视画面的基本视觉元素。分为明调、暗调和中间调及硬调和软调。 E; E) G. u5 E 明调(亮调):画面明多暗少,以明为主 。画面明快、纯洁。多数是直射顺光拍摄,给人以明快、纯洁的感觉。$ p1 / ( i# j5 S2 p) A 暗调(低调):画面暗多明少,以暗为主。 画面凝重、低沉。 , z7 R* Y( B) g7 C 中间调:明暗均衡,层次丰富。画面亮暗对比醒目突出,画面形象富有生气。 . A7 ! 8 j$ l% q 4、线条:线条是视觉所能感知的景物轮廓线,是电视画面构成的基本视觉元素。 1 _1 h M) c6 U1 _3 J6 w; u1 B (1)按位置分:有外部线条、内部线条。 2 # z8 R% I8 R& r6 c5 U1 M 1 外部线条:指画面形象的轮廓线,即“外形相貌”。 s- _* ?9 y6 ! t; P9 W4 l! I 2 内部线条:指被摄对象轮廓线范围以内的线条。 4 C4 p& A) q4 , D3 P (2)按形式分:有直线、曲线。 - x3 E# W: d) W8 b/ Y, 1 直线:指一个点沿某一固定方向移动所形成的轨迹。 , y. y: S; |2 W( X. s 2 曲线:指一个点沿着一定方向移动并发生变向后所形成的轨迹。 : V8 r% 5 c) x: + l1 Z& y) g二、电视画面的结构成分 3 h8 i! i: s4 g- m! e* 6 C4 X/ h% b0 S/ 8 a9 r; D/ _; N3 mJ* w 1、主体:画面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画面的结构中心。一般说主体作为内容中心、结构中心,在画面上是统一在一起的。即九宫格交点处,便于照应前后左右关系,深化主体内涵。 4 G) I- - w( e7 R7 2、陪体:是相对主体而言的,是辅助主体表现主题内容的对象。如“红花绿叶”红花是主体,绿叶是陪体。中央领导人视察,主体是领导人,陪体是地方官员。 5 8 E e. 8 f% h5 A 3、前景: / P8 y6 n$ h9 H (1)靠近镜头前的人、物、景就是前景。 k4 T& l+ M7 x. h, q& U (2)能加强画面空间感:近大远小透视,形成鲜明空间感。 s3 Q l! N. l; _ (3)有均衡画面作用。 - i& f& Z; s1 r 4、后景:主体后面,衬托主体景物,突出主体形象的景物。 0 l8 9 s8 _* k K% 5、环境 6 : g1 h, 9 R y- ex6 _2 u& 5 e5 l+ x2 r第二节 画面构图的基本方法 $ l; 5 G! T4 U5 , x( j, Q, r G0 g6 O9 v3 r 1、静态构图:指被摄对象或摄像机均处于静止状态,镜头内的构图关系基本固定。 5 Q l4 r0 T( & I9 Q. s 2、动态构图:被摄对象或摄像机同时或分别处于运动状态,所形成的画面构图。 ) X) F9 Y6 G n- G; c2 X( 3、单构图:表现一种单一的关系。(静态画面)如单幅人物、单幅景物等。 % Q9 R5 h1 j( . b6 u 4、多构图:画面结构或构图样式连续或间断的发生变化。(像运动摄像) R/ i X1 E $ G0 c7 V; G 5、水平构图:画面的主导线形向水平方向展开。宜表现开阔、宽敞的横长形大场面景物。 4 W7 Q2 C! I# F 6、垂直构图:画面的主导线形向垂直方向展开。宜表现或强调被摄对象的高度和纵向气势。 y4 K # L9 e w1 x( b4 S 7、斜侧构图:画面的主导线形向斜侧方向展开。 1 r; O?0 h 8 # b9 b# f* R& S7 y (1)能产生运动感、指向性。容易引导 观众视线随线条的指向关注。 2 ?2 B: P1 q1 D (2)给人产生一种三维的空间印象,增强空间感、透视感。 - T0 y; F2 s0 8、曲线构图(S型构图):画面的主导线形多向、多次转变。如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