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天工开物》两则_第1页
8 《天工开物》两则_第2页
8 《天工开物》两则_第3页
8 《天工开物》两则_第4页
8 《天工开物》两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工开物之稻【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和魅力;3.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学。【学习重点】 1. 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记忆;2. 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稻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jng),米曰粳(jng);粘者,禾曰稌(t),米曰糯( nu 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本来)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w)源光之类),不可为(酿)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外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湿种(浸湿稻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稻杆、麦秸)包浸数日,俟(等到)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左右),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早干、水溢(积水过多),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即使)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长出谷粒)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凡秧既(已经)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方言)语百千,不可殚(尽)述,最迟者历夏及冬(经历整个夏天,直到冬天)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早干。夏种冬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催苗速长)也。湖滨之田,待夏潦(lo洪水)已过,六月方(才能)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地势高的土地中)之上,以待时也。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第二次)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日刈(y割)初禾,耕治老稿田(尚留有稻茬的田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己偕(一起)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奇特的稻种)也。凡再植稻,遇秋多睛,则汲(j)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育出)早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营养)全无,不足尚也。【思考讨论练习】一、给下列字词注音1、不粘( )者,禾曰秔( ),米曰粳( ) ; 2、粘者,禾曰稌( ),米曰糯( );3、浸数日,俟( )其生芽,撒于田中;4、方语百千,不可殚( )述; 5、待夏潦( )已过,六月刈( )初禾。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俟( )其生芽,撒于田中 2、 秧过期老( )而长节 3、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4、凡稻旬日()失水 5、六月刈( )初禾 6、则汲( )灌与稻相始终 7、农家勤苦( ),为春酒之需也 8、滋益全无,不足尚( )也 三、翻译句子,并探究句子的句式特点1、若田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2、生谷数粒,结果而已。3、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4、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四、通读各段,概括大意五、课内阅读1、第一段先从稻的种类谈起,以“凡稻种最多”一句总括其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作者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的形状、稻米的色泽等几个方面来说明稻的种类的。B.在分类说明时,作者特别注意细致的区分。比如,同为粘者或不粘者,禾苗与稻米都有不同的名称。C.同一稻种因为晚收可以改变粘性,功用却不变。D.有代表性的稻种,如长芒、短芒,都分别被作者冠以著名产地的称号。2、第二段谈水稻的育种分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湿种”是第一步,不难看出这与南北地域气候、稻种品质的密切关系。B.“播种”是第二步,以稻秆、麦秸包浸之为最重要,这样虽不能防冻,但可以增加养分。C.第三步是“分栽”,这是水稻种植较为关键和独特的步骤,对农田的湿度要求不高,干旱和洪涝都可以栽种。D.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记述了一些水稻栽培技术,其中秧田和本田之比为25:1,是来自生产实践的科学数据。3、下列推断正确的为()A水稻的收获和成熟,因南北气候及稻种的特性而有所不同,所以与水源丰枯、地势高低无关。B.香稻因为有香气,专供贵人享用。尽管产量低,营养少,但作者认为可以推广种植。C.农学是一门最为务实的学问,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可一概而论。D.水稻种植除了避免水旱之灾外,就不再受别的因素的影响了。六、拓展延伸1、以稻为基础,参考你的生活经验,说说稻从种子发展成为我们天天吃的大米需要经过哪些工序?2、 稻反映了什么科学思想?3、 高考链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结合以上材料,说说:假若你成为了一名新时代农民,你有什么样的想法?第一段:稻的种类。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形状和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二段:水稻的育种分秧:第一步湿种,第二步播种,第三步分栽。第三段:水稻的收获和成熟期,以及与水源丰枯、地势高低的关系。第四段:南方两季稻的栽种,以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第二课时预习案一、通读全文,给下列字注音。炽( )枵( )淬(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取己炒熟铁为( )之 以为( )受锤之地非无稽( )之说也 其炎更烈于( )煤炭居( )十七 也别( )有铁炭一种入火挥槌( ) 泥滓成枵( )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 ) 水火未济( )其质( )未坚 入清水淬( )之 中国则惟( )事( )冶铸也探究案治铁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制成)之。先铸铁成砧(zhn),以为受锤之地。谚云:“万器以钳为祖”,非无稽(j)之说也。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若已成废器未锈烂者,名曰劳铁,改造他器与本器,再经锤煅,十止(只)耗去其一也。译文:锻造铁器,是用炒过的熟铁为原料。先用铸铁做成砧,作为承受锤打的底座。有句俗话说,“万器以钳为祖”,并非无稽之谈。刚出炉的熟铁,叫毛铁。锻打时损耗其十分之三,变成铁花、铁滓。用过的废品还未锈烂的,叫劳铁,可用以改制成别的器物或原来的器物,再经锻造时只损失其十分之一。第一段:总说锻造铁器的方法凡炉中炽(ch)铁用炭,煤炭居十七(十分之七),木炭居十三(十分之三)。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火焰)更烈于煤。即用煤炭,也别(另)有铁炭一种,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虚散)者,与炊炭同形而有分类也。译文:炼铁炉中的燃料,用煤炭的占十分之七,用木炭的占十分之三。在山林无煤之地,锻工选择坚硬木条烧成火墨(俗名叫火矢,燃烧时不会变为碎末堵塞通风口),其火焰比煤更猛。即便用煤炭,也另有一种铁炭,取其燃烧时火势向内、火焰不虚散的优点,与烧饭用的煤形状相同而种类不同。第二段:炼铁用炭凡铁性逐节粘合,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chu),泥滓(z)成枵(xio)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胶结之后,非灼(zhu)红、斧斩,永不可断也。凡熟铁、钢铁已经(经过)炉锤,水火未济(调合),其质未坚。乘其出火时,入清水淬(cu)之,名曰健钢、健铁。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另)有奇药。中华小焊用白铜末(粉),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历岁之久,终(终究)不可坚。故大炮西番有锻成者,中国惟(只)事冶铸也。译文:把要锻造的铁逐节粘合起来,在接口处涂上黄泥,再放在火中烧红后捶打,将泥滓打去,只将黄泥作为接合的媒介。铁器锤合之后,除非烧红、用斧砍,否则是永不会断的。熟铁、钢铁经烧红、锻打后,水火作用尚未调合,其质地不坚。乘出炉时将物料放入清水中淬火,名为健钢、健铁。这是说未“健”之前,作为钢和铁还存有软弱的性质. 焊接铁的方法,西洋各国另有奇药。中国小焊用白铜粉作焊药,大件的锻接则竭力挥锤而强行接合。但经年累月之后,接口终究不牢。因此大炮虽在西洋有锻成的,而中国还只靠铸造而成。第三段:论述冶炼工艺 逐节粘合 不断捶打 合为一体 淬火是其中关键一步 中西方区别练习案一、中国古代焊接铁器的方法与西方国家有什么不同?具体怎么做?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谚云:“万器以钳为祖”,非无稽之说也。2、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更烈于煤。3、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4、历岁之久,终不可坚。也别(另)有铁炭一种,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虚散)者,与炊炭同形而有分类也。译文:炼铁炉中的燃料,用煤炭的占十分之七,用木炭的占十分之三。在山林无煤之地,锻工选择坚硬木条烧成火墨(俗名叫火矢,燃烧时不会变为碎末堵塞通风口),其火焰比煤更猛。即便用煤炭,也另有一种铁炭,取其燃烧时火势向内、火焰不虚散的优点,与烧饭用的煤形状相同而种类不同。第二段:炼铁用炭凡铁性逐节粘合,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chu),泥滓(z)成枵(xio)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胶结之后,非灼(zhu)红、斧斩,永不可断也。凡熟铁、钢铁已经(经过)炉锤,水火未济(调合),其质未坚。乘其出火时,入清水淬(cu)之,名曰健钢、健铁。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另)有奇药。中华小焊用白铜末(粉),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历岁之久,终(终究)不可坚。故大炮西番有锻成者,中国惟(只)事冶铸也。译文:把要锻造的铁逐节粘合起来,在接口处涂上黄泥,再放在火中烧红后捶打,将泥滓打去,只将黄泥作为接合的媒介。铁器锤合之后,除非烧红、用斧砍,否则是永不会断的。熟铁、钢铁经烧红、锻打后,水火作用尚未调合,其质地不坚。乘出炉时将物料放入清水中淬火,名为健钢、健铁。这是说未“健”之前,作为钢和铁还存有软弱的性质. 焊接铁的方法,西洋各国另有奇药。中国小焊用白铜粉作焊药,大件的锻接则竭力挥锤而强行接合。但经年累月之后,接口终究不牢。因此大炮虽在西洋有锻成的,而中国还只靠铸造而成。第三段:论述冶炼工艺 逐节粘合 不断捶打 合为一体 淬火是其中关键一步 中西方区别练习案一、中国古代焊接铁器的方法与西方国家有什么不同?具体怎么做?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谚云:“万器以钳为祖”,非无稽之说也。2、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更烈于煤。3、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4、历岁之久,终不可坚。水稻的品种最多。不粘的稻叫秔,米叫粳米。粘的稻叫稌稻,米叫糯米(南方没有粘黄米,酒都是用糯米造的)。本来属于粳稻但晚熟而带粘性的米俗名为“婺源光”一类的,不能用来造酒,而只可以煮粥,这又是一种稻。稻谷在外形来看,有长芒、短芒(江南将长芒稻称为“浏阳早”,短芒的叫“吉安早”)和长粒、尖粒以及圆顶、扁粒的不同。其中稻米的颜色还有雪白、牙黄、大红、半紫和杂黑等等。浸稻种的日期,最早在春分以前,称为“社种”(这时遇到天寒,有冻死不生的),最晚是在清明以后。播种时,先用稻、麦秆包住种子在水里浸几天,待生芽后撒播在田里,长到一寸左右高,称做秧。稻秧长到三十天后就要拔起分栽。若稻田遇到干旱或积水过多,都不能插秧。育秧期已过而仍不插秧,秧就要老而长节,即使栽到田里也不过长几粒谷,只能算是长出谷实而已。一亩秧田所育出的秧,可供移栽二十五亩。 稻秧分栽后,早熟的在七十天后即可收获(粳稻有“救公饥”“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各地名称很多,不可尽述)。最晚熟的要经整夏直到冬天共二百多天后才能收获。有在冬季播种,到仲夏就能收获的,这就是广东的稻,因为此地没有霜雪。稻田十天无水,便有干旱之虞。夏种冬收的稻,必须种在有山间水源不断的田里,这种稻生长期长,地温又低,不能催苗速长。靠湖边的地要待夏天洪水过后,六月才能插秧。育这种秧的稻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