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复习ppt课件_第1页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复习ppt课件_第2页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复习ppt课件_第3页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复习ppt课件_第4页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复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辽宁卷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C,.,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B,教材结构,单元小结,一、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新增人口由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增长缓慢农业革命增长加快工业革命增长更快(近100年为迅猛增长),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增长缓慢增长快速鼓励生育计划生育接纳移民,根本影响因素:生产力水平,.,一、人口的自然增长,分析人口增长快慢(数量变化)原因的思路,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数量变化,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进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分析原因的思路如下:,一、人口的自然增长,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分布在个别国家,分布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发达和少数发展中国家,.,(2010高考海南卷)下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1)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BCD,D,.,(2)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ABCD,B,.,【例题1】下图为中国、法国和肯尼亚三国人口增长模式图(1990年)读图回答完成第26题。,26图中,自左向右国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肯尼亚、中国和法国B中国、肯尼亚和法国C法国、中国和肯尼亚D肯尼亚、法国和中国,A,.,读山东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12题。,1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中最可能出现的是A.出生率上升B.死亡率上升C人口总数下降,D.自然增长率上升,2今后,山东省人口及社会状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就业压力大养老负担重适龄儿童入学困难人力资源数量短缺A.B.C.D.,B,A,二、人口的空间变化,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前:特点、意义二战后:特点,自然环境的变化:气候、土壤、水文、资源、自然灾害等;经济因素的变化:经济发展、交通通信等;社会因素:政治、文化(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等。),我国人口迁移:古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宗教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战争因素,二、人口的空间变化,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二、人口的空间变化,3、人口迁移的影响,人才或劳动力外流,可能产生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可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对边疆地区,有利于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对城市地区,提供大量劳动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为例),.,二、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拓展中国新时期“民工潮”的特点、成因及影响,.,二、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拓展中国新时期“民工潮”的特点、成因及影响,.,二、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拓展中国新时期“民工潮”的特点、成因及影响,.,【例题2】(2011年广东卷)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1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4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5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D,A,三、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极限人口数量(最大的人口数量)合理人口容量最佳人口数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资源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地域的开放程度正相关。,.,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一个警戒值,一个合理值,生存,发展,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也不一定相同(不确定),故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三、人口的合理容量,2、影响因素,资源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地域的开放程度正相关。,.,水资源,土地资源,资源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三、人口的合理容量,2、影响因素,.,【真题3】(2012年上海卷)图134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气温较适宜位于平原地带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A.BCD,C,.,【真题4】(2011年海南卷)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下题。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A人口密度B人口容量C人口构成D人口素质,B,.,例1(2011重庆高考)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1)(3)题。,.,(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D,.,(2)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A棉花B甜菜C橡胶D青稞,D,.,(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C,.,.,例2(2011福建高考)下表为2002年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1)(2)题。,.,(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例2(2011福建高考)下表为2002年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1)(2)题。,C,C,.,(1)从题干材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可以得出信息:迁入人口技术水平低,该城市应大力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2)从表中迁入人数以014岁和1559岁年龄段为最多,可以得出信息:迁入人口以小孩和中青年为主。,.,(2012年广东卷)老少比,老龄(65岁以上)人口数少儿(014岁)人口数,100。,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A.波兰,B西班牙,C白俄罗斯,D匈牙利,B,.,(2011年山东卷)图311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23题。,图311,.,2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3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2011年四川卷)图317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图317,.,(1)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度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提取信息】题干文字信息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图示信息该省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水平,表明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该省常住人口数量由2000年的8235万,减少到2010年的8042万人口密度减小,但幅度不大。图中显示城市人口比重大幅度增加,而自然增长率减小断定城市人口增加并非依靠人口自然增长。依据城市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城市人口比重,计算可验证D选项错误。,【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判读能力,利用对比的方式对两个年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及人口问题进行考查。由图可知,09年婴幼儿人口比重明显低于82年,而中老年人口比重高于82年;图中信息只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并未给出总人口数的信息(实际上总人数在不断增多)。第2题,婴幼儿人口比重降低,而中老年人口比重升高,表明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人口平均年龄在升高;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低;1982年2024岁年龄组人口比重跟2009年持平,但2009年人口基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