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6(咏物抒怀诗)_第1页
2014年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6(咏物抒怀诗)_第2页
2014年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6(咏物抒怀诗)_第3页
2014年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6(咏物抒怀诗)_第4页
2014年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6(咏物抒怀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物抒怀诗,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3、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学习重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学习难点: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学习目标,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一、含义,从内容与主旨看,咏物诗大体分为五类:(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求其形似,却不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的道理。(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5)以物比兴(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如李白的长相思(其一)(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借孤灯、月亮、美人等以物寓情,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君王不能任用贤臣的悲哀,寄托诗人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苦恼。,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鉴赏要点,常见感情(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常见意象如松、竹、梅、荷、菊、芳草、蝉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寒蝉是一个很诗意的名词,是诗中的重要意象之一。与蝉在诗中所代表高洁不同,寒蝉通常表达悲戚之情,用于离别的感伤。,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鉴赏方法,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二、特点归纳,1.以物象为题,即咏(题、赠、赞)+物象2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三、初步感知,注意:在做题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思路与方法,实战演练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诵读解意2、形象分析3、作者处境:4、所言之志:5、手法分析:,环境特点:,自身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环境烘托),(正面描写),梅花,咏梅,四、咏物抒怀诗的鉴赏思路,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形态、色泽、特征),体会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整首诗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五、答题的一般步骤,例:阅读此诗,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参考答案】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小结:答题的一般步骤,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实战演练,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步骤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步骤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步骤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牛刀多试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问:诗歌刻画了梅花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刻画了梅花淡雅朴素,高洁清秀的特点。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高洁的操守。,归燕诗张九龄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注:作者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开元二十四年,因李林甫等人的毁谤而被罢免相职,本诗写于这年秋天。思考:本诗塑造的归燕有何特点?作者借燕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课堂练习,答:1、作者所咏的归燕出身微渺,却十分勤劳。一到春天,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不与他物相争,结果还是被猜忌。2、作者借燕喻己,自己出身微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日夜辛劳,无心与他人争权夺利,却仍遭到排挤猜忌。借本诗表达了隐退之意。,物象特征,所托之情,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问题:试分析病牛的形象?,课堂练习,参考答案:1、概括形象:2、分析形象:3、揭示意义:,诗中描绘了一头辛劳一生的病牛形象。,它劳累一生,一身病残,但想到的仍然是大众的温饱。它耕种了千亩万亩土地,收获了千箱万箱粮食,自己却一身伤痛。,作者以牛喻人,其实描写的是一位甘心奉献而又无怨无悔的志士仁人的形象。作者借物抒怀,表达自己的赞颂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课堂示例,问:诗人笔下的梅是个什么形象?,答案1、概括形象:2、分析形象:3、揭示意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小结: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六、课堂小结,咏物诗的欣赏过程,要注意两点:,1、不能对象外之意牵强附会,胡乱猜测,一定要结合事物的特征以及作者的具体身世处境来分析。2、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会有不同的寓意,应细加区别。,附:常见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悲伤。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鹄: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4、风霜雨雪水云类: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漂泊。月亮: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或人生。,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公子王孙啊,不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重阳节人们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秋天的早晨,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从不羡慕那些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杂草。菊,仅从其枝叶看,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是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的。诗人劈头一句,就告诫他们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这一句起得突兀,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有高屋建瓴之势,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咏物诗不能没有物,但亦不能为写物而写物。纯粹写物,即使逼真,也不过是“袭貌遗神”,毫无生气。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对比的手法。(1分)把自己对菊的喜爱与对王孙的鄙视对比,把秋菊的香溢池岸与高高在上却无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