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1页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2页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3页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主题班会教案 时间:第18周周二 班级: 执教者: 班会目的: 1、通过辨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并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在使用手机时,应注意时间性、空间性。真正用好手机。 2、以探讨合理使用手机作为契机,折射出对一切高科技产物都应辨证接受,在使用中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3、培养同学们看待事物的辨证思想。 活动过程:1、教师开篇,导入主题。 2、揭开序幕:小品(学校手机族日常学习生活的缩影)。 3、学生自由讨论(从小品中引发思考,进而对手机的“利”与“弊”展开讨,并且选几个小组的代表对问卷调查做归纳)。 4、现场采访(对象:有手机的同学,没手机的同学,在座的听课老师等)。 5、引导同学对本次主题班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拓展到对待电话,对待网络以及一切新生事物)。 6、班主任小结,主题班会结束。 班会内容:随着进入小康社会,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高科技越来越多进入我们的生活领域。在手机诞生31年后的今天,手机逐步进入中学生当中。其不仅成为中学生生活中的流行物品,还逐渐成为中学生的必需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以冷静的头脑去分析、看待,找出“利”与“弊”。方 法 1.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2.进行社会调查步 骤 1.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信息 2.对不同学校,不同人物,不同年龄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 3.整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和研究问卷调查(学生) 原毕业区(市) 现就读学校 性别 年龄 1.是否拥有手机? A.是 B.否 2.手机的牌子 A.诺基亚 B.三星 C.摩托罗拉 D.西门子 E.索爱 F.菲利蒲 G.熊猫 H.小灵通 3.手机的型号 4.手机的价格 A.700元1000元 B.1000元1500元 C.1500元200元 D.2000元3000元 E.3000元以上(请写出大概的金额) 5.手机的来源 A.自己有零花钱买 B.家长主动购买 C.向家长要求购买 6.每月手机费用 A.100元以下 B.100元200元 C.200元300元 D.300元以上 7.手机费支付情况 A.零花钱 B.家长支付 C.有时自己,有时家长支付 8.你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多选) A.同学聊天 B.与家长联系 C.发短信 D.娱乐 E.上网、QQ 9.你使用的电信公司 A.中国移动通信:全球通 神州行 动感地带 大众卡 小神通 B.中国联通:联通 南粤佛山卡 如意通 C.中国电信:小灵通 10.你对手机性能的要求 11.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态度 A.赞成 B.反对 C.无所谓 D.不赞成也不反对12.若朋友(同学)有比你更新、更好的手机,你会 A.羡慕 B.购买更新的 C.无所谓 13.若大多数同学都有手机而你无手机,你会 A.自卑 B.立即购买手机 C.无所谓 14.你对中学生带手机回校的看法 A.中立 B.反对 C.支持 15.你更换手机的频率 A.半年一次 B.一年一次 C.放生特殊情况(如坏了,丢失等) D.其他 16.你对学校“禁止使用手机,不准带手机回校”有关规定的看法 A.赞成 B.反对 C.认为多此一举 17.家长对你使用手机的态度 A.赞成 B.反对 C.无所谓调查数据展示:家长看法:A.“中学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该为打手机、发短信而浪费时间。不单如此,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手机之于他们,无疑是不必要的奢侈品,不应该培养这种奢华、虚荣的消费习惯。所以,我不赞同中学生使用手机,并且也不会为我的孩子购买,直到他/她上大学以后。”B.“对于中学生是否应该使用手机的问题我感到很矛盾:一方面觉得没有必要,另一方面我又希望随时能和我的孩子得到联系。我现在倾向于尊重孩子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再作决定。如果孩子倾向于买,那么我就买;如果孩子能有中学生不需要手机、自己有能力抵御诱惑的能力的想法,我当然很高兴不买。”C.“我已给我的孩子买了手机。当初一方面是与孩子的一种约定:孩子考上重点高中就当一种奖励;另一方面我需要随时随地能与他/她联系上。其实,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信任与激励。并且让他们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手机诱惑之间,必须学会正确处理二者关系,量度好度,把握好方向。我觉得,这也可以视为素质训练的一部分。我相信,在经过短暂的新奇感之后,孩子会摆正学习和玩手机的位置。学校看法:一、不安全 既容易被抢,又伤及学生人身安全二、影响学习 有些学生沉迷于手机短信、网上聊天,成绩下滑;课堂正常秩序、正常运作容易受到干扰三、助长攀比心理,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点滴体会,点滴感悟:一方面是老师的反对,家长的谨慎;一方面是校园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出现这中状况主要以下有两点: 1.青少年自制力较低,抵御外来诱惑能力较弱。因 此,在中学生当中容易出现跟风、赶潮流的现象, 使用手机让他们感到“Cool” 2.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并且自 以为是“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已经成熟了”, 他们往往把长辈的话当作耳边风对老师学校的意见:(1)设立论坛,就学生带手机回校一事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进行研究,愿意站在学生立场,客观分析问题;(2)老师可在班会课或课余时间同学生探讨有关手机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家长的意见:(1)应该明确,学生究竟是否能使用手机的最终决定权在于父母的物资与精神上的允许,一定要根据家中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手机或是否带手机回校;(2)应多与子女沟通,了解子女使用手机的用途、情况与大概费用,要把握一定量度;(3)加强与学校的交流,能及时反馈情况;对学生的意见:(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