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课件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课件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课件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课件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家境贫寒,小时候给地主放牛。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温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院做了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那座寺院被战火烧毁。他就前来投靠了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知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终于在1368年建立了明朝。,一、明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开国皇帝:,1368年,应天(今南京),朱元璋(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阅读课文第88、89页,思考:,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地方:,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中央:,(一)改革行政机构,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行省制度始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它统一管辖一个省的行政、财政和军事,职权极重,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都直属中央。,丞相制度始创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始创于秦朝,此后曾多次发生丞相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的现象。为防止此类事情的重现,加强君权,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了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致使政务十分繁忙,遇事无人商量。所以,明太祖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无实权。后来,逐步形成内阁制度。,既然废除了丞相,为何又设殿阁大学士?,明朝殿阁大学士,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明朝老儒钱宰上朝后低声吟咏:,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第二天,明太祖便知道了此事,随即把钱宰遣送回家,为什么明太祖这么快就知道了此事?,活动与探究:,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喝的什么酒?”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锦衣卫印,锦衣卫的职能:由皇帝的侍卫亲军组成,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亲自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管辖,归皇帝直接控制。,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3)加强思想控制:八股取士,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命题范围:答题观点:文体:,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士:,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凭八股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八股取士的危害:,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君权的加强,“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顾炎武,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有不同看法:小明: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好办法。小华: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想一想,你对这两人的观点如何看待?为什么?,发散探究:,双方各有道理。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但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体内容的狭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尤其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只培养了皇帝的一批忠实奴仆,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八股取士的作用:,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办法选择官员的国家,对西欧文官制有示范作用。它使中小地主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社会局势。它是封建社会完善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考试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消极作用:科举制度维护了封建社会,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因素之一。八股取士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最严重的是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文化因素。,靖难之役,三、“靖难之役”,1399-1402年,三、“靖难之役”,为什么会发生“靖难之役”?结果如何?,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把他的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去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并威胁中央。明太祖死后,其长孙建文帝即位。为加强君权,建文帝实行削藩政策,引起皇室内部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是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战争。,经过三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告终。朱棣夺取了帝位。他就是明成祖,年号“永乐”。,三、“靖难之役”,明成祖,(1)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四、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北京宫城图,故宫,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明成祖是如何继续和发展强化君权的呢?,开放课堂:,四、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四、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2、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四、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1)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四、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2)继续实行削藩政策,(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皇帝,群臣,人民,知识分子,地方,中央,皇族,小结: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地方废行省设三司1行政机构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设六部明朝强化君权2厂卫特务明太祖锦衣卫机构明成祖东厂3八股取士4削藩5.迁都北京,知识结构:,讨论:1、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何作用?2、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代未曾出现过的?3、这些措施的实施说明了什么?,思维拓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A、六部B、中书省C、行中书省D、三司2、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A、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3、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A、设置殿阁大学士B、设六部分理朝政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课堂达标检测:,D,C,C,4、阅读下列材料: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请回答:(1)材料中的八股文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2)作者的言论主要抨击了这个朝代的什么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