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ppt课件_第1页
环境保护概论ppt课件_第2页
环境保护概论ppt课件_第3页
环境保护概论ppt课件_第4页
环境保护概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保护概论,2007年4月,.,2,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态环境基础第三章水环境保护第四章大气环境保护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第六章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第七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第八章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及其组成,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第二次会议主要包括4方面)中国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环境环境组成(自然和社会环境)环境要素环境质量,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定义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八大公害)环境问题第一次和第二次高潮,第一章绪论,.,4,第一章绪论,一、环境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三、环境问题四、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5,一、环境(一)环境含义环境定义:所谓的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就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二)环境组成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6,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1、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2、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三、环境问题(一)环境破坏(二)环境污染和干扰1、环境污染2、环境干扰(三)环境问题的发展1、环境问题第一高潮(八大公害)2、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a、人们共同关心的严重的环境问题b、第一、第二高潮问题的不同C、目前国际社会最关心的全球环境问题,.,7,四、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一)中国环保事业的起步(19731978)(二)改革开发时期环保事业的发展(19791992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三同步、三统一、三大环境政策)(三)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中国环境保护(1992年以后),概述,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系统(定义、特征)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特点热岛效应(定义、原因和危害),生态学生态学发展特点生态学规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分类和组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平衡(定义、机制和破坏因素)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总体目标(33211工程),第二章生态环境,.,9,第二章生态环境基础,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二、生态平衡的含义三、城市生态环境,.,10,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命成分、非生命成分)(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态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生物放大、生物浓缩(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换,.,11,二、生态平衡的含义(一)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生态平衡指的是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二)生态平衡的机制1.环境具有自净能力2.自动调节作用(三)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1.自然原因2.人为因素,.,12,三、城市生态环境(一)城市化的发展(二)城市环境的特点(三)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热岛效应)2.对水环境的影响3.对生物环境的影响4.与固体废弃物,概述,水环境污染及危害,水体污染源(点源、面源)水环境污染的危害水质标准,水体定义水资源及水资源功能、特点水危机产生的原因我国水资源特点、存在的问题,水体污染和自净,水体污染及水体污染分类水体富营养化(定义、特征、危害、防治)水体自净和水环境容量水质指标和水污染指标,第三章水环境,水环境污染防治,水体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污水处理流程及分级污泥处理与处置,北京市水环境保护,.,14,第三章水环境保护,一、水资源的利用二、水体污染及水体自净作用三、污水处理技术四、北京市水环境保护,.,15,一、水资源的利用(一)水资源的重要作用(5条)(二)水危机产生的原因(5条)(三)我国水资源主要问题(6条)(四)水资源的特点(3条),.,16,二、水体污染及水体自净作用(一)水体污染(定义、分类)(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1.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2.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造成感官污染;引起水质恶化;减少鱼类活动的空间;藻类分解的有害物质伤害水生生物;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严重影响鱼类生存3.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三)水体自净作用1、环境容量2、水体自净(三种作用)(四)水质指标(水污染指标)(五)水环境污染的危害(5方面),.,17,三、水体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和原则四、污水处理技术(一)污水处理方法分类1、物理处理法:沉淀、上浮、过滤、筛滤2、化学处理法:混凝、中和、氧化还原3、物理化学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气提法、吹脱法4、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二)污水处理的分级和它们的作用1、污水的一级处理: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预曝气法2、污水的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3、污水三级处理:活性碳吸附、反渗透、臭氧氧化,.,18,(三)城市污水处理流程,格栅,沉砂池,初沉池,初沉池,二沉池,二沉池,消毒池,原污水,排放,浓缩池,消化池,消化池,脱水机房,投配池,沼气利用,污水流程,污泥流程,消化气管线,图1城市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泵站,污泥利用,概述,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大气污染控制途径主要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大气的组成,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主要大气污染物(一次、二次污染物)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的危害,第四章大气环境保护,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京都议定书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0,第四章大气环境保护,一、大气结构与组成二、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三、大气污染的危害四、大气污染防治,.,21,一、大气结构与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22,二、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一)大气污染(二)大气污染物形成过程(三)主要大气污染物:1、一次污染物2、二次污染物(1)颗粒污染物(2)气态污染物,.,23,三、大气污染的危害(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颗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光化学氧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5.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6.碳氢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7.其他有害的空气污染物:(1)石棉(2)汞(二)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三)大气污染物对物质材料的影响(四)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4,四、大气污染防治(一)控制大气污染的基本原则和措施(二)气态污染治理技术1、二氧化硫净化技术2、烟气(尾气)脱氮技术3、氟化物的治理技术(三)烟尘治理技术1、防尘规划与管理2、通风技术3、防护罩技术4、除尘技术,概述,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一般工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概念、性质和分类固体废物的危害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第五章固体废物及处置,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城市垃圾及其不同处理方法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北京市垃圾处理对策我国治理固体废物的总方针当前还难于处理利用的城市垃圾,.,26,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一、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和危害二、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三、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27,一、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和危害(一)基本概念固体废物:指人类在生产过程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不再需要或“没有利用价值”而被遗弃的固体或半固体物质。特点(二)固体废物的分类工业、农业、放射性废物、城市垃圾、危险固体废物(三)固体废物的危害1、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8,(四)固体废物污染的控制原则过程控制技术(减量化):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体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利用,二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理处置技术(无害化):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的目的。回收利用技术资源化: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固体废物“资源化”是固体废物的主要归宿。,.,29,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一)固体废物处理(定义)(二)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压实、破碎、分选、脱水和干燥(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1、热化学处理焚烧、热解、湿式氧化、2、生物处理(堆肥化、厌氧消化、废纤维素糖化、细菌浸出)(四)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海洋处置、陆地处置,.,30,三、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一)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1、城市垃圾产量大2、处理水平较低3、北京市垃圾处理现状(二)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1、城市垃圾的分类2、物资回收3、热能回收,城市垃圾的资源化模式,焚烧,热分解,分选技术,堆肥法,城市垃圾,能源,物资,电力、沼气,燃烧油、气,纸、金属、玻璃,肥料,.,32,(三)城市垃圾的其他无害化处理1、填埋2、堆肥3、焚烧(四)北京市垃圾处理对策1、减量化2、无害化3、资源化4、产业化(五)两种典型城市垃圾的处理与利用1、白色污染2、废旧电池,噪声污染及防治,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电磁辐射及其辐射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环境噪声的特征与噪声源分类环境噪声的危害噪声污染控制,放射性污染与防治,放射性污染及其污染源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放射性污染的防治,第六章物理污染及防治,热污染及其防治,热污染及其来源热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热污染的控制与综合利用,光污染与防护,.,34,第六章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一、噪声污染及其控制二、放射性污染与防治三、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四、热污染及其防治,.,35,一、噪声污染及其控制(一)环境噪声的特征与噪声源分类1、噪声的特征2、声源及其分类声源:向外辐射声音的振动物体分为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二)环境噪声的危害(三)噪声的控制1、噪声控制原理2、控制噪声的途径,.,36,二、放射性污染与防治(一)放射性污染源1、放射性污染及其特点2、放射性污染源(二)放射性污染的危害1、放射性作用机理2、急性效应3、远期效应内照射(三)放射性污染的防治1、控制污染源2、加强防范意识,.,37,三、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一)电磁辐射及辐射污染1、电磁辐射:2、电磁波包括:3、电磁辐射污染:(二)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三)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四)光污染与防护1、光污染2、光污染危害3、光污染的防护,.,38,四、热污染及其防治(一)热污染对环境的影响1、水体热污染的影响2、大气热污染的影响3、热污染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二)热污染的控制与综合利用1、改进热能利用技术,提高发电站效率2、开发和利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能源3、废热的利用4、城市及区域绿化,.,39,第七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一、土壤污染二、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三、土壤污染的治理,.,40,一、土壤污染(一)土壤及其组成(二)土壤污染物及土壤自然净化过程1、土壤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致病微生物2、土壤自然净化过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物理化学过程、生物过程,.,41,二、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1、土壤重金属污染2、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效应三、土壤污染的治理(一)控制污染源(二)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三)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四)建立监测系统网络(五)污染土壤的改良,概述,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性质、发生、位置、作用、空洞臭氧层破坏的原因、臭氧层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臭氧层破坏的防止对策,全球环境问题概念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酸雨,酸雨的概念/形成过程/污染物及其来源酸雨的危害酸雨的防治对策,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荒漠化概念、形成及其防治对策,生物多样性概念、意义生物多样性减少原因及其后果生物多样性锐减防治对策,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控制温室气体剧增的基本对策,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海洋环境的含义和自净能力海洋污染及其污染物种类海洋污染的特点、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43,第八章全球性环境问题,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二、酸雨三、臭氧层破坏四、温室效应五、荒漠化六、生物多样性锐减七、海洋污染,.,44,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1.全球环境问题的概念2.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3.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45,二、酸雨1.酸雨的概念:干沉降,湿沉降2.我国酸雨主要特点3.酸雨污染物及来源4.酸雨的形成过程(1)成雨过程(2)冲刷过程4.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水生生物、农业、森林、建筑、文物、人体健康的影响5.酸雨的防治对策,.,46,三、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臭氧性质、臭氧的发生、臭氧层位置、臭氧层作用2、南极臭氧空洞的形成:氟氯碳化物(CFCs)3、臭氧层破坏产生的危害人类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罹患率增加动物免疫系统受抑制植物生长迟滞、农作物减产破壤自然生态的平衡改变气候、造成温室效应,间接造成海平面上升4、臭氧层破坏的防治对策蒙特利尔议定书,.,47,四、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对环境带来的影响:(1)沿海地区的海岸线变化(2)气候带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