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学术思潮与辨伪学的发展【内容摘要】明代辨伪学在中国辨伪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明代学术思潮与明代辨伪学发展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明代不同历史阶段的学术思潮对辨伪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对明代辨伪学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关键词】明代 学术思潮 辨伪学辨伪,是对古代典籍真伪的鉴别,古代典籍常有后人假托前人或同时代人假托他人之作,亦有流传过程中在真本中夹有后人的伪托之作。对此需进行辨识,称之为辨伪。辨伪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孟子、屈原、韩非子,之后有两汉的司马迁、刘向、刘歆、班固、李充,魏晋时期的高僧道宣,唐代的刘知几、柳宗元以及南宋的欧阳修、郑樵、朱熹等。到了明代辨伪学始成为一门专门之学,其标志就是胡应麟之四部正讹。明代在辨伪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汲取了前代辨伪的经验和教训,又继往开来有所创新,其成就已经超过了前代,同时对清代辨伪学和考据学的发展和繁荣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从明代辨伪学的整体发展来看,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和中后期,每个阶段发展的状况不尽相同,早期的成就明显不如中后期,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术思潮的转变,在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以及实学思潮的影响下,明代辨伪学的发展体现出不同的阶段特点。一、明代学术思潮概说有明一代,学术思潮按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程朱理学一家独尊,中后期阳明心学与实学思潮相继兴起。明朝建国之始,朱元璋考虑到理学对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将程朱理学确定为建构王朝政治思想的理论依据,极力推崇。永乐朝,这一政策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推行,并以程朱思想为标准,编成了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诏颁天下,希图在思想上“合众途于一轨,会万理于一原”,“使家不异政,国不殊俗”。此后历朝都将程朱理学作为士子科考的唯一依据,并尊崇到只允许“代圣人立言”,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不需要有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的程度,重义理轻考据之风蔓延朝野,严重的阻碍了明前期学术的发展。明中叶以后,阳明心学异军突起,在社会和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极大的冲击了程朱理学一家独尊的地位。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的对立主要体现在对儒家经典的认知和思想的阐发上,程朱理学一派空谈性理,提倡“存天理,灭人欲”,阳明心学则反对程朱理学所承认的“心”外之理,启发人们独立思考,注重心得体会,不为程朱经注所束缚,为当时理学压抑下的学术气氛带来一阵清新的空气,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者们的思想,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和倡导。但是王守仁将其所倡导的心学贯穿到了对古文献的研究中,空疏臆断成为当时学风的主要导向,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割裂“文”与“道”,认为舍文可以求道,视文为糟粕,即认为理解语言文字不可能求得文献中的道,只有通过探求内心才能通道;其二,鄙视训释、考证,认为是支离之学;其三,单凭胸臆穿凿附会。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一些学者谈玄课虚,束书不观,多以己意注释古书,甚而篡改古书,古代典籍文献的研究陷入主观。空疏学风的蔓延很快遭到杨慎、胡应麟等一些有识之士的抵制,他们提倡实学,重视文献考据,对以“心学”为代表的空疏学风做了有力批判,胡应麟主张词章应与问学统一,反对束书不观,师心自用,他在黄尧衢诗文序中言:“古之世之称材者,词章问学出于一,而今之世之称才者词章问学出于二。”同时他自己以身作则,与空疏学风反其道而行,在与王长公第二书中他自言:“仆嗜读书,身所购藏,几等邺架,经史子集,网罗渔猎,时有发明。不敢以鸿儒自居,不敢以空疏自废。”在这些学者的倡导下,实学思潮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主流,对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以及清代考据学与辨伪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明代学术思潮影响下辨伪学的发展 明代辨伪学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初,在程朱理学被大力提倡的情形下,疑古辨伪多侧重于卫道,学者们把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作为衡量诸子思想的尺度和取舍的标准,从而达到“道术咸出于一轨”的目的,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宋濂、方孝孺等。宋濂著有诸子辨一书,对子部四十四种书籍进行了讨论。虽然这不是一部辨伪专书,但其内容却大部分是讨论伪书的,多能发前人所未发,如其辨亢仓子,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高似孙分别从文字材料来源和著录上去考辨其伪,但宋濂却独具一格,从“避讳”和典制的角度进行考辨。他列举了书中所云,“危代以文章取士”语,评说“夫文章取士,近代之制,战国之时无有也”。他又列举了书中以“人”易“民”,以“代”易“世”的避讳现象,指出“世、民,太宗之讳,伪之者唐士也”,在辨伪方法上有所创新。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他在学术上继承了宋濂的疑古辨伪精神,在其所著逊学斋集中,定古三坟、周书、夏小正为伪书,大都比较恰当。他总结了自己辨伪的经验,提出“味其辞以望其世之先后,正其名以求其事之是非,质诸道以索其旨之浅深”的辨伪方法,同时他也不是一味排斥伪书,对伪书的价值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世之伪书众矣,如内经称黄帝,汲冢书称周,皆出于战国秦汉之人,故其书虽伪而其文近古,有可取者。”总的来看,明初辨伪学者基本没有摆脱前代辨伪学者之窠臼,仍停留于具体的考辨,没有对伪书出现的原因和辨伪方法做系统的总结,而且出于卫道心态,有时感情用事,态度失于中允。明中叶以后,为了抵制阳明心学的空疏学风,实学思潮开始兴起。考据学家以杨慎、焦竑、陈第为代表,辨伪学家以胡应麟为代表。这一时期,明代辨伪学进一步发展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胡应麟在前人辨伪经验的基础之上,使辨伪学理论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写成专门的辨伪学著作四部正讹,标志着辨伪学学科体系的初步形成。四部正讹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全面的总结了伪书产生的原因胡应麟认为伪书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即“凡赝书之作,情状至繁,约而言之,殆十数种”。具体情况如下:“有伪作于前代而世率知之者;有伪作于近代而世反惑之者;有掇古人之事而伪者;有挟古人之文而伪者;有传古人之名而伪者;有蹈古书之名而伪者;有惮于自名而伪者;有耻于自名而伪者;有袭取于人而伪者;有假重于人而伪者;有恶其人,伪以祸之者;有恶其人,伪以诬之者;有本非伪,人托之而伪者;有书本伪,人补之而益伪者;又有伪而非伪者;又有非伪而曰伪者;又有非伪而实伪者;又有当时知其伪而后世弗传者;又有当时本无撰人,后人因近似而伪托者;又有当时记其伪而后人弗悟也;又有本有撰人,后人因亡逸而伪题者。”胡应麟第一次将伪书作伪的情况划分为二十一例,条分缕析,几乎将伪书的种类及作伪之原因囊括殆尽。其后,梁启超在论述“伪书的种类及作伪的来历”时基本沿用其说,将伪书分为10类,又将作伪之动机和原因归结为:托古、邀赏、争胜、炫名、诬善、掠美等十数种,梁启超的分类和归纳较之胡应麟更加缜密,其中也不乏创见,然其说脱胎于胡应麟则昭然若揭。同时胡应麟在分析作伪原因的同时,对每一种情状皆举例以佐证之,并非空言,体现出他求实的治学思想。(二)系统地总结了辨伪方法通过对古籍的长期研究,胡应麟不仅总结出伪书产生的原因,并将前人和自己的辨伪经验进行了总结,系统的提出了辨伪方法,后人称之为“辨伪八法”,即:“凡核伪书之道: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核之事,以观其时;核之撰者,以观其托;核之传者,以观其人。”也就是从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的分类目录七略考察最早的著录情况;从历代艺文志、经籍志以及官修目录、私修目录的著录上考察其流传情况;从同世当代的著作中考察某书称引他书,或某书被他书称引的情况;从前后不同世的著作中考察某书转述他书的情况;从文字笔调考察其文体是否与时代相符;以所涉史实考其年代;考证某书的真正作者以明假托;考察某书的传人,以求作伪之人,因为某书已佚,又突然传世,则传书之人往往即作伪之人。胡应麟提出的这些辨伪方法,系统、精要,在辨伪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孙钦善认为:“近人谈辨伪方法又有数家,虽各有补充和发展,但其说皆脱胎于此。如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将审定真伪的证据归纳为史事、文字、文体、思想、旁证五种,除文字、思想两种外,余皆为胡应麟所有。又如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辨伪书的十二条公例,除第十一条各时代之社会形态及第十二条各时代之思想两条外,余皆为胡应麟所有。”可见胡应麟辨伪八法影响之深远。(三)对四部书中伪书范围和作伪程度做了较准确的分析与估计在四部正讹结尾部分,胡应麟在考辨各种伪书的基础上,作了一个概况性的结论,他说:“凡四部书之伪者,子为盛,经次之,史又次之,集差寡。凡经之伪,易为盛,纬候次之。凡史之伪,杂传记为盛,说次之。凡子之伪,道为盛,兵及诸家次之。凡集,全伪者寡,而单篇别什借名窜匿甚众”。这个结论从客观上分析了伪书的范围,对指导后来的辨伪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伪书程度时,他又指出:“大率汉秦以来,书若三易(连山、归藏、子夏)、三坟、六韬、七纬、关尹、子华、素书、洞极、李靖问答、麻衣心法、武侯诸策、王氏诸经,全伪者也。列御寇、司马法、通玄经,真错以伪者也。黄石公、鹖冠子、燕丹子,伪错以真者也。管仲、晏婴、文中,真伪错者也。元包、孔丛、潜虚,真伪疑者也。鬻熊,残也:亢仓,补也;繁露,讹也:皆不得言其伪也。素问、握奇、阴符、山海,其名讹也,其书非伪也。穆天子传、周书、纪年,其出晚也,其书非伪也;即以伪乎,非战国后也,余亡足辩矣”。11这种分析极其细密,其中虽有些观点尚值得商榷,但总的来说,还是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伪书伪的程度及其不同情况。胡应麟在此虽然没有直接言及对伪书的态度,但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对待伪书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笼统地加以摒弃。综上所述,在明代不同学术思潮兴起和转变的过程中,辨伪学逐步发展起来并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可以看出,一门学科的发展是植根于时代的学术土壤中的,并能在其滋养中不断壮大。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学术思潮的错误导向也会成为学科发展的障碍。因此,我们应该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求真务实,将具有优良传统的辨伪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取得更多的成果。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广陵书社2005年第一版,1093页孙钦善: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出口贸易海运物流代理合同
- 2025年度校园学术活动场地租赁服务协议书
- 2025茶楼员工绩效考核与激励合同
- 2025版社区居民委会节假日安保服务及应急预案合同
- 2025年度圆通快递快递业务数据处理保密合同
- 2025年房地产项目智能家居销售代理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绿色环保市场摊位经营权转让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电子商务合同监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 2025版围蔽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协议
- 2025版碎石运输与智能运输调度服务合同
- 2025湖南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范本2
- 2025年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可下载)
- 熏蒸药品管理办法
- 收银系统操作培训
- 卓越幼儿园教师健康专题培训课件
- 个股期权培训课件
- 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
- 小学美术教育读书分享
- 肺结核痰菌阴转评估体系构建
- 中国国家地理在线课件
- 体检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