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郭淑云PPT课件_第1页
呕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郭淑云PPT课件_第2页
呕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郭淑云PPT课件_第3页
呕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郭淑云PPT课件_第4页
呕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郭淑云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呕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郭淑云,-,2,【概念】,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3,【病因病机】,外邪犯胃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秽浊之气,浸犯胃腑,胃失和降之常。水谷随逆气上出,发为呕吐。饮食不节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多食生冷,醇酒辛辣,肥甘及不洁之食物,皆可伤胃滞脾,每易引起食滞不化,胃气不降,上逆而为呕吐。,-,4,情志失调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停难化,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亦可因脾胃素虚,运化无力,水谷易于停留,偶因气恼,食随气逆,导致呕吐。病后体虚脾胃素虚,或病后虚弱,劳倦过度,耗伤中气,胃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食滞胃中,上逆成呕。,【病因病机】,-,5,【诊查要点】,诊断依据病证鉴别相关检查,-,6,诊断依据,初起呕吐量最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腐气味不甚。新病邪实,呕吐频频,常伴有恶寒、热、脉实有力。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有精神萎靡,倦怠,面色萎黄,脉弱无力等症。本病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或久病不愈等病史。,-,7,病证鉴别,呕吐与反胃二者同属胃部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但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至完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征,因胃气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呕吐与噎膈二者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下,或食入即吐。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较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8,相关检查,呕吐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胆有密切关系。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了解胃粘膜情况,贲门、幽门口关闭情况及十二指肠粘膜的情况。腹部的B超可了解胰腺及胆囊的情况,必要时结合化验血常规,尿淀粉酶、血淀粉酶。,-,9,【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证治分类,-,10,应首辨虚实。实证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停滞所致,发较急。病程较短,呕吐量多,呕吐物多有酸腐臭味。虚证多属内伤,有气虚、阴虚之别,呕吐物不多,常伴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脉弱无力等症。,辨证要点,-,11,治疗原则,呕吐总的病机因胃气上逆所致,故治以和胃降逆为原则,结合具体症状辨证论治。偏于邪实者,治宜祛邪为主,分别采用解表、消食、化痰、解郁等法。偏于正虚者,治宜扶正为主,分别采用,健运脾胃、益气养阴等法。虚实兼夹者当审其标本缓急主次而治之。,-,12,实证1.外邪犯胃证主症: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证机概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常用药: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厚朴、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生姜。,证治分类,-,13,2.食滞内停证主症:呕吐酸腐,脘腹张满,嗳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结,舌苔厚腻,脉滑实。证机概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代表方:保和丸。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证治分类,-,14,证治分类,3.痰饮内阻证主症: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证机概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代表方:小半夏汤和苓桂术干汤。常用药:半夏、生姜、茯苓、白术、甘草、桔梗。,-,15,4.肝气犯胃证主症: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腻,脉弦。证机概要: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代表方:四七汤。常用药:苏叶、厚朴、半夏、生姜、茯苓、大枣。,证治分类,-,16,虚证1.脾胃气虚证主症:食欲不振,食入难化,恶心呕吐,脘部痞闷,大便不畅,舌苔白腻,脉象虚弦。证机概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木香。,证治分类,-,17,2.脾胃阳虚证主症: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色晃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证机概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代表方:理中汤。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证治分类,-,18,3.胃阴不足证主症: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养,和降失司。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代表方:麦门冬汤。常用药: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大枣。,证治分类,-,19,【预防调护】,起居有常,生活有节,避免风寒暑湿秽浊之邪的入侵。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对肝气犯胃者,尤当注意。饮食方面也应注意调理。对呕吐不止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0,【结语】,呕吐是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的一种病证,可出现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临床辨证以虚实为纲。实证多见于外邪犯胃、饮食内停、肝气犯胃、痰饮内阻。虚证多见于脾胃气虚,脾胃阳虚及胃阴不足。治疗呕吐,当以和胃降逆为原则,但须根据虚实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一般暴病呕吐多属实证,治宜祛邪为主。久病呕吐多属虚证,治宜扶正为主。一般来说,实证易治,虚证及虚实夹杂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较为难治。,-,21,【临证备要】,半夏为止呕之主药。大黄,甘草愈呕吐。针灸止呕效果佳。注意原发疾病,不可见呕止呕。呕吐日久辨证多:顽固性呕吐日久,多伤津耗气,引起气随津脱等变证。,-,22,【病例】,某女,言称曾在沈阳某医院就诊,始朝食暮吐,后则呕吐频繁,甚则食入即吐,诊断为“幽门梗阻”,医生欲施刀以解,无奈患者因惧怕而拒绝,只得保守治疗,并以输液维持多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