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5课荔枝赋并序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1页
高效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5课荔枝赋并序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2页
高效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5课荔枝赋并序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3页
高效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5课荔枝赋并序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4页
高效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5课荔枝赋并序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荔枝赋并序学案整体探究1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文字。_【答案】“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即为不被人发现赏识,不能施展才华的文人士子鸣不平。2本文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前文有什么关系?_【答案】本文最后一段在前文的充分描摹展现了荔枝珍奇的基础上,写它完全可以被进献给宗庙王公,但因为生于偏僻远地山川阻隔而难于被“贵人”所知。这段是对前文的深化,也是作者言志的部分。由荔枝不被“贵人”发现赏识自然而然地引出对那些不被“贵人”发现赏识的文人士子命运的哀叹,由物及人,借物写志。3文章描写了荔枝的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_【答案】特点示例姿态优美紫纹绀理,黛叶缃枝,蓊郁而霮,环合而棼。如盖之张,如帷之垂,云烟沃若,孔翠于斯。品位高洁灵根所盘,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恶层崖之崄巇。微文妙质不丰其华,但甘其实。甘美无比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远不可险山五峤兮白云,江千里兮清枫,何斯美之独远?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状甚环诡,味特甘滋环诡:珍贵奇异B弱年迁累,经于南海 迁累:多次贬官C远不可验,终然永屈 终然:最终D傍荫亩而抱规 抱规:环绕成圆形【解析】迁累:连续升官。【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至季夏,其实乃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以为甘旨之极也吾欲之南海,何如C下合围以擢本又试之以鸣D果之美者,厥有荔枝天下者,高祖天下【解析】A项,“乃”,副词,才;介词,在。B项,“之”,助词,无实义;动词,到。C项,“以”,连词,用来;介词,用。D项,“者”,都表停顿。【答案】D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前在中书省的时候,曾经大力赞美荔枝,由于当时没有人知道荔枝,所以没有人相信荔枝的甘美。B作者认为魏文帝将葡萄、龙眼跟荔枝相比,是由于盛产荔枝的南方与盛产葡萄的西方之间不通往来造成的。C荔枝生长在偏远的南方,接受天地日月的精华,历经寒暑才长成大树,既鄙视洼地的低湿,又厌恶层崖的高险。D作者由荔枝联想到一直没有获得声誉、未能施展才华、没有人推荐的人士,于是写这篇文章告诉他们要像荔枝一样。【解析】“写这篇文章告诉他们要像荔枝一样”一句,理解错误,作者托物言志,为没有施展才华机会的士人鸣不平。【答案】D4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相顾闲议欲为赋述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 (2)翻译下面的句子。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译文:_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译文:_彼前志之或妄,何侧生之见疵?译文:_【答案】(1)每相顾闲议/欲为赋述/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2)诸位没有人知道它,当然不肯相信了。事物因为不为人知而被忽视,味道因为无法比较而被怀疑。那些以前的记载有的是错的,为何荔枝生于侧枝而被指责?活学活用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某一物象的描写,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怀。(300字左右)_【参考示例】一池浮萍,青青绿绿,其中也有点点水色,无风时它像一块布平铺塘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皱纹,又像一块天然的青绿铜镜浮在池中。杂草和翠鸟也时不时地打扰着萍面,一漾一漾的,鱼波纹是不能不出现的,使浮萍更显得拥挤和紧张。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尔后,又是皱折,浮动不定。有时也有鱼儿的“拜访”。风是魔鬼,杂草是细菌,然而却破坏不了它。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的杂物。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啊,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浪;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课后知能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环诡(u)西掖(y)迁累(li) 惊仡(y)B大谬(mu) 暇日(xi)绀理(n) 蠲忿(sh)C黛叶(di) 蓊郁(wn)沮洳(j) 绮缋(u)D攒萃(cun) 骈比(pin)冏然(jin) 嘉宾(ji)【解析】A项,“掖”应读“y”;B项,“谬”应读“mi”,“绀”应读“n”,“蠲”应读“jun”;C项,“蓊”应读“wn”,“缋”应读“hu”。【答案】D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卒卒:勿促B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 道扬:彰显,表彰C乃作酸于此裔 作酸:变作酸味D下合围以擢本 合围:双手合抱【解析】作酸:植物生长。【答案】C3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固未之信A虽受气于震方B何侧生之见疵C诸公莫之知D果之美者【解析】例句和C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句。【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A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B蒂药房而攒萃C每至季夏,其实乃熟D蓊郁而霮【解析】A项,古义:它的实际情况;今义:连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B项,古义:芍药的子房;今义:出售药品的商店,或医院诊所里供应药物的部门。C项,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连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答案】D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尔其勾芒在辰,凯风入律,肇允含滋,芬敷谧溢,绿穗靡靡,青英苾苾,不丰其华,但甘其实。如有意乎敦本,故微文而妙质。蒂药房而攒萃,皮龙鳞以骈比,肤玉英而含津,色江萍以吐日。朱苞剖,明珰出,冏然数寸,犹不可匹。未玉齿而殆销,虽琼浆而可轶。彼众味之有五,此甘滋之不一。伊醇淑之无准,非精言之能悉。闻者欢而竦企,见者讶而惊仡。心恚可以蠲忿,口爽可以忘疾。且欲神于醴露,何比数之湘橘?援蒲桃之见拟,亦古人之深疾。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肇允含滋肇:开始B如有意乎敦本 本:根本C此甘滋之不一 滋:水分D非精言之能悉 精:美丽【解析】滋:甘甜。【答案】C6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肤玉英而含津B未玉齿而殆销C故微文而妙质D而与荔枝齐名【解析】A项,表修饰,连词;B项,C项,D项,均表转折,连词。【答案】A7下面的句子分为四组,完全属于赞美荔枝甘美的一组是()芬敷谧溢微文而妙质肤玉英而含津虽琼浆而可轶此甘滋之不一口爽可以忘疾A BC D【解析】写花香,写木质,写荔枝内膜,均不合题意。都赞美了荔枝的甘美,符合题意。【答案】B8下面对本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荔枝在春天开花、结果、成熟。B文段详细地描写了荔枝果的外形、内膜、果肉,运用的是由外到内的顺序,很有层次性。C文段在正面描写荔枝甘美的基础上,又用人们对荔枝的态度来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D作者盛赞荔枝是为了托物言志,以荔枝之甘美比仁人志士之才德,抒发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和无奈。【解析】结合原文内容,B、C、D三项均可找到根据,A项分析有误,荔枝的果实成熟在夏季。【答案】A三、语言表达9厦门市会展中心东北侧的靠海广场上有一座关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的大型石雕,雕塑作品上镌刻着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不少人对“生”字提出质疑,说“生”应该是上升的“升”。专家告诉他们,这个“生”字不能改成大家熟悉的上升的“升”字。请你从专家的角度,对市民进行解释。_【答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话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句话完整的解释应该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就像是从海面上生长出来的一样。作者明是写景,实则抒情,抒发的是天各一方的相思之情。生活的“生”字说明海月一体,而上升的“升”字只能说明动作,用生活的“生”来得更加传神。10下图是2013年天津东亚运动会会徽,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其画面构成及其寓意。(不少于100字)【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