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教学目标:通过对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结构及意义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学习和领会人际关系的概念以及人际关系的状态。重点难点:人际关系的概念、交往及其结构、沟通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3教学过程:一、 人际关系的概述:人不仅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作为社会人,处在社会中,必然就会产生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以及由生产关系所产生的阶级关系、政治关系等,是高层次的社会关系。另一类就是低层次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的直接的接触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即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1、概念: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交往,另一个是直接的心理关系。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详细的学习人际关系的概念。2、交往: 1)、交往沟通的重要性 实验:、心理学家赫伦(Heron)曾经做过“感觉剥夺”的试验,将自愿参加的被试关在一个杜绝光线、声音的实验室里,身体的各个部位也被包裹起来,以尽可能减少触觉。实验期间除给被试必要的食物外,不允许其获得任何其他刺激。结果,仅仅3天,人的整个身心就出现严重障碍,甚至连大动作的准确性也受到严重损害。 、动物心理学家曾以恒河猴做过一个同样著名的“社交剥夺”试验。试验将猴子喂养工作全部自动化,隔绝猴子与其他猴子或人的沟通。结果,与有正常沟通机会的猴子相比,缺乏沟通经验的猴子明显缺乏安全感,不能与同类进行正常的交往,甚至本能的行为表现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重要性: 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观念、需要、情感,接受信息,获得知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调节行为:婴儿没有社会意识,没有任何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都是在和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逐渐学会的,通过与他人交往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不仅出现在儿童身上,而且会贯穿一生。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方式都要在和他人的交往中调节,交往中他人的存在就如同一面镜子,如果没有交往,你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心理健康:不适当的沟通会引起心理的不正常的发展,不能保持健康的个性,生活不具有幸福感等问题。例,自闭症。 例,长期关在单人牢房里的囚犯导致精神失常。 社会化 2)交往及其结构 信息交流:人们在交往中总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其他人,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其他人,同时也了解到交往对象的观点和态度,进而决定是否修正自己的观点或没法改变其他人的观点,这就是信息交流。 语言是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是信息交流中最准确、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沟通。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里,网络也成为人们沟通的最常用的途径。网络信息技术的时代,世界变小了,也有了“地球村”这么一说,有了网络,大家可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也可以和远在他乡的朋友交流问好。可以说网络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耽误时间,影响学习,生活质量下降。 动作交换:既“体态语”。最早研究体态语的是达尔文。有意识的动作,“朋友聚会,抱成一团”。语言沟通手势,人们在说“是”和表达肯定意思的时候,总会伴随点头。在否定时,总会自然而然的摇头。 无意识动作,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埃特瓦特、霍尔的观察,人际关系可通过八种距离来断定。1. 密切距离接近型(0.15米)这是为了爱抚、格斗、安慰、保护而保持的距离,是双方关系最接近时所具有的距离。这时语言的作用很小。2. 密切距离较近型(0.150.45米)这是伸手能够触及到对方的距离。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之间的距离;也是在拥挤的电车中人与人之间不即不离的距离。3. 个体距离接近型(0.450.75米)这是能够拥抱或抓住对方的距离。对于对方的表情一目了然。男人的妻子处于这种位置是自然的,而其他女生处在这个距离内,则易产生误解。4. 个体距离稍近型(0.751.20米)这是双方同时伸手才能触及到的距离,这是对人有所要求时应有的一种距离。5. 社会距离接近型(1.202.10米)这是超越身体能接触的界限,是办事时同事之间所处的一种距离。保持这种距离,使人具有一种高雅、庄严的气质。6. 社会距离远离型(2.103.60米)这是为便于工作保持的距离,工作时既可以不受他人影响,又不给别人增添麻烦。夫妻在家时,保持这种距离,可以互不干扰。7. 公众距离接近型(3.67.5米)如果保持4米左右的距离,说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有许多问题或思想待解决与交流。8. 公众距离远离型(7.5米以上)这是讲演时采用的一种距离,彼此互不相扰。 相互理解:首先,意义理解,要理解对方提供的信息是什么意思。 其次,情感理解,要理解对方是如何提供信息的,并从他提供信息的方式中领悟到他的情感体验和倾向性。 最后,动机理解,要理解他为什么要提供信息。3、直接的心理关系 所谓“直接的心理关系”是指思想上、情感上直接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直接相互作用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任何形式面对面的相互作用书面、口头、姿势和面部表情等。例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学校中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都有思想上、情感上的直接的相互作用,因而都属于人际关系。二、 人际关系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的状态从无关到关系密切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1、零接触:当两个人彼此没有意识到对方存在的时候,双方关系处于零接触状态,此时双方是完全无关的,谈不上任何个人意义的情感联系。2、单向注意,双向注意:如果一放开始注意到对方,或双方彼此产生了相互注意,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已经开始。一方开始形成对另一方的初步印象,或彼此都获得了对于对方的初步印象。不过在双方直接的、更充分的语言沟通开始之前,彼此对双方都还处于旁观者的立场,没有象话的情感卷入。3、表面接触:在交往双方直接谈话的那一刻起,彼此就产生了直接接触。不过,在通常情况下,最初的直接接触是表面的,彼此之间几乎没有情感卷入。直接接触是双方情感关系发展的起始点。4、轻度卷入:交往双方所发现的共同的心理领域较小,双方的心理世界只有小部分重合,也仅仅在这一范围内,双方的情感是融合的。5、中度卷入:交往双方已发现较大的共同心理领域,双方的心理世界也有较大的重合,彼此的情感融合范围也相应较大。6、深度卷入:双方已发现的共同心理领域大于相异的心理领域。彼此的心理世界高度(但不完全)重合,情感融合的范围也覆盖了大多数的生活内容。通常情况下,人们只同极少数人能够达到这种人际关系深度,有些人甚至终生都没有与任何人达到这种深度的关联。值得注意的是,深度卷入也只是表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即不存在人际关系双方心理世界完全重合的情况。无论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情感多么融洽,也无论人们主观上怎样感受彼此之间的完全拥有,关系的卷入者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完全取得一致。毕竟两个人是两个世界,两个理解的基点,两个情感的基点,两个利益的基点。就像对于任何人,无论关系多么密切,我们都有不愿意暴露的领域,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关系亲密或者是好朋友,是情侣而要求对方完全敞开心扉,更不能任意侵犯对方所不愿暴露的领域。三、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什么叫人际吸引 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叫做人际吸引。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空间距离(邻近性) “近水楼台先得月,草木向阳早逢春”“远亲不如近邻”实验:费斯廷格曾做过一个关于邻近性对人际吸引影响的实验。被试为住在一幢楼里的居民,虽然他们与任何一个邻居的物理距离都不是很远,但是他们在住房区域附近的交往活动中,一般是与住得近的人更亲近,41%选择了隔壁邻居,22%选择了隔一个门的邻居,只有10%的选择了同一层中最远的邻居。例如,刚考入一个学校的学生,最早认识、最早熟悉的人大部分都是坐的比较近的同学或者是同寝室的同学。2)、交往频率(熟悉性)实验:扎荣克曾经做过实验,让被试看人的面部照片,有一部分被试看25遍,有的被试只看一两遍。结果是看了25遍的被试更喜欢照片上的这个人。 扎荣克还以无意义音节和中文字(对西方不懂中文的人无意义)做实验,同样也是有的被试只看一两遍,而有的被试多看,接近25遍。然后,让被试猜这些无意义音节的含义。结果表明,被试对呈现次数多而变得熟悉的词更有好感,倾向于赋予这些词褒义。3)、仪表风度:这里的仪表风度包括了外貌、容貌、穿着,也包括了言谈举止。虽然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是外貌确实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当然不是唯一因素。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人的天性,外貌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实验:兰德和赛格尔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一些被试阅读附有作者照片的一些文章。作者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文章有的水平高,有的水平低,所附的照片的漂亮程度不是与文章质量的高低一一对应的。结果发现,这些被试不是按着“质”评分,而是按“貌”评分,他们对漂亮作者的文章评分高,对不漂亮作者的文章评价低。可见,外貌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是很大的。外貌固然重要,但它并不代表美的全部,还要注意人的内在美,比如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等。空间距离、交往频率、外貌美在人际交往的初期,所起到影响比较大,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一些深层的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更大。4)、心理品质个性品质无疑会对人际吸引产生巨大的作用。实验:安德森曾经系统地研究了个性品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问题,将555个描绘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列成表格,让大学生被试按照喜欢程度由高到低排成序列。结果:最积极品质: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智慧、可信赖、有思想、体贴、热情、善良、友好、快乐、不自私、幽默、责备、开朗、信任中间品质:固执、刻板、大胆、谨慎、易激动、文静、冲动、好斗、腼腆、易动情、羞怯、天真、不明朗、好动、空想、追求物欲、反叛、孤独、依赖别人最消极品质:古怪、不友好、敌意、饶舌、自私、粗鲁、自负、贪婪、不真诚、不善良、不可信、恶毒、虚假、令人讨厌、不老实、冷酷、邪恶、装假、说谎5)、特点相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志同道合”价值观的相似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比邻近、外貌等因素更深更稳定。6)、特点互补不仅相似性能增进人际吸引,互补性也能增进人际吸引。尽管两个人的性格、态度大相径庭,但是一方所具有的品质和表现出的行为正好可以满足另一方的心理需求时,也会产生强烈的人际吸引。例如,性格外向、直率、主观武断、脾气暴躁的人与性格内向、耐心、思维周密的人配合工作时,由于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就易相互吸引,团结合作。而在恋爱、婚姻方面,这种情况更为多见,正所谓“夫唱妇随”。在人际吸引中,相似性和互补性可以并存,而他们的作用及地位却不是相等的。当两个人的角色作用相等时,交往双方的地位完全平等,此时决定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是彼此间的相似性。当两个人的角色作用不相同时,交往双方的地位不全相等,决定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就换成了彼此间的相互性。而我们大多数交往活动都是与平等的朋友进行的,所以,形似性更为重要。四、交往中的效应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活动的影响,也既是“先入为主”的效果。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琼斯曾经做过一个作业评定的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题中的一半,并且让一个学生答对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道题,而让另一个学生答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上。然后他让一些被试对这两个学生做出评价:两者相比较,谁聪明一些?要求被试估计这两个学生各做对了多少题?结果表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在解题开始时就做对的学生聪明些,并且估计答对的题目平均为20.6个,认为另一个不够聪明,正确答题平均为12.5个。这就是首因效应造成的。例如,“新官上任三把火2、近因效应在交往中,人们似乎也有点“喜新厌旧”比较重视“新”的信息,而不太重视“旧”的信息。我们把这种在交往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交往活动有更大的影响,称之为近因效应。相对于首因效应而言,近因效应主要产生于“熟人”之间,影响着已经发展着的交往,有时,突然的一个“信息”会使人们早已习惯的认识和印象发生一个质的飞跃,对其“顿”生好感,有时,多年的友谊会因一次小小的别扭而从此告终。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一种晕轮效应,即当一个人有一特性时,我们常会无意地夸张这一特性。如果某人在某方面有特长,那么他就被积极的光环所笼罩,会被我们认为他在其他方面也都优越。晕轮效应是比较常见的社会心理效应,常是“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说好,就一切都是顶峰,无以复加,一好百好;说不好,就坏得十恶不赦,一无是处。正所谓“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4、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虽然刻板印象形成的途径不甚可靠,但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很难被改变。所以,这种刻板印象如果是正确的话,我们倒是可以赋予这种人以“坚持原则”的美誉,无奈,刻板印象一般是不完全正确的。例如,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如果你的前面是一位发怒的重庆女孩,后面是万丈深渊,那么,奉劝你还是往后跳吧!”这个笑话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重庆女孩的泼辣,可以说是“盛名远播”,因此,一提到重庆女孩,首先浮上脑海的就是“泼辣”二字,丝毫不顾其中有被冤枉的“例外”,这就是所谓“刻板印象”。5、定势效应定势效应是指我们认知他人时(特别是陌生人见面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有一种准备的心理状态,按照事物的一定外部联系对他们进行认知和评价。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是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能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的“捷径”突破,因而也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实验: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同一张照片,向两组学生出示,在出示之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结果:第一组,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有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例如,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来一个小孩儿,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问,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大多数人都回答不出这个问题,其实问题的答案很简单,这名公安局长是个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就因为大家的心理定势,总认为公安局长就一定是男的,才会答不出这个这么简单的问题。6、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一个人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其他人身上。投射效应就像通过变色眼镜看东西一样,戴上红色眼镜,周围的一切就变成了红色,戴上了蓝色眼镜,周围的一切又变成了蓝色。所以,周围景色的颜色取决于镜片的颜色。例如,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却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了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 父母总是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 有些人,通过投射效应来寻求一些自我安慰。如,考试中想作弊的学生,总感觉他人也总在作弊,我不作弊就吃亏了。就是说,这类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在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称心特性时,个人更愿意把这些特性投射到自己尊敬的人甚至伟人的身上。他们的逻辑是伟人有这些特性并不至于损坏其形象,我有这些特性也无碍大局。五、班级人际关系的概述1、概念:班级成员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班级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2、班级师生交往的模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了学校领域内师生之间沟通的四种形式1)、单向交往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沟通,效果较差。特点:权威性强、速度快、但接受的反馈信息少。例如,报告、训话、演讲、通知。如果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实行单向交往的话,就是所谓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教师只管向学生灌输知识或提出要求,而不问学生的反应和愿望,结果形成教与学的分离。显然,单向交往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和相互间的冷漠。2)、双向交往教师在课堂里与学生保持着双向沟通,效果较好。特点:信息反馈及时,交往双方彼此容易沟通,但是信息传递的效率要比单向交往低。例如,教学中教师提问答疑就是双向交往。双向交往可以保持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对教学的要求。同时,双向交往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往时,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尤其是自己在倾听学生说话时的反应方式,将影响到师生之间能否建立满意的关系并进而进行有效的交流。当你认真的倾听并恰当的应答时,你就等于告诉说话者你是尊重他的,你非常关心他所说的东西;而如果你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使说话者感到他是不重要的,你对他是没兴趣的。如产生这种认识,则对学生影响会非常大,因为学生是特别看中老师对自己的态度的。3)、三向交往三向交往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可以与邻近同学交往学生分小组学习,教师与各小组学生交往在三向交往模式中,学生参与教学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客体,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共同讨论问题,彼此启发激励,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对问题的探索,从而大大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情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4)、多向交往教师将自己作为教学集体的一员,平等的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交往,并鼓励学生与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成为相互沟通的中心,并且促使所有成员双向沟通,效果最佳。上海青浦县曾在五所中学进行过多向交往与语文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在知识掌握、答题的正确性、敏捷性、条理性以及思维品质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班。当然,这些沟通只是理论模式,事实上,人们在进行沟通活动时,各种方式的沟通都不是单纯的、分离开来的,而往往是错综复杂复杂的交织在一起进行的。3、班级人际关系的作用给儿童提供社会化的机会和空间,在班级中儿童学会如何相处,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例,例,8岁女孩退学回家学习做全职太太,女孩在家学习钢琴、舞蹈、礼仪、历史、文学等。六、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1、教师的主导性 领导班级、人格楷模、指导学生、组织活动。2、学生的全员性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分子。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 班级人际关系的侧重面会随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程度而有所变化。 低年级学生侧重于师生关系 教师的权威性 中、高年级的学生侧重于同学关系 努力形成非正式小群体七、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班级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且是一种在特定环境学校中的社会关系。那么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因素除了一般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特殊而且重要的因素。1、规范规范反映一个班级中认为某种行为是对或是错的集体期望。规范就是表明班级期望其成员做什么和怎么做。2、心理相容团体中成员之间心理上的相容与否,之间影响着心理效能。心理相容是指团体中成员与成员、成员与团体、领导与群众、领导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若是不相容,则表现为相互排斥、相互猜疑、相互攻击、相互歧视。3、舆论每每提到舆论,就会提到另外两个字“压力”。众口铄金,就是因为舆论能够造成对人的压力,因而就能约束每个人的言行。1)、正确的班级舆论:团结群众、鼓舞正气、防止不良言行的产生2)、不好的班级舆论:如果一个班级里差生太多,不自觉主动的学习,纪律差、爱捣乱、不听教师的教导。如果这种学生多了,势必会影响的舆论。如果一个班级的舆论不正确,很有可能会助长歪风,假如有同学抄作业,如果没有正确的舆论约束,可能会越来越多的人抄袭作业。4)、凝聚力 所谓班级凝聚力就是班级对其成员的吸引力。第二节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学目标:通过对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结构及意义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学习和领会人际关系的概念以及人际关系的状态。重点难点:人际关系的概念、交往及其结构、沟通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调查法、讨论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实践调查一课时,结果讨论和分析用两课时。教学过程:针对这部分内容先组织学生到小学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归纳分析小学儿童之间的关系。 教育实践活动:目的:运用调查法,了解小学儿童的择友标准;小学儿童之间人际关系发展的一般趋势;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等。调查对象:小学低、中、高年级的各一个班的学生。调查问题:1、 你有好朋友吗?是谁?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在一起?2、 你们班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指导语:“今天请大家回答一个简单问题,主要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一些材料。请大家要讲真心话,回答后请写上姓名、性别,我们一定对你的回答绝对保密,谢谢。”结果分析: 小学各年级择友标准的变化择友标准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典型表现直接接触接受敬慕其他关系一、小学儿童之间人际关系的特点(一)、小学儿童之间人际关系发展的一般趋势低年级: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上。中年级:互惠的萌芽。高年级:认识到友谊是一种持久和共享的关系,关心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二)、小学儿童的择友标准1、直接接触关系例,一起玩。2、接受关系3、 敬慕关系4、 其他关系(三)、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1、择友的同质性例:特点相似2、择友的趋上性例:选择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四)、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性别特点倾向于选择同性别的同伴。二、小学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及测量(一)、地位受欢迎儿童不受欢迎儿童中间型儿童(二)、班级中的地位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1、受欢迎儿童的特点根据调查总结受欢迎儿童的特点。2、儿童的特点根据调查总结不受欢迎儿童的特点。(三)、小学儿童在班级中地位的测量谈话法观察法分类法和统计处理社会测量法:1、 等级排列式问卷2、 社会距离量表请学生自己分析3、 关系分析(1) 矩阵法(2) 图示法四、 小学班级中的小团体及其引导(一) 、小学班级中小团体的形成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历(二)、对班级中小团体的引导1、在任何时候了解自己班级中的小团体的活动状况。2、做好小团体核心人物的工作。3、善于在班级中创造良好的情感气氛。4、冷静地分析班集体中的舆论。5、及时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必要的限制。第三节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调节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能力。重点难点:集体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2教学过程:一、在教学中培养儿童人际交往的能力1、空间课桌从传统秧田式的摆放方式转向马蹄式、圆桌式。师生之间从单向式、双向式转向多向式。2、时间例:每节课最好能留出学生活动和讨论的时间(510分钟)。例:小班化教学的探索。北京青年报1999年9月25日星期六第13版-现代教育世界流行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育在国外很普遍,全日制公立学校大多采用。温哥华全日制小学,就是用一位老师包干一个班级,教师既教英文、数学,也教劳音体美,这就要求老师全面发展,因而老师的待遇也较普通劳动者高三四倍。 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大约20人,教室很大。教室既是学生的学习场所,也是活动场所或劳美工场。虽是同一班级,教师可根据学生程度差异,分组而坐,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指导。教室的另一半地方,则是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或席地而坐的游戏,或唱歌跳舞。教室里挂满了学生的劳美作品,供交流欣赏。 教学方式不是注入式,而是用游戏方式来完成。形式活泼多样,如一桌学生掷骰走跳棋,跳到谁那里谁就回答问题;有时拼词成句,组句成篇,评比哪一组速度快;有时玩扑克一样的纸片,有问有答学生在游戏中学得知识,十分愉快。 译胡兵一、 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小班化教学一般是指班额不超过40人,以25到35为最宜的教学组织形式。目前成都地区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多数是民办学校或改制学校。有两种形式:一是班级建制就是小班的,像我校和高新区的银都小学等;另一种是建制为大班,上一些科目如英语等实行小班化教学,像几所外语学校的英语教学即是如此。与大班额的教学相比,小班化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现在一些公办重点学校班额都在六十人以上,教师上一个班所面对的学生人数,相当于小班化教学人数的两倍以上已不可能有充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喀什大学《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供配电设计主接线答辩
- 2024年万能杆件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设计工作方案实施纲要
- 钓金鱼比赛活动方案
- 产品设计CMF分析图表
- 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 2025年陕西西安航空城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北武汉市市政建设科研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商品混凝土管理制度
-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制度
- 轻钢龙骨隔墙施工方案
- 2025年浙江温州市公用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面包烘培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天津市武清区国资产经营投资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基于SolidWorks的低温循环式油菜籽烘干机设计二次开发与研究
- 业主大会申请书
- 2025年八人合伙企业股权分配协议书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古文”阅读理解训练82篇附参考答案
- DB36-T 422-2024 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