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勘探工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行业石油天然气工种地震勘探工等级高级工鉴定方式理论知识行为领域代码鉴定范围鉴定比重代码鉴定点重要程度备注001石油的主要成分X002石油的非烃组成X003石油的物理性质X004油气生成的物化条件X005天然气的化学组成Y006油气储集层Y007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Y008油气藏成藏要素Y009油气藏类型X010地震剖面概念X011岩石按粘结状态的分类X012岩石的物理性质X013岩石的机械性质X014岩石的可钻性X015岩石在压缩下的破碎机理Y016岩石的密度Y017影响岩石速度的主要因素Y018背斜与向斜XA石油地质知识(120700)5019断层的概念X001地震波的类型X002三维观测系统类型XJS003压制干扰波的方法X004表层调查方法X005不同勘探阶段目的Y006二维观测系统表达方式XJS007二维观测系统有关概念X008三维观测系统主要参数XJS009石油物探测量概念X010泥浆比重的概念X011泥浆的上返速度概念X012三视图之间的关系数X013循环泥浆概念X基础知识A30(351501)B地震勘探基础知识(230801)25014复杂地形下钻井要求X015激发岩性与有效波的关系X016炸药与振幅的关系Y017炸药与频率的关系Z018炸药与岩石的耦合关系X019光缆的传导方式XJD020电缆线导体性能X021电缆线导体要求X022电缆线物理性能X023电缆线护套作用X024覆盖地震电缆线定义YJD025电缆线的绝缘电阻YJD026电缆线的工作电容YJD027地震电缆线串音XJD028地震电缆衰减系数XJD029地震电缆拉断力YJD030地震电缆伸长率YJD031光缆的结构YJD032光缆的传导方式XJD001尺寸公差概念X002上偏差概念Y003下偏差概念Y004基本尺寸概念X005液压辅助元件过滤器的过滤精度确定方法Y006尺寸的概念Z007配合的分类X008确定尺寸公差的方法X009退火的目的Y010正火的概念Y011淬火的概念Y012回火的概念Y013钻孔的概念X014弯曲的概念XJD015研磨的概念ZJD016气焊的概念XJD017液压流动系数概念Y专业知识B70(852504)A钻井(531804)35018液动力概念X019液压系统震动的原因XJD020液压装置噪声的原因X021液压系统爬行的原因X022液压系统进气的原因XJD023气压控制元件概念XJD024气压发生装置概念X025空气的压缩性概念X026钻机安全操作规程YJD027齿轮传动的优点X028链传动的优点X029链传动的概念X030齿轮传动的概念X031蜗杆传动的概念X032蜗杆与蜗轮的关系X033防止油液污染的措施XJD034钻机取力的步骤Z0352W125/10型空压机的保养方法X036钻机链轮箱的保养方法XJD037判断液压油缸活塞的移动速度的方法XJS038判断钻头的切削速度的方法YJS039钻机气动系统的组成X040选择钻机液压油的方法X041液压动力元件概念X042液压执行元件分类X043液压控制元件分类X044液压辅助元件分类YJD045钻机液压卡紧的原因X046冲击器的概念Z047钻机系统的组成X048确定马达扭矩的方法XJS049确定齿轮油泵功率的方法XJS050钻机泥浆泵离合器打滑原因X051钻机拉杆盘根刺水原因X052钻机系统动作慢原因X053排除钻机齿轮油泵异响的方法X054处理沙桥卡钻的方法XJD055处理泥包卡钻的方法XJD056换向阀工作次序紊乱的原因Y057排除泥浆泵动力端异响的方法X058钻机出工前的准备工作X059钻机的操作要求XJD060钻井过程中的检查及注意事项XJD061山地钻机操作使用X062山地钻机的保养X063山地钻机故障排除Y064动力头的修理Y065分动箱的修理Y066泥浆泵的修理Y067液压系统的修理X068气控系统的修理X069销连接装配的要求XJD070花键连接的特点X071组装滑动轴承的方法X072空压机传动轴的修理X073空气压缩机排气不正常原因X074气控系统的修理X075钻机的组装与试车Y001爆炸机放炮操作流程XJD002爆炸机常见故障方法X003BOOMBOX爆炸机操作面板介绍X004SHOTPROII爆炸机参数选择方法X005SHOTPRO爆炸机操作面板介绍X006SHOTPRO译码器参数设置方法X007早爆的处理方法XJD008拒爆的处理方法X009爆炸机GPS导航系统简介X010爆炸机测试方法X011电瓶充电中的故障排除方法X012爆炸机的维护保养方法X013无井口时间原因及排除方法XJDB爆炸(130100)15014天线故障排除方法YC放线(1920001查找地震电缆线断路的方法XJS002排除地震电缆线断路的方法X003电缆断点仪的使用的方法XJS004组装地震检波器串的技术要求X005焊接地震电缆线插头的方法X006检波器串参数指标的测定方式Z007检波器阻尼系数对记录的影响XJD008地震检波器阻尼的三种状态Y009地震检波器阻尼系数的选用YJD010检查地震检波器串故障的方法XJD011排除地震检波器串故障的方法XJD012地震检波器串电阻值的计算方法XJS013检波器的灵敏度影响因素X014检波器测试仪的探头极性X015测试检波器的要求Y016检波器测试仪的使用方法XJD017检波器芯体工作原理X018焊接检波器芯体要求X019三维勘探采集站及交叉站的摆放Y020特殊地表条件采集站的摆放YJD021特殊地表条件电源站的摆放XJD022排列助手的功能XJD023收工后地面电子设备的保养YJD024主放型采集站的结构X025地震信号的数字化YJD0601)026现代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结构XJDX核心要素,掌握;Y一般要素,熟悉;Z辅助要素,了解题型代码1单选2多选3判断4简答5计算TAA001333石油中氮含量很少,一般为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T/DD/TAA001333石油主要由C、O两种元素组成。T/DD/正确答案石油主要由C、H两种元素组成。TAA001311石油的主要成分()。A、C、H、O、S、NB、C、H、O、SC、C、H、O、ND、C、H、S、NT/DAD/TAA001311石油的主要成分中()占8487。A、HB、OC、ND、CT/DDD/TAA001312石油的主要成分中()占1114。A、HB、OC、ND、CT/DAD/TAA001313石油的主要成分中()总量仅占14。A、H、S、NB、C、O、SC、O、S、ND、C、H、NT/DCD/TAA001322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99,各种烃类按其结构分为()。A、烷烃B、环烷烃C、芳香烃D、烯烃T/DABCD/TAA001322石油的化学组成是没有一定的,随产地不同而异。根据含烃的成分不同一般将石油分为烷烃基石油、混合基石油、()。A、烯烃基石油B、环烷烃基石油C、芳烃基石油D、非烃石油T/DBCD/TAA002332石油中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氢化合物。T/DD/正确答案石油中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TAA002332硫是石油中的一种有害杂质。T/DD/TAA002321石油中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化合物。A、含硫、含氮、含氢B、含硫、含氮、含氧C、含硫、含氮、含碳D、含硫、含氢、含氧T/DBD/TAA002311石油中含量变化较大的非烃化合物是()化合物,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A、含氮B、含硫C、含碳D、含氧T/DBD/TAA002313含()量常作为评价石油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它易对机器、管道、油罐、炼塔等金属设备产生腐蚀。A、氮B、硫C、氢D、氧T/DBD/TAA002313含氮化合物分为碱性和非碱性两种,一般含量为()。A、千分之几至百分之几B、百分之几至十分之几C、万分之几至千分之几D、十万分之几至万分之几T/DCD/TAA002323石油中含氮化合物主要有()。A、吡啶B、吡咯C、喹啉D、胺类(RNH2)T/DABCDD/TAA002323石油中含氧化合物主要有(),此外还含有少量脂肪酸。A、环烷酸B、硫醚C、酚类D、噻吩DACD/TAA003333石油的粘度变化受化学组成、温度、压力及溶解气量影响。T/DD/TAA003333石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水。T/DD/正确答案石油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TAA003311石油一般以()色为多。A、无B、黑C、淡黄色D、黄褐色T/DBD/TAA003312石油中()含量高,颜色浅。A、沥青质B、炭质C、胶质D、油质T/DDD/TAA003312石油中()含量越高颜色越深A、饱和烃B、碳质C、油质D、胶质沥青质T/DDD/TAA003312石油的密度与颜色有一定关系,一般()石油密度小,反之则大。A、黑绿色B、黑色C、淡色D、黄褐色T/DCD/TAA004333放射性作用是促使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能源之一。T/DD/TAA003322属于石油的物理性质是()。A、深色原油密度大、粘度高B、刺鼻的臭味C、在加热条件下烷烃会发生碳链断裂D、石油不溶于水DABDD/TAA003323关于石油物理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石油是由具不同沸点的烃化合物混合而成,通过控制不同的温度而可分别获得不同的石油产品B、石油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C、粘度大小决定着石油在地下、在管道中的流动性能D、石油的颜色与原油中含有的胶质、沥青质数量的多少没有关系T/DABCD/TAA004333根据油气有机成因理论,植物是生成油气的最初来源。T/DD/正确答案根据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生物体是生成油气的最初来源。TAA004312油气生成除需大量有机质提供物质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外部条件如()等物化条件。A、温度、压力、催化剂、放射性B、压力、细菌、催化剂、放射性C、温度、压力、细菌、催化剂、放射性D、温度、压力、细菌、放射性T/DCD/TAA004313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是最有效、最持久的作用因素。A、催化剂B、细菌C、压力D、温度T/DDD/TAA004312对油气生成来说,最有意义的是()细菌。A、通性B、特殊C、喜氧D、厌氧T/DDD/TAA004313从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分析看,石油生成、聚集成藏一般需不到()。A、十万年B、一百万年C、一千万年D、一亿年T/DBD/TAA004322属于促使有机质转化为油气的条件是()。A、热力作用B、细菌作用C、催化作用D、压力T/DABCDD/TAA004323关于石油生成的物化条件描述正确的是()。A、细菌能分解沉积物中的有机质B、温度越高对油气生成越有利C、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向石油或类似石油的物质转化,催化剂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D、压力越大,生油条件越好。T/DACD/TAA00533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T/DD/TAA005332油溶气是指溶解于水中的天然气。T/DD/正确答案油溶气是指溶解于油中的天然气。TAA00531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通常()占优势。A、丁烷B、丙烷C、乙烷D、甲烷T/DDD/TAA005312天然气中的非烃气体有()、CO2、H2S、H2、CO、SO2、HG蒸气等。A、O2B、N2C、CH4D、C2H6T/DBD/TAA005311天然气按成因可分为()。A、有机成因气、无机成因气B、有机成因气和混合成因气C、无机成因气和混合成因气D、有机成因气、无机成因气和混合成因气T/DDD/TAA005312在圈闭中仅有天然气而单独聚集的气藏称为()。A、气顶气B、气藏气C、凝析气D、煤层气T/DBD/TAA005322按天然气存在相态可分为()。A、气藏气B、溶解气C、凝析气D、气体水合物T/DABCDD/TAA005322天然气按生储盖组合分类,可分为()。A、自生自储天然气B、新生古储天然气C、新生新储天然气D、古生新储天然气T/DABDD/TAA006332衡量储层好坏的参数是它的储集性能孔隙性,渗滤能力渗透性。T/DD/TAA006333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储量,大约58的石油和75的天然气储存在变质岩中。T/DD/正确答案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储量,大约58的石油和75的天然气储存在碎屑岩中。TAA006311能够容纳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A、生油层B、储集层C、盖层D、油层T/DBD/TAA006311分布最广、最重要的储层有()、砾岩类、碳酸盐岩类。A、砂岩类B、变质岩类C、泥岩类D、火山岩类T/DAD/TAA006313岩石因构造收缩作用产生的孔隙叫做()。A、裂缝性孔隙B、粒内孔隙C、粒间孔隙D、溶蚀孔隙T/DAD/TAA006313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的油气储层绝大多数为()。A、岩浆岩B、碎屑岩C、变质岩D、基岩T/DBD/TAA006322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率的因素有()。A、颗粒大小及分选程度B、颗粒的排列方式及形状C、胶结物D、碎屑成分T/DABCD/TAA006323与碎屑岩储集空间相比,关于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次生孔隙发育B、裂隙发育C、渗透率变化大D、孔隙率变化大T/DABDD/TAA007333油气在地下的一切运动称为油气运移。T/DD/TAA007331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是扩散。T/DD/正确答案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是扩散和渗滤。TAA007312为了表征油气生成后在不同的环境、不同阶段的运移特点,运移可分()种。A、四B、三C、二D、五T/DCD/TAA007311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称为()运移。A、四次B、三次C、二次D、五次T/DCD/TAA007311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是()。A、扩散和渗滤B、扩散C、渗滤D、漂移T/DAD/TAA007313油气究竟以何种相态运移,取决于()及油、气、水的相对含量等。A、温度、压力、孔隙大小B、温度、压力、粘度C、温度、孔隙大小、粘度D、压力、孔隙大小、粘度T/DAD/TAA007323油气的二次运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静压力B、动压力C、水动力D、浮力T/DBCDD/TAA007323关于油、气运移说法正确的是()。A、异常高压是油气初次运移的潜动力B、初次运移的方向取决于油气初次运移的驱使因素和通道特征C、油气的二次运移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油气饱和度D、二次运移的方向取决于油气运移的驱使因素和通道特征T/DABCD/TAA008311油气成藏要素包括()、运移、圈闭、聚集、保存等要素。A、生油层、储集层B、储集层、盖层C、生油层、储集层、盖层D、生油层、盖层T/DCD/TAA008312盖层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油气的()。A、圈闭与聚集B、聚集与保存C、运移与圈闭D、运移、保存T/DBD/TAA008312生、储、盖组合正常式组合为()。A、储下、生中、盖上B、生下、储中、盖上C、生下、盖中、储上D、盖下、储中、生上T/DBD/TAA008322油气藏成藏的基本条件是()。A、充足的油气源条件B、有利的生储盖组合C、有效的圈闭D、必要的保存条件T/DABCDD/TAA008323属于良好的油气藏保存条件是()。A、地壳运动不剧烈B、水动力活动、岩浆活动强C、水动力活动、岩浆活动弱D、埋深不太浅T/DACDD/TAA008332生油条件是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T/DD/TAA008332油气的运移是油气由分散状态到聚集状态的途径之一。T/DD/正确答案油气的运移是油气由分散状态到聚集状态的唯一途径。TAA009333油气藏按烃类组成分油藏、气藏两种。T/DD/正确答案油气藏按烃类组成分油藏、油气藏、气藏、凝析气藏TAA009333背斜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形态都较复杂。T/DD/正确答案背斜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形态都较简单。TAA009311油气藏的分类按形态分()。A、层状油气藏、块状油气藏、规则油气藏B、层状油气藏、块状油气藏、不规则油气藏C、块状油气藏、不规则油气藏、规则油气藏D、层状油气藏、不规则油气藏、规则油气藏T/DBD/TAA009312断层油气藏属于()。A、层状油气藏B、块状油气藏C、背斜油气藏D、不规则油气藏T/DDD/TAA009313古潜山油气藏属于()。A、层状油气藏B、块状油气藏C、断层油气藏D、不规则油气藏T/DBD/TAA009311背斜油气藏属于()。A、层状油气藏B、块状油气藏C、断层油气藏D、不规则油气藏T/DAD/TAA009323纵向上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A、断层性质及断面产状B、断开地层岩性C、断层带内流体活动D、断层的大小T/DABCD/TAA009323属于构造油气藏的是()。A、背斜油气藏B、断层油气藏C、古潜山油气藏D、构造裂缝油气藏T/DABDD/TAA010311地球大约是()亿年前形成的,其内部结构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A、36B、46C、50D、30T/DBD/TAA010312地壳的平均厚度。A、约为33千米B、约为6千米C、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D、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T/DCD/TAA010312地球是一个由不同状态与不同物质的同心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其中外三圈包括()。A、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和植物圈C、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D、大气圈、水圈和地壳T/DAD/TAA010322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B、地壳和地幔合称岩石圈C、软流层呈熔融状态D、外核的物质状态为固态T/DACD/TAA010322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T/DBCDD/TAA010331地壳指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属于岩石圈的上部。T/DD/TAA010332地壳体积占整个地球体积的5。T/DD/正确答案地壳体积占整个地球体积的05。TAA011311碎屑岩主要是由()。A、碎屑物质组成B、粘土矿物组成C、岩石分解后产生的D、花岗岩变质形成T/DAD/TAA011312粘土岩主要是由()。A、碎屑物质组成B、粘土矿物物质组成C、岩石分解后产生的D、花岗岩变质成T/DBD/T/AA011312化学岩主要是由()。A、碎屑物质组成B、粘土矿物物质组成C、岩石分解后产生的溶液、胶体熔液以及有机物在水盆地中经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D、花岗岩变质成T/DCD/T/AA011322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有()物质。A、陆源B、生物源C、深源D、宇宙源T/DABCDD/T/AA011321岩石按其成因分类,可分为()。A、岩浆岩B、沉积岩C、火成岩D、变质岩T/DABDD/T/AA011321岩石按其成因分类,可分为()。A、岩浆岩B、沉积岩C、火成岩D、变质岩T/DABDD/T/AA011331沉积岩占地表的66,为地表的主要岩类。T/DD/T/AA011332盐类矿产和可燃有机能源矿产几乎全部蕴藏在岩浆岩层中。T/DD/正确答案盐类矿产和可燃有机能源矿产几乎全部蕴藏在沉积岩层中。T/AA012311岩体的强度小于岩石的强度主要是由于()。A、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面B、岩体中含有水C、岩体为非均匀质材料D、岩石的弹性模量比岩体的大T/DAD/T/AA012312岩体的尺寸效应是指()。A、岩体的力学参数与试件的尺寸没有什么关系B、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C、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减少的现象D、岩体的强度比岩石的小T/DCD/T/AA012312影响岩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A、岩石类型、埋深B、岩石类型、含水量、温度C、岩体的完整性和岩石的强度D、岩体的完整性、岩石强度、裂隙密度、埋深T/DCD/T/AA012323关于岩石初始应力的描述错误是()。A、垂直应力一定大于水平应力B、构造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C、自重应力以压应力为主D、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分布范围基本一致T/DACDD/T/AA012322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A、孔隙性B、密度C、渗透性D、风化变质T/DABCD/T/AA012331孔隙度与岩石力学性质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空隙度大,岩石力学性质就差。T/DD/T/AA012332岩石的重量是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之一,一般用强度和重度两个指标表示。T/DD/正确答案岩石的重量是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之一,一般用密度和重度两个指标表示。T/AA013312岩浆的化学成分若以氧化物表示,以()的含量为最大。A、SIO2B、MGOC、FEOD、K2OT/DAD/TAA013311火成岩中以为主。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D、花岗岩T/DBD/TAA013312火山气体主要是从()中分离出来的。A、岩石B、岩浆C、沉积岩D、变质岩T/DBD/TAA013322根据产状的不同,岩浆岩可以分为()。A、深成岩B、浅成岩C、花岗岩D、喷出岩T/DABDD/TAA013323岩浆岩的结构分为()三大类。A、全晶质结构B、玻璃质结构C、半晶质结构D、熔融结构T/DABCD/TAA013331岩浆具极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内部压力。T/DD/TAA013332火山喷发强度主要决定于外因。T/DD/正确答案火山喷发强度主要决定于内因,即岩浆成分。TAA014311沉积岩的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及生物结构四种类型。A、斑状结构B、化学结构C、碎裂结构D、散体结构T/DBD/TAA014312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基本相似。A、变质岩B、碎屑岩C、粘土岩D、火成岩T/DDD/TAA014312碎屑岩、粘土岩属于()。A、变质岩B、岩浆岩C、火成岩D、沉积岩T/DDD/TAA014321属于沉积岩()。A、砾岩B、页岩C、花岗岩D、砂岩T/DABDD/TAA014321母岩的风化可分为()阶段。A、破碎B、饱和硅铝C、酸性硅铝D、铝铁土T/DABCDD/TAA014331粘土岩是介于碎屑岩和化学岩之间的过渡岩石。T/DD/TAA014332粘土岩类矿物成分以碎屑矿物为主。T/DD/正确答案粘土岩类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TAA015311变质岩是()而形成的。A、由地壳内部高温熔融状的岩浆冷凝B、自然营力(如风、水生物)的作用下C、沉积岩或岩浆岩经过高温高压的作用发生变质D、沉积岩经过高温高压的作用发生变质T/DCD/TAA015312变质岩的矿物成分主要取决于原岩的化学成分和()。A、温度条件B、变质条件C、时间条件D、压力条件T/DBD/TAA015312变质岩组成的地壳大致占地壳的()。A、5B、10C、15D、05T/DCD/TAA015322属于变质岩的是()。A、板岩B、片麻岩C、砂岩D、大理岩T/DABDD/TAA015322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B、压力C、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D、时间T/DACBDD/TAA015332变质岩的原生矿物和新生矿物在一定的变质作用条件下都是稳定矿物。T/DD/TAA015332变质作用过程中压力增大有利于分子体积大,比重大的矿物生成。T/DD/正确答案变质作用过程中压力增大有利于分子体积小,比重大的矿物生成。TAA016312沉积岩的密度变化范围为()。A、2635G/CM3B、1230G/CM3C、1727G/CM3D、2431G/CM3T/DBD/TAA016312沉积岩的密度常见值范围为()。A、2635G/CM3B、1230G/CM3C、1727G/CM3D、2431G/CM3T/DCD/TAA016312岩浆岩的密度变化范围为()。A、2635G/CM3B、1230G/CM3C、1727G/CM3D、2431G/CM3T/DAD/TAA016322岩石的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A、岩石的成分和含量B、岩石的埋藏深度C、岩石的胶结物D、岩石的孔隙度和孔隙充填物T/DABDD/TAA016322同一种岩石,埋藏深度越大,其()。A、速度低B、密度越大C、胶结物高D、速度越高T/DBDD/TAA016332岩石的密度决定了岩石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T/DD/TAA016332在埋藏深度大致相同时,时代较老的沉积岩的密度要小于时代较新的沉积岩的密度。T/DD/正确答案在埋藏深度大致相同时,时代较老的沉积岩的密度要大于时代较新的沉积岩的密度。TAA016332碳酸盐岩的密度主要由其岩性决定。T/DD/正确答案碳酸盐岩的密度并不主要由其岩性决定。TAA017312一般情况下,沉积岩的速度()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速度。A、高于B、低于C、等于D、接近于T/DBD/TAA017312一般情况下,岩浆岩的速度()沉积岩的速度。A、高于B、低于C、等于D、接近于T/DAD/TAA017312一般情况下,变质岩的速度()沉积岩的速度。A、高于B、低于C、等于D、接近于T/DAD/TAA017312沉积岩内,砂岩的速度()。A、较低B、较高C、高于碳酸盐岩D、高于石膏岩和盐岩T/DAD/TAA017322岩石按类可分为()。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D、石灰岩T/DABCD/TAA017322岩浆岩主要包括()玄武岩等。A、花岗岩B、辉长岩C、闪长岩D、辉绿岩T/DABCDD/TAA017332一般情况下,岩石的密度越大,速度越高。T/DD/TAA017332岩石的速度与埋藏深度无关。T/DD/正确答案岩石的速度与埋藏深度有关。TAA017332岩石中含有油气时一般速度不会降低。T/DD/正确答案岩石中含有油气时一般速度会降低。TAA017332岩石的孔隙度越大,速度越低。T/DD/TAA018312我们常说的鼻状构造是()构造。A、背斜B、向斜C、断层D、不整合T/DAD/TAA018312一个新地层包围老地层并向上的地层弯曲是()构造。A、背斜B、向斜C、断层D、不整合T/DAD/TAA018312一个新地层被老地层包围并向下的地层弯曲是()构造。A、背斜B、向斜C、断层D、不整合T/DBD/TAA01832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在含油气区,有时一个完整的背斜构造就会形成一个油气田B、在含油气区,有时一个完整的向斜构造就会形成一个油气田C、在含油气区,有时一个完整的向断层构成构造就会形成一个油气田D、在含油气区,有时一个完整的向不整合造构就会形成一个油气田T/DBCDD/TAA018322背斜和向斜的区分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区分。A、岩层弯曲形态B、岩层的新老关系C、根据地形判别D、根据岩性判别T/DABD/TAA018322半背斜构造又叫鼻状构造,在有遮挡的条件下是较好的储油构造。T/DD/TAA018322在含油气区,有时一个完整的背斜构造就会形成一个油气田。T/DD/TAA018322背斜构造由核部到翼部地层逐渐变新。T/DD/TAA018322向斜构造由核部到翼部地层逐渐变新。T/DD/正确答案向斜构造由翼部到核部地层逐渐变新。TAA019312岩层在地质运动的影响下发生破裂,且破裂面两侧的岩层沿着破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构造现象称为()。A、背斜B、向斜C、断层D、不整合T/DCD/TAA019312凡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为()。A、逆断层B、正断层C、走滑断层D、不确定T/DBD/TAA019312凡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A、逆断层B、正断层C、走滑断层D、不确定T/DAD/TAA019312凡是两盘无明显升降,只在水平方向上出现错动的断层为()。A、逆断层B、正断层C、走滑断层D、不确定T/DCD/TAA019322按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可分为()。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斜向断层D、顺层断层T/DABCDD/TAA019322按断层面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线之间的关系分类可分为()。A、纵断层B、横断层C、斜断层D、平行断层T/DABCD/TAA019332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为逆断层。T/DD/正确答案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为正断层。TAA019332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正断层。T/DD/正确答案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逆断层。TAA019332大的正断层往往控制盆地的发育过程。T/DD/TAA019332断层面往往是油气运移的通道。T/DD/TAB001332当上层的波阻抗小于下层的波阻抗时,反射系数为负。T/DD/正确答案当上层的波阻抗小于下层的波阻抗时,反射系数为正。TAB001331当地下存在强波阻抗界面时,可能产生多种形式的多次反射波。T/DD/TAB001313只有上下介质的波阻抗不相等的分界面才能形成()波。A、反射B、入射C、折射D、干扰T/DAD/TAB001311我们把由震源发出,到达反射面后滑行一段后再反射到观测点的波称为()波。A、反射B、折射C、直达波D、透射T/DBD/TAB001312反射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反射波振幅()。A、无关系B、一样C、越大D、越小T/DCD/TAB001312当上层的波阻抗大于下层的波阻抗时,反射系数为()。A、正或负B、零C、正D、负T/DDD/TAB001321按弹性形变地震波可分为()。A、纵波B、面波C、横波D、折射波T/DACD/TAB001322地震勘探中,按提供的信息对勘探目标所起的作用,可把地震波分为()。A、体波B、有效波C、干扰波D、面波T/DBCD/TAB002333斜交型观测系统是指激发线和接收线非正交布设。T/DD/TAB002333纵向观测系统23802040202380,表示纵向最大炮检距2380M,纵向最小炮检距20M,道距20M。T/DD/正确答案纵向观测系统23802040202380,表示纵向最大炮检距2380M,纵向最小炮检距20M,道距40M。TAB002311十字型三维观测系统是()观测系统。A、规则型B、不规则型C、树状D、环状T/DAD/TAB002313树状三维观测系统是()观测系统。A、规则型B、不规则型C、多次覆盖D、间隔连续T/DBD/TAB002311有关规则三维观测系统特点的论述错误的是()。A、炮点和检波点在平面上的分布是规则的B、接收线是一条或几条相互平行的直线C、炮点线往往与接收线重合D、炮点也是直线且平行或垂直于接收线T/DCD/TAB002311框架式环形三维观测系统是()观测系统。A、方格式B、线束型C、规则型D、不规则型T/DDD/TAB002321三维观测系统的形式较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A、规则观测系统B、不规则观测系统C、十字型观测系统D、树状观测系统T/DABD/TAB002322不规则型观测系统的缺点是()。A、覆盖次数不均匀B、CDP点分布不均匀C、资料处理比较复杂D、覆盖次数均匀T/DABCD/TWAB002351已知某观测系统为0252400M,且道间距为25M,求接收道数T/DW已知LX2400252375(M)X25M求接收道数N解XL/(N1)NL/X12375/25196(道)答该观测系统接收道数为96道。D/评分标准公式正确占40;过程正确占40;答案正确占20;无公式、过程,只有结果不得分。TWAB002351已知某观测系统为0502400M,排列上的接收道数为48道,求道间距T/DW已知50MX2400MN48道LX2400502350(M)求道间距X解XL/(N1)2350/(481)50(M)答道间距为50M。D/评分标准公式正确占40;过程正确占40;答案正确占20;无公式、过程,只有结果不得分。TAB003331检波器面积组合既能压制来自测线方向的干扰波,又能削弱来自垂直测线方向的干扰波T/DD/TAB003333沿测线方向检波器线性组合只能能压制来自测线方向上的干扰波。T/DD/TAB003313多次覆盖是利用各叠加道之间的地震波()来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A、剩余时差B、频率差异C、视速度差异D、幅度差异T/DAD/TAB003313利用深井不能压制的干扰波是()。A、声波B、折射波C、面波D、工业电T/DDD/TAB003312利用组合激发可以压制的干扰是()。A、面波B、多次波C、绕射波D、工业电T/DAD/TAB003313沿测线方向线性组合检波压制()干扰波。A、沿测线方向传播的B、沿垂直测线方向传播的C、所有方向的干扰波D、只能压制声波T/DAD/TAB003323通过加大深井可以压制的干扰波是()。A、随机噪声B、折射波C、面波D、工业电T/DBCD/TAB003321可以压制环境噪声的方法是()。A、采用检波器下井接收B、通过检波器组合C、处理时的速度提取D、加大井深T/DABD/TAB004333虚反射界面调查主要方法是利用单井微测井方法。T/DD/正确答案虚反射界面调查主要方法是利用双井微测井方法。TAB004332双井微测井施工方法要求两井深度不同,井间距46M。T/DD/正确答案双井微测井施工方法要求两井深度相同,井间距46M。TAB004313低速带的测定是用()法来进行的。A、折射B、反射C、透射D、覆盖T/DAD/TAB004313低速带测定的目的是为了()。A、了解低速带频率B、设计井深及为静校正提供必要的参数C、了解对记录质量影响D、野外生产提供必要的参数T/DBD/TAB004311测定低(降)速带的方法有()种。A、5B、4C、3D、2T/DDD/TAB004313浅层折射的排列形式有()种。A、4B、3C、2D、1T/DCD/TAB004322产生静校正量的因素有。A、地表高程变化B、表层低(降)速层横向厚度变化C、表层低(降)速层横向速度变化D、高速层顶界面高程变化T/DABCDD/TAB004322在地震勘探过程中,关于表层调查目的论述正确的是。A、了解低速带频率B、为激发因素的选择提供依据C、为资料处理提供静校正量D、了解对地震记录的影响T/DBCD/TAB005333面积详查勘探后才能做构造细查勘探。T/DD/TAB005333大剖面勘探属于面积普查勘探。T/DD/正确答案大剖面勘探属于线路普查勘探。TAB005313线路普查其地质任务是()。A、了解区域性的地质构造情况取得进一步所需要的地震地质条件的资料B、在有油气远景的地区寻找可能的储油带,研究地层分布规律,查明大的局部构造C、在已知构造上查明其构造特点D、是查明构造的细节和地下断层产状等的情况T/DAD/TAB005313面积普查其地质任务是()。A、了解区域性的地质构造情况取得进一步所需要的地震地质条件的资料B、在有油气远景的地区寻找可能的储油带,研究地层分布规律,查明大的局部构造C、在已知构造上查明其构造特点D、是查明构造的细节和地下断层产状等的情况T/DBD/TAB005313面积详查其地质任务是()。A、了解区域性的地质构造情况取得进一步所需要的地震地质条件的资料B、在有油气远景的地区寻找可能的储油带,研究地层分布规律,查明大的局部构造C、在已知构造上查明其构造特点D、是查明构造的细节和地下断层产状等的情况T/DCD/TAB005313构造细查其地质任务是()。A、了解区域性的地质构造情况取得进一步所需要的地震地质条件的资料B、在有油气远景的地区寻找可能的储油带,研究层分布规律,查明大的局部构造C、在已知构造上查明共构造特点D、是查明构造的细节和地下断层产状等的情况T/DDD/TAB005322不属于线路普查的任务的是()。A、划分和寻找二级构造带B、在有油气远景的地区寻找可能的储油带C、提供钻探井位D、基本查清大断裂带分布T/DABCD/TAB005322关于地震勘探阶段划分说法正确的是()。A、三维地震勘探一般在二维地震详查或细查之后进行B、三维地震勘探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精细落实局部构造形态、断层走向、断距大小及油气藏分布规律等C、各勘探阶段的划分是截然分开的,有各自的地质任务,相互之间无联系D、各勘探阶段的划分不截然分开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T/DABDD/TAB00633240103020304010表示道距20M,最小炮检距30M,这是中间对称发炮方式。T/DD/TAB006333020304010,表示炮点位于测线大号方向,道距20M,最大炮检距4010M。)T/DD/正确答案020304010,表示炮点位于测线小号方向,道距20M,最大炮检距4010M。TAB006312某观测系统为0252400,道距为25M,接收道是()道。A、48B、96C、192D、240T/DBD/TAB006313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简易表示方法0506000中的6000所表示的()。A、道距B、炮点距C、偏移距D、最大炮检距T/DDD/TAB006311用120道地震仪中间对称放炮多次覆盖,道距是25M,偏移距是25M,炮距50M,则覆盖次数是()。A、15次B、20次C、30次D、60次T/DCD/TAB006313用120道地震仪中间对称放炮多次覆盖,道距是50M,偏移距是25M,炮距100M,则覆盖次数是()。A、15次B、20次C、30次D、60次T/DCD/TAB006321关于二维观测系统的设计原则说法正确的是()。A、主测线应垂直构造走向B、地震测线要通过主要探井C、在低信噪比地区可采用宽线施工D、在直测线、折测线无法设计时,可采用弯线设计T/DABCDD/TAB006322关于二维地震测线说法正确的是()。A、测线编号尽可能以KM为单位B、测线编号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递增C、测线命名“QY20033565”中的“2003”为测线号D、测线命名“QY20033565”中的“QY”为地区名拼音头一个字母的组合T/DABDD/TWAB006353已知某观测系统为0504800,排列上的接收道数为96道,求道间距是多少T/DW已知偏移距为50M,最大炮检距为X4800M,N96求道间距X解;根据LX将已知数代入上式得L480050L4750M04根据公式XL/(N1)4750/(961)50M答道间距是50M。D/评分标准公式正确占40;过程正确占40;答案正确占20;无公式、过程,只有结果不得分。TWAB006353已知某观测系统偏移距离100M,道数为96道,道间距为50M,求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T/DW已知100MN96道X50M求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解LX(N1)50(961)4750(M)XL475010004850(M)答排列长度为4750M,最大炮检距为4850M。D/评分标准公式正确占40;过程正确占40;答案正确占20;无公式、过程,只有结果不得分。TAB007331一个排列常用很多道,道与道之间的距离叫做道距。T/DD/TAB007331地震勘探中测线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称为观测系统。T/DD/正确答案地震勘探中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称为观测系统。TAB007311接收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叫做()。A、道距B、炮距C、炮检距D、偏移距T/DCD/TAB007311激发点到地面各观测点的距离,也称为()。A、道距B、炮距C、最大炮检距D、偏移距T/DDD/TAB007312炮点与最远一个接收点之间的距离叫()。A、道距B、炮距C、炮检距D、最大炮检距T/DDD/TAB007312所谓()就是对地下每一个反射点,都要进行多次重复观测。A、多次覆盖B、组合检波C、组合激发D、面积组合T/DAD/TAB007321属于二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应考虑的参数是()。A、道距B、覆盖次数C、激发井深D、炮检距T/DABDD/TAB007322关于二维观测系统设计参数说法正确的是()。A、在低信噪比地区,当工区存在较强的相干干扰噪声时,道距应大于主要干扰波波长B、覆盖次数应根据研究的主要地质目标、资料品质、震源类型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确定C、最小炮检距的选择应考虑最浅目的层的有效覆盖次数D、最大炮检距的选择宜接近主要目的层的深度T/DBCDD/TAB008333最大非纵距指最大炮检距在横向(垂直接收线方向)的分量。T/DD/TAB008333激发点到地面各观测点的距离,称为最小偏移距。T/DD/正确答案激发点到地面各观测点的距离,称为偏移距。TAB008311最大炮检距在纵向(平行接收线方向)的分量称为()。A、纵向最大炮检距B、最大非纵距C、炮检距D、纵向滚动距T/DAD/TAB008313一个排列片平行接收线方向移动的距离称为()。A、纵向最大炮检距B、最大非纵距C、纵向滚动距D、横向滚动距T/DCD/TAB008312一个排列片垂直接收线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称为()。A、纵向最大炮检距B、最大非纵距C、纵向滚动距D、横向滚动距T/DDD/TAB008313炮点与其对应的排列片内最近接收点之间的距离称为()。A、纵向最大炮检距B、最大非纵距C、纵向滚动距D、最小炮检距T/DDD/TAB008322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应考虑的参数是()。A、面元边长B、总覆盖次数C、最大的最小炮检距D、激发药量T/DABCD/TAB008323关于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参数说法正确的是()。A、面元边长应满足防止出现空间假频和满足横向分辨率的要求B、最大的最小炮检距一般不大于1012倍的最浅目的层深度C、总覆盖次数选择应不少于最佳品质二维覆盖次数D、最大炮检距的选择宜接近主要目的层的深度T/DABDD/TWAB008353有一条S1测线做单边放炮,做覆盖次数N为20次,而且每个排列放完后应搬动的道数D为3个道。求应布置多少个接收道T/DW已知S1N20D3求应布置接收道数N解根据D(SN)/2NN(2ND)/S(2203)/1120(道)答应布置120道接收道。D/评分标准公式正确占40;过程正确占40;答案正确占20;无公式、过程,只有结果不得分。TWAB008353使用120道仪器,单边放炮,道间距为50M,炮间距为10M,放一炮移动2道,求覆盖次数T/DW已知N120道S1X50M炮间距为10MD2道求覆盖次数N解根据公式NSN/(2D)1120/(22)30(次)答覆盖次数为30次D/评分标准公式正确占40;过程正确占40;答案正确占20;无公式、过程,只有结果不得分。TAB009331弯曲测线的转折点必须为物理点。T/DD/TAB009332具有控制全局作用的网点称为物理点。T/DD/正确答案具有控制全局作用的网点称为控制点。TAB009312地震勘探中的接收点、激发点以及非地震勘探中的各种观测点的统称为()。A、物理点B、接收点C、激发点D、观测点T/DAD/TAB009312具有控制全局作用的网点称为()。A、控制点B、接收点C、物理点D、观测点T/DAD/TAB009312弯曲测线的转折点必须为或是检波点。A、控制点B、接收点C、控制点D、激发点T/DDD/TAB009312坐标转换参数表达()坐标系之间相互转换的数学关系所必需的若干参数的统称。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T/DBD/TAB009321关于地震测线(束)实测的一般要求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物理点应实测坐标与高程B、放样的接收点和激发点应设立明显、牢靠的标志C、测站应有牢固的测站标志标明位置D、两队同年施工同一条测线,各队实测各自的测线T/DABCD/TAB009322测量上常用的坐标系主要()等表达形式。A、球面坐标B、平面直角坐标C、大地坐标D、空间直角坐标T/DABDD/TAB0103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榴又红了》课件
- 2025技术研发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 《生死攸关的烛光》课件
-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及答案
- 护理带教老师授课比赛
- 2025房屋租赁信托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刨花板模板购销合同
- 音标翻译工作总结
- 2025型钢支撑租赁及安装拆卸合同协议书
- 2025年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招聘笔试模拟题与解析
- 2025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电力公司员工招聘6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学校(上沙)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遥控车辆模型课件
- 羽毛球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适老化家居市场分析报告
- 社区宣传工作知识培训课件
- 瑜伽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导乐师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移动式皮带输送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ETL开发规范流程与案例分析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