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组织ppt课件.ppt_第1页
牙周组织ppt课件.ppt_第2页
牙周组织ppt课件.ppt_第3页
牙周组织ppt课件.ppt_第4页
牙周组织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牙周组织,.,2,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周组织,3,学习目标,掌握牙周组织的基本组织学结构牙龈上皮、龈沟上皮、结合上皮的特点牙龈纤维,牙周膜主纤维的分布和功能熟悉牙周膜的增龄变化,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了解血管、淋巴、神经分布,4,第一节牙龈(gingiva),5,牙龈,牙龈是覆盖在牙颈部和牙槽嵴的口腔粘膜,呈浅粉红色,坚韧而不活动。游离龈附着龈牙间乳头,6,7,一、表面解剖,(一)游离龈:游离龈牙颈周围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呈连续的半月形弯曲。龈沟正常深度0.5-3mm,平均深度1.8mm龈沟底的位置:因年龄而异龈沟液:作用,8,9,牙龈表面解剖,(二)附着龈:附着龈紧密附着在牙槽嵴表面游离龈沟点彩,10,11,牙龈表面解剖,(三)牙间乳头和龈谷1、牙龈呈锥体状充填于邻近两牙的牙间隙部分称牙间乳头(龈乳头)。,12,牙龈表面解剖,2、龈谷颊舌侧龈乳头之间,邻接点下方的牙龈薄弱区,薄,13,牙龈组织学结构,龈谷上皮特点:薄、无角化上皮,有上皮钉突牙龈的脆弱区:由于解剖形态的关系,细菌菌斑集聚牙龈炎,14,15,二、组织学结构,上皮层固有层血液供给和神经,16,牙龈组织学结构,(一)上皮层:根据部位及组织学功能不同分为:牙龈上皮龈沟上皮结合上皮,17,牙龈组织学结构,(一)上皮层:1牙龈上皮复层鳞状上皮,表面多为不全角化,上皮钉突多而细长,偶见黑色素细胞。2龈沟上皮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无角化,有上皮钉突,上皮下常有炎症。,18,牙龈组织学结构,(一)上皮层:3结合上皮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无上皮钉突细胞扁平状,长轴于牙面长轴平行,厚度不一。如受刺激上皮钉突增生,19,牙龈组织学结构,3、结合上皮:基板样物质,半桥粒,密板,透明板,20,牙龈组织学结构,3、结合上皮:在牙面上的位置因年龄而异,21,牙龈组织学结构,(二)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龈牙组牙槽龈组环行组牙骨膜组越隔组,22,牙龈组织学结构,1、龈牙组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作用:牵引牙龈使其与牙紧密结合。数量最多,分布广泛。,牙骨膜组,牙槽龈组,环形组,龈牙组,龈牙组,23,牙龈组织学结构,2、牙槽龈组自牙槽嵴向牙冠方向展开,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中。,牙骨膜组,牙槽龈组,龈牙组,环形组,龈牙组,环形组,牙槽龈组,越隔组,24,牙龈组织学结构,3、环行组位于牙颈周围的游离龈中,呈环形排列。常与邻近其他纤维束缠绕在一起,有助于游离龈附着在牙上。,牙骨膜组,牙槽龈组,龈牙组,环形组,龈牙组,环形组,牙槽龈组,越隔组,25,牙龈组织学结构,4、牙骨膜组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突外侧骨膜,进入牙槽突、前庭肌和口底。作用:有助于将牙向牙槽窝内牵引,牙槽龈组,龈牙组,环形组,牙骨膜组,26,牙龈组织学结构,5、越隔组起于结合上皮根方牙骨质,呈水平方向越过牙槽嵴,止于邻牙相同部位。保持牙弓上相邻两牙的接触,阻止分离,越隔组,27,越隔组,牙龈组织学结构,28,牙龈组织学结构,(二)固有层牙龈中几乎没有弹力纤维,仅存在大血管壁中。牙龈没有黏膜下层固有层含有多种细胞成分,主要是成纤维细胞,还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29,牙龈组织学结构,(三)血液供给和神经血管:牙槽骨颊舌侧的骨膜上动脉;牙周膜的血管分支;牙槽中隔动脉;,30,牙龈组织学结构,2、淋巴管起自牙龈固有层中乳头层,汇合成牙槽骨骨膜淋巴网,回流到颏下和颌下淋巴结中。3、神经上颌:上牙槽和腭前神经下颌: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末梢种类:触觉小体、环状和球状小体,31,牙龈,(三)临床意义1、2、,32,第二节牙周膜,33,牙周膜,概念、分布又称牙周韧带,环绕牙根,位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间,厚度为0.15-0.38mm。胶原纤维将牙固定在牙槽窝内,并能抵抗和调节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34,牙周膜,一、组织学结构:纤维基质细胞血管和淋巴管神经,35,牙周膜组织学结构,(一)纤维胶原纤维主纤维间隙纤维弹力纤维:p30,36,牙周膜组织学结构,主纤维束:穿通纤维(Sharpeysfibers),37,牙周膜组织学结构,主纤维束:由于主纤维所在的部位和功能不同,其排列方向也不同。自牙颈向根尖可以分为:牙槽嵴组水平组斜行组根尖组根间组,38,牙周膜组织学结构,1、牙槽嵴组起自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釉牙骨质界下方的牙骨质。分布在颊舌面,邻面无。作用:将牙齿向牙槽窝牵引,对抗侧向力,保持牙直立。,AlveolarCrestGroup,39,牙周膜组织学结构,2、水平组牙槽嵴纤维的根方,水平向分布。作用:是维持牙齿直立的主要力量,并于牙槽嵴组共同对抗侧向力。,HonrizontalGroup,40,牙周膜组织学结构,3、斜行组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纤维向根方倾斜45,埋入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颈部,附着牙骨质的一端近根尖,将牙悬吊在牙窝内。作用:,ObliqueGroup,41,牙周膜组织学结构,3、斜行组作用:将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分散到牙槽骨上。在水平切面上,斜纤维呈交叉状排列,可限制牙的转动。,42,牙周膜组织学结构,4、根尖组起于根尖区牙骨质,呈放射状止于根尖周的牙槽骨。具有固定牙根尖的作用,保护进出根尖孔的血管神经。,ApicalGroup,43,5、根间组只存在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止于根分叉区牙骨质。作用: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InterradicularGroup,牙周膜组织学结构,44,主纤维束牙槽嵴组水平组斜行组根尖组根间组,45,弹力纤维(Oxytalan和Eluanin)耐酸纤维电镜下:微细纤维广泛分布在牙周膜中,组化染色才显示,在根尖区止于动静脉和淋巴管壁,保持血流通畅,牙周膜组织学结构,46,(二)细胞:成纤维细胞成牙骨质细胞上皮剩余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牙周膜组织学结构,47,1、成纤维细胞细胞呈梭形或星形,细胞核大,胞浆嗜碱染色,细胞排列方向与纤维束长轴平行。有合成胶原纤维功能,同时也有降解胶原纤维的功能牙周膜中胶原纤维不断改建,牙周膜组织学结构,48,2、成牙骨质细胞分布在邻近牙骨质的牙周膜中细胞扁平,核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平铺在根面上在牙骨质形成时近似立方状。,成牙骨质细胞,牙周膜组织学结构,49,3、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形成时,邻近牙槽骨表面有许多成骨细胞。立方形,胞核大,核仁明显,胞浆嗜碱性,静止期细胞为梭形。牙槽骨吸收时,破骨细胞位于Howship陷窝内。多核巨细胞,直径50m以上,核数目不等,胞浆嗜酸性。牙骨质吸收时,称破牙骨质细胞。,牙周膜组织学结构,50,4、上皮剩余(Malassez上皮剩余)牙周膜中近牙根表面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块,细胞较小,立方或卵圆形,胞浆少,嗜碱染色。平时呈静止状态,受炎症刺激上皮可增殖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牙周膜组织学结构,51,5、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位于血管周围5m内的区域,是牙周膜中新生细胞的来源,可进一步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牙周膜组织学结构,52,牙周膜组织结构,6.牙骨质小体,牙周膜中圆形的钙化小体,单个或多个存在,游离于牙周膜中或附着在牙骨质表面,可能变性的上皮细胞钙化。,53,(三)基质:主要由黏蛋白和糖蛋白组成,充满在细胞、纤维、血管和神经之间。在维持牙周膜的代谢、保持细胞形态、运动和分化方面起重要作用。,牙周膜组织学结构,54,血管来源:来自牙龈的血管;来自上、下牙槽动脉的分支进入牙槽骨,在通过筛状板进入牙周膜;来自上、下牙槽动脉在进入根尖孔前的分支。淋巴管与血管伴行至根尖部,与来自牙髓、牙龈的淋巴管吻合,注入颌下、颏下淋巴结,当炎症时上述淋巴结肿大。,(四)血管和淋巴管:,牙周膜组织学结构,55,神经走向:A.来自根尖区神经纤维,沿牙周膜向牙龈方向走行;B.来自牙槽骨内神经,穿过牙槽骨壁进入牙周膜后分两支,分别向根尖和牙龈方向走行,并与来自根尖的神经纤维混合。功能:感受痛觉,强度、方向,(五)神经:,牙周膜组织学结构,56,二、牙周膜的功能,支持感觉营养形成,57,三、牙周膜的增龄性变化,1、胶原纤维数量增加,细胞数目减少,基质中硫酸软骨素减少。2、牙周膜厚度的改变:年龄增长,厚度变薄。青年人0.21mm成年人0.18mm老年人0.15mm,58,三、牙周膜的增龄性变化,3、牙周膜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功能增大牙周膜宽度增大4、经久不用的牙,咬合力减弱,其牙周膜变薄;5、结合上皮的附着位置:随年龄增加,根方移动,59,第三节牙槽骨,概念、分布牙槽突是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牙槽窝牙槽嵴前牙区为圆柱状;在磨牙区为扁平状牙槽中隔,60,一、组织学结构,固有牙槽骨密质骨松质骨,61,牙槽骨组织学结构,(一)固有牙槽骨衬于牙槽窝内壁,包绕牙根与牙周膜相邻,为一层多孔的骨板又称筛状板X线表现为牙周膜外侧的一条白色阻射线,称硬骨板。组织学上属于束骨,邻近牙周膜束骨呈板层状,与牙槽窝壁平行,穿通纤维与骨板垂直邻近骨髓侧骨板有哈弗系统构成,62,牙槽骨组织学结构,固有牙槽骨,63,牙槽骨组织学结构,(二)密质骨1、牙槽骨的外表部分,厚度颇不一致。2、表面为平行骨板,深部有致密的不同厚度的哈弗系统。,64,牙槽骨组织学结构,(三)松质骨1、由骨小梁和骨髓组成,位于固有牙槽骨和密质骨之间。2、骨小梁的粗细、数量和排列方向与所承担的咀嚼力密切相关。,65,松质骨,皮质骨,66,二、生物学特性,最活跃、高度可塑性受牵引新生、受压力吸收-正畸治疗的基础新生时:成骨细胞类骨质吸收时:破骨细胞吸收陷窝,67,生物学特性,1、牙生理移动时牙槽骨的改建:牙的生理性移动:由于补偿合面磨损不断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