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2)_第1页
沁园春长沙 (2)_第2页
沁园春长沙 (2)_第3页
沁园春长沙 (2)_第4页
沁园春长沙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是一种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它在形式上的特点是“_”,它始于_,形成于_,而极盛于_。因为词最初是用来配合乐曲演唱的,所以又叫做_或_;由于它是在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又被称为_;由于它的形式长短不齐,又被称为_。,梁代,唐代,宋代,诗余,曲子词,长短句,关于词的一般知识,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乐府,按照词的长短,大致可分_(58字以内)、_(59一90字)和_(91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_;有的分两段,称_;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为_。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_”或“_”,分_片(阕)的最为常见.,小令,中调,长调,单调,双调,三叠或四叠,片,阕,两,关于词的一般知识,按照风格的不同,大体上可以把词分为_派和_派两种。_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温婉、曲尽情态,其代表作家有_等,_派的词,其风格是豪迈奔放、不拘一格,其代表作家有_等。,关于词的一般知识,婉约,豪放,婉约,豪放,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词有词牌,它起着_的作用。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本课中的_就是词牌。,关于词的一般知识,规定词的句数、,字数和平仄声韵,沁园春,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作者介绍,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1927年,毛泽东在武汉。,1936年,毛泽东在保安。,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写论持久战。,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持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年1月,毛泽东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写作背景,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全国各地工农活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1925年2月,毛泽东参加了党的“四大”后由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毛泽东手迹,听朗诵,为下列彩色字注音:,沁园春百舸怅寥廓百侣峥嵘岁月稠挥斥方遒浪遏飞舟,qn,zhnrn,lioku,qi,chu,chn,l,整体感知,1.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上阕:“看”,下阕:“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2.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上阕:诗人登临橘子洲头所见,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喜悦兴奋之情。,下阕:想到往昔岁月,想到祖国的命运。慷慨激昂,充满自信和豪情。,整体感知,朗读:抑扬顿挫,兴奋喜悦,朗读:慷慨激昂,语速稍快,3.诗歌重在对意象的描绘和展示,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意象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幅图画。请你为这些图画配上恰当的标题。,整体感知,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合作学习,1.欣赏“独立寒秋图”:,(1)用散文的语言,描述“独立寒秋图”的意境,比一比谁描述得更有诗意。,(2)将“独立”改为“站立”或“直立”好不好?为什么?,不好。“独立”不仅仅表明站在桔子洲头的只是一个人,而且可以让读者想象诗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换成其它词就表现不出这样的意境。,合作学习,2.欣赏“湘江秋景图”:,诗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的大好秋色的?,看,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静,静+动,动,动,深入探究,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物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宋欧阳修秋声赋,思考:同为写秋景,毛泽东与欧阳修在作品中各自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毛泽东:通过绚烂而充满生机的秋景的描绘,流露出开朗昂扬、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倾注了诗人对故土和祖国河山的热爱。,欧阳修:描绘暮秋山川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书写作者对于因人事忧劳,形神日渐衰老的悲感,流露出避世无为的思想。,合作学习,3.面对如此美景,诗人为什么“怅”?联系时代背景,分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时代背景,此句承上“万类霜天竞自由”而来,面对“竞自由”的自然万物,使人想到了被压迫剥削的劳动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不由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诗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此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是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抒写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深入探究,诗词讲究“炼字”,如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前人评为“卓绝千古”。还有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都是锤炼得十分精妙的。在本词的上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染活画出山上枫林犹如人工染成,景色十分壮美,使人联想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争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准确的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姿态.,翔既写出了鱼儿的自由姿态,又写出了江水的清澈,与天空相映,鱼儿既是在水中游,又像在空中翔。,合作学习,4.欣赏“峥嵘岁月图”:,(1)下阕首句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过渡作用。,一般地,分上下阕的词,下阕首句又称为“过片”,在词中起承接过渡的作用。,(2)“同学少年”是一些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这一意象的?,精神面貌: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活动志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合作学习,4.欣赏“峥嵘岁月图”:,(3)“以往昔峥嵘岁月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是他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诗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他的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豪情。,合作学习,5.欣赏“中流击水图”:,(1)想象诗人与他的战友们“中流击水”的情景。,(2)这一情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采用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志振兴中华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豪情.,课文小结,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独立寒秋,橘子洲头,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静,动,问:谁主沉浮,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答:同学少年,景中寓情,情中显志,1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2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诗词名句欣赏,6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0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诗词名句欣赏,11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12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13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1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15冷眼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