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免疫学期末试题整理_第1页
分子免疫学期末试题整理_第2页
分子免疫学期末试题整理_第3页
分子免疫学期末试题整理_第4页
分子免疫学期末试题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子免疫学1、免疫组学的概念;举例说明综合利用免疫组学技术发现新免疫分子的技术路线。概念利用组学技术研究免疫系统的全套分子库、它们的作用靶分子及其功能。现代免疫组学强调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系统生物学、结构生物学、高通量筛选等技术,大规模开展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分子机理研究,发现新的免疫分子,为全面系统了解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提供基础。举例反向生物学策略功能基因组的研究由传统生物学策略(生物活性蛋白质基因细胞动物模型人体内功能及疾病关联)转换为反向生物学策略(DNA蛋白质细胞动物模型人体内功能及与疾病关联或者疾病标本DNA致病基因或易感基因分析蛋白质细胞动物模型人体内功能及与疾病关联)所以新的免疫分子技术路线可以归纳为免疫分子序列同源性分析和基因CLUSTER分析利用免疫分子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寻找已知免疫分子同源序列,可以在DNA、蛋白质EST序列以及已知序列基序间进行比对来发现新的免疫分子。像ROSEN等利用EST数据库克隆出与IL10同源的CDNA序列,从中发现了IL19免疫细胞基因和蛋白表达谱分析免疫相关疾病的易感基因或致病基因分析,如高频性耳聋致病基因,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致病基因的发现。免疫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组(INTERACTOME)分析利用免疫细胞筛选模型,开展基因表达文库或RNAI文库的功能筛选,如ELK1信号通路筛选平台,发现与MAPK及JNK通路相关基因。2、列举5种免疫组学技术及其用途基因芯片技术利用这类固有寡核苷酸、基因组DNA或CDNA等的芯片与标记的生物样品进行杂交,可对样品的基因表达谱生物信息进行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SEREX技术,是以机体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为基础,用肿瘤病人的血清对肿瘤来源的CDNA表达文库进行免疫筛选,以识别能与高低度IGG抗体反映的分子,可用于鉴定多种类型肿瘤抗原。外显子捕获技术用于确定基因组DNA表达区域的一项技术。将拟检测基因组序列克隆在特异性表达载体所含两个外显子之间的一个内含子中进行表达。如果该基因组片段中包含一个外显子,表达产生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长短会发生变化,能够被检测出来,可用于发现基因变异与疾病关联性。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将外源蛋白或多肽的DNA序列插入到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使外源基因随外壳蛋白的表达而表达,同时,外源蛋白随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到噬菌体的生物技术。可用于开展抗感染免疫的研究和疫苗及诊断试剂的开发。细胞芯片技术可以为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逐个基因研究的高通量平台,一个芯片能够检测几百个基因,也可用于分泌蛋白质和酶学检测方面,具有大批、微量、灵敏、自动、快速、可靠的特点。3、简述膜补体调节蛋白(CD35,CD55,CD46,CD59)的结构特点及活性,解释其对细胞的双重作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CD35单链穿膜糖蛋白CR1配体C3B/C4B(高亲和力)IC3B/C3D(低亲和力)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部分T细胞、K细胞、肾小球囊细胞等抑制补体活化CR1与C3B或C4B结合后,可促使C3转化酶(C3BBB或C4B2B)降解,还可促进I因子对C3B和C4B的裂解作用,起到类似于H因子的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带有C3B的免疫复合物与红细胞的CR1结合后,可随血流到肝脏,在那里被清除,或者促进吞噬细胞对免疫复合物的吞噬作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可出现红细胞表面先天性和后天性的CR1数量减少,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501400个CR1/红细胞免疫调节CR1在B细胞发育的早期阶段即出现,大约1550前B细胞,6480的未成熟B细胞和几乎所有成熟B细胞都有CR1,浆细胞无CR1。CR1对B细胞的分化可能有促进作用。基因敲除实验证明,CR1基因缺陷小鼠表现为B细胞对TD抗原反应低下,证明CR1对于B细胞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调理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上的CR1,可与结合在细菌或病毒上的C3B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D55促衰变因子DAF,单链糖蛋白,经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于细胞膜上,配体C3B,C4B,分布于机体大部分细胞,也有可溶性表达(SDAF促进C3和C5转化酶衰变,抑制补体的活化,保护宿主细胞免遭补体介导的溶解破坏。CD46MEMBRANECOFACTORPROTEIN,MCP单链穿膜糖蛋白,也通过GPI锚固定于细胞膜上配体C3B,C4B。分布于大部分细胞,但红细胞缺如。抑制补体的活化。I因子的辅助因子,促进C3B,C4B灭活,抑制补体活化比H因子强50倍,保护宿主细胞免遭补体介导的溶解破坏。CD59HOMOLOGOUSRESTRICTIONFACTOR,HRF同源性限制因子,单链穿膜糖蛋白,通过GPI锚固定于细胞膜上配体C8分布广泛,各种血细胞以及组织细胞作用抑制C8与C9的结合。防止MAC对同种或自身细胞的溶解作用。(种属限制性)膜补体调节蛋白MCRP具有双重性可以保护正常细胞免遭补体杀伤,机体的正常细胞对自身补体的攻击是有抵抗作用的,这种抵抗作用正是由于CD55、CD35、CD46、CD59等膜表面的补体调节蛋白所发挥效应的结果。又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CD35,CD55,CD46,CD59在某些肿瘤细胞的高表达,能够保护肿瘤细胞抵抗补体介导的杀伤,促进细胞生长限制以抗肿瘤单抗为基础治疗的效应。4、简述C1Q,MBL,FICOLIN,C3,C5,C9的结构和功能特点。C1Q为18条肽链组成的胶原蛋白样分子,3条肽链A,B,CCHAIN)一组形成6个亚单位,之间由二硫键连接。识别IGG,IGM,HIV1,CRP,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C1R,C1S均为单链血清蛋白酶。在钙镁离子参与下,一分子C1Q与2分子C1R和2分子C1S形成复合物,活化C4和C2。功能“垃圾处理器”(1)清除凋亡细胞,维持细胞的稳态,(2)排除病原体,抗感染和抗肿瘤,(3)免疫调节,(4)参与炎症和自身免疫病肾病、SLE、动脉硬化等),(5)C1Q与衰老相关MBL为18条肽链组成的胶原蛋白样分子,3条肽链一组形成1个亚单位,6个亚单位组成6聚体,也有三聚体、四聚体和五聚体的形式功能MBL直接结合病原菌,介导吞噬细胞的吸附、吞噬和杀伤。与MASP1、2结合激活补体系统FICOLIN为12条肽链组成的胶原蛋白样分子,3条肽链一组形成1个亚单位,4个亚单位组成四聚体功能同MBLC3为2肽链结构,分别为、链,C3处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汇合点,起枢纽作用。C3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C3敲除小鼠表现易于感染、TD抗原的免疫,应答缺陷,参与调节糖脂代谢,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C5为2肽链结构,分别为、链,C5与C5转化酶中C3B结合,被裂解成C5A和C5B。C5A具有过敏毒素趋化作用等,C5B参与攻膜复合体形成中性粒细胞激活、中性粒细胞黏附、迁移和趋化,单核细胞激活,肥大细胞脱颗粒,肿瘤生长C9,穿孔素PERFORINC9和穿孔素结构类似,均为单链糖蛋白,N端以亲水性氨基酸为主,C端均以疏水性氨基酸为主。被活化后形成管状结构的多聚体,由10个以上的单体分子组成,可通过其疏水性的C末端插入细胞膜,导致细胞溶解。5、IG基因重排过程及必要的条件过程B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对IG基因V、(D)、J基因片段重排。IG胚系基因中V、D、J片段的两端为重组信号序列(RSS)即一个具有回文特征的7核苷酸序列与一个富含A的9核苷酸序列,加上两者之间的12或者23碱基对间隔序列。V基因片段的下游为12BP间隔序列RSS,J基因片段上游为23BP间隔序列RSS。基因重排时遵守“1223”原则带有12BPRSS的基因片段只能与带有23BPRSS的片段相结合,从而保证基因片段之间的正确重排和连接。前B细胞按照上述原则通过“配件组合”的方式首先对IGH胚系基因进行重排。一个D和一个J片段通过RSS靠拢在一起,位于两者之间的DNA序列折叠成环状后被剪切,相邻的D和J片段随之被DNA连接酶链接,形成DJ片段。随后一个V区片段以同样的方式与DJ链接,成为VDJ外显子与其下游的J、IGHM和IGHD共同被转录,所产生的MRNA以不同的方式剪切后分别作为模板指导IG和IG的翻译与合成。IGH基因成功重排之后IGK基因开始重排。如果该IGK重排成功,B细胞将表达BCR并进一步发育、分化成熟。否则,另一条染色体的IGK基因将被活化并重排。如果不成功,IG基因开始重排。如果B细胞所携带的两套IG轻链基因均不能成功重排,B细胞将发生凋亡而被淘汰。必要条件重组信号序列(RECOMBINATIONSIGNALSEQUENCES,RSS)由七聚体、九聚体以及两者间的间隔序列组成;在各基因片段两侧存在。重组活化酶RECOMBINASE由重组活化基因(RAG)编码;有RAG1和RAG2两种;RAG出现于B细胞发育早期。6、IG多样性产生的机制。一、抗原诱导前(天然发生的)1、V、D、J基因重排造成的多样性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即VDJ重组时接头处的变化,出现N区和P核苷酸的插入3、D基因形成的多样性二、抗原诱导的V区序列的改变1、体细胞高突变SOMATICHYPERMUTATION成熟B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发生的序列高频率随机突变,局限于V区,多发生于CDR区,其中RGYW基序是突变的一个规律;与IG亲和力成熟有关。2、基因转换指IGV区基因的核苷酸置换;主要是通过IGV区5端的假基因VL和VH取代结构相似的重排后的VJL和VDJH基因中的VL和VH基因,有时也是插入或删除,发生在单个B细胞发育早期,是抗体多样性产生的基因调节机理之一;可产生更高亲和力的抗体。3、受体编辑RECEPTOREDITING抗原受体的编辑借IG基因二次重排对B细胞抗原受体进行修正,即清除对自身抗原应答或不适合的抗原受体的过程。二次重排可发生于VDJ及其5上游的其他V片段之间,和VDJ与其3下游的其他J片段之间,也可发生于轻链V基因,引起抗体多样性的发生。三、IGC区序列的改变类别转换小鼠和人的重链恒定区的结构、细胞因子诱导类别转换7、试述肿瘤免疫治疗中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CYTOKINE)是应用最广泛、疗效最明确的一类生物反应调节剂。已知有可能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及集落刺激因子。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IL2促进T细胞的增殖及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诱导生成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促进NK细胞增殖,加强NK细胞的杀伤能力。IL12能够通过增强NK细胞和LA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促进CTL反应、诱导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分泌IFN发挥抗肿瘤作用。IFN主要由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是一种很强的免疫调节剂,他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发挥作用。IFN可促进MHCI类分子的表达,CD8T细胞通过识别MHC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体,杀伤肿瘤细胞,这种复合体与IFN接触后,可增强肿瘤细胞对CTL杀伤的敏感性。此外,IFN还可以增强NK细胞的活性。主要通过直接抗肿瘤作用发挥功能的细胞因子IL4由T辅助细胞分泌、主要对T细胞起作用的一类细胞因子。它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刺激胸腺细胞增殖分化为CTL。IFN、IFN机体对病毒、双链RNA及有丝分裂原进行反应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IFN、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组织细胞由G0G1),促进部分恶性细胞表型的逆转,发挥抗肿瘤作用。TNF对肿瘤有直接溶解作用,在体内引起肿瘤坏死,使肿瘤体积缩小甚至消失。另外,TNF还能增强NK细胞活性、刺激T细胞增殖。8、举(2例)说明细胞因子在临床的成功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之一。在体外诱导过程中,细胞因子对CIK的分化和功能起着决定作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是一群在体外经IL1、IL2、IFN及抗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以CD3、CD56细胞为主的CD4和CD8效应T细胞群,兼具有T细胞强大的杀瘤活性以及NK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杀瘤的优点。与其他过继免疫治疗细胞相比,CIK具有增殖速度快、杀伤活性高、杀瘤谱广以及副作用小等特点,对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影响甚微,被临床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CIK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CIK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通过分泌颗粒酶和穿孔素穿透靶细胞膜,直接导致肿瘤细胞破裂CIK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可分泌IL2、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多种细胞因子进一步提高免疫效应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还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间接杀伤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广泛应用于肾癌、黑色素瘤、肝癌、胃癌和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TH2细胞增多和释放TH2类细胞因子是型变态反应疾病发生的关键,通过给予TH1类细胞因子来恢复TH1类细胞因子和TH2类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是变态反应疾病免疫治疗的途径之一,研究表明TH1类细胞因子可以降低TH2细胞的活性和促进TH1的细胞功能。可用于变态反应疾病治疗的TH1类细胞因子包括IL12、IFN和IFN。通过雾化吸入IFN治疗哮喘的研究,为其它细胞因子雾化吸入治疗哮喘起到了借鉴作用。9、请结合本人专业举例说明趋化因子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趋化因子是一种能够对白细胞趋化性的方向性迁移进行调节的小分子量分泌蛋白,主要由炎性组织产生,包括CC家族、CXC家族等。近年来发现趋化因子不仅在炎性组织表达,也在淋巴瘤组织中表达,可能参与了CHL浸润背景的形成和维持。研究数据表明多种CC趋化因子家族的成员在CHL的H/RS细胞中高表达。CCL17/TARC是HL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CCL17/TARC可与其受体CCR4结合从而募集TH2型T细胞,还可能通过结合CCR8促进CD4、CD25、TREG细胞的募集。CCL22/MDC和TARC一样,MDC也结合CC趋化因子受体4CCR4并且通过结合CCR4表达T淋巴细胞和其它白细胞的趋化活性。CCL17和CCL22能够募集CCR4阴性的TREG细胞,因此为肿瘤细胞逃脱免疫宿主监视提供了有利的微环境。CCL5/RANTES是一种对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肥大细胞都有趋化性的细胞因子,主要结合CCR1、CCR3和CCR5。HRS细胞能够分泌功能性CCL5/RANTES,诱导肥大细胞的聚集。此外,CCL5能够募集CD4T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进入HL周围淋巴结组织,促进典型HL细胞微环境的形成。CXC类趋化因子是趋化因子大家族中的一个亚族,在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中常伴随着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改变。CXCL12,又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或前B细胞刺激因子,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CXCR4是是对其配体CXCL12具高度亲和力和绝对特异性的唯一受体。CXCL12及其受体CXCR4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及远处分泌等多种作用方式影响淋巴肿瘤的进展和转移。(目前认为肿瘤发生特异性器官转移可能涉及到以下步骤肿瘤细胞克隆增殖,在其细胞表面表达CXCR4肿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穿过肿瘤内淋巴管和管壁进入体循环肿瘤细胞在富含SDF1器官的血管壁被捕获CXCL12与CXCR4的结合导致肿瘤细胞不再被吸引到其他部位,从而发生局部增殖,血管增生,形成转移性肿瘤,具体是在CXCL12激活细胞表面的各种黏附分子如整合素,并分泌更多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N0、VEGF,使表达CXCR4的肿瘤细胞穿过基底层等进入体循环,转移到特定的部位。)10、请设计实验证明某分子是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新型潜在膜分子进行筛选(无免疫相关功能报道,在免疫系统高表达,尤其是在特定免疫细胞亚群中高表达分子,有限考虑一型或者二型糖蛋白)(1)对新发现膜分子的染色体进行定位分析,观察是否与其他CD分子定位同源或相似,对分子类型和功能有提示作用。(2)通过生物信息学来观察蛋白的表达谱,观察在不同组织、类型细胞中的表达的特点。若在髓系来源的前体细胞和终末分化的免疫细胞中表达有很大差异,比如在骨髓来源细胞中表达较低,但经过诱导分化后MRNA和蛋白质显著上调,则提示该分子在白细胞分化中起作用,可提示新的分子有CD分子的特点。(3)证明新的分子为新的CD分子,首先要制备单克隆抗体,可用合成多肽、重组蛋白等作为抗原,制备针对目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用制备的抗原免疫动物获得单克隆抗体。(4)然后进行抗体的鉴定,可先用用SDAPAGE和WESTERNBLOK等方法观察抗体是否可以很好识别过表达的目的蛋白,再应用WESTERNBLOT等方法观察获得的抗体能否识别原代细胞的内源性蛋白。(5)可用免疫荧光等方法确定蛋白是否定位在细胞的细胞质膜上。(6)为进一步确定抗体功能,可用抗体交联、免疫荧光等方法试验方法探究获得的抗体是否具有功能。观察抗体能否通过某些引号通路引起细胞内报告基因表达的改变。同时还可进行基因敲除和恢复试验进一步分析相关目的分子的功能。(7)如果已让的鉴定都已合格,则可证明新的分子为一个新的CD分子。然后可进一步制备多株单克隆抗体,再次鉴定抗体,能否识别原代细胞内源性蛋白。若可以对内源性蛋白很好的识别,则可对获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保留,为以后获得CD编号做准备。11、结合本专业举例说明免疫细胞膜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可能的临床应用。CD20是一种B细胞分化抗原,是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特有的标识,由29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量约为3310,属于非糖基化磷蛋白,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调节作用。CD20仅表达于前B淋巴细胞、未成熟B淋巴细胞、成熟B淋巴细胞,激活B淋巴细胞中,在浆细胞、淋巴多能干细胞及其他组织中均无表达。超过95的淋巴细胞瘤都有CD20的表达,而且其容易与抗体结合,结合后不易脱落,因此CD20分子是治疗B淋巴细胞瘤的理想靶抗原。抗CD20单抗通过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CDC)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诱导细胞内产生促凋亡信号。目前已有针对CD20抗原的抗体获准上市,用于B细胞来源的非霍基金淋巴瘤NHL的治疗。12、白介素的概念;举例说明不同白细胞介素家族成员的特点。来自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所分泌的某些非特异性发挥免疫调节和在炎症反应中起作用的因子,统一命名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目前已知许多IL是来自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之外的其他细胞。白细胞介素的分类IL1家族是一组主要起免疫调节作用的激素样肽类物质,即炎症前期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众多的生物学效应使得IL1超家族在免疫系统中成为一类起中心作用的细胞因子。IL2家族是I型细胞因子的重要家族之一,共用C受体链,包括IL2,IL4,IL7,IL9,IL15和IL21。IL6家族其特点是共用GP130(CD130)受体亚单位;IL6家族细胞因子通过GP130受体介导JAKSTAT3通路,调节细胞增殖、存活、迁移、侵袭、血管生成和炎症。IL10家族IL10超家族一般由1702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均由各自的前提加工而来。这些分子在一级结构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含有一个疏水氨基酸构成的一个核心和两对链内二硫键,使得这些分子具有相似的空间构象,因而能够与II型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包括IL10,IL19,IL20,IL22,IL24,IL26,IL28A/B,IL29IL12家族均由两个亚单位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各亚单位具有结构同源性,包括IL12,IL23,IL27和IL35。IL17家族IL3(集落刺激因子)IL8(趋化因子)其他IL13、举例说明发现新白细胞介素的技术。以往白细胞介素的发现多是通过传统生物学策略,即生物活性蛋白质基因,这样的路线;在当代,尤其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各实验室多采用反向生物学的策略发现新的白细胞介素,即基因蛋白质生物学活性,这样的路线。现以CCDC134这一新发现的可能成为编码新白细胞介素的基因为例,简单叙述其发现的技术路线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发现新的未知功能的基因,具体有一下几个步骤白细胞介素分子序列同源性分析和基因CLUSTER分析;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细胞因子,如SSH技术等BLAST检索及EST分析和拼接检测基因存在的真实性(从MRNA及蛋白质水平检测),运用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该基因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证明其确实存在证实其表达产物为分泌蛋白证明其氨基酸序列N端信号肽的存在并证明其确实起作用可用去除信号肽的截短体实验证明,还可用BFA封闭实验,证明其是否为经典的分泌蛋白。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可利用高通量的免疫细胞筛选模型等方法进行功能筛选基因表达产物的亚细胞定位如为核蛋白可用去除NLS(核定位信号),看是否影响其功能来证明。基因表达产物与其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用GSTPULLDOWN、免疫共沉淀、CHIPSEQ等技术。证明其与免疫反应、炎症等相关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其发挥相关作用的机制,以便找出与哪类白细胞介素相似。14、如何鉴定一个克隆的新基因是凋亡相关基因解释所用的凋亡检测技术以及原理。CASPASE家族发现、凋亡机制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相关基因及调控、信号转导、分子机制外源性死亡配体、死亡受体、起始CASPASE8、效应CASPASE3、凋亡内源性DNA损伤TP53、线粒体/细胞色素C、起始CASPASE9、效应CASPASE3、调亡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1形态学检测光学显微镜A未染色细胞凋亡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形,细胞膜完整但发现发泡现象,细胞凋亡晚期可见凋亡小体。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B染色细胞常用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苏木精染色等。凋亡细胞的染色质浓缩、边缘化,呈新月体状附在核膜周围,凋亡晚期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成块状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一般以细胞和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来评判细胞凋亡的进展情况。电镜结果评判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边缘化。细胞凋亡的晚期,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2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V法)FCM分析、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磷脂酰氨基酸正常时位于细胞膜内侧,凋亡时从细胞膜内侧翻转到细胞膜表面,暴露在细胞外环境中。ANNEXINV是一种钙离子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能与PS高亲和力特异性结合。将ANNEXINV进行荧光素或BIOTIN标记,以标记了的ANNEXINV作为荧光探针,利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以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3CSAPASE活性的检测WESTERNBLOTCASPASE家族在介导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CAPASE3为关键的执行分子,正常以酶原(32KD)形式存在于胞浆中,在凋亡的早期,被激活,活性形式的CASPASE3由两个大亚基(17KD)和两个小亚基(12KD)组成,裂解相应的胞浆胞核底物(如PARP、LAMIN等)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活化的CASPASE3能特异切割D1E2V3D4X底物,水解D4X肽键。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出荧光物质或P硝酸酯(PNA)偶联的短肽ACDEVDAMC或ACDEVDPNA。在共价偶联时,AMC或PNA不能被激发荧光或显色,短肽被水解后释放AMC或PNA,自由的AMC或PNA才能被激发发射荧光或显色。根据释放的AMC荧光强度大小以PNA显色的深度,可以测定CAPASE3的活性,从而反映CASPASE3被活化的程度。CASPASE3、8、9活性分析4线粒体功能的检测线粒体膜势能的检测细胞内ROS的检测氧化应激可影响线粒体膜通过性转运孔开放或关闭而起作用,线粒体ROS产生增多可以引起线粒体PTP开放,PTP开放会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线粒体肿胀和细胞色素C释放,继而引发细胞凋亡。WESTERNBLOTBCL2家族蛋白检测BCL2家族蛋白种类30余种1抗凋亡蛋白包括BCL2、BCLXL、BCLW、MCL1、A1、BOO和CED9等2促凋亡蛋白包括BAX、BAK、BCLXS、BCLRAMBO等3BH3ONLY促凋亡蛋白,包括BID、BAD、BIM、BIK/NBK、HRK/DP5、BNIP3、EGL1、NOXA、BMF、PUMA/BBC3等5DNA片段化检测TUNEL实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细胞凋亡中,染色体DNA双链断裂或单链断裂而产生大量的粘性3OH末端,可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DT)的作用下,将DUTP和荧光素、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或生物素形成的衍生物标记到DNA的3末端,从而可进行凋亡细胞的检测。6细胞周期的检测FCM分析亚二倍体细胞以及各周期变化7其他死亡受体(FAS,TNFR等)凋亡抑制蛋白检测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蛋白磷酸化或去磷酸化的检测(磷酸化抗体,如P38,ERK等的检测)细胞内CA瘤的检测TP53/P5315、如何鉴定一个新的自噬相关基因简述检测方法以及原理。构建某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细胞,经筛选并经RTPCR、WESTERNBLOT进行鉴定,建立某蛋白高表达的细胞株,进而研究某蛋白对诱导细胞自噬的影响1形态学方法电子显微镜检测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2自噬的特异标志物检测LC3II含量增多,LC3II/LC3I比例的升高WESTERNBLOT(自噬时,LC3I转变为LC3II)内源性斑点状LC3增多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电镜GFPLC3斑点增多,定量检测荧光显微镜A自噬流的检测双荧光自噬指示体系RFPGRPLC3(RFP稳定表达,自噬溶酶体中GRP降低)B长寿命蛋白降解,同位素标记C自噬抑制剂的应用3甲基腺嘌呤(3MA)氯喹ATGSIRNA的应用16、如何理解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CANCERCARCINOMASARCOMAOVARIANBREASTGASTRIC自噬在不同肿瘤或同一肿瘤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自噬对肿瘤的双重作用1自噬对肿瘤增殖的抑制作用肿瘤生长的早期阶段,自噬增强,抑制肿瘤。肿瘤进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