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一、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1.造纸术发明前的书写材料?2:纸发明的时间3、造纸术是什么时候什么人改进的?又有哪些优点呢?4、造纸术的传播与意义,2,小故事,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看得那个累啊,自是不言而喻了。,汉武帝的烦恼,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dan)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史记秦始皇本纪问:司马迁所说的“书”的制作材料是什么?它有何缺点?,简牍(竹木简),笨重,3,1.造纸术发明前的书写材料?,4,竹木简,丝帛,青铜器,龟甲兽骨,石碑,陶器,5,帛书,昂贵,6,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2.纸的发明,甘肃天水出土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质脆、书写不流畅),7,1,2,3,4,5,6,7,8,造纸过程,抄纸,打槽,捣烂,浸泡,切碎,洗涤,晒纸,揭纸,8,优点:扩大造纸原料,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造纸的成本。,3、造纸术是什么时候什么人改进的?又有哪些优点呢?,蔡侯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9,蔡伦受封龙亭侯,10,材料: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汉书(2)材料中提到的纸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发明者是谁?(3)这种纸被后人称为什么?(4)这种纸能够得到普遍使用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成本低,产量高、质量好。,“蔡侯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11,4、造纸术的传播与贡献,12,4、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有什么贡献?,议一议,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13,二、两汉时期的医学成就,1、张仲景有什么医学成就?时间:著作:成就/地位:,2、华佗有什么医学成就时间:成就:称号:,14,张仲景(150-219年)东汉南阳人,著名医学家。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汉灵帝时,官至长沙太守。,伤寒杂病论书影,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个人简介,15,时间:著作:成就/地位:,东汉伤寒杂病论,1、张仲景有什么医学成就?,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医圣”,16,坐堂医生,张仲景(150-219年)东汉南阳人,17,伤寒杂病论书影,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8,评价,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河南南阳医圣祠,张仲景故里,19,刮骨疗伤,20,称号:,成就:,生活时期:,东汉末年,针灸、汤药和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编制“五禽戏”,“神医”,2、华佗,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二、张仲景和华佗,21,张仲景和华佗,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贡献,1、发明“麻沸散”。,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22,张仲景和华佗,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贡献,2、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鹿形,虎形,猿形,飞鸟形,熊形,猜一猜这些动作分别模仿什么动物?,五禽戏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具备、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与中国的太极拳、日本的柔道相似。,23,虎,鹿,熊,猿,鸟,五禽戏,24,年九十余,耳目聪明,牙齿完坚!,25,两汉医学发展的意义:,诊断治疗手段更加先进,建立起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26,三、司马迁与史记,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记述了什么时期的历史?其特点和地位各是什么?,27,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子长,,1、少年受业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至明白。2、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38岁那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了大量国家藏书。4、50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受了“腐刑”的司马迁做了中书令,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三、历史巨著史记,作者简介,28,29,纪传体通史,体裁:内容:特点:,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约3000年的主要史实。,史记,历史巨著史记,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贡献史记,史记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31,纪传体通史,体裁:内容:特点:,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文笔优美,形象生动,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约3000年的主要史实。,史记,地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史记,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地位:,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畅所欲言,结合司马迁是怎样写成、记述历史的,谈一谈你能从中学到他的哪些优秀品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刻苦、严谨、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坚忍不拔,忍辱负重,3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36,思想来源:,创立:,1、道教的兴起,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四、道教和佛教,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原因:,东汉末年,苦难中的人民需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37,道教的派别,太平道(张角)五斗米教(张陵),38,思想来源:,创立:,1、道教的兴起,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四、道教和佛教,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原因:,东汉末年,苦难中的人民需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39,老子,太上老君,道教教主太上老君,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尊奉黄帝和老子及神仙方术,40,思想来源:,创立:,1、道教的兴起,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尊奉黄帝和老子及神仙方术,四、道教和佛教,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41,道教圣地,宣传修身养性,炼丹服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基本教义:,42,道教圣地青城山,传说张陵曾在此传道。,43,道教的影响,想一想道教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44,45,民俗中的道教,46,科技中的道教,葛洪:东晋炼丹家、医药学家,火药,47,武术中的道教,48,影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9,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传入:,起源:,2、佛教的兴起,基本教义:,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四、道教和佛教,影响:,50,51,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传入:,起源:,2、佛教的兴起,基本教义:,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众生平等-,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四、道教和佛教,影响:,52,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张骞通西域后,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传入:,起源:,2、佛教的兴起,基本教义:,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四、道教和佛教,影响:,53,古印度,西汉,1、佛教东来,张骞通西域后,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开始兴建佛寺。,54,佛教的传入,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白马驮经的故事,白马寺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56,佛教的传播,为什么佛教能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并受到中国众多老百姓的信仰?,57,教义:,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佛教的影响,找一找你能找出身边受佛教影响的例子吗?,59,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金铜像,峨眉金顶,60,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陀山,普陀山,观音像,61,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九华山,地藏菩萨,62,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台山,文殊菩萨,五台山,63,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东游记,佛教与中华艺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高71米的乐山大佛,丰富了中国文化,在文学、绘画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影响:,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张骞通西域后,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传入:,起源:,2、佛教的兴起,基本教义:,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