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平衡PPT课件_第1页
儒道平衡PPT课件_第2页
儒道平衡PPT课件_第3页
儒道平衡PPT课件_第4页
儒道平衡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7.04.2020,.,1,是什么?,儒道平衡,27.04.2020,.,2,动力,1两种动力观弗洛伊德:求乐论勒温:稳态论,27.04.2020,.,3,中道动力,性质:矛盾事物间产生的一种位差能量,这种能量推动矛盾体系在“不平衡平衡”之间循环的且是变异的运动。,27.04.2020,.,4,对中道动力的相关描述,弗洛伊德:我们认为在心理中不管在自我还是在本我中好像存在着一个可转换的能量,这能量本身是中性的,他能被加在一个在性质上有区别的性冲动或破坏冲动上,增加它的整个精力贯注。(自我与本我,第四章)格式塔荣格的利比多,27.04.2020,.,5,对中道动力的描述2,方迪的虚空中性动力:由基本能量经过自我催化凝聚成的微粒,基本能量是中性的、松弛的、弥散新的能量网,它在虚空的连续中,越南官员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27.04.2020,.,6,人格的结构,本我无用弗洛伊德主义的左派本我与文化不能截然分开Self最重要,27.04.2020,.,7,self,概念:自体,自身,自我?治疗性概念:人际交流中可以通过符号加于影响的人格的各部分的总和。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情感及意志的一部分。此三者并不是彼此独立,互不联系的。他们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只要对其中一个施加影响,其他两个方面也必然发生变化。,27.04.2020,.,8,中国人的self,经验描述科学研究,27.04.2020,.,9,中国人的描述,林语堂总结中国人的15项特征为:(1)稳健、(2)淳朴、(3)爱好自然、(4)忍耐、(5)无可无不可、(6)老滑俏皮、(7)生殖力高、(8)勤勉、(9)俭约、(10)爱好家庭生活、(11)和平、(12)知足、(13)幽默、(14)保守、(15)好色。,27.04.2020,.,10,经验描述:日本人,三十年代,大谷孝太郎提出:“斯把中国人的精神结构叫做多重结构,矛盾结构。这不是说中国人的精神结构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自我来统一,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结构交叉,不是说,病理现象起支配作用。自我是一个;这个自我经常由一种精神作用转向另一种精神作用、由一个部分结构转向另一个部分结构,转转飘飘乎移动。也不是说,结构内部有诸种方向之间的角逐、从属关系之间的动摇,而是在结构外部即行为和表现出的态度,到处有矛盾,包含着生活观相互矛盾。中国人精神的矛盾结构是外部矛盾结构,缺少来自内心的能够施加控制的统一。”,27.04.2020,.,11,实验,杨、李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中国人的“个人”对整个环境的存在是采取协调、和谐的态度,个人在社会中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整个群体的存在。具体有三项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1)表达感情时趋向于间接、含蓄、内控的表达方式;而表达出来时,也尽量不损害别人。(2)中国人行为的表现是谦虚、谨慎、抑制,甚而是稍有退缩。在群体中尽量采取顺从团体的态度,不愿在团体中把自己的地位显露出来,对社会的压力表示顺从。(3)个人在整个团体中,时常表现出中庸、折衷、妥协、世故,而不走极端的性格。,第二,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也可分三项来说明。(1)中国社会是一个“他人取向的社会”(otherorientedsociety),“他人”的意见对个人的行为规范有很重要的意义,个人对他人的意见非常敏感,因此成为一种“耻感”的社会或文化(shameorientedsocietyorculture)。因此中国人特别“好面子”。(2)中国社会又是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家庭人伦关系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典型模型,这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和谐、有序、亲切、温暖而产生安全感、稳定感以及持久、延续的态度。但家庭模型人际关系过分扩大时,则又产生“唯情”,凡是与自己有关系的人都是好的,尽可能给予好处,与自己无关的人都是可疑的,最好不去理他。(3)中国人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格,表现为对于权威经常是没有条件地接受,趋向于重视权势,易于延续惯例、因循旧习,谴责破坏成规者,不乐于太快变迁,倾向于相信命运,爱用两分法来作判断。,27.04.2020,.,12,第三,在对自然的态度上,中国人表现为“乐天知命”。认为整个宇宙是存在于一种均衡、和谐、协调的状态,人要顺乎宇宙自然运行的法则,以便维持整体的均衡与和谐,做人要尽其本分、刻苦、耐劳、勤俭,做到这样的地步则是“尽了人事”。“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中国人宇宙观最高境界。在时间观念上,中国人一向是采取延续的想法,不仅是直线的延续、而是有周律的延续。,27.04.2020,.,13,沙莲香,沙莲香等的主要结论是:中国人的14项人格特质(“仁爱”、“气节”、“侠义”、“忠孝”、“理智”、“中庸”、“私德”、“功利”、“勤俭”、“进取”、“实用”、“嫉妒”、“欺瞒”)可概括为“忠恕”、“中庸”、“务实”三个主要人格特质。沙莲香等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具有双重性、趋中性的特点,这与“中国文化的儒道之间的园满结合密切相关”。,27.04.2020,.,14,Hereitcomes!,人格中必有无数对矛盾,而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是一对主要的矛盾。因此,在人格中必然也存在于一对根本矛盾,分别体现人的社会性一面与生物性一面。在中国人,这对矛盾分别由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所熏陶和塑造。,27.04.2020,.,15,Damn!,根本矛盾是社会生物。重要矛盾是儒道体系。他们是以文化的方式对社会生物矛盾进行调适的产物。在中国人,这对矛盾分别由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所熏陶和塑造。,27.04.2020,.,16,儒体系,关系模式等级制度,伦理规范仁(情感)义(认知)礼(行为)智(认知、行为)信(认知),27.04.2020,.,17,儒体系下的自我,儒体系表现了中国人高度社会化的一面,在情感模式上表现为对情感爆发的抑制,间接、含蓄、内控的表达,以间接含蓄的方法表现感情,认知模式表现为异体中心模式。在人际认知中,以家庭为中心,“个人”对环境的存在是采取协调、和谐的态度,折衷、妥协、世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格,趋向于重视权势,易于延续惯例、因循旧习,倾向于相信命运,爱用两分法来作判断,系统逻辑为非此即彼。中国人行为模式是谦虚、谨慎、抑制,甚而是稍有退缩。,27.04.2020,.,18,道体系,追求个人主体性的凸现,向往纯真无染的心灵境界,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这是通过“弃知绝学”、顺应自然等无为的手段,达到“真人”的境界,即人的自然本性(道)的显露。这形成了人格中的道体系。道体系表现在认知模式上自我中心模式,表现为“乐天知命”。在人际认知中,绝仁弃义,崇尚自由,反对虚诈,系统逻辑为“既又”。情感模式上反对儒家似的以礼为由的情感,讲究率性、求真;行为模式上倡导顺其自然、保全自身。,27.04.2020,.,19,一大破绽,文化优先论文化对人格有重大影响治疗改变的是对文化的认知文化渗入人格的途径组织:家庭方式:符号主要是语言教育,27.04.2020,.,20,指令文化的语言,儒体系和道体系通过符号系统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形成一系列的指令,指令类似于计算机的程序,他们是一些指导、支配人的行为,引发人的情感反应的符号。,27.04.2020,.,21,意识与潜意识,意识和潜意识同样重要发现前意识潜话语潜意识中的指令=语言+情结,27.04.2020,.,22,造反有理,Self的一条规律:由于精神的自我保护机制,多个内容的来源冲突的指令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起涌入意识。我们的注意一次只能集中于处理一条指令。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一条指令处于意识中时,就有一条与之相反的指令被压抑在下意识层面。这两者冲突最大的。冲突次要的就暂时压抑在其他地方。这就是精神划区中的交错结构。,27.04.2020,.,23,重评反向形成,情感在意识和潜意识中的分布规律类似指令反向形成是规律?不是防御?,27.04.2020,.,24,义军点兵,巴甫洛夫:第一、第二信号系统。荣格哥俩:霍尔:“事实上所有的人格理论家,不管他抱有什么样的信念,坚持什么样的主张,都认为人格同时容纳着可以导致两极冲突的倾向。没有紧张,也就不会有能量,从而也就不可能有人格。”,27.04.2020,.,25,森田正马:精神拮抗作用,康德:人的生活由前提的命令和绝对的命令支配,前提的命令告诉人们必须做什么才能满足愿望,后者告诉人们一个善良的人必须做什么。卢文格指出:“结构不仅具有完整性和同一性;他们还具有平衡性,即达到某种内部的平衡。”,“对有机体来说,环境不过是一种令它敏感和为它所用的东西,并且是由它的内部平衡的基本法则所决定的。”,27.04.2020,.,26,GOON!,沙利文:自我系统倾向于维持自身的一致性,办法是无视与现行发展水平不一致的事实.Baldwin:“(儿童)模仿强者并欺侮弱者。他对那些有权势的人,看来是利他主义的:这是他的顺应的自我。但对比他小的弟妹,他就会表现出攻击和自私;这种态度成为他的习惯的自我。”,“真正的自身是两极的自身,是社会的自身,是集复杂性于一身的自身。”,27.04.2020,.,27,意识层面的指令,处于意识层面的指令体现为一种模糊的信念或一种行为的合理性理由。应对(Jeff&Bast:“应对反映了人对现实环境有意识的,灵活的,有目的的调整行为。”),27.04.2020,.,28,儒指令和道指令,儒指令:好学、中庸、礼、格物致知、齐家“好好学”,“别丢脸”,“面子”;道指令:弃知绝学、顺其自然、“想开点”,“算了吧”,“今朝有酒今朝醉”。,27.04.2020,.,29,发展说,儒式语境和道式语境对人格的塑造中道动力推动儒道体系在“不平衡平衡”之间循环运动。,27.04.2020,.,30,人格境界,青春期:矛盾语境,儒道冲突表现为对身份认同的处理。中道机制:中道动力意识化,表现为认知上的一种策略,能根据情境,调用儒体系和道体系的内在指令,并使人形成补偿性的行为模式,防止出现过多的内在冲突,保证人的社会化完成,又保证七情六欲适当的宣泄。,27.04.2020,.,31,中道机制与人格境界,高度个人无意识化的中道动力使人格走向两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境界:(1)利欲境,整个人生活只有一个目的,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的满足;(2)道德境,这样的人义无反顾的依赖和拥护某种道德,不顾一切的推行自己认同的价值,关心生活的外在的东西,对社会承认和声名热衷,有较高的遵奉性和归属需要。,27.04.2020,.,32,不断意识化的中道动力最终会使人格走向两个超越境界:(1)天人境,一种由儒家式的由外向内的超越方式;(2)自然境,一种道家式自内向外的超越方式。他们是中道动力较为意识化后,人能够自如的调动儒指令和道指令,适应生活,同时个人对自己人格中存在的儒道体系的矛盾性也有较明确的领悟。正因如此,儒道体系的冲突趋于缓和,最后,有些人的儒道体系会融合,儒体系、道体系、中道动力就此消失。,27.04.2020,.,33,中介境界:(1)正儒负道,儒指令位于意识层面,道指令位于下意识层面,人的行为是儒式应对和道机制的结合;(2)正道负儒,道指令位于意识层面,儒指令位于下意识层面,人的行为是道式应对和儒机制的结合;(3)儒道冲突,人的意识或下意识中同时存在儒指令和道指令,内心充满冲突,依解决冲突的方式,人们可以判定冲突是健康的,还是神经症性的。这三种境界一般来说,是在青春期形成雏形的,是中道动力和儒道体系互动的结果。前两者是儒道体系的一种暂时性的平衡,一种动态性很大的平衡。后者也只是一种暂时的失衡。他们可能出现互相转换现象。,27.04.2020,.,34,治疗总则,分阶段、分人的治疗目标:危机干预、消减症状、长期的模式改变、维持改变和预防复发、自我探索、发展应对策略以处理未来的问题相对多样化的治疗设置:弹性时间、桌椅游戏等,27.04.2020,.,35,治疗总则2,中道动力的意识化,丰富中道机制,语境替代关系:咨客是与治疗师、潜意识中的他者、技术、治疗设置建立关系。非现实情感和现实情感都是重要的。,27.04.2020,.,36,病理说,无明+意必固我无明:对存在语境的无意识,对自我结构的无意识,对两者关系的无意识意必固我:追求自我愿望的达成而不顾现实环境,27.04.2020,.,37,健康即适应,病理说之健康说,27.04.2020,.,38,治疗的层次和治疗中的语境,人格变化的维度:展演层、互动层、更新层治疗语境和文化的传承关系的角度:儒式语境、道式语境、中道语境。从言语内容的协调性来看:正向语境、反向语境、双向中立语境。,27.04.2020,.,39,治疗语境与中道机制,在一种矛盾的语境中,有助于中道机制的成熟。危险:人格分裂完整的治疗是在营造矛盾语境,27.04.2020,.,40,展演层及其技术,正向语境儒式语境还是道式语境要根据中道动力发展的固着点即人格境界来确定相应技术:共情、尊重、自我流露、即时性、有效的重复、比喻式解说,27.04.2020,.,41,互动层,反向语境对正儒负道者来说,多为道式语境。技术:质对、主题凝缩、多角度诠释、逐步角色虚拟,27.04.2020,.,42,互动、诠释与文化,诠释技术为主,从社会知觉的角度来看,是归因的过程。文明的机制就在于不断的符号化,符号化过程过程就在于对未知之物以已知和愿知的因素进行解释,把未知变成了可把握的似曾相识的已知或愿知。这是因为未知作为破碎的异己性的存在,彻底否定了高度文明化人们对世界完整统一性的理解,对人类自居上帝后的自恋是一种沉重创伤,这时,人们会产生一种无边的失落和荒谬感,一种深刻的焦虑,同时,一种把握未知物的愿望,一种追求结构完整性和消除异己性的冲动开始产生,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