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体验成功.doc_第1页
在游戏中体验成功.doc_第2页
在游戏中体验成功.doc_第3页
在游戏中体验成功.doc_第4页
在游戏中体验成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游戏中增强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极为重要的心理品质。因为有了自信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表现出不屈不挠、顽强拚搏、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努力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创造性,成就一番事业。游戏是培养儿童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自信属于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任。人的自信不是天生就有的,自信来自于成功。游戏是儿童获得成功感受最多、体验最深刻的一种实践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只要经过努力都可获得成功的机会。即使有一些小失误,也只是暂时的,儿童可以通过建立信心、纠正、改变失误而激发更大的热情,争取取得下一次的成功。若儿童长期在游戏中多次尝试成功,就能逐步树立自信,克服自负、怯懦、软弱、羞怯、拘谨等消极的性格特征。游戏让儿童在理想的环境中去尝试各种不同的角色,使儿童从中体验成功。因此,从教育角度来说,游戏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游戏是学生最好的情感体验实践活动,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调节神经功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促使其性格健康发展;游戏是儿童表现和丰富自己情感,形成良好行为品质的一种基本方法,对儿童情感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 近年来,我校一直在开展游戏创编活动。在选择游戏的创编者时,我考虑到现在的儿童独立性、创造性、民主性、顽强性都十分薄弱,尤其是独生子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孤僻性、懒惰性、依赖性。于是特地打破常规,挑选了一个平时性格比较内向,且不善于和群体一起活动的学生来创编游戏,试图为他在游戏的创编中、活动的指导中提供一个良好的个性发展机会,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邱意博就是这样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同学,平时他话很少,一下课总是一个人看看书或做做作业,不太喜欢与同学交流。孤僻的他不知该如何与同学相处,从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根据他写作基础较好的特点,我让他参与游戏的创编工作。开始,我有意无意地接近他,了解他的兴趣爱好,试图尽可能地走进他的生活。虽然每一次他都似乎不太情愿和我多说话,但我还是不厌其烦地和他聊电视、聊他喜欢看的书,令我欣慰的是:我终于知道了他最喜欢看猫和老鼠。每一次只要说到猫的愚蠢、老鼠的狡猾他都会抑制不住地大笑,看着他笑的可爱模样,我心想这才是他开朗的本色,我一定要帮助他找回自信。于是我问他喜不喜欢做游戏,他说当然喜欢了,以前老师教会了他许多游戏,像“老鹰捉小鸡”、“谁是木头人”、“打野鸭”等。看着他情绪高涨的样子,我心中暗暗窃喜,连忙追问,那你喜不喜欢自己编游戏,然后来教同学做?他一下子低下了头,不吭声了。我知道他一定是犹豫了,我继续热情地鼓励他,你一定能行,老师也一定会帮助你的。他看了看我,终于怯生生地说:“那我就试试吧。”我听了激动不已,因为他终于跨出了勇敢的第一步,接受了游戏的创编任务。 过了两天,第一节课下课后,他竟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来找我(他可从不主动来找老师的),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想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猫捉老鼠。”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游戏该怎么做、规则是什么、准备些什么游戏器具等。我特意补充说:“光会说会写还不行,还得去指导同学做”。“没问题。”看着他一副自信的样子,我心里一阵宽慰:他已经找回了自信。从此,一到下课,他就带领一部分同学在走廊、在操场上指导他们进行游戏活动。看着他指挥别人的模样,看者他捧腹大笑的样子,谁会想到他曾经是一个孤独的孩子。看着他融入愉快的集体中,不再形单影只、不再沉默寡言,作为一名教师,我由衷地祝福他能在和谐、愉快的集体氛围内健康地成长;在快乐的游戏中体验成功、体验喜悦;在游戏的创编中,找回自信、找回成功。 游戏不仅使个人能体验成功,而且能使整个班集体同样体验成功的快乐。儿童在游戏中建立了人际关系,培养团体意识,学会如何比赛竞争,如何合作共处。在游戏中因交往的需要促进了言语的发展,减少了团体中的敌视情绪,增加了和谐的气氛。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规则,学习公正、诚实、信用、自律和输赢之后的气度。游戏使儿童的愿望与目的得到实现,使他们得到快乐。游戏可以帮助儿童以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内在的情绪,籍以松弛或减少精神的压抑。也使儿童过剩的精力得到合理的发泄,不致精神紧张或脾气急躁。 在校游戏节举行之际,我正好接了一个全校闻名的问题班级。走进教室一片喧哗,老师根本无法上课。若在以往我早就大呼小叫了,可是教室这么吵,光叫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怎么办呢?想起了弗洛伊德曾说过: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力量,解决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是感情满足的源泉,也是缓和心理紧张和使儿童掌握大量经验的净化反应。在游戏中,儿童不是在做无用的事,他们是专心致志、兴致勃勃地在做他们喜欢的工作。又想起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于是我决定从游戏入手,渐渐地走进他们的世界,和他们融合在一起,以期改变班级现状。 我问同学们:“谁喜欢做游戏?”教室里忽然鸦雀无声,同学们张大眼睛看着我,眼里充满疑惑。我又大声问:“难道你们不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教室里又是一片喧闹,我却不再感到头痛,不再感到那么刺耳了,因为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我也加入他们讨论的行列。我答应孩子在体锻课上让他们做做游戏,孩子们又是一片欢呼。万事开头难,没想到孩子们因为游戏和我拉进了距离,我也渐渐走近了他们。 这个班无论在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方面始终是年级组的最后一名,所以学校组织的任何一个活动孩子们总是提不起兴趣,因为等待他们的眼神总是异样的,孩子们害怕看到这异样的眼神,自信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做游戏,那就从做游戏开始培养他们的自信,也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传统的游戏都做过了,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呢?我翻阅了大量心理辅导的书籍,得知“合适”的游戏是指:规则、方法的难易要合适,场地、人数、道具要合适,辅导的要求要合适,只有合适的游戏,学生才会有兴趣。儿童喜欢哪一种游戏,往往与其教育环境有关,我分析了我班的特殊情况,他们喜欢的是体能游戏。在游戏中,他们轻松地竞赛,竞赛的结果又不会对他们造成重压。我根据分析的结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编一些有竞争性的体能游戏。可孩子们学习有一定困难,每个人都很愿意创编游戏,却又怕自己编得不好,对自己没有信心,怎么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呢?我创设了一些情景,让孩子们先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有了初步实践后,孩子们开始提出游戏的一些规则、方法、道具制作等。编玩游戏后,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边快乐地游戏,一边不断提出改进的方案,使创编的游戏更趋完善。同学们还为此提出了许多富有童趣的题目,像“袋鼠跳”、“猫捉老鼠”等。有了创编游戏实践的基础,再把创编的游戏落实到文字上时,同学们不再相互退让,而是自告奋勇抢着要担任创编游戏的撰写任务、道具的制作任务,看着教室里热闹的场面,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虽然教室里依然是喧闹一片,但孩子们已不是原先的孩子,他们身上充满着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他们体验到了游戏活动带给他们的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