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12_第1页
再别康桥12_第2页
再别康桥12_第3页
再别康桥12_第4页
再别康桥1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第一中学陈丽红 【教学目的】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学会朗读。【教学重点】 、诗人情感的把握。 、学会朗读。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比较法,自我感悟法。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自古写离别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也是徐志摩这首诗的亮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朗诵再别康桥、先叫一名学生朗读,点出生字生词: 河畔(pn) 青荇(xng) 长蒿(go) 漫溯(s) 笙箫(xio) 载:zi一年半载zi载歌载舞装载登载斑斓(澜、阑)、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自由读。、全班齐读。三、介绍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年赴美留学,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教师分章节赏析诗歌方式:学生自己找出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诗歌,赏析,老师点拨并进行朗读指导。第一节:三个“轻轻地”:难舍难分,奠定全文基调,轻柔缠绵。第二节:新娘:对康桥的无限喜爱与眷恋。艳影:不仅荡漾在水中,也荡漾在诗人心中。第三节:招摇: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板书: 康桥互相依恋 甘心:诗人对康桥的依恋诗人。第四节:潭:拜伦潭。在康桥的上游,相传拜伦曾在那游玩。榆树浓阴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富有诗意。第五节: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他要离别了,情不自禁泛舟去寻“彩虹般的梦”,游玩到很晚才归来, 李清照也曾有诗句“兴尽晚回舟”,可见诗人非常快乐。归途中看见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放歌,可见诗人快乐到极点。第六节:想到要和康桥离别,诗人情绪低落下来,只能悄悄吹奏”别离的笙萧”,在沉默中体会离别的滋味。连康桥的夏虫也似乎感受到了离别的不舍,也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板书: 沉默康桥 第七节:“悄悄地”表明诗人不愿也不舍破坏心爱的康桥的氛围和情境。“不带走一片云彩”:诗人既不愿破坏康桥的完整,也写出了诗人的潇洒。美丽康桥,让诗人情不自禁喜欢上它,也恰恰由于诗人心中充满爱意,康桥才在诗人眼里显得更加秀丽。以至诗人说出:“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我所知道的康桥)但尽管诗人非常喜欢康桥,他还是“不带走一片云彩”地走了,走得是既缠绵又潇洒。板书: 再别康桥缠绵而潇洒 五、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诗歌离不开“意象”,那么什么叫“意象”呢?(以粉笔、板擦等为例) 意象物情(写入作品中的物与情的结合而形成意象) 、作品中的“物”都是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清王国维) 、我们鉴赏诗歌,就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旨”。物情旨。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我们重点鉴赏“柳”这个意象。“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离别诗中经常出现“柳”这一意象,因“柳”与“留”谐音,来表达惜别之情。可见,以“柳”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举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六、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七、感受音乐美(先放配乐朗诵学生感悟,再分男女诵读,然后叫一个学生诵读)八、结语 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首歌,不,歌太铿锵了;有人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