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1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2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3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4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风波,苏轼,定风波苏轼,东莞市第十高级中学语文组王华莉,听录音,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3、读出感情,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诵读感知,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雨具先去:已而:吟啸:徐行:竹杖:芒鞋:轻: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斜照:萧瑟:,解释词句,拿着雨具的童仆先离开,不久,一会儿,吟咏长啸,(拄着)竹子做的手杖,(穿着)草鞋,轻捷,身披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微冷,斜阳,风吹雨落的声音,缓慢前行,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小序写苏轼遇雨被淋,感受如何?,不寻常,1、何妨吟啸且徐行2、竹杖芒鞋轻胜马3、一蓑烟雨任平生4、也无风雨也无晴,1、苏轼途中遇雨,表现出哪些不寻常之处?,合作探究,1、何妨吟啸且徐行2、竹杖芒鞋轻胜马3、一蓑烟雨任平生4、也无风雨也无晴,2、这些不寻常之处,有何深意?表达了苏轼怎样的生活态度?,合作探究,竹杖芒鞋轻胜马,竹杖芒鞋:古人外出漫游的常备工具。也指代指纵情山水的生活。马:官员上朝、出行的工具。代指官场生活。人生态度:表达苏轼对仕途的厌倦,也表现他喜好自然、无拘无束、潇洒从容的性格。,合作探究,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身披一件蓑衣,是虚写。人生态度:由眼前风雨推及人生中的风雨,仕途的风雨,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的磨难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同时表现苏轼乐观豁达的情怀。,合作探究,苏轼年表乌台诗案平生祸难,知人论世,读懂深意,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态度: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对我的心都没有干扰。作者已经不只是乐观,而且有了一种宠辱偕忘、无悲无喜、超然物外的旷达。,合作探究,晴:喻春风得意的顺境。,风雨:喻词人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苏轼人生中的晴天:才华横溢上京赴考一举成名天下知深得主考官欧阳修赏识,知人论世,读懂深意,被仁宗皇帝誉为有“宰相之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诵读:读出感情,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达,初寓居定慧院,五月迁临皋亭。本词当作于这期间。,以下这首词是苏轼被贬初到黄州时所作,请分析苏轼在这首词中流露的心境。,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寂寞、苦闷,孤高,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失意自伤低沉苦闷,洒脱旷达超然物外,前期,后期,儒家的积极佛家的达观道家的超脱,三教合一的思想,六祖慧能偈j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也无无雨也无晴,艺术手法:,以小见大,象征,3、由词中不寻常处,我们可看到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拓展探究,雨中东坡笑傲人生风雨的达者,雨后东坡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于不寻常处见智慧定风波,欣赏经典咏流传视频,小结,面对人生的风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