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审题表.doc

车体安装连接板冲压成形复合模设计【说明书+CAD】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597753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4-26 上传人:柒哥 IP属地:湖南
40
积分
关 键 词:
说明书+CAD 车体 安装 连接 冲压 成形 复合 设计 说明书 CAD
资源描述:
车体安装连接板冲压成形复合模设计【说明书+CAD】,说明书+CAD,车体,安装,连接,冲压,成形,复合,设计,说明书,CAD
内容简介:
南 京 理 工 大 学 紫 金 学 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选题情况课题名称车体安装连接板冲模设计难易程度偏难适中偏易工作量较大合理较小符合规范化的要求任务书有无开题报告有无外文翻译质量优良中差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好一般差工作进度快按计划进行慢中期工作汇报及解答问题情况优良中差中期成绩评定:所在专业意见: 负责人: 年 月 日材 料 目 录序号名 称数量备 注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1教师完成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1教师完成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1学生完成4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含原文1学生完成5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1教师完成年 月注: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工作结束后,请将该封面与目录中各材料合订成册,并统一存放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中(打印件一律用A4纸型)。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失效分析和诊断1.2.1介绍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为什么机械零件会失效?(2)怎样确定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对于一个设计工程师来说了解零件为什么会失效和确定失效形式是绝对重要的,这样才能设计出需要的最起码的维修质量可靠的机器。有时候,失效可能会很严重,比如高速行使的汽车突然爆胎,另一方面,失效仅仅是一件麻烦事。一个例子是汽车散热系统的散热器软管松动了。后者失效的后果通常是损失了散热器冷却液,这种情况会很容易的被发现和纠正。一个零件所承受的载荷类型和它所承受的载荷的大小一样,对失效的影响显著。一般来说,双向的动态载荷比静态载荷造成更大的破坏,因此,疲劳强度一定要考虑到。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材料的韧性和脆性。比如脆性材料不适用于有疲劳破坏的场合。 许多人错误地理解疲劳这个词是指实际的部分破损。然而,设计工程师一定要更加广泛地理解失效是什么。比如,在任何可估量的变形发生前,一个脆性材料将会在拉伸载荷下失效。然而在破裂前,一个塑性材料将会大量变形。过度变形而不断裂也许会因为变形部分干扰另外一个移动的部分而造成机器失效。因此每当一个零件不履行其应有的功能的时候就会失效(即使不是物理损坏)。有时候失效可能是由于磨损,这种磨损可以改变配件之间的正确位置。在两个配件之间的磨损可能是由于异常摩擦或振动。失效也可能是由于一种称之为“蠕变”的现象,它是在高温负荷下一种材料的塑性流动。此外零件的实际形状也许是失效的原因。比如,一定要考虑到在零件结构形状和尺寸的突变处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应力集中,尤其是当材料不是非常有韧性和承受双向动态载荷时。大体上,设计师必须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包括以下几点:(1) 应力(2) 变形(3) 磨损(4) 腐蚀(5) 振动(6) 环境损害(7) 固定装置的松动零件尺寸和形状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到许多会产生外部载荷影响的空间因素,例如几何不连续性,残留,由于设计轮廓形成的残余应力,以及干涉配合连接的应用。1.2.2 静态拉伸强度对材料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性能缺乏了解一直是造成许多失效的原因。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大量有关材料性能指标的数据。拉伸试验就是这样一种测量材料静态强度的试验方法,试验中使用的标准试件的两端带有螺纹,以便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螺纹夹头上。见图1-3所示样件,其截面是圆形的杆件。该杆件的直径为0.505 in.,相当于横截面积为0.2 in.2。该试验机以磅为单位匀速地增加施加于样件上的拉伸力(F),这是衡量英镑的单位符号。一种叫变形测量计的设备贴在试件上原始距离l等于2英寸的两标记之间。则变形测量计上显示的是标距段(l)上的伸长量(l)。图.1-3 带螺纹的标准测试样本应力S由方程式1-1计算得到。因为应力的定义是压力除以单位面积,应力的单位是lb /in2。(1-1)应变的定义是用长度变化除以原始长度,因此应变()可以用下列表示 (1-2)一个完整拉伸试验通过缓慢平稳的增加负荷,直到样件断裂。整个试验的结果被称之为应力应变图。一个典型的如对低碳钢韧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图,见图1-4所示。图.1-4典型的低碳钢应力应变图 (1)从上图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以下与拉伸试验有关的信息:应力应变图直线上最高点B的应力称为比例极限。这种与材料有关的比例常数,被称为弹性(E)的模量,并且由下面的算术式表示:(1-3)(2)如果拉力以低于B点的任意处解除,测试样本将正好沿着模数线缩短至A点,其中应力和应变都等于零。因此,比例极限被定义为一个零件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并且当载荷被移除时就会恢复到原始形状和尺寸。从A到B的模线代表了应力应变图的弹性部分。(3)如果超出比例极限,材料就会产生屈服。 这就意味着当应力略微增加的时候也会有个小的应变增加。假设载荷增加,直至到达B点,此时载荷被移除。显著的变化是样本沿着虚线(与模线平行)直至到达D点。很明显,该零件已经产生了塑性变形,因为有了永久变形,即使载荷为零也是这样。由于G点的永久变形是0.002 in./in.,D点被称为0.2%的屈服强度。其他也可以选择0.1%屈服强度。这些值仅仅表明应力水平产生永久变形所须的相应数额。有时候 “屈服强度”不会用百分比值表示。屈服强度(俗称屈服点)的应力-应变水平的S-E图暂时变得平缓,如图1-4所示的C点。(4)当载荷超过C点,样件将继续塑性延长。从试验机的显示输出的载荷波表明载荷的伸长正缓慢增加。因此,最大载荷和最大计算应力会到达E点。符合E点的应力被称为强度极限。 (5)当到达E点,样件会失去承受载荷的能力。载荷波显示,载荷的自动下落指示器吊牌降至F点,然后样件断裂。F点的应力被称为断裂应力或断裂强度。(6)将试验样件的两个破裂部分从试验机取出,并且将两个断裂的末端放在一起。如果断裂,检查暴露出在此区域破裂区。发生这种现象的材料被称为韧性材料。请注意,当两个破裂部分分离时,颈部的形状显示出一个杯锥形结构。 (7)应当了解,所有的应力计算以原始的0.2 in.2的截面积为基础。这一值已被用于实际测试,因为连续测量实际面积是很耗时的。另外也要注意,一个细小的面积数值会改变到0.2%的屈服强度。表1-5证明了这一事实,其中实际(运用实际面积)和表观(运用原始面积)的应力应变图被叠加。请注意,事实上应力会在整个测试中持续增加,即使试验机载荷波显示超越极限强度的降低载荷。实际的S-图并不真的能提供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因为大多数机器零件设计使用压力低于0.2%的屈服强度。两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即延伸率和截面收缩率,这两个参数可以在断裂后从样件检验中获得。图.1-5 比较实际和外观的应力应变图(8)在一定温度下的弹性模量(同样的条件不同类型的钢材)。事实上,比例极限值是不同的。确切地说, 在室温条件下,所有二类型的钢材的弹性模量大约为301061b /in.2。(9)脆性材料在断裂前不会出现大的塑性变形。图1-6所示的铸铁和混凝土可以看出。此外,因为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量,脆性材料没有缩颈现象。回想下,加载失效的韧性零件,其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相比,超过95%的变形为塑性变形。图.1-6比较韧性和脆性材料S-s图1.2.3材料性能设计 设计材料的以下特性与拉伸试验有关(1)静强度。零件所能承受最大载荷,而不会失去其应有功能的强度。因此,因为没有发生塑性变形和理论上对材料的破坏,静强度可能会被认为是最接近比例极限。(2)刚度。刚度是材料抵抗变形的特性。因此,模线的斜度和弹性模数都是经过材料刚度的测试。(3)弹性。弹性是材料的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外力撤消后能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因此,可以由以下S-s图的弹性区域的面积表示。(4)韧性。韧性和弹性是相同的特性。但是韧性是材料能吸收能量而不断裂的特性。韧性由以下S-s图的总面积表示。显然,脆性材料的弹性和韧性是非常低且大约相等。(5)脆性。脆性材料在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前会断裂。通常认为脆性材料不能用于机械部件,因为它们无法承受于由如侧翼,孔,槽,键沟的几何应力集中所导致的高应力。 (6) 延展性。韧性材料在断裂前呈现了大量的塑性变形。延展性是由样件的缩减面积与加载至样件断裂所延伸面积的百分比所衡量。5%的截面收缩率是韧性与脆性材料的分界线。(7) 可锻性。可锻性本质上衡量了材料的压缩延性,同样也是金属能否成片的重要特性。(8)硬度。材料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一般来说,材料越硬、越脆,弹性越弱。另外,材料的极限强度与硬度成比例。,(9)切削性。切削性由材料的可加工相对容易的程度来衡量。一般而言,材料越硬,就越难以加工。1.2.4压缩模量和剪切静强度除了拉伸测试外,还有其他的静态载荷实验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两点如下:(1)压缩试验。大部分的韧性材料在压缩和拉伸时有近似相同的特性。但是,有些极限强度不能通过试验获得。当样本是塑性材料时,压缩会使材料凸起,就算拉力再大也不会发生物理断裂。所以,塑性材料由于变形而无法压缩,不是没有压力。(2) 剪切力试验。轴、螺栓、曲面处和焊接处在加载时都会产生切应力。切应力图-切应变图揭示了与拉伸试验相同的规律。期间使机器发生故障所需的应力被定义为剪切强度极限。然而剪切极限强度并不等于拉伸极限强度。例如,就钢铁而言,剪切强度大约是许用剪应力的75%。当机器部件要承受剪切应力时,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附件2:外文原文(复印件)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本成形模具加工设计的对象是车体安装连接板。本文首先分析了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并通过分析各种冲压工艺方案,制定了落料-拉深-冲孔一次成形的冲压工艺方案,分析确立了模具的结构形式。然后进行了模具总体设计,包括操作和定位方式、卸料和出件方式、送料方式、导向方式等问题。接着进行了冲压设备的选择计算,主要零件的理论分析计算与设计以及标准件的选择。根据以上分析和计算结果,设计出了落料-拉深-冲孔一次冲压成形复合模。最后介绍了本套模具的装配和调试问题以及模具的工作过程。本模具可以实现车体安装连接板的快速冲压成形,既可保证加工质量,又可提高生产效率。本模具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过程对其他零件的冲压模具设计亦有参考价值。关键词 :模具设计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 车体安装连接板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Title Design vehicle body mounting connection board AbstractThis design aims to the forming die designing for vehicle body mounting connection board.Firstly, the processability of the product structure of the connection board is analyzed, and the pressing process program of blanking-drawing-piercing in one forming process is formulated through analyzing different pressing process programs, and the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die is analyzed and established. Then the general design for the die is carried out, which includes operating and positioning method, material discharging and part discharging method, feeding mode, guiding mode, and so on. Following, the calculating and selecting for the pressing equipment is carried out, an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and design for the main parts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standard parts are carried out. The blanking-drawing-piercing compound die in one forming process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zing and calculating results. At last, the assembly and adjusting for this die and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die are introduced.The pressing forming for the vehicle body mounting connection board can be realized quickly by this die, which not only ensures the machining quality, but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designing method and process of this die provides referring values for other partspressing dies. Keywords Die design; Blanking-drawing-piercing compound die; Vehicle body mounting connection board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7年3月15日”或“2007-03-15”。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 献 综 述模具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工艺装备之一,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它是以其自身的特殊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原材料成型。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产品零件广泛采用冲压、锻压成压铸成形、挤压成形、塑料注射或其他成形加工方法,与成形模具相配套,使坯料成形加工成符合产品要求的零件。模具已广泛应用于机械、飞机、汽车、轮船、军火、建筑等产品的生产中。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加工效率高、互换性好、节省原材料,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1、4、5一、中国模具行业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模具销售额以年平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6年模具销售额达到720亿元人民币,居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位;模具出口突破了10亿美元。我国模具生产厂、点达到了约3万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工业总产值中企业自产自用的约占三分之二,作为商品销售的约占三分之一。7、9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约占50%,塑料模具约占33%,压铸模具约占6%,其它各类模具约占11%。中国由于近年来市场需求的强大拉动,鉴于模具作为包括机床工具、汽车制造、食品包装等在内的机械行业中机械基础件产业。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当中,处于非常关键并服务全行业的地位,其发展对产业配套能力的提升和促进产业聚集优势的形成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已能生产精度达2微米的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最多已达160个,寿命12亿次。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现在已能生产48英寸电视的塑壳模具、6.5K大容量洗衣机的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整体仪表板等模具。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国内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等。2、3、6在大型精密复杂压铸模方面,国内已能生产自动扶梯整体踏板压铸模及汽车后桥齿轮箱压铸模。在汽车模具方面,现已能制造新轿车的部分覆盖件模具。其他类型的模具,例如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铝合金和塑料门窗异型材挤出模等,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可替代进口模具。3、8、10、13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受汽车制造业发展的拉动,国内模具市场不断扩大;跨国集团到我国进行模具国际采购不断增加,而且国际上将模具制造逐渐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由此展望未来,中国模具工业将会有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二、冷冲压模具的发展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11、12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11、12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几十年努力,现在我国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包括信息工程和虚拟技术等许多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已在很多模具企业得到应用。虽然如此,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反面,都有较大差距。汽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面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汽车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进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高精度、高效益加工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性能的五轴高速铣床和三轴的高速铣床的应用已越来越多。NC、DNC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可以进行倾角加工和超精加工。这些都提高了模具型面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的质量,缩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模具表面强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工艺成熟、无污染、成本适中的离子渗氮技术越来越被认可,碳化物被覆处理(TD处理)及许多镀(涂)层技术在冲压模具上的应用日益增多。真空处理技术、实型铸造技术、刃口堆焊技术等日趋成熟。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技术也得到了应用。14、15、16、17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趋向日渐加速的情况下,我国冲压模具必须尽快提高水平。通过改革与发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重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速度效益型的增长模式逐步转变到质量和水平效益型轨道上来,我国的冲压模具的水平也必然会更上一层楼。参考文献:1张荣清.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2万战胜.冲匝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3史铁梁.模具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4付宏生.冷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制造.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5 冯小明.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2 6 周大隽,等冲模结构设计要领与范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彭建声,秦晓刚. 冷冲模制造与修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8孟少农.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9陈永滨, 陈炳明.冲压模具设计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0黄毅宏,李明辉.模具制造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11张金凤.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姜奎华.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13曹延安.中国模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北京: 中国模具工业信息网14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中国模具工业信息网 /15罗百辉.中国冲压模具发展状况与趋势展望/Article/Archive/2008/11/30/147241.html16姚德强.支架冲压模具设计.广州:广东省技师学院17黄秋明. 冲模设计要点.广州:广东省机械所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设计落料-拉深-冲孔一次冲压成形复合模。该模具用于车体安装连接板的快速冲压成形,不仅能够保证加工质量,还要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绘制装配图及零件图并按所要求的格式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思路一、进行冲压件工艺分析二、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三、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四、模具的总体设计五、模具的设计计算六、主要零部件设计七、模具装配与调试八、模具的总体结构与工作过程九、用相关软件绘制零件和装配图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指导教师意见: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 月 日 车体安装连接板冲模设计 第 II 页 共 页目 次1 绪论12 冲压件的工艺分析22.1 工件结构形状22.2 生产批量和材料分析22.3 尺寸精度33 冲裁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44 模具总体结构设计44.1 模具类型的选择44.2 定位方式的选择44.3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54.4 送料方式的确定64.5 导向方式的确定65 模具设计工艺计算85.1 计算毛坯尺寸85.2 确定拉深的次数95.3 排样及材料利用率95.4 冲压力的计算和压力机的选择145.5 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195.6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196 主要零部件设计256.1 落料凹模的设计256.2 凸凹模的设计276.3 冲孔凸模设计276.4 落料凸模296.5 托料板306.6 挡料销316.7 上下模座317 标准件的选择338 模具装配、调试与运行过程358.1 模具的装配与调试358.2 模具的总体结构和工作过程36结 论39致 谢40参考文献41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43 页 共 43 页1 绪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更新换代的不断加快,在现代制造业中,企业的生产一方面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多样式的不断发展,加快换型,采用柔性化加工,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朝着大批量,高效率生产方向发展,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来创造更多的效益,生产上采取专用设备生产的方式。1在中国,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模具在制造中的重要基础地位,认识到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许多模具企业十分重视技术发展,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制订了模具技术国家标准50多项、近300多个标准号。此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模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目前,从事模具技术研究的机构和院校已达30余家,从事模具技术教育的培训的院校已超过50余家,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并同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其中,获得国家重点资助建设的有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机电研究所精冲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郑州工业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2-5。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D/CAE/CAM技术、模具的电加工和数控加工技术、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技术、新型模具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是,我国现在每年还要从境外进口20多亿美元的模具,这些大都是国内尚不能生产的高中档模具。国内中高档模具的自配率只占50%左右;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模具只占到模具总量的30%左右。我国模具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还较低,平均只有15万元 /人年左右;我国模具商品化率还只有50%多(发达国家达70%以上);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也较低,只有50%左右;模具生产专业化水平还较低12、16、18。冲压技术广泛用于航空、汽车、电机、家电和通信等行业零部件的成形。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模具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模具设计与制造述评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模具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模具质量、模具寿命明显提高,模具,模具交货期较前明显缩短,模具CAD/CAM技术也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由于冲压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能成形复杂零件、适合大批量生产等优点,在某些领域已经取代机械加工,并正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因此,冲压技术对发展生产,增加效益,更新产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0 、14、15。2 冲压件的工艺分析21 工件结构形状图2-1 零件图如图2-1所示零件图。工件结构简单,带小凸缘圆筒件,拉深高度不大,孔在底部并且不在拉深变形区,制件需要进行落料、拉深、冲孔三道基本工序,尺寸较小,适合于冲裁 6、7、9 。22 生产批量和材料分析生产批量:大批量;料厚:3.2mm;材料:SPHE(日本牌号);该材料为深冲用热轧软钢板及钢带,近似于国内的08AL。化学成份:碳 C :0.08硅 Si:0.03%锰 Mn:0.65硫 S :0.030磷 P :0.020力学性能:抗拉强度 b (MPa):350 剪切强度 b (MPa):250屈服强度 s (MPa):196伸长率 5 ():44特性及适用范围:优质碳素结构钢,为深冲压用的低碳冷轧薄钢板。与普通冷轧薄钢板相比,具有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广泛用于各种车辆中形状复杂的深冲压零件。如汽车、拖拉机的车身、驾驶室、发动机外壳等不承受载荷的各种冲压零件11。23 尺寸精度尺寸精度:零件图上的尺寸均未标注公差,属自由尺寸,根据相关资料,确定可按IT12级确定工件的公差。经查公差表2-1、表2-2,可直各尺寸公差为: mm mm mm mm Rmm Rmm表2-1 带凸缘拉深件拉深深度H的极限偏差材料厚度拉深深度范围1818505012012018018026016050010.30.50.81.01.41.6120.40.61.01.21.61.8240.50.81.21.41.82.0460.61.01.41.62.0-表2-2 成形件圆角半r的极限偏差圆弧半径3366101018183030极限偏差+10+1.50+2.50+30+40+503 冲裁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根据制件的工艺分析,其基本工序有落料、拉深、冲孔三道基本工序,按其先后顺序有以下几种组合方案:(1) 落料拉深冲孔:单工序模生产(2)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生产(3) 落料拉深冲孔:连续模生产方案(1)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三道工序,即需要落料模、拉深模、冲孔模三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方案(2)模具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易保证,且生产效率也高。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1)复杂,但是由于零件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方案(3)也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效率也很高,但零件的冲压精度稍差。欲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度,故其模具制造,安装较复合模复杂。通过对以上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工件的生产方法采用方案(2)复合冲裁为佳。4 模具总体结构设计41 模具类型的选择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复合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复合模。42 定位方式的选择冲模的定位零件是用来保证条料的正确送进及在模具中的正确位置。条料在模具送料平面中必须有两个方向的限位:一是在与条料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限位,保证条料沿正确的方向送进,称为送进导向;二是在送料方向上的限位,控制条料一次送进的距离称为送料定位。对于块料或工序件得定位,基本也是在两个方向上的限位,只是定位零件的结构形式与条料有所不同而已。属于送进导向的定位零件有导料销、导料板、侧压板等;属于送料定距的定位零件有挡料销、导正销、侧刃等;属于块料或工序件的定位零件有定位销、定位板等。选择定位方式及定位零件时应根据坯料形式、模具结构、冲裁精度和生产率的要求等。因为模具采用的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销,送步距采用挡料销,为简化设计,导料销、挡料销采用同一型号,效果相同。4. 3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431 卸料方式卸料装置分固定卸料装置、弹压卸料装置和废料切刀三种。卸料板用于卸掉卡箍在凸模上或凸凹模上的冲裁件或废料。废料切刀是在冲压过程中将废料切断成数块,避免卡箍在凸模上。(1)固定卸料板当卸料板仅起卸料作用时,凸模与卸料板的双边间隙取决于板料厚度,一般在0.2mm0.5mm之间,板料薄时取小值;板料厚时取大值。当固定卸料板兼起导料作用时,一般按H7/h6配合制造,但应保证导板与凸模之间,间隙小于凸凹模之间的冲裁间隙,以保证凸凹模的正确配合。固定卸料板的卸料力大,卸料可靠。因此,当冲裁板料较厚(大于0.5mm)、卸料力较大、平直度要求不很高的冲裁件时,一般采用固定卸料装置。(2)弹压卸料装置弹压卸料装置是由卸料板、弹性元件、卸料螺钉等零件组成。弹压卸料既起卸料作用又起压料作用,所得冲裁零件质量较好,平直度较高。因此,质量要求较高的冲裁件或薄板冲裁宜用弹压卸料装置。弹压卸料板与凸模的单边间隙可根据冲裁板料厚度选用。在级进模中,特别小的冲孔凸模与卸料板的单边间隙可将数值加大。当卸料板起导向作用时,卸料板与凸模按H7/h6配合制造,但其间隙英比凸凹模间隙小,凸模与固定板以H7/h6或H8/h7配合。此外,在模具开启状态,卸料板应高于工作零件刃口0.3mm0.5mm,以便顺利卸料。(3)废料切刀对于落料或成形件的切边,如果冲件尺寸大,卸料力大,往往采用废料切刀代替卸料板,将废料切开而卸料。当凹模向下切边时,同时把已切下的废料压向废料切刀上,从而将其切开。因为本冲裁模的冲裁形状简单,设两个废料切刀,并用弹压卸料加废料切刀进行卸料。432 出件方式一般有上出件和下出件两种。下出件为制件从凹模孔中落下,制件不够平整且由于弹性变形程度大,而使制件精度受到影响。上出件是指制件被凹模内设置的弹顶装置推出凹模洞口,制件较为平整,精度较高。冲孔的废料由下模部分直接漏下,而制件是从上模的顶出器直接推出,故为上出件。采用推件板刚性推出。44 送料方式的确定纵向送料,即由前向后送料;采用人工送料的方式,操作方便、安全。45 导向方式的确定模具导向应当合理,尤其是冲薄料的小间隙冲模、生产批量很大的冲裁模,道向机构尤其重要,是提高模具寿命的关键。图4-1为常用滑动导向模架。图4-1 常用滑动导向模架对角导柱模架、中间导柱模架、四角导柱模架的共同特点是,导向装置都是安装在模具的对称线上,滑动平稳,导向准确可靠。所以要求导向精确可靠的都采用这3种结构形式。对角导柱模架上、下模座,其工作平面的横向尺寸工一般大于纵向尺寸B,常用于横向送料的级进模,纵向送料的单工序模或复合模。中间导柱模架只能纵向送料,一般用于单工序模或复合模。四角导柱模架常用于精度要求较高或尺寸较大冲件的生产及大批量生产用的自动模。后侧导柱模架的特点是导向装置在后侧,横向和纵向送料都比较方便,但如果有偏心载荷,压力机导向又不精确,就会造成上模歪斜,导向装置和凸、凹模都容易磨损,从而影响模具寿命。此模架一般用于较小的冲模。滚动导向模架在导柱和导套间装有保持架和钢球。由于导柱、导套间的导向通过钢球的滚动摩擦实现。导向精度高,使用寿命长,主要用于高精度、高寿命的硬质合金模、薄材料的冲裁模以及高速精密级进模。根据模具结构形式和送料方式,为了减小模具尺寸,采用后侧导柱的导向方式。5 模具设计工艺计算51 计算毛坯尺寸该工件为带小凸缘件,由于板料在拉深过程中,材料呢有增减,只是发生了塑性变形。在变形过程中,材料是以一定的规律转移的,根据资料,采用查表法计算毛坯尺寸。511 计算毛坯直径查冷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制造一书可知简单形状的旋转体拉深零件毛坯尺寸公式当rR时工件毛坯直径D=因为d1=63.2mm d2=71.8mm d3=78.6mm d4=84mm r1=4.3mm r2=4.3mm h=19.3mm H=27mm;代入公式计算得工件毛坯直径D=117.7mm 。512 确定是否需要压边圈根据坯料的相对厚度:t/D100% = 3.2/117.7 X 100% = 2.72 2.0式中t坯料厚度 , mm;D毛坯直径 , mm 。查表5-2 可知表5-2 采用或不采用压边圈的条件拉深方法第一次拉深(t/D)x 100m1用压边圈1.52.00.6故决定不用压边圈。52 确定拉深的次数由于拉深件的高度与其直径的比值不同,有的拉深件可以用一次拉深制成,而有的高度大的拉深件,则需要多次拉深才能制成。所以根据工件的相对高度(h/d)和坯料的相对厚度(t/D)的大小确定拉深的次数。表5-3 筒形件不带压边圈的极限拉深系数极限拉深系数毛坯相对厚度(t/D)X1001.52.02.53.03m10.650.600.550.530.50m20.800.750.750.750.70m30.840.800.800.800.75m40.870.840.840.840.78m50.900.870.870.870.82m60.900.900.900.85查表5-3,选择相对厚度为3.0 , =m1X D = 0.53 X 117.7 = 62.38 0.10.5mm0.040.070.65t0.52.5mm0.0250.060.05t2.56.5mm0.020.050.045t6.5mm0.0150.040.025表5-9 拉深系数K毛坯相对厚度拉深系数0.450.480.500.520.550.600.650.700.750.80521.20.80.50.20.10.951.10.851.01.10.750.901.01.10.650.800.901.01.10.600.750.800.901.01.10.500.600.680.750.820.901.10.430.500.560.600.670.750.900.350.420.470.500.550.600.750.280.350.370.400.450.500.600.200.250.300.330.360.400.505.4.6 总冲压力故总冲压力为:F总= F落+F卸+F拉+F冲+F推 = 384.36+15.37+12.63+78.37+35.27 526.00 KN5.4.7 压力机的选择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材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1) 冲压设备类型的选择 根据所要完成的冲压工艺性质,生产批量和冲压件的几何尺寸、精度要求等来选择冲压设备的类型。对于中小型的冲裁件、弯曲件或拉深件的生产,主要采用开式机械压力机。虽然开式冲床的刚度差,在冲压力的作用下床身的变形可能会破坏冲裁模的间隙分布,降低模具的寿命或冲裁件的表面质量。可是,由于它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操作条件和非常容易安装机械化附属装置的特点,使它成为目前中、小型冲压设备的主要形式。(2) 冲压设备规格的确定在冲压设备的类型选定之后,应该进一步根据冲压件的尺寸、模具的尺寸和冲压力来确定设备的规格。压力机的行程大小应适当。由于压力机的行程影响到模具的张开高度,因此对于冲裁、弯曲等模具,其行程不宜过大,以免发生凸模与导板分离或滚珠导向装置脱不开的不良后果。对于拉深模,压力机的行程至少应大于成品零件高度的两倍以上,以保证毛坯的放进和成形零件的取出。压力机工作台面的尺寸必须大于模具下模座的外形尺寸,并还要留有安装固定的余地。但在过大的工作台面上安装过小尺寸的冲模时,对工作台面的受力条件也是不利的。压力机一般按公称压力F压(1.61.8)F总的原则(F压5261.8=946.8KN)选取压力机。表5-10 开式可倾压力机参数表从满足冲压力要求看,选择JA23-100型开式压力机。它的公称压力为1000KN ,其详细参数为: 型号JA23-100名称开式可倾压力机产地四川内江四海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公称力1000kN公称力行程10mm滑块行程150mm行程次数38min-1最大封闭高度460mm封闭高度调节量80mm滑块中心至机身距离380mm工作尺寸左右1080mm前后710工作台孔尺寸左右500mm前后405直径500模柄孔尺寸直径76mm深度76立柱间距离530mm工作台主导轨间距离630mm工作台板厚度100mm倾斜角20。电动机型号Y160M-4功率11kW转速1460r/min气垫行程75mm顶出力100kN使用压缩空气0.45MPa机床外型尺寸左右1685mm前后2320高度3260机床总重量11000Kg气垫装置的利用压缩空气的顶件器,它通过不断压缩空气将销顶起,可使材料定位。压缩空气顶件器结构形式较多,一般都是安装在压力机台面下部,顶件力的大小可由减压阀来进行调节。5.5 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裁力合力的作用点。冲模压力中心应尽可能利用和模柄轴线以及压力机滑块中心线重合,以使冲模平稳的工作,减少导向件的磨损,从而提高模具的寿命。冲模压力中心的求法,采用求平行力系合力的作用点方法。由于绝大部分冲裁件沿着冲裁轮廓线的断面厚度不变,轮廓部分的冲裁力与轮廓长度成正比,所以,求合力的作用点可转化为求轮廓线的中心。由图5-2可知,其压力中心就在圆心上。即X = 0 ,Y =0 。图5-2 压力中心图5.6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5.6.1 冲裁模间隙分析 设计模具时一定要选择合理的间隙,以保证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尺寸精度满足产品的要求,所需冲裁力小、模具寿命高,但分别从质量、冲裁力、模具寿命等要求确定的合理间隙并不是同一个数值,只是彼此接近。考虑到制造中的偏差及使用中的磨损、生产中通常只选择一个适当的范围作为合理间隙,只要间隙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冲出良好的制件,这个范围的最小值称为最小合理间隙Cmin,最大值称为最大合理间隙Cmax。考虑到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使间隙增大,故设计与制造新模具时要采用最小合理间隙值Cmin。冲裁间隙的大小对冲裁件的断面质量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此外,冲裁间隙还影响模具寿命、卸料力、推件力、冲裁力和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冲裁过程中,凸模与被冲的孔之间,凹模与落料件之间均有摩擦,间隙越小,模具作用的压应力越大,摩擦也越严重,而降低了模具的寿命。较大的间隙可使凸模侧面及材料间的摩擦减小,并延缓间隙由于受到制造和装配精度的限制,虽然提高了模具寿命,但会出现间隙不均匀。因此,冲裁间隙是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参数。查表5-11可以知道材料08AL的最小双面间隙Z=0.210 mm ,最大双面间隙 Z= 0.270 mm 。 表5-11 冲裁模初始双间隙Z /mm材料厚度软铝纯铜、黄铜、软钢杜拉铝、中等硬钢硬钢wc=0.08%0.2%wc=0.3%0.4%wc=0.5%0.6%t/mmZminZmaxZminZmaxZminZmaxZminZmax0.20.30.40.50.60.70.80.91.01.21.51.82.02.22.52.83.03.50.0080.0120.0160.0200.0240.0280.0320.0360.0400.0500.0750.0900.1000.1320.1500.1680.1800.2450.0120.0180.0240.0300.0360.0420.0480.0540.0600.0840.1050.1260.1400.1760.2000.2240.2400.31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720.0900.1080.1200.1540.1750.1960.2100.2800.0140.0210.0280.0350.0420.0490.0560.0630.0700.0960.1200.1440.1600.1980.2250.2520.2700.3500.0120.0180.0240.0300.0360.0420.0480.0540.0600.0840.1050.1260.1400.1760.2000.2240.2400.3150.0160.0240.0320.0400.0480.0560.0640.0720.0800.1080.1350.1620.1800.2200.2500.2800.3000.3850.0140.0210.0280.0350.0420.0490.0560.0630.0700.0960.1200.1440.1600.1980.2250.2520.2700.3500.0180.0270.0360.0450.0540.0630.0720.0810.0900.1200.1500.1800.2000.2420.2750.3080.3300.4205.6.2 刃口尺寸计算的基本原则 冲裁件的尺寸精度主要取决与模具刃口的尺寸的精度,模具的合理间隙也要靠模具忍口尺寸及制造精度来保证。正确确定模具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是设计冲裁模的主要任务之一。从生产实践中可以发现:1、由于凸、凹模之间存在间隙,使落下的料和冲出的孔都带有锥度,且落料件的大端尺寸等于凹模尺寸,冲孔件的小端尺寸等于凸模的尺寸。2、在尺寸的使用中,落料件是以大端尺寸为基准,冲孔孔径是以小端尺寸为基准。3、冲裁时,凸、凹模要与冲裁件或废料发生摩擦,凸模越磨越小,凹模越磨越大,结果使间隙越来越大。由此在决定模具刃口尺寸及其制造公差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落料件尺寸由凹模尺寸决定,冲孔时的尺寸由凸模尺寸决定。故设计落料模时,以凹模为基准,间隙去在凹模上;设计冲孔模时,以凸模尺寸为基准,间隙去在凹模上。2、考虑到冲裁中凸、凹模的磨损,设计落料凹模时,凹模基本尺寸应取尺寸公差范围的较小尺寸;设计冲孔模时,凹模基本尺寸应取工件孔尺寸的公差范围的较大尺寸。这样在凸凹模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仍能冲出合格的制件。凸凹模间隙则取最小合理间隙值。3、确定冲模刃口制造公差时,应考虑制件的公差要求。如果对刃口精度要求过高(即制造公差过小),会使模具制造困难,增加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如果对刃口要求过低(即制造公差过大)则生产出来的制件有可能不合格,会使模具的寿命降低。一般冲模精度较冲件精度高2-3级。5.6.3 刃口尺寸的计算 冲裁模凹、凸模刃口尺寸有两种计算和标注的方法,即分开加工和配合加工。前者用于冲件厚度较大和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后者用于形状复杂或波板工件的模具。对于该工件厚度3.2mm属于薄板零件,中间有一个圆孔。为了保证冲裁凸、凹模间有一定的间隙值,必须采用配合加工。此方法是先做好其中一件(凸模或凹模)作为基准件,然后以此基准件的实际尺寸来配合加工另一件,使它们之间保留一定的间隙值,因此,只在基准件上标注尺寸制造公差,另一件只标注公称尺寸。其落料件按凹模磨损后尺寸增大,减小和不变的规律分三种。冲件按凸模磨损后尺寸减小,增大和不变的规律分三种。因为工件属冲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凸模刃口尺寸并依次为基准配置凹模,按磨损后其尺寸变大,变小,不变。5.6.4 落料刃口尺寸计算 选择配合加工法,根据公式 式中 凹模刃口尺寸;凸模刃口尺寸;系数,取0.51; 工件制造公差,查标准公差数值表; 凹模制造公差,查表5-12; 凸模制造公差,查表5-12;Z合理冲裁间隙,根据5.6.1。表5-12 简单形状冲裁件冲裁时的、值基本尺寸凸模公差凹模公差1818303080801201201801802602603603605005000.0200.0200.0200.0250.0300.0300.0350.0400.050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600.070根据表5-13确定模具精度等级IT12级,表5-13冲裁件精度冲模制造精度材料厚度t/mm0.50.81.01.52345681012IT6IT7IT8IT8IT9IT10IT10IT7IT8IT9IT10IT10IT12IT12IT12IT9IT12IT12IT12IT12IT12IT14IT14IT14IT14取=0.35,=(117.1-0.5 X 0.35) = 117.525mm = 117.5mm(整数尺寸)= (117.525 0.27) =117.255mm= 117.2mm(整数尺寸)5.6.5 冲孔刃口尺寸计算该制件只有一个圆形的孔,且位置在压力中心,凸、凹模适合用分开加工。根据公式 式中凸模刃口尺寸;凹模刃口尺寸;系数,取0.75 ; 工件制造公差,查标准公差数值表; 凹模制造公差,查表5-12,取0.020mm; 凸模制造公差,查表5-12, 取0.025mm;将所有数据代入公式,即得: =(24+0.75X0.23)=24.17mm = 24.1mm (整数尺寸) =(24.17+0.210) mm = 24.4mm (整数尺寸)5.6.6 拉深刃口尺寸设计不采用压边圈时;根据公式C=(11.1)tmax式中tmax材料厚度最大极限尺寸(mm),这里取C=1.01t。拉深基本外形尺寸为75mm,根据表5-14、5-15可知:凹模尺寸Dd=(D-0.75)凸模尺寸dp=(Dd-2c)查标准公差数值表按IT12级,取=0.03,将尺寸转化为750-0。3。凹模尺寸Dd=(D-0.75) =(D-0.75X0.03)+0.030=74.9775+0.030 mm将Dd转化为整:Dd=75mm凸模尺寸dp=(Dd-2c) =(74.9775-2 X 1.01 X 3.2)-0.030=68.5135-0.030mm将dp=转化为整:dp=68.5mm表5-14 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公式尺寸标注方法凹模尺寸凸模尺寸标注外形尺寸标注内形尺寸表5-15 圆形拉深模凸、凹模的制造公差材料厚度制件直径的基本尺寸101050502002005000.250.350.500.801.001.201.502.002.503.500.0150.0200.0300.0400.0450.0550.0650.0800.095-0.0100.0100.0150.0250.0300.0400.0500.0550.060-0.020.030.040.060.070.080.090.110.130.150.0100.0200.0300.0350.0400.0500.0600.0700.0850.1000.030.040.050.060.080.090.100.120.150.180.015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1000.1200.030.040.050.060.080.100.120.140.170.200.0150.0250.0350.0400.0600.0700.0800.0900.1200.140注:1.表列数值用于未精压的薄钢板。2.如用精压钢板,则凸模及凹模的制造公差,等于表列数值的20%30%。3.如用有色金属,则凸模及凹模的制造公差,等于表列数值的50%。6 主要零部件设计设计主要零部件时,首先要主要考虑零部件用什么方法加工制造及总体装配方法。一般来说,冲模都是由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组成,固定部分用压板、螺栓紧固在压力机的工作台上;活动部分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通常紧固部分为下模,活动部分为上模。上模随着滑块作上下往复运动,从而进行冲压工作。下面分别介绍各个零部件的设计方法1、14、15。6.1 落料凹模的设计凹模采用整体凹模,各种冲裁的凹模孔均采用线切割机床加工,安排凹模在模架上位置时,要依据计算压力中心的数据,将压力中心与模柄中心重合。模具厚度的确定公式为:H=Kb式中K系数值,考虑板料厚度的影响,查表6-1;b冲裁件的最大外形尺寸。表6-1 系数值Ks/mm材料厚度t/mm1336501001002002000.300.400.200.300.150.200.100.150.350.500.220.350.180.220.120.180.450.600.300.450.220.300.150.22查表得K=0.3H=Kb=0.3 X 117.5 35mm凹模壁厚(凹模忍口与外边缘的距离)的确定式:C=(1.52)H式中C凹模壁厚C=(1.52)H =1.5 X 35 =52.5 mm凹模宽度的确定公式为:B=b+2c= 117.5+2 X 52.5= 222.5 mm取220mm,化整便于选取。图6-1 落料凹模6.2 凸凹模的设计凸凹模的内、外缘均为刃口,内、外缘之间的壁厚取决于冲裁件的尺寸,为了保证凸凹模的强度,凸凹模应有一定的壁厚。按常用尺寸取30mm;凸凹模高度H=凸凹模固定板厚度30mm、托料板高度30mm与托杆行程27mm之和,即H=30+30+27=87(mm)便于加工,取H=85mm图6-2 凸凹模6.3 冲孔凸模设计为了保证冲裁模的强度及冲裁工件的质量,冲裁件的孔间距及孔道外缘的距离不能太小,一般要大于2t ,并不小于3-4mm,如果小于上述距离,则将产生变形。参考中国模具工程大典 第4卷冲压模具设计对冲孔凸模进行设计。冲孔直径为d=24mm,取D=25mm,D1=30mm,l=20mm,L=80mm。图6-3 冲孔凸模6.4 落料凸模冲孔安排在落料之前,随着制件过程中的拉深,孔会产生变形,所以把冲孔安排在拉深之后进行。按凸模固定板厚度计算公式H =(11.5)d =(11.5)X 24 =24mm36mm取落料凸模固定部分厚30mm。因为拉深高度为27mm,冲孔时凸模应超过凹模1mm左右,故落料凸模高度HT=HA+27-3.2-1=80+27-3.2-1=102.8mm拉深时,在落料凸模上加装一顶件块,便于成型后工件顺利从落料模中取出。顶件块高度HD=HT-27-30=102.8-27-30=45.8mm落料凸模也是拉深凹模,故确定其工作内外径分别为75mm,117.2mm。图6-4 落料凸模6.5 托料板托料板高度H托=85-30-27=28mm其外径应略小于落料刃口尺寸,故取116mm托料板内径因需与凸凹模外径68.5(JS7配合),按基轴制JS7/h6选取,即68.5mm。图6-5 托料板6.6 挡料销挡料销是材料沿送进方向的定位零件,以其形状不同而称为挡料销或挡料板。挡料销是固定挡料销、活动挡料销、始用挡料销等的统称。根据 中国模具工程大典 第4卷冲压模具设计,选用A型固定挡料销。型号是M12。6.7 上下模座 模座分带导柱和不带导柱两种,根据生产规模和生产要求确定是否带导柱的模座.本模具采用后侧导柱、导套来保证模具上下模的精确导向。滑动导柱、导套都是圆柱形的,其加工方便,可采用车床加工,容易装配。模具的尺寸L/mm X B/mm为270mmX220mm,上模厚度为60mm,下模为80mm,固定板的高度为30mm。根据中国模具工程大典 第4卷冲压模具设计GB/T 2851.31900选择设计上下模座。图6-6 上模座(270X250X60)mm图6-7 下模座(270X250X80)mm7 标准件的选择按已确定的模具形式与参数,从冷冲模标准中选取标准件,并按已确定的零件结构及参数,绘制非标准件零件图,见附图14。下面列举其中两种标准件的选取方法:模柄的确定:中小型冲模通过横模将上模固定在压力机的滑块上,模柄的结构形式较多,主要有:旋入式;压入式;凸缘式;浮动式。查中国模具设计大典,本模具采用C型凸缘式模柄,如图其中,h=13mm, d2=22mm, d3=101mm, d4=13mm导套的确定根据导套尺寸40mmX220mm,查中国模具设计大典,取导套尺寸40mmX112mm(DXL)。8 模具装配、调试与运行过程8.1 模具的装配与调试对于导柱复合模装配,应以凸凹模作为装配基准件。先将装有凸凹模的固定板用螺栓和销钉安装、固定在指定的模座的相应位置上;再按凸凹模的内形装配、调整冲孔凸模固定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车体安装连接板冲压成形复合模设计【说明书+CAD】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597753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