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学案.doc_第1页
第二章 化学学案.doc_第2页
第二章 化学学案.doc_第3页
第二章 化学学案.doc_第4页
第二章 化学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乌丹六中 初三化学上册导学案 编写: 彭国良 印数:90211空气的成分课型: 新学课 设计时间:2012.9.1【学习目标】1、 掌握空气的成分及空气的成分的固定性。2、 认识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3、 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手段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习重点】掌握空气的成分及空气的成分的固定性。【学习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手段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及实验误差分析。【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观察化学反应通常要注意三个阶段的现象: 、 、 。 二、探索新知 1、装置气密性检验认读教材30页图21,读出图中仪器名称。 介绍如何检验该装置气密性, 。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观察实验,填写教材31页空白。 教师引导总结实验结论。 3、空气的成分阅读31页剩余部分,填写下列空白。、科学家们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所占比例约 ,剩下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约占 ,其中主要成分是 ;还有少量其他气体,如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如下: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 。4、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空气组成的 阅读32页 知识视窗。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 和 。5、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自学32-33页,完成下列归纳。体会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在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 。应用于充氮包装保存食品和 。在高温高能量下,氮气化学性质 。应用于制取化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 。稀有气体是 、 、 、 等气体的总称。三、拓展创新 结合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分析会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 、 。、 。、 。、 。四、新知应用 39页 2.1习题 2、3、4、5题五、总结归纳 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归纳。六、巩固新知1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若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以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应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A木炭 B蜡烛 C红磷 D硫磺2下列有关空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只有一种成分即“燃素” B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C空气的成分自古至今一直未变 D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3氮气的用途也很广泛,下列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合成氨制作氮肥 B充入灯泡作保护气C作为火箭发射的推进剂 D医疗上可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气4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包装食品时可以采用真空包装或充入保护气的方法,对于一些易腐败的食品,常常充入氮气以防腐,原因是 。5、小资料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定量研究空气组成时,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N2的密度与分离含氮物质得到N2的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但这并没引起他的注意。一百多年后,英国科学家雷利对这0.0064gcm3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几经努力,他终于发现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懒惰的气体氩气,从而发现了惰性气体家族。 (1)阅读资料,你有哪些感受? (2)下面是科学家雷利在实验探究中的几个重要步骤,请补充完整:问题与猜想( )分析与结论( ) 6、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 煤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 ;空气是制取氮肥的天然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 澄清石灰水放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变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饼干放在空气中久了就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 。七、学习反思212空气的成分课型: 新学课 设计时间:2012.9.1【学习目标】1、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及其运用。2、体会呼出气体与呼入气体成分含量的探究过程及方法。3、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意义。 4、了解防止空气污染的各种措施。【学习重点】 混合物与纯净物。【学习难点】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及其运用。【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如下: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 。2、在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 。应用于充氮包装保存食品和 。在高温高能量下,氮气化学性质 。应用于制取化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二、探索新知1、混合物与纯净物 阅读教材34页图26,初步确立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继续阅读从长话短说,完成下列填写。 混合物是 ;纯净物是 。阅读34页最后一段,进一步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含义。即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可以不是 的,但它们各自保持着自己单独存在时的 性质。2、探究活动-我们的呼吸作用学生结合教材的探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步骤、现象、结论的填写,领会呼出与呼入气体成分的不同。3、空气污染危害大阅读教材36页,进行如下归纳:空气污染的危害有: , , , , , 。4、保护好大气环境阅读教材37页,进行如下归纳:空气日报三项为 、 、 。我国列入空气质量检测项目定为 。阅读教材38页,进行如下归纳:我们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 , , , 。三、新知应用 39页2.1习题 1、6、7题四、总结归纳(板书)1、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是 ;纯净物是 。2、探究活动-我们的呼吸作用3、空气污染危害大空气污染的危害有: , , , , , 。4、保护好大气环境空气日报三项为 、 、 。我国列入空气质量检测项目定为 。保护好大气环境我们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 , , , 。五、巩固新知 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清洁自来水 B、氧化铜 C、H2O D、二氧化碳 E、氮气 F、新鲜空气 G、铁 H、氧气 I、食盐水 2、某实验测出的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气体XY二氧化碳水蒸气其他吸入气体78210.030.060.91呼出气体75153.685.440.88(1)请你判断:X是 ,Y是 。(2)根据表格可知,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 。(3)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的实验方法是 。(4)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加反应,但是在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原因是 。3、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为和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等。4.有两个集气瓶,分别充满空气和氮气,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5、右图是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在实验中,钟罩内的水为什么先下降后上升?6、19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密度有0.0064 kg/m3的差异,他没有放过这一差异,在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瑞利从空气中分离的氮气是纯净物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瑞利发现,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密度大于从空气中分离的氮气的密度7、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种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氮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8、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9、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海水 C、冰水混合物 D、食醋六、学习反思22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课型: 新学课 设计时间:2012.9.1【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结合现实生活实例理解分子特性。 3、学会用分子特性解释生活中一些重要现象。 4、会从分子角度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学习重点】 结合现实生活实例理解分子特性。【学习难点】 学会用分子特性解释生活中一些重要现象。【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物理变化是指 。化学变化是 。化学变化又叫 。 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二、探索新知分子的含义及特征: 1、 观察活动实验2-3 ,完成现象填写,了解什么是分子。 要点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含义1)(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很小。、分子时刻在运动。2、实验2-4,完成现象填写,结合41页解释,完成讨论处表格填写。要点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发生变化。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含义2)3、阅读41页长话短说 深入认识分子。要点理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4、观察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完成现象填写,进一步理解分子特点。要点理解:、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间隔。5、完成43页讨论与交流,知识视窗的阅读,和44页长话短说的阅读,深入理解分子特性。 三、拓展创新从分子观点看,纯净物是由_ _构成的,混合物是由_ _构成的。四、新知应用 2.2习题: 1、2、3、4、5、6题五、总结归纳 (板书)分子的含义及特征: 、分子是构成 的一种基本粒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很小。 、分子时刻在 。、分子在 中发生变化,在 中不发生变化。 、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一种微粒。、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 。、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 液体分子间间隔。六、巩固新知1游戏:看谁连的快 现象解释要点(1)墙内开花墙外香 A.分子在不断运动(2)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 B.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3)水电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色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2、往10 mL酒精中加入10 mL水,充分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小于20 mL,其主要原因是( )A.酒精挥发 B.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互相作用挤占了分子间的空隙C.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使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小 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结合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3、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一种粒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最小粒子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4、下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5、如下图,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将活塞从A处推到B处时,看到的现象是 ,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能从A处推至B处说明了溴分子间 。6、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7、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七、学习反思23-1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课型: 新学课 设计时间:2012.9.1【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结合实例理解原子特性、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3、了解原子分子论是怎样提出来的。【学习重点】 结合实例理解原子特性,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学习难点】 结合实例理解原子特性、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分子是构成 的一种基本粒子。2、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一种微粒。二、探索新知 1、原子是什么 在阅读45-46页至长话短说,了解什么是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 ,而原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基本粒子。即有的物质是由原子 构成的。如 。、分子是由 构成的。2、原子的特性阅读教材47页图2-15和图右方的一段文字,了解原子特性。、原子很小。、原子间有 。、原子时刻在 。、原子真实存在。3、原子-分子论是怎样提出来的阅读4748页知识视窗,认识、原子-分子论的提出历史。、希腊哲学家 提出原子的概念。、英国科学家 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科学家 提出分子的概念。、自从人们用 来研究化学反应,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科学。三、总结归纳 (板书)1、原子是什么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 ,而原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基本粒子。即有的物质是由原子 构成的。如 。、分子是由 构成的。2、原子的特性、原子很小。、原子间有 。、原子时刻在 。、原子真实存在。3、原子-分子论是怎样提出来的、希腊哲学家 提出原子的概念。、英国科学家 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科学家 提出分子的概念。、自从人们用 来研究化学反应,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科学。四、新知应用1、化学变化中,必然会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原子的质量 C.原子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2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核电荷数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体积大小不同 (B)质量不同(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5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6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核、 个质子和 个电子7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粒子的微粒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的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三点:(1) ; (2) ;(3) 。8一般原子的原子核(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五、学习反思23-2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内部的奥秘)课型: 新学课 设计时间:2012.9.1【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内部的奥秘。 2、结合实例理解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学习重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学习难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微粒。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 ,而原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基本粒子。即有的物质是由原子 构成的。如 。4、分子是由 构成的。二、探索新知 1、原子内部有何奥秘阅读48页,明确下列问题:、英国科学家 发现原子中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卢瑟福则发现了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 ,提出原子荷中有质子、中子的微粒。、现代科学已经知道:原子由 和核外运动的 构成;原子核有一定数目的 和 构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 电荷,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 电荷,中子不带电。 处理49页讨论与交流、长话短说,完成下列总结: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 、在同一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原子结构示意图阅读知识视窗,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规律。、 。、 。、 。、 。三、拓展创新 你能否将质子数为15-20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出来。四、新知应用 50页检查站;55页 1、2题。五、总结归纳 (板书) 学生独立完成。六、巩固新知1、发现电子的科学家为( )。(A)拉瓦锡 (B)汤母森 (C)道尔顿 (D)舍勤2、氧气变为液态氧是因为( ) A、构成氧气的微粒大小变了 B、构成氧气的微粒间的空隙变了 C、构成氧气的微粒的化学性质变了 D、构成氧气的微粒本身变了3、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 ) A、微粒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微粒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D、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微粒运动的是( ) A、糖在水中自然溶解 B、湿衣服晾干 C、校园内到处可闻到桂花香 D、红山地区常发生的沙尘暴5、酒精擦在手臂上,感觉十分凉爽,这是因为( ) A、酒精由汗毛孔进入了体内 B、酒精吸收了体内水分 C、酒精与皮肤发生了化学变化 D、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挥发到空气中吸收了人体热量6、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 ) A、一定是混合物 B、一定是纯净物 C、可能是纯净物 D、可能是混合物7、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对发展化学学科起了推动作用,其主要论点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微小不可分割的实体;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从现代观点,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不确切的是( ) A、 B、 C、 D、8、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七、学习反思23-3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课型: 新学课 设计时间:2012.9.1【学习目标】 1、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及特点,会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离子的特点。【学习重点】 原子质量的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学习难点】 原子质量的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原子内部有何奥秘、现代科学已经知道:原子由 和核外运动的 构成;原子核有一定数目的 和 构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 电荷,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 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 、在同一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规律。、 。、 。、 。、 。二、探索新知 1、原子的质量有多大 阅读51页第1、2自然段,理解原子小,但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继续阅读至52也长话短说结束。相对原子质量是 。其特点是 和 。 完成52页检查站。 阅读知识视窗,了解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 2、离子的形成阅读教材53-54页结束,结合观察活动理解离子及形成过程。、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现象 。、离子也是 一种微粒。、离子分 和 两种。三、新知应用 教材55页3、4、5、6、7题。四、总结归纳1、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相对原子质量是 。其特点是 和 。 2、离子的形成、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现象 。、离子也是 一种微粒。、离子分 和 两种五、巩固新知1、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水银 B、水蒸气 C、氯化钠 D、金刚石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原子一定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D、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3、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的某种原子,假如它失去一个电子后,剩余部分( ) A、不显电性 B、显正电性 C、显负电性 D、无法确定4、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g,则实际质量为2ag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4g B、24 C、2a D、25、微粒已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原子的质量是碳原子质量的12倍,则该原子质量是氧原子质量的 倍。6、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发生的变化是( )A、一定得到电子B、一定失去电子C、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D、不得电子也不失去电子7、有两种不同的碳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 A、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带电量 D、原子的质量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9、下列各种原子各1g,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括号内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A、氧原子(16) B、铁原子(56) C、氢原子(1) D、硫原子(32)10、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 ,核外有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 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 电子,生成 离子。11、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1)若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kg,则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2)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kg。原子种类相对原子质量质 子 数中 子 数电 子 数核电荷数氧原子168钠原子2311碳原子66硫原子161612、填写下表中的空白处:13、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A、a+m+n B、amn C、m+na D、mna六、学习反思24 辨别物质的组成元素课型: 新学课 设计时间:2012.9.1【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的含义、元素间本质区别。 2、记住常见元素符号,掌握元素符号的化学意义。 3、会从元素角度出发区别单质、化合物。【学习重点】1、会从元素角度出发区别单质、化合物。2、记住元素符号并掌握其化学意义。【学习难点】 元素的含义、元素间本质区别;记住元素符号。【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原子的构成是 。2、核电荷数= = = 。二、探索新知 1、元素 自读教材56页“你知道吗”后,说出下列物质构成情况: O2、 H2O 、CO2 、 P2O5上述物质构成中共同原子为 ,该原子是由 、 、 ,其核电荷数为 。凡是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我们总称为 。可见,元素是 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描述物质时使用组成。请从元素含义角度分析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 。自读教材56页自长话短说到57页知识视窗结束。并完成下列问题:、物质是由 组成的。人们已经发现元素种类约有 种。、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五种元素是 。、生物细胞中元素含量有多到少前五种元素是 。2、元素分类及符号、元素分类阅读58页图225 元素的中文名称 发现元素包括 元素和 元素两类。、元素符号自读58-59页至知识视窗 ,明确下列问题:A、国际上统一用字母表示各种元素,称为元素符号。采用元素的 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如果几个元素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则再加上 字母来区别。B、元素符号的化学意义 第一 从宏观上看,表示 。第二 从微观上看,表示 ,表示几个原子,则在元素符号 写上数字即可。如:3个硫原子表示为 。3、元素周期表自读59页知识视窗,结合教材后面周期表和教师补充,完成讨论交流。4、单质与化合物观察60页两组物质化学式,总结不同点,从而发现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的依据:、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的依据为: 。、单质是 。化合物是 。阅读60页长话短说至结束,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氧化物特点是 。氧化物是 。三、拓展迁移 自读教材61页整理归纳,认识物质分类系统及依据。四、总结归纳 (板书)1、元素元素是 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描述物质时使用组成。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 。、物质是由 组成的。人们已经发现元素种类约有 种。、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五种元素是 。、生物细胞中元素含量有多到少前五种元素是 。2、元素分类及符号、元素分类元素包括 元素和 元素两类。、元素符号A、国际上统一用字母表示各种元素,称为元素符号。采用元素的 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如果几个元素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则再加上 字母来区别。B、元素符号的化学意义 第一 从宏观上看,表示 。第二 从微观上看,表示 ,表示几个原子,则在元素符号 写上数字即可。如:3个硫原子表示为 。3、元素周期表4、单质与化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的依据为: 。、单质是 。化合物是 。、氧化物特点是 。氧化物是 。五、新知应用 1、59页检查站 1、2. 2、62页 2.4习题 全做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铝 B.铁 C.硅 D.氧4、在H2、H2O、H2SO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氢元素5、不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