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试题检测含答案_第1页
2020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试题检测含答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试题检测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wnlu chu dki zo fn shofn su shn ( ) ( ) ( ) ( ) ( )2.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n yn)子飞过燕(yn y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n jn)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n jn)旅。(3)踏(t t)上故乡的土地,他心里觉得踏(t t)实多了。3. 选字填空:(1)络 骆 烙 ( )驼 ( )印 联( )(2)钩 沟 钓 ( )鱼 ( )子 水(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粉”的意思是粉末。B.石灰吟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C.“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锤”的意思是用锤子敲打。D.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这三首诗都运用了()的手法。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2)马诗借马表达了诗人( ),石灰吟借石灰表达了诗人( ),竹石借竹子表达了诗人( )。 A.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精神B.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尚的节操的决心C.对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懑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竹石,回答问题。竹 石 (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粉骨碎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注释: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立根:扎根。破岩:岩石缝隙。坚劲:坚韧刚劲。尔:你。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这首诗是一首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 , 。 2.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二)课外阅读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青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1.理解词义。(1)挺:_(2)直:_(3)高洁:_2.根据意思写诗句。要想知道青松的高洁品质,那就要等到树上的雪融化之后。_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青松,其实写的是人。 () (2)这首诗中的“雪”代指人纯洁的心灵。 () (3)这首诗赞颂了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 () 试题检测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1.网络 捶打 开凿 焚烧 粉骨碎身2.(1)yn yn(2)jn jn(3)t t3.(1)骆 烙 络(2)钓 钩 沟 4. C 5. (1)A (2)C BA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 1.清 郑燮 题画 来自世俗、社会的各种迫害 勇于斗争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2“咬”“立”这 两个动词运用拟人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3.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