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A版)简介介绍人郭慧清,一、教科书的结构框架二、本册教科书的特点三、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全书共36课时,包含三章: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约13课时1.1集合约4课时1.2函数及其表示约4课时1.3函数基本性质约3课时实习作业约1课时小结约1课时,一、教科书的结构框架,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约14课时2.1指数函数约6课时2.2对数函数约6课时2.3幂函数约1课时小结约1课时,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约9课时3.1函数与方程约3课时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约4课时实习作业约1课时小结约1课时,二、本册教科书的特点,始有导言,末有回顾教科书在每一章开始时均给出了章前导言,简明扼要地阐明本章所学数学内容的本质。同时在每章的结尾均给出了小结,归纳总结了本章的知识与思想方法。,P1,P46,P47,强调背景,展现过程教科书在编排和内容的选择上,强调背景,让学生感到概念和结论的得出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的,而不是强加于人的。以便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P52,P52,关注学习方式的改进在丰富的背景中,教科书在恰当的时候采用提出问题,引导经历观察、归纳、概括、交流、反思的思维过程,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通过留白、留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个过程,主动思考、自主探索。,P6,P7,P8,P33,P84,P44,突出联系、体现应用数学学习本身和新课程模块式的结构,都需要我们充分关注知识间的联系。本册教科书注重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实际的联系、知识的广泛应用,等等,以使学生感受不同知识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力。,P37,P37,P73,P9899,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最高境界。在本册教科书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归纳与类比、数形结合、用函数观点研究问题、数学建模等等。,P6,P9,P94,P108109,P115,P118,关注数学文化本册教科书给予了数学文化很大的关注,希望学生不仅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而且能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提高科学文化素养。,P29,P75,P105,。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能够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呈现以往教材和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呈现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从而主动地探索和研究数学。,结束,P67,P78,P103,三、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1.集合及其表示(1)把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教学时注意创设使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的情境;提供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图形语言互相转换的机会。,(2)注重归纳、概括、类比等思维方法。由实例归纳、概括出集合含义;通过与数的关系、运算类比,引入集合的关系、运算。,2.函数的概念(1)在初中用“变量说”表述的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上升为用“对应说”表达的函数概念。,(2)从丰富的背景实例引入概念。(3)从函数三要素、函数符号、函数表示三个方面剖析、理解函数概念。,P16,P17,(4)从函数推广到映射。,P24,(5)削弱对定义域、值域过于繁、难的,尤其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6)函数表示法之间的关系有的函数三种表示法均可以表示(如P21例3);有的函数只能用图象表示(如臭氧层问题);有的函数用表格表示较方便(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问题)。,(7)强调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模型,目的:使学生认识到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变量间依赖关系的基本数学模型。做法:选取大量背景实例和应用实例;专门安排第3章“函数的应用”。,3.函数的基本性质(1)观察图象,对函数变化规律用自然语言进行定性描述;(2)结合图、表数据,对函数变化规律用自然语言进行定量描述;(3)用形式化语言刻画函数变化规律。(以上步骤称为研究函数性质的“三步曲”)P30P31,4.基本初等函数(),(1)强调背景和应用引入每一类函数模型时的背景实例。例如,GDP增长问题、碳-14衰减问题等。例题、习题中大量的应用实例。例如,药品残余量问题、地震震级问题等。P52,73,83,(2)无理指数幂新增内容通过数表和图体现“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思想,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P58(3)反函数要求淡化以具体函数为例理解反函数,没有给出形式化的定义。(4)幂函数要求不高通过实例了解概念,了解五个幂函数的性质。,5函数的应用,(1)二分法引入二分法的考虑:求方程近似解的一种常用方法;体现函数思想的一个好的载体,体现方程与函数的联系,加强函数的应用;为今后算法的学习做铺垫。,教科书对二分法的处理方式从具体到一般推广到方程与相应函数零点间的关系;通过“探究”,给出判断零点存在条件;针对具体函数渗透二分法的思想,给出定义和步骤。,(2)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通过实例感受不同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分析三个具体函数增长差异,获得三类函数增长差异结论,(3)函数模型应用的三个层次给定函数模型,解决问题;P115-例4建立“确定性”函数模型,解决问题;P114-例3根据数据拟合函数,解决问题。P118-例6,6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正文中适于信息技术使用的内容以“旁注”的方式给于提示;(2)设置拓展性栏目“信息技术应用”。,(3)本册教科书适合使用信息技术的内容函数的表示法P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