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螺旋CT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_第1页
层螺旋CT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_第2页
层螺旋CT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_第3页
层螺旋CT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_第4页
层螺旋CT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4层螺旋CT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李培永,螺旋CT基本原理64层螺旋CT的优势和意义64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英文全称: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是什么?,1972年发明CT1974年应用于临床80年代末螺旋CT问世1991年双螺旋1998年,多层螺旋CT-MSCT(4排)2000年8排螺旋CT2002年16排螺旋CT2004年64排螺旋CT首次在RSNA推出双源CT、256排CT、320排CT、能谱CT等,CT发展简史,CT成像原理示意图,排与层的区别,“层”(slice)和“排”(detector -row)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排”是指CT探测器在Z轴方向的物理排列数目,即有多少排探测器,是CT的硬件结构性参数“层”是指CT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同步获得图像的能力,即同步采集图像的DAS通道数目或机架旋转时同步采集的图像层数,是CT的功能性参数我院西门子64层CT,探测器是32排,每排出2幅图像,因此一次采集可以形成64层图像,单层螺旋CT,四层螺旋CT,64层螺旋CT,64层CT的优势(一),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在高对比度情况下,区分相邻最小物体的能力,是测试图像质量(清晰度)的量化指标,纵向分辨率提高 纵向分辨率的含义是扫描床移动方向或人体长轴方向的图像分辨率,它表示了CT机多平面和三维成像的能力真正意义上的各向同性 像素三个方向的边长X=Y=Z时,即像素成为正方体时的扫描称为各向同性扫描,64层CT的优势(二),不同像素高度,像素高度: 0.6mm,像素高度:3.2mm,各向同性:各向清晰度相同,非各向同性:各向清晰度不同,三维断面清晰度一致,各向同性扫描的实现,使CT扫描进入容积扫描(VCT)的新时代彻底改变了CT只能显示横断解剖的历史,也颠覆了传统的横断断层影像诊断为病灶的明确定位和定性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改变传统的CT图像浏览、诊断模式,球管旋转速度的提高,扫描跨度的大幅度提高大范围、多期相扫描,64层CT的优势(三),64层螺旋CT带给我们什么?,64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常规应用目前,CT检查具备方便快捷,成像清晰,诊断明确等诸多优势,可对全身各系统大部分疾病进行诊断新技术应用新视野、新角度观察病变大范围CT多期增强扫描CT造影CT功能成像:心功能测定,CT灌注成像,任意平面、任意曲面、扇面显示三维显示:切割、去骨、开窗等解剖暴露手段VR 容积再现,3D仿真内镜,新技术应用新视野、新角度观察病变,股骨下段骨折,T12压缩骨折,椎体后缘受累,椎管狭窄,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冠矢状位及VR像,CT骨骼三维成像清晰展示病变部位,左主支气管异物致左肺气肿,CT仿真内镜,优点非侵入性检查,患者易接受能观察高度狭窄的管腔远端情况同时多方位显示管腔外的解剖结构,能对壁外肿瘤精确定位、确定范围局限组织特异性差,不能区分组织性质,难以观察粘膜面的颜色变化及浅表的病变不能进行活组织检查对扁平病变或粘膜下病变不敏感不能观察器官的活动情况不能完全替代纤维内窥镜,而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正常气管、支气管VECT(从上往下观察),虚拟肠镜,新技术应用大范围多期扫描,扫描速度快,单次扫描可包括整个颈胸全腹呼吸伪影明显少,避免了的病灶遗漏能连续三期或四期扫描;在多期内分别观察病灶的动、静脉血供及血管形态,更准确的估价周围血管受侵及包绕的程度容积扫描,可利用原始资料进行后处理,淋巴瘤化疗后,颈胸全腹一次扫描颈部、颌下、双侧锁骨上窝、纵隔、双肺门、双侧腋窝、腹腔、腹膜后、盆腔、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CT动脉造影(CTA)大血管脑动脉、颈动脉、胸腹主动脉、肺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双下肢动脉心脏冠状动脉CTACT静脉造影(CTV)脑静脉、肺静脉、门静脉、双下肢静脉泌尿系统CT造影(CTU),新技术应用CT造影,大脑前动脉动脉瘤,青年男性,突发腹痛1小时,急诊胸腹主动脉CTA示:主动脉夹层夹层型,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肺动脉CTA,正常,肺动脉栓塞,双下肢动脉CTA,1.双侧腓动脉及左侧胫前、胫后动脉中远段狭窄2.双侧髂血管、右侧腘动脉多发钙化斑块,肾动脉CTA,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冠状动脉CTA,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软、硬斑块,诊断冠心病,评估狭窄程度冠脉支架植入、冠脉搭桥术后评价及随访检测冠脉起源及走行变异显示及诊断心肌、瓣膜病变,与心超优势互补先心病诊断,多种后处理方式完美显示冠状动脉,冠脉4枚支架置入术后,CTA示支架管腔通畅,搭桥术后冠脉CTA桥血管显示通畅,脑静脉成像,脑A-VM,门静脉CTV成像 门静脉主干狭窄,下腔静脉血栓,CTU右输尿管下段癌致右输尿管扩张、右肾积水、萎缩,CT灌注成像CT灌注成像是一种功能成像检查,能够获得血液循环的血液动力学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组织血管化程度及血流灌注情况临床最先应用于脑梗死的诊断,以后逐渐应用于心、肝、肾、血流灌注及肿瘤的诊断有望在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发挥作用,新技术应用CT功能成像,CT灌注成像参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表面通透性( permeability surface, PS ),梗塞CT平扫:出现低密度区可以诊断灌注成像:CBV、CBF、MTT、TTP 0,说明局部血流灌注明显减少肯定诊断缺血CT平扫:阴性不能诊断灌注成像:CBV 正常、CBF、MTT、TTP或0 ,说明局部血流灌注减少,较轻能诊断,CT脑灌注成像临床应用脑梗塞、缺血,起病20小时:CT平扫左额颞叶大片低密度区,CT增强上述病灶未见强化,左额颞叶病灶a CBV(兰黑)b CBF(兰黑) c MTT延长(红)d 无TTP(黑)病变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其位置与CT平扫一致,灌注成像,起病2小时:CT平扫未见异常,CT增强未见病灶,左额叶血管影略少,左额叶病灶a CBV正常b CBF(兰)c MTT延长(红绿)d TTP延长(绿)或无(黑)该区已有血流减少的缺血表现,灌注成像,a,c,d,b,肿瘤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展、侵袭至关重要CT灌注成像可观察肿瘤微血管血流灌注状态,有助于星形细胞肿瘤的诊断和分级CBF与CBV(反映微血管密度-MVD)肿瘤血管通透性 PS(反映微血管成熟状态)CBF超过正常脑白质20%者为高灌注,高于脑白质但不超过20%者为相对低灌注PS超过正常脑白质20%者为高通透性,高于脑白质但不超过20%者为相对低通透性,CT脑灌注成像临床应用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肿瘤CT灌注与强化对照,无明显强化或轻微强化的肿瘤均为相对低灌注;明显强化的肿瘤多为高灌注,少数为相对低灌注,说明强化程度与灌注多一致不论强化有无及程度,绝大多数肿瘤为高表面通透性,说明表面通透性增高比强化更为恒定 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多为相对低灌注、高通透性 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多为高灌注、高通透性,相对低灌注、相对低通透性,说明为低级别肿瘤,MRI+CCT+CCBF(黑)CBV(兰)PS (黑)MVD低,低级别肿瘤右侧额叶纤维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