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PPT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PPT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PPT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PPT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考前辅导诗歌鉴赏“三懂”,2,.,诗歌鉴赏的三“懂”1、懂密码理解内容2、懂审题明确指向3、懂表达准确表述,3,.,1、懂密码密码1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4,.,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5,.,密码2诗骨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咏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对雪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注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6,.,(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云的一二句着力描摹云的“千形万象”“映水藏山”的姿态,然而着一“空”字,就暗含讥讽。B.对雪的一二句写随着雪花的飘落,满眼的青青翠竹皆为白雪所覆,如玉树琼枝一般美妙了。C两诗从题材上看,都是咏物诗;从体裁上看,都是七言绝句,从艺术技巧上看,都使用了象征手法。D两诗使用欲抑先扬的手法,用前两句为后面作烘托,使下面的抒情显得更为有力。,7,.,2)两诗的尾句堪称全诗之骨,请简要分析其寓意。悠悠闲处作奇峰答案示例:借写云的闲适之态讽刺统治者只顾自己玩乐、不关心百姓疾苦的无情冷酷。,8,.,盖尽人间恶路歧1、借指斥大雪遮蔽险恶道路鞭挞那些掩盖丑恶、粉饰太平的行径。2、以雪的洁白盖住恶路,表达作者对人间不平的愤恨与无奈。3、表达作者希望纯洁美好的事物能消灭邪恶不净的事物。4、借雪盖住恶露歧途表达了除恶扬善的决心。,9,.,美好的表面下面常常隐藏丑恶。以“美的假象迷惑他人,遮掩丑恶。”以雪的美反讽社会的丑。看似歌舞升平,然而表面现象掩盖的却是黑暗丑陋的现实。,10,.,密码3、诗眼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许浑:晚唐诗人。咸阳城西楼晚眺是千古名篇,第三、四两联更是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妙处。,11,.,病例:溪云刚刚浮起,太阳却沉下西山,一个“沉”字,使人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日落西山的美景。山中的雨就要落下来了,金风灌满了小楼,一个“满”字让人顿感秋天的凉爽之意。鸟儿飞下绿芜点缀着夕阳中秦苑的美景,蝉儿在枯黄的树叶间响亮的鸣叫,为汉宫之秋增添了活力和生机。诗中流露出作者出对秦汉两代辉煌帝业的向往,寄托了热爱祖国、希望国家振兴的感情。(0分),12,.,密码4修辞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梅花:系乐曲梅花落。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两句有“语意双关”特点?,13,.,此诗的格调与一般边塞诗迥乎不同这里没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报国胸襟,没有“红旗半卷出辕门”的凛凛威风,没有“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肃肃杀气,没有“平沙万里无人烟”(岑参碛中作)的凄凉寂寞,没有“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慷慨悲壮,没有“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抑郁低沉,没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的剑拔弩张,甚至也没有“春风不度玉门关”幽怨苍凉。,14,.,有的是融融消逝的春雪,悠悠归牧的马群,清辉漫洒的圆月,以及静静矗立的戍楼里飘出的悠扬的笛声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宁谧的图画。戍边将士的那种哀而不伤的思乡情于是含蓄而巧妙地融入夜月笛声之中。,15,.,答好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懂得“双关”的特点和含义,而题目塞上听吹笛和注释“梅花,系乐曲梅花落”为解读双关的含义提供了重要信息作者运用双关手法,将“梅花落”拆用,在“梅花”与“落”之中嵌入了“何处”二字,构成一种虚象,仿佛风吹落的是梅花而不是笛声。,16,.,答案后两句表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处处盛开,在风中,一夜之间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南方古曲,这里写的是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将士们边塞戍守,诗人借一支古曲,把他们的思乡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17,.,病例1、写边塞漫山遍野梅花的壮美,又指胡马漫山遍野。2、明写战乱,暗写渴望梅花般地回到祖国怀抱。3、以梅花喻雪花,描绘一幅壮丽的边关雪景图。4、梅是红色,这里借指鲜血。既写梅花遍野,又写一夜大战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悲伤与恐惧,18,.,密码5意象古典诗词中,意象数量繁多,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鸟啼蝉鸣、柳絮榆荚、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山水烟花雪月风,包罗万象。意象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最生动、意蕴最丰富、使用最灵活、表现力最强。,19,.,蝉高洁莲花不染松柏:坚贞、孤傲鹧鸪离愁别绪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杨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示送别,离愁别绪。鸾、鹤、松、菊、东篱、桃源、采药等象征脱俗的隐士人格。杜鹃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猿哀鸣、子规夜半还啼血)。,20,.,2、懂审题明确指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21,.,阅读下面两首宋人绝句,完成小题小松杨万里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余杭范成大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忍冬清覆蔷薇酽,熏满千村万落香。,22,.,(1)两首诗中的“掩”和“熏满”历来为人称道,选择一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分)选择分析“掩”:参考答案:“掩”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枫与孤松红绿掩映之美。例:“掩”字用得妙。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秋天的枫树以人的情态它的红色被作者想象成酒醉的表现。“掩”字生动而富于感情地展现了枫树被孤松遮掩的姿态和色彩,使全诗更加活泼;同时引发读者想象,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2分),23,.,选择分析“熏满”:参考答案:“熏满”用夸张的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例1:“熏满”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花香弥漫了千村万落,说明花香传播的范围极广,从而突出了花的香味非常浓,也突出了花开得极好。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也闻到了花香,也联想到了花的婀娜。(2分),24,.,(2)结合诗句,说说这两首诗分别侧重从什么角度写景色之美的。解题:结合诗句(落实)两首诗(比较)景色之美(同)写景角度(异)角度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视觉、嗅觉、听觉、(形象、气味、声音),25,.,甲诗从色彩角度写秋季美景。诗人用拟人手法,把乌桕写成“老染工”,小枫去偷天酒。“猩红”、“醉容”都突出了红,生动描绘出了一个红彤彤的金秋风光图。乙诗从花香角度写春光。小诗先写山花的姹紫嫣红,然后侧重写花香的怡人,尤其是“熏满千村万落香”句写出了香味之浓,在嗅觉上给人以春的美好体验。4分,26,.,小松主要从视觉角度写乌桕的猩红,小枫的“醉容”,古松的苍翠,描绘了秋景的绚丽多彩;乙诗先写山花的色彩,然后用夸张手法,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浓浓的花香。3分,小松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字,为“错”“染”打下了伏笔;一个“偷”字,好像偷喝了天上的仙酒;“一夜”二字写出秋天来临之快。乙诗用动静结合手法,写出了春天山花烂漫,“熏满”一句使用夸张,写出了花香迷人的美丽。2分,27,.,杨诗用正面描写手法,从小处入手写秋景之美,范诗用侧面描写手法,从大处落笔写春天的花香。不懂角度造成误评1分,杨诗从局部入手,用拟人手法,把树写活了,乌桕、小枫、孤松都有了灵气,十分生动形象,给人美的享受。范诗从全局入手,妙在动静结合,而后使用夸张手法,写山花漫山遍野,让人美不胜收,堪称大手笔。审题不当答非所问0分,28,.,杨诗融情于景,以美写哀,“孤”、“醉”二字写出心中满是凄凉,表达生命苦短的哀叹。而乙诗写蔷薇香自苦寒来的特点。茫然一片离题万里0分,29,.,问题可以归结为两点误读诗意甲杨万里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乙范成大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忍冬清覆蔷薇酽,熏满千村万落香。,30,.,问题不明题意措施抓准命题点是什么确认手法、感情等为什么分析原因怎么样技巧手法的使用,3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003全国题),32,.,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仿佛显得幽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3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34,.,答案: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说明:“怎样表现离恨苦”,关键是“怎样”二字。此题考察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有三个要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答题时三者缺一不可。,35,.,3、懂表述切入准确、答题规范抓点准确、无一遗漏分层清晰、一目了然,36,.,懂抓“点”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许浑:晚唐诗人。咸阳城西楼晚眺是千古名篇,第三、四两联更是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妙处。,37,.,懂分层例:从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咸阳城西楼晚眺三、四联的妙处。答题思路颔联景物描绘之妙情感表达之妙颈联景物描绘之妙情感表达之妙,38,.,示例:颔联妙在明写溪云骤起,斜日西沉,狂风大作,暴雨将至,暗写晚唐的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作者借咸阳西楼的风雨变化来表现时局的动荡不安,流露出深深的焦虑之情。,39,.,颈联妙在借秦汉故都的衰败写晚唐无可挽回的衰落“鸟下绿芜”暗示祸难临头的惊恐,“蝉鸣黄叶”透着来日不多的悲凉。曾经极盛一时的“秦苑”、“汉宫”一片荒凉,预示着晚唐的风光不再,前景堪悲。表现出作者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和凄苦之情,40,.,答题思路颔联景物描绘之妙颈联景物描绘之妙,情感表达之妙,41,.,示例1:二、三两联妙在景物描写颇具暗示性,并且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二联写风云突变、日沉雨来,预示一场社会动荡的暴风雨将横扫晚唐。三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