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的青春最美丽.doc_第1页
奋斗中的青春最美丽.doc_第2页
奋斗中的青春最美丽.doc_第3页
奋斗中的青春最美丽.doc_第4页
奋斗中的青春最美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奋斗中的青春最美丽记管道三公司第二管道工程处企业文化宣传员杨将方题记:今年的五四,因为一场对话,让我们对青春,对中国梦,对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多的领会与感悟。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谁的青春没奋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管到三公司第二管道工程处企业文化宣传员杨将方,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到一名优秀的企业文化宣传员,毫无背景地从最底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诠释着“他的管道梦”。听他讲述自己的青春奋斗故事,不禁令人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植入奋斗的基因,青春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只要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他以过硬本领托起青春梦想,且坚信自己的选择。他是80后,是父母膝下的独子,他深知承载了父母太多的期望,而他的学历却只是一个大专文凭。当年,是工作找着他老爸干,而他准备就业时,是他要追着工作跑。因为生活和工作需要,他就业时,选择了同学都不愿前往,远在离家千里之外,一个需要常年在野外,且还得不停转战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建设单位。作为独生子女,他有着自己的愧疚,却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2008年春节刚过,他就乘坐南下的火车早早来到开启他职业生涯的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第三工程分公司,从此成为了一名石油管道建设者。初到企业的他,被分配的工作岗位是焊工,和他所学的焊接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有着很大差别,这就意味着他得从零开始。虽然原本的技术岗位因企业需要给改为操作岗了,也隐约打听到电焊工工作岗位的辛苦和不易,但经过思想波动的他选择了既来之则安之。从此,他的日记本里添上了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标准不是单一的,人生的舞台有大有小,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扮演好属于自己角色,不管是令人瞩目,还是普通平凡,这都是一种成功。初在公司接受焊接技能培训的他,电弧光一次次刺伤了他的眼睛,眼睛肿得像熊猫一样,他身带眼药水,疼痛难忍时稍点上几滴,咬牙坚持下去。在练习立焊、仰焊时,飞溅的铁水、焊渣烫着皮肉,这一切的苦,他都忍受着。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焊工。长达半年的焊接培训,使他从只具备理论知识的“菜鸟”成长为理论与实际操作最专业的培训学员,顺利进入了施工项目进行实际的磨练。然而等待着他的确是更多想不到,满以为自己通过了培训就不在是“菜鸟”,结果在高手如云的前辈面前,他还是一只“菜鸟”。施工机组早出晚归,繁重的施工任务没有压垮他,反而他把这当成更好的成长平台,在岗位上大显身手,从最初的简单的填充焊环节到盖面、根焊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掌握,并从单一的半自动焊下向焊接技术到纤维素下向焊、STT、52U等焊接操作技术都得到了掌握。先后参与了西气东输二线东段项目、山西煤层气管道工程、兰成中贵管道工程和中缅管道工程的主题焊接和连头施工任务,所焊的焊口合格率高达98%,多次被所在机组评为岗位操作能手和明星员工。谈及工作后成长的这段路,他说:“当时不止一次想到过放弃,甚至不止一次的哭过。”然而,每当想到自己最初的选择,想到母亲对自己的期望,他就又一次下定决心:“坚持到底,不让家人更不让自己失望”。这期间,他因为气候不适、水土不服想过放弃;因女友劝说,面临要爱情还是要事业的两难选择,想过放弃。当三年的恋爱最终输给了现实,他哭了!至此他的日记本里又多了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我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注定要有些付出!他的写作梦想,在奋斗中涅槃重生。2012年,这一年是他涅槃重生的一年。公司要在每个工程处设置一名专职企业文化宣传员,这对他来说,或许是一次实现自己写作梦想的机会。早在工作之初,喜欢读书看报的他就和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的他,虽只是仅限于写写自己的生活日记,但无疑对他后来从事的新闻写作打下了一些基础。为了能实现自己的写作梦,从此,他在电焊岗上自发的兼职起机组的通讯报道和材料写作,白天工地焊口作业,晚上电脑边挑灯夜战。当他拿着自己写的第一篇稿冒冒失失的去敲开公司宣传部长办公室门请教的时候,面对宣传部长王文玲的提问,他一样专业知识也答不上来,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我喜欢这份工作,我会学习,我会努力的!”最后,这篇小消息在王文玲反复指导修改下,在石油管道报发表了,只是他看到后的稿件出了作者的名字没有改变,几乎所有的语句都改过了!这一次他沮丧了,但他没有放弃!王文玲早在办公室对他鼓励指导的话语再次浮现在脑海里,他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能行!2012年下半年,他从刚完工的兰成中贵项目直接奔赴中缅管道贵州段施工项目。因为在兰成中贵项目施工期间,他每天坚持写作,已有十余篇稿件在石油系统内媒体发表,身边的同事都伸出大拇指,直夸他不简单。他坚持不懈,终于得到了领导认可,也成就了他自己的通讯员梦,在从事兼职写作的半年后,就被所在工程处聘为专职企业文化宣传员。他从自己的经历体会到:“如果当初没有抱定写作的信心,没有成长路上他人和自我的鼓励,就很容易在经历某一次挫折之后,倒在追梦的路上。”在中缅项目从事专职企业文化宣传员期间,他对自己的要求变得更严了。学习、采访、写稿成为了生活的全部。先后自费到书店购回采访心理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技巧等书籍,认真学习新闻体裁特点、写作要求等,用新闻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坚持养成看报看杂志的良好习惯,揣摩研究新闻写作技巧;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写作水平。用认识他同事的话说:“小杨每天不是在去工地寻早素材路上,就是在电脑边,经常半夜起来,仍看到他在电脑边忙碌。”虽身在基层,但他仍坚持把新闻写在脚下。白天在现场,观察着工程进展的每一道工序,记录着一个个感人瞬间,写出的报道夹带着云贵高原毒辣的阳光和飞扬的尘土。那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是在办公室里看不到、听不到,甚至想象不出来的。当管道局电视台记者来采访他时,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说:“身在基层,感受到身边同事太多不易和辛苦,故事在感染激励着自身前进的同时,心中就萌发一个念想,一定要用手中的笔把身边人、身边事记录下来,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他们,学习他们。同样,只有深入施工现场用心感受,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肚里有货”,才有底气讲真话,讲心里话。也只有真正贴近施工一线,才能更准确的发现一线的闪光点,才能更真实的发现和反映新闻事实,才能让自己的文字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如今,在管道三公司宣传战线上不断奋斗的他正在不断的超越自我,已担当起公司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项目的宣传的重要角色。在采访写稿的路上,他付出了辛勤汗水和心血,也收获了成功喜悦。早在2012年上半年,他就在学雷锋征文比赛中荣获管道局“一等奖”,并在下半年公司组织的“喜迎十八大”征文比赛中为所在工程处夺得了“十八大征文比赛模范组织单位”称号,个人也在2012年的宣传考核中被公司评为“模范通讯员”,被中国石油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所在工程处也因此被评为“模范宣传单位”。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恰恰也丰富了他的青春。而在这些经历之后,他必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幸福和价值。当然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