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九课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以诗一样的笔触,通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月色的生动形象的描绘,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夜晚,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甚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文章的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学情分析:学生对本文的翻译除第二段外应该无甚大碍,故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文章进行翻译,重点对第二段进行探究、定位。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把握对“闲人”的理解,教师应把写作的背景向学生作详细的交代。教学目标: 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文义。二. 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三. 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教学重点: 1.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文义。2. 体会作者对月夜的景色所做的美妙的描绘。3. 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闲人”的内蕴。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自学: 1. 收集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2. 熟读背诵课文并疏通文意,找出疑难。3. 收集与“月”有关的诗句并体会其中的情感4. 找出文中写月的语句分析其妙处。5. 分析文章的线索和结构。6. 分析“闲人”的含义和最后三句包含的思想感情。7. 从文章的叙写中分析苏轼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文义。2. 把握文章的线索和结构,体会叙事简练明晰的特点。教学步骤:出示片头【学生活动一】复习旧知,预习检查1.复习旧知当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于中天之上,当明月的清辉伴着夜风、伴着夜露、伴着虫声啾啾将你笼罩,此刻的你,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不知不觉之间,也许你会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那就让我们一起诵读吧。(配乐诵读) -P-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旷达)这首词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的作品,表现了作者对月饮酒,思念亲人的感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面对逆境而不沉沦的情怀。如果说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还较为复杂的话,那么东坡在记承天寺夜游的月色里,他的心静就归于平静和超脱。出示课题、课标 -P-2.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背景 -P-谁能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东坡全集,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宋代文学创作最为全面的作家,他的词慷慨激越,他的诗清新秀美,自成一家,别成一派。同时,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颇有造诣。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其弟苏辙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号称“三苏”,在散文方面成就突出,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才华横溢的苏轼:文-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曾巩、王安石;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苏轼的一生沉浮于政治漩涡之中,历经磨难。元丰二年(1079)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了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并自号“东坡先生”。1083年,与苏轼兄弟均有往来的张怀民也被贬到黄州,并寓居于黄州的承天寺。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自我排遣的特殊的心境。3.文体知识 -P-文章题目“记游”表明本文体裁是游记,乃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之作。【学生活动二】一读为快 读通读顺1、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相与(y)藻(zo)荇(xn) 遂su 寝qn 柏ba交横hng读出节奏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注意情感的曲折有致。(也可先听范读录音)3指名读,互相评赏朗读效果 4.集体读。【学生活动三】辨析翻译 读懂课文1.教师先出示重点词句,由学生共同解决(1)重点字词月色入户:堂屋的门户。 欣然起行:愉快地,高兴地。念无与乐者:想,思考。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怀民亦未寝:卧,睡。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步,徒步徐行,散步。庭,庭院。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水草。 交横:交叉错杂。 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连词,只是,不过。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2)重点语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可以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解决其他翻译。同时划出疑难字词,准备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组织质疑解难,先组内再全班。4.请同学自译课文,互相纠正。【学生活动四】研究线索 把握结构深入探究1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层次,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第一层: (寻伴夜游)第二层: (庭院月色) 第三层: (月下感叹)本文虽然仅84字,却叙事明了,线索清楚,并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问: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色)2.据此分层,概括大意,并指出各部分主要的表达方式。寺庭步月记叙 庭下月色描写 赏月人少抒情议论 3.再请大家根据结构试背课文,各组推荐代表,先个人再集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2.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意蕴。【学生活动一】品读月色 生花妙笔1. 请同学找到描写月色的句子,从修辞、写法、语言等角度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月色入户”月光悄悄地进门来了。“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来与他作伴,有意来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第一,妙用比喻、虚实相生。先把月色比作“空明”的“积水”,表现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把竹柏的稀疏的淡影比作水中“藻荇”,显得轻灵淡雅。第二、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第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积水空明”是从正面写月色的明亮,“藻荇交横”,是从侧面来烘托月光的皎洁,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晶玉洁的透明世界。2.这美丽的月色和作者的人格有什么关系?冰清玉洁、如诗如画的月色(衬托)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3.归纳月色的特点苏轼笔下的月色是空灵、清丽、淡雅、皎洁的。4. “一切景语皆情语”,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人看,景中所蕴的情会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看同一景物,他眼中的景所蕴涵的感情也是不同的。我们来看看以下几句咏月诗,诗人们在同一轮明月中寄托着怎样不同的感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思乡之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思友之情)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悠悠恬淡之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悲壮感慨)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凄清压抑)【学生活动二】知人论世 探究心曲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有哪些含义?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 3本文为作者贬官所作,此时心情本应沮丧,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称“闲人”。对作者的这种心态,你如何看待? 现在,让我们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1.苏轼虽遭贬谪,却不以名利为意,胸襟豁达,称自己为 “闲人”,你认为苏轼所说的“闲人”指什么样的人?明确:指淡泊名利,从容自在地生活的人。2.如果说,一个“月”字是贯穿全文的明线,那么不妨把一个“闲”字看做文章的暗线,大家找找看,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闲”字?明确:一“闲”:入“夜”即“解衣欲睡”, 暗中点出身居闲职。二“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写出了作者内心的闲适和喜悦。三“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欣赏月色,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四“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出自己是“闲人”。 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追问:1.由此可见,别人都不是闲人,是“忙人”,忙什么呢?他们能领略这如水的月色吗?(都忙于追名逐利,趋炎附势,奔走钻营,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追问2.结尾这三句,内蕴丰富,尤其这“闲人”二字堪称是点睛之笔,你从这最后三句中读出了什么味道?讨论明确: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和自我解嘲的达观; 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和安闲自适的心境; 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追问3:其实,这个“闲”字的意蕴是很丰富的,除了上面的结论,你对“闲”字还有什么感受或领悟?(各抒己见)如:从“念无与乐者”中可见他交往断绝,这“闲”里面还暗含着孤独寂寞。对于一个胸怀大志却无处施展的人来说,这个“闲”里面,也暗含着抑郁和忧愤。既然无可奈何、因贬得“闲”,即便抑郁忧愤也决不沉沦,而是“自放于山水之间”,因此他的“闲”里面也包含了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情怀。追问4: 并非夜夜有月处处有柏,课文所写与事实不符,你如何理解?明确:“月”与“竹柏”是美的象征,只要心胸旷达,大自然处处有美景。【学生活动四】背诵课文 自结收获 同学们,本文虽篇幅很短,仅84个字,却表达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学习本文,请用你的语言为苏轼画像:(他命运多桀,却依旧处之坦然,旷达乐观,对困难一笑置之;他鄙弃世俗,在清寂中追求心灵的纯净;他宁静淡泊,让自己在华夏文坛中留下熠熠生辉的文字,展现了绝代才子的形象。)继续完成板书。附苏轼诗: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奔放)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积极乐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从容洒脱)【学生活动五】读而有得 人生链接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分层作业A.背诵课文B.翻译注解课文C.咏月诗文在我国文学库中浩如烟海、俯拾即是,有托月言志的,也有赏月写景的,有望月思乡的,也有对月恋情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请进一步收集相关诗句,准备一堂“经典诵读”主题班会。D苏轼对月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常常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财富,学习此文后,请同学们写一篇短文,写出你眼中的月、心中的月。板书设计:记 承 天 寺 夜 游苏轼寺庭步月记叙 宁静淡泊庭下月色描写 旷达乐观赏月人少抒情议论 批判世俗教学反思: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苏轼坦荡、旷达、坚守人生的生活信条,让我们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年级的学情分析,我大致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情景导入法。课前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古诗文中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铝灰渣物理化学性质分析方法
- 地下排水管网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 小学数学毕业论文题目
- 院感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试题及答案
- 本科毕业论文 模板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百度云
- (2024)医院环境卫生监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
- 农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与服务手册
- 推免毕业论文良以上
- 关联公司转租协议书
- 三级高频词汇必背
- 校园文化建设中心
- 《无人机介绍》课件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 《ISO 37001-2025 反贿赂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专业解读和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2:4组织环境(雷泽佳编制-2025A0)
- 《压力容器安装教程》课件
- 住培培训手册填写指导
- 小学生植物知识科普课件
- 美高课程体系介绍
- 2023年山东水发集团有限公司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