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顶级名校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62017学年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试卷生物(50分钟9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BA137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某染色体上DNA缺失500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两组染色体上的基因差异,导致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也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2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研磨叶片时,可只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解色素B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RNA与吡罗红结合C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D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有遗传病史家系的患者不能调查统计4如图为每10粒小麦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与干物质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B种子物质快速积累时期,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高,呼吸作用旺盛C开花后50天左右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D种子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过程中,由于呼吸速率下降,种子中有机物的种类减少5将天竺葵大小相似的绿色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其在一定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氧气变化量,结果如右图所示。以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A该叶片在的光照下,毎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5MMOLB该叶片在5K1X光照下,100C时积累的有机物比时少C该叶片在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35MMOLD该叶片呼吸速率与温度和光照时间均成正比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0RZRYB化合物X2Y、ZY、ZX2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C由X、Y、Z、W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显酸性D由Y元素形成的离子与W元素形成的离子的电子数不可能相同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2HCA2H2OCO2B用铜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CL2H22OHC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D氢氧化铁沉淀溶解于过量氢碘酸溶液中2FEOH36H2I2FE26H2OI212、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不考虑水的电离)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896ML(气体全部逸出);(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63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466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COOCCHCH2OHCH2CLCH2AK一定存在B100ML溶液中含002MOLCO32CCL一定存在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13装置为铁镍(FENI)可充电电池FENIO22H2OFEOH2NIOH2;装置为电解示意图。当闭合开关K时,Y附近溶液先变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闭合K时,X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B闭合K时,A电极反应式为NIO22E2HNIOH2C给装置充电时,B极参与反应的物质被氧化D给装置充电时,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向A电极14、一只蚂蚁早晨600从树的底部A点出发向上爬,下午600到达顶部的B点,第二天早晨600从树顶部的B点的出发向下爬,下午400回到底部A点。已知蚂蚁爬行速率是变化的,但是不往回爬。则它在两天的同一时刻在同一高度的机会()A、肯定只有一次B、可能不止一次C、一次都不可能D、无法确定15、杂技表演的安全网如图甲所示,网绳的结构为正方形格子,O、A、B、C、D等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恰好落在O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BOG均为120张角,如图乙所示,此时O点受到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2F,则这时O点周围每根网绳承受的张力大小为()AFBF/2C2FMGD2FMG/216、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里通过一个实验成功展示了失重状态下液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效应。在视频中可观察到漂浮的液滴处于相互垂直的两个椭球之间不断变化的周期性“脉动”中。假设液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液滴的上述“脉动”可视为液滴形状的周期性微小变化(振动)。已知液滴振动的频率表达式为,其中K为一个无单位的比例21XKRF系数,R为液滴半径,为液体密度,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其单位为N/M),X是待定常数。对于待定常数X的大小,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ABC2D323317、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质量为M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A2GNVB4C2GNVD4M18、一个物块从斜面底端冲上足够长的斜面后又返回到底端,初动能为EK,它返回到底端时的速度为V,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EK/2。若物块以2EK的初动能冲上斜面,则A返回到底端时的速度为B返回到底端时的动能为E2VC返回到底端时的动能为3EK/2D物块两次往返克服摩擦力做功相同19、如图,轰炸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到达山坡底端正上方时释放一颗炸弹,并垂直击中山坡上的目标A。已知A点高度为H,山坡倾角为,由此可算出(A、轰炸机的飞行高度B、轰炸机的飞行速度C、炸弹的飞行时间D、炸弹投出时的动能20、如图,一物体M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从底端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力F做功为60J,此后撤去恒力F,物体又经T时间回到出发点,若以地面为零势能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是60JB开始时物体所受的恒力F2MGSINC撤去力F时,物体的重力势能是45JD动能与势能相同的位置在撤去力F之前的某位置21、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M、N,分别固定在A、B两点,O为AB连线的中点,CD为AB的垂直平分线。在CO之间的F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带负电的小球P(设不改变原来的电场分布),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P在CD连线上做往复运动。若()A、小球P的带电量缓慢减小,则它往复运动过程中振幅不断减小B、小球P的带电量缓慢减小,则它往复运动过程中每次经过O点时的速率不断减小C、点电荷M、N的带电量同时等量地缓慢增大,则小球P往复运动过程中周期不断减小D、点电荷M、N的带电量同时等量地缓慢增大,则小球P往复运动过程中振幅不断减小二、实验题。22、23共16分,每空2分。2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足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填字母代号)(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23、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在小车质量M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撤去砂和砂桶,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按住小车,在左端挂上适当质量的砂和砂桶,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迹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与M应成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2)完成下列填空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悬挂砂和砂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如图2所示是该同学在某次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是该同学在纸带上选取的连续四个计数点该同学用刻度尺测出AC间的距离为S,测出BD间的距离为SA可用S、S和T(打点的时间间隔)表示为A图3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小车的质量为三、计算题。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只有结果不给分。24、(13分)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图中纸面)上的长直轨道匀速向右运动有一台发出细光束的激光器装在小转台M上,到轨道的距离MN为D10M,如图所示转台匀速转动,使激光束在水平面内扫描,扫描一周的时间为T60光束转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当光束与MN的夹角为45时,光束正好射到小车上如果再经过T25,光束又射到小车上,则小车的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数字)25、(18分)如图所示、四分之一圆轨道OA与水平轨道AB相切,它们与另一水平轨道CD在同一竖直面内,圆轨道OA的半径R045M,水平轨道AB长S13M,OA与AB均光滑。一滑块从O点由静止释放,当滑块经过A点时,静止在CD上的小车在F16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启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当小车在CD上运动了S2328M时速度V24M/S,此时滑块恰好落入小车中。已知小车质量M02KG,与CD间的动摩擦因数04。(取G10M/S2)求(1)恒力F的作用时间T(2)AB与CD的高度差H。26(15分)硫酰氯SO2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实验室合成硫酰氯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已知SO2(G)CL2(G)SO2CL2(L)H973KJMOL1硫酰氯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541,沸点为691,在潮湿空气中“发烟”;100以上或长时间存放硫酰氯都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1仪器A为恒压分液漏斗,与普通分液漏斗相比,其优点是_。2仪器B的名称为_,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3装置E为储气装置,用于提供氯气,则分液漏斗C中盛放的试剂为_。当装置E中排出氯气112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时,最终得到54G纯净的硫酰氯,则硫酰氯的产率为_。为提高硫酰氯的产率,本实验操作中还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只答一条即可。4氯磺酸CLSO3H加热分解,也能制得硫酰氯与另外一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分离两种产物的方法是_。5若将SO2、CL2按照一定比例通入水中,请设计简单实验验证二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_简要描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6长期存放的硫酰氯会发黄,其原因可能为_。27(14分)七铝十二钙(12CAO7AL2O3是新型的超导材料和发光材料,用白云石(主要含CACO3和MGCO3和废AL片制备七铝十二钙的工艺如下(1)煅粉主要含MGO和,用适量的NH4NO3溶液浸取煅粉后,镁化合物几乎不溶,若溶液I中CMG2小于5106MOLL1,则溶液PH大于(MGOH2的KSP51012;该工艺中不能用(NH42SO4代替NH4NO3,原因是。(2)滤液I中的阴离子有(忽略杂质成分的影响);若滤液I中仅通入CO2,会生成,从而导致CACO3产率降低。(3)用NAOH溶液可除去废AL片表面的氧化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电解制备ALOH3时,电极分别为AL片和石墨,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5)一种可超快充电的新型铝电池,充放电时ALCL4和AL2CL7两种离子在AL电极上相互转化,其它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放电时负极AL的电极反应式为。28(14分)NH3可用于制造硝酸、纯碱等,还可用于烟气脱硝。1NH3催化氧化可制备硝酸。NH3氧化时发生如下反应4NH3G5O2G4NOG6H2OGH190728KJMOL14NH3G3O2G2N2G6H2OGH2126902KJMOL1则4NH3G6NOG5N2G6H2OGH3_。NO被O2氧化为NO2。其他条件不变时,NO的氧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P1_P2填“”、“NO2几乎完全分解每空2分,共4分2CO2NH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