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G1G2G3H2H1TR(S)C(S)一、填空(每空1分,共18分)1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结构图共4种。2连续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闭环极点位于S平面左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的特性方程的根都在Z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3某统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05CT2RT。则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DTCS;该系统超调;调节时间TS2。4某单位反馈系统GS,则该系统是4阶402152S二型系统;其开环放大系数K625。5已知自动控制系统L曲线为则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C。6相位滞后校正装置又称为调节器,其校正作用是。7采样器的作用是,某离散控制系统(单位反馈T01)当输入RTT时该系统稳态误差为1102TEZG。二1求图示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求(10分)SRC2求图示系统输出C(Z)的表达式。(4分)400120CLDBG6G2G3G4G5G1RSCST第2页三、计算1、已知求F(S)(4分)TTETF12、已知。求原函数F(T)(6分)512SF3已知系统如图示,求使系统稳定时A的取值范围。(10分)四反馈校正系统如图所示(12分)求(1)KF0时,系统的,N和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ESS(2)若使系统0707,KF应取何值单位斜坡输入下ESSS210S3SC(S)R(S)28SKFSRSCS第3页JJJ1112P03P0P2(1)(2)(3)五已知某系统L()曲线,(12分)(1)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2)求其相位裕度(3)欲使该系统成为三阶最佳系统求其K,MAX六、已知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如图示。P为开环右极点个数。为积分环节个数。判别系统闭环后的稳定性。(要求简单写出判别依据)(12分)201025C10040L第4页七、已知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将其教正为二阶最佳系统,求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1050SSGG0(S)。(12分)一填空题。(10分)1传递函数分母多项式的根,称为系统的极点2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S3并联方框图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并联传递函数之和4单位冲击函数信号的拉氏变换式15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则该系统为1型系统。6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为K。7微分环节的相角为90。8二阶系统的谐振峰值与阻尼比有关。9高阶系统的超调量跟相角裕量有关。10线性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二试求下图的传第函数7分G1RCG4G2G3第5页三设有一个由弹簧、物体和阻尼器组成的机械系统(如下图所示),设外作用力F(T)为输入量,位移为Y(T)输出量,列写机械位移系统的微分方程(10分)四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其中K8,T025。(15分)(1)输入信号XI(T)1(T),求系统的响应;(2)计算系统的性能指标TR、TP、TS(5)、P;(3)若要求将系统设计成二阶最佳0707,应如何改变K值F(T)FY(T)KMX0(T)XI(S)1TSK05第6页101SSKG1060420DB/DEC10LWW40DB/DEC122020五在系统的特征式为A(S)28122016S160,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8分)65S43S2,吗六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试求开环传递函数和相位裕量。(12分)七某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其中要求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具有K1000及。的性能指标。(13分)X0SGCSGSXIS第7页STSG250,41八设采样控制系统饿结构如图所示,其中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10分)九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K由0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15分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1当扰动信号进入系统破坏系统平衡时,有重新恢复平衡的能力则该系统具有稳定性。2控制方式由改变输入直接控制输出,而输出对系统的控制过程没有直接影响,叫开环控制。3线性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该系统的传递函数。4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S。5单位斜坡函数信号的拉氏变换式1/S2。6系统速度误差系数KVLIMSGS。7系统输出由零上升到第一次穿过稳态值所需要的时间为上升时间。8二阶欠阻尼振荡系统的峰值时间为。TX0SX0TXISXITGS,412SSG第8页9二阶振荡环节的频率特性为。10拉氏变换中初值定理为。二设质量弹簧摩擦系统如下图,F为摩擦系数,K为弹簧系数,PT为输入量,XT为输出量,试确定系统的微分方程。11分三在无源网络中,已知R1100K,R21M,C110F,C21F。试求网络的传递函数U0(S)/URS,说明该网络是否等效于两个RC网络串联12分四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确定闭环系统持续振荡时的K值。12分MR2R1C1C2URU0256422SSKSG第9页五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中T101S,T205S输入信号为RT205T,求系统的稳态误差。(11分)六最小相位系统对数幅频渐进线如下,试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12分102STSG2005203040020601000140L第10页七试求的Z变换12分12SESET八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试绘制K由0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2)用根轨迹法确定使系统的阶跃响应不出现超调的K值范围;(3)为使系统的根轨迹通过1J1两点,拟加入串联微分校正装置(S1),试确定的取值。(15分)一。填空题(26分)(1)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的区别是_有无反馈环节_。(2)传递函数是指_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式变换之比_。(3)频率特性是指_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的总称_。系统校正是指特定环节的加入,达到满足我们的要求(4)幅值裕量是指系统距离不稳定的角度,_稳态误差是指_希望值与稳态值之差_。(5)图A的传递函数为GS_。(6)图B中的T_。(7)图C的传递函数为GS_。(8)S35S28S60此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小于1时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_。(9)图D的传递函数为K_。(10)图E的C_。(11)图F为相位_滞后_校正。(12)图G中的_KG_。(13)图H、I、J的稳定性一次为_、_、_。(14)ASS62S58S412S320S216S160则次系统是否稳定_。150SSG180C第11页(15)开环传递GSKT1S1/S2T2S1,T1T2,K、T1、T2为常数则MAX_。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拉普拉斯变换的位移定理为LFT0ESF0S2在任意线性形式下LAF1TBF2TAF1SBF2S3原函数为则象函数F(S)WTTFCOSW4G1S和G2(S)为串联连接则等效后的结构为G1S)G2(S)5则TRR6设初始条件全部为零则TXT2TET7一阶系统在单位阶跃响应下TP38二阶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当时系统输出为等幅振荡09劳斯判拒判断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特斯方程各项系数大于零10稳态误差为LIMSESES三求系统的传递函数。XOS/XIS、XOS/DS、ES/XIS、ES/DS。(10分)061REIM06图GP3V0RE1IM图HREIMP2V11图IP1V0RE1IM图J图FCR2R1UOUI20XOSXISG1SG2S图ACTTT01109813图BL20201050图C40101L75图DC10L202010图E第12页四复合控制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图中K1、K2、T1、T2是大于零的常数。(10分)A、确定当闭环系统稳定时,参数K1、K2、T1、T2应满足的条件。B、当输入TVOT时,选择校正装置GS使得系统无稳态误差。五设单位负反馈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SS1025S1要求系统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V5,相角裕度40O采用串联校正,试确定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10分)ES_XOSK1/T1S1K2/ST2S1GCSXISESDSXOSXISG1SG2SG3S第13页六已知FZ8Z38Z28Z3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10分)七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试绘制参数A由0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2判断点是否在根轨迹上;3由根轨迹求出使闭环系统阻尼比05时的A的值。(14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当扰动信号进入系统破坏系统平衡时,用其动态过程中给定值与测量值之间产生的最大偏差来衡量系统动态过程的。2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3单位抛物线函数信号的拉氏变换式。4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具有一个根为零或实部为零时,该系统为。5系统位置误差系数KP。6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为。7G(S)1TS的相频特性为。8闭环频率指标有、。9常用的校正装置有、。10Z变换中的Z定义为。二分析下述系统的稳定性(21分)60SAJJ4SB4J4图249,3J162SASG第14页1已知系统特征方程为DSS42S3S22S10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4分)2最小相角系统的开环幅相曲线如图1所示,试确定系统的稳定性(4分)3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如图2所示,而且有V1,P1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6分)4最小相角系统开环增益为K时,对数幅频特性L如图3所示,现要求相角裕度为45,试确定开环增益如何变化(7分)三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试求系统传递函数S(8分)SRCL60120C40图3CSRSG1G2H1G3H2图4L2090180C图2IMREC1100图11第15页四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结构图如图5A所示,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5B所示,试确定开环增益K和时间常数T1,T2。(10分)五系统结构如图6所示(12分)1试绘制TA0时的闭环极点2确定使系统为过阻尼状态时的TA值范围3确定阻尼比05时的TA值,确定相应的闭环极点位置,并计算此时输入RTT时系统的稳态误差ESS120HT0950(B)T/S1121STKRSCSAS1S1TACSESRS图6图5第16页六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HS若TT,TT,T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15分)一填空题(40分)(1)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_、_、_。(2)脉冲传递函数是_。(3)幅频特性是指_。(4)系统校正是指_。(5)幅值裕量是指_。(6)香农定理是指_。(7)图A的传递函数为GS_。(8)图B的闭环传递函数为GS_。(9)图C的传递函数为GS_。_X0SX0TX0TX0ZTTE1SE1TETXISXITG1SHSG2S1502SSKG第20页(10)S35S28S60此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小于1时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_。(11)图D的传递函数为K_。(12)图E的C_。(13)图F为相位_校正。(14)图G中的_KG_。(15)图H、I、J的稳定性一次为_、_、_。(16)ASS62S58S412S320S216S160则次系统是否稳定_。(17)开环传递GSKT1S1/S2T2S1,T1T2,K、T1、T2为常数则MAX_。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在任意线性形式下LAF1TBF2TAF1SBF2S2拉普拉斯变换的终值定理为LIMLISTFST3G1S)和G2(S)为并串联连接则等效后的结构为G1SG2(S)4设初始条件全部为零则TXTTETT23SINREIMP2V11图IP1V0RE1IM图K201REIM08图G1CTT0113图B4020101L20201050图CL75图DC10L202010图EXOSXISG2S图A图FCR2R1UOUIP1V2RE1IM图H第21页5一阶系统在单位阶跃响应下TTS35三求下图对应的动态微分方程(10分)四求系统的传递函数。Y1S/X1S、YOS/X2S、Y2S/X1S、Y2S/X2S。(10分)五复合控制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图中K1、K2、T1、T2是大于零的常数。C、确定当闭环系统稳定时,参数K1、K2、T1、T2应满足的条件。ES_XOSK1/T1S1K2/ST2S1GCSXISG1SG3SX2SY1SY2SX1SG4SG2SR2C2C1R1UIUO第22页D、当输入TVOT时,选择校正装置GS使得系统无稳态误差。(10分)六结构图如下,T1S,求GZ。(10分)七设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K由0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1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线性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拉氏变换之比,称该系统的传递函数。2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决定,而与外界作用信号的形式无关。3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具有一个正根或复根有负实部时,该系统为。4系统输出超过稳态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为。5由传递函数怎样得到系统的频率特性。6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7纯迟延环节的频率特性为。8G(S)1TS的幅频特性为。9高阶系统的调节时间跟有关。10幅频特性最大值与零频幅值之比为。二试求下图的传递函数7分XITXOT1ETS/S1/SS1136512SSKSGCRH1H2G4G1G2G3第23页三画出下图所示电路的动态结构图10分四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X0(T)11808E。TE4T9试求(1)闭环传递函数;(2)系统的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N(3)系统的超调量P和调节时间TS。13分C2C1I2TU1TR1UITI1TUCT第24页五在系统的特征式为A(S)28122016S160,试求系统的特征根。8分65S43S2六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试求开环传递函数和相位裕量。14分1040840DB/DEC10LWW20DB/DEC第25页1250SSKG七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要求系统稳态速度误差系数V5,相角裕度。,采用串联滞后校正,试确定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15分八已知求Z的反变换。8分2150ZF九、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求(1)当闭环极点为时的K,K1值;JS31(2)在上面所确定的K1值下,试绘制K由0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15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反馈控制系统又称为()2S1K1SRSCS第26页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B扰动顺馈补偿系统D输入顺馈补偿系统2位置随动系统的主反馈环节通常是()A电压负反馈B电流负反馈C转速负反馈D位置负反馈3如果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减幅振荡又称阻尼振荡,则其阻尼比()AZ1P10,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SPZK21A(,P2,Z1,P1B,P2CP1,DZ1,P16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则系统的阻尼比为()S52ABCD125117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OS,其中K0,A0,则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ASKAK值的大小有关BA值的大小有关CA和K值的大小有关DA和K值的大小无关8在伯德图中反映系统动态特性的是。A低频段B中频段C高频段D无法反映9设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GJ,当1RAD/S时,其频率特性幅值G1。2J1A1BCD24110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3SKA3,B0,第31页C,3D3,0二系统的结构图如下试求传递函数C(S)/R(S)。(15分)。三系统特征方程为S630S520S410S35S2200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6分)四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C(S)/R(S)为N2/S22NSN2误差定义为ERC,试求系统在RT为LT、TLT时的稳态误差。(15分)C_RG11111G21111第32页102SSG五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画出幅频特性曲线,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计算稳定裕度。(15分)六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传递函数如图,试求校正装置。(15分)七设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采样周期T1S,设K10,设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求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15分)20100140402020L1_CSRSSET11SK第33页八若某系统,当阶跃输入作用RTLT时,在零初始条件下的输出响应为CT1E2TET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和脉冲响应。(9分)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任意线性形式下LAF1TBF2TAF1SBF2S2拉普拉斯变换的微分法则SFSDTFL3G1S)和G2(S)为并串联连接则等效后的结构为G1SG2(S)4一阶系统在单位阶跃响应下TTS355二阶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当时系统输出为等幅振荡06劳斯判拒判断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特斯方程各项系数大于零7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该系统稳定2510334SS8单位负反馈系统中当时1G2TR0SE9典型比例环节相频特性0W10的转折频率为414S二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试说明自动控制大门开启和关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的原理方框图。10分放大器电动机绞盘电位器关门开关开门开关大门()()()()()()()()()()第34页三电路如图所示,URT为输入量,UCT为输出量,试列写该电网络的动态方程并求传递函数UCS/URS。13分四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试确定系统的稳态误差。13分URR1I1I2U0CI1LI2R2UCS1120S05R1TCN01E第35页五单位负反馈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试画出K0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图(要求按步骤作)。13分六已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RT2SINT时,测得输出CST4SINT,试确定45系统的参数,。13分N七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当K10,T01时,系统的截止频率C5若要求C不变,要求系统的相稳定裕度提高,问应如何选择K,T15分4520SK2RSCS1SGSERTCT22NSS第36页八13分试求FZ的Z反变换。210Z一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1拉普拉斯变换的积分法则12SFSDTFL2一阶系统在单位阶跃响应下TTS323二阶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当0时系统输出为等幅振荡14稳态误差为LIMTES5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该系统稳定923S6单位负反馈系统中当时150SGTR0SE7系统输出的振幅与输入振幅之比称为幅频特性8频率特性只对系统适用,对控制元件,部件,控制装置不适用9在正弦信号作用下,输出的稳态分量与输入的参数比称为频率特性10对幅频特性的纵坐标用L()表示且L()20LGA二化简结构图,求系统传递函数(10分)SRC(2)当A(S)G(S)时,求(8分)SRCN(S)0A(S)H(S)G(S)RSNSCS第37页上题中当G(S)A(S),R(T)0,N(T)1(T)时,选择H(S)使210S0。(7分)TCLIM三系统如右,画根轨迹。(13分)0K四已知传递函数G(S),试判断此传递函数是否为最小相位传递函数。31548162324SS(12分)第38页五已知开环传递函数GK(S),画出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用分段直线近似表示)。(12分)5012S六求(13分)3S12SFTF七已知序列XN和YN的Z变换为试确定序列XN和YN的初值和终值(10分)12041532ZZX210ZZY第39页一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1拉普拉斯变换的微分法则22SFSDTFL2一阶系统在单位阶跃响应为TTETY13二阶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当时系统输出为等幅振荡04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该系统稳定2510334SS5单位负反馈系统中当时1G3TR0SE6系统输出的相位与输入相位之差称为相频特性7频率特性适用于线性正常模型8典型比例环节相频特性0W9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低频积的形状只决定于系统的开环增益K和积分环节的数目V(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10谐振峰值反映了系统的平稳性二对于图所示系统,假设运算放大器是理想的运算放大器,被控对象是不可改变的。(1)画出系统方块图,写出传递函数;10分SVIO(2)求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分析系统是否处于欠阻尼状态,如果不是,如何改善系统才能既不提高系统的阶次又能使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10分1M1M1M1M1M1FV2V1VIVO被控对象()()()()()()()()()()第40页三判断特征方程为S37S217S110的系统是否具有1的稳定裕度。10分四反馈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被控对象及测量环节传递函数不可改变,GC(S)为控制器传递函数,R(S)为控制输入,C(S)为输出,N1(S)、N2(S)分别为加在被控对象输入、输出上的干扰,N3(S)为测量干扰。要求系统分别在响应(1)RTT1T,N1TN2TN3T0(2)RT1T,N1T1T,N2TN3T0(3)RT1T,N2T1T,N1TN3T0(4)RT1T,N3T1T,N1TN2T0时,稳态误差为零。试求以上4钟情况各对控制器传递函数GC(S)有何要求14分五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S33S22SKS100,试概略绘制K由0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12分G(S)2S10S测量环节控制器被控对象N1SN2SN3SCSRS第41页六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其中K0,若选定奈奎斯路径如图所示(1)画出系统与该奈氏路径的奈氏曲线即该奈氏路径在GK(S)平面中的映射;(2)根据所画奈氏曲线即奈奎斯特稳定判断闭环系统稳定的条件;(3)当闭环系统不稳定时计算闭环系统在右半S平面的极点数。15分七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如图所示14分(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以梅逊增益公式为基础,画出与该系统相应的信号流图(也可用直接分解法);00REIMRS040DB/DECRAD/S2/320DB/DEC3L,DB015KGK第42页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1实验中可以从获取频率特性。A稳定的线性和非线性系统B不稳定的线性和非线性系统C不稳定的线性系统D稳定的线性系统2传递函数的概念适用于()系统。A线性、非线性B线性非时变C非线性定常D线性定常3系统的动态性能包括()。A稳定性、平稳性B平稳性、快速性C快速性、稳定性D稳定性、准确性4确定系统根轨迹的充要条件是()。A根轨迹的模方程B根轨迹的相方程C根轨迹增益D根轨迹方程的阶次5正弦信号作用于线性系统所产生的频率响应是()。A输出响应的稳态分量B输出响应的暂态分量C输出响应的零输入分量D输出响应的零状态分量6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决定于系统的。A输入信号B输出信号C结构和参数D扰动信号7控制系统的相位稳定裕量反咉了系统的。A稳定性B稳态性能C快速性D动态性能8一般来说,系统增加积分环节,系统的稳定性将()。A变好B变坏C不变D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9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中频段主要参数的大小对系统的()性能无影响。第43页A动态B稳态C相对稳定性D响应的快速性10反馈控制系统又称为()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扰动顺馈补偿系统D输入顺馈补偿系统二系统结构图如下,试求(1)当时系统的动态性能;(2)使系统阻尼比的值;(3)当时系统的动态0K70K61K性能。15分三系统方框如图所示,E(S)R(S)C(S),试求传递函数(10分)(1),;1N2S(2),。SR12E四(15分)系统结构如图所示求时的根轨迹。0KG1G3G221RSN1SN2SCS第44页五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设R(T)N(T)1(T),系统中各环节传递函数如下G1(S),G2(S),H(S)25105K51试求(1)系统的稳态误差;(2)在扰动作用点左侧的前向通路中串入积分因子,后,求系统的稳态误差;S(3)在扰动作用点右侧的前向通路中串入积分因子,后,求系统的稳态误差;1(4)在(3)所述的情况下,拟对扰动加装补偿环节,以使扰动对输出无影响,试求补偿环节的传递函数并画出补偿后的方框图。(15分)G2SHSG1SRSCSESNS第45页六某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15026SA试求系统的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B如采用传递函数GC(S)的串联超前校正装置,试绘制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不用修正),并S8014求此时的相位裕量;C讨论校正后系统的动态性能有何改进。(15分)七、采样控制系统框图如下其中T1K10试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并求该系统临界稳定时K值。(15分)SET11SKRSCS第46页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单位斜坡函数FTT的拉氏变换式FS()ASB1CS2D1/S22单位抛物线输入函数RT的数学表达式是RT()AAT2B1/2RT2CT2D1/2T23当二阶系统特征方程的根为具有负实部的复数根时,系统的阻尼比为()A0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图,并求出有一个闭环极点为3时开环增益K的值和这时另外两个闭环极点。(15分)五、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设GS无右半面的极点和零点,其对应的对数幅频渐近曲线如图所示(C为已知值),试写出开环传递函数GS的表达式并作出相频特性曲线,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13分)21SKK2SRSESCSL/DB20C60/RAD/S214SKG系统对数幅频渐近曲线第48页六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这里K0。试用奈奎斯判特判据讨论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要求作出奈奎斯判特曲线)。(14分)七采用系统的结构框图如下所示,采用周期T1S,试确定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DZ,使该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为最小拍无差系统。(13分)一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1一阶系统在单位斜坡响应为TTETY12二阶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当时该系统输出稳定03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该系统稳定1234SSETTRRTETUTCTSET110SUTD(Z)2140SKG()()()第49页4单位负反馈系统中当时1502SSG2TR0SE5典型积分环节相频特性96频带频率反映系统的快速性7系统谐振峰值越大超调量越大8三频段适用的前提是系统闭环稳定9的转折频率为414SG10单位阶跃响应为对应的频率特性为二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若要求闭环系统的阻尼比,阶跃响应的调节时间TS1,试确2定K1,K2的数值。(13分)三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图中T101,T202。为了保证RTT3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15分)六方框图如图所示,若系统的15,TP08S。试求(1)K1、K2值;(2)RT1T时的调节时间TS和上升时间TR。(15分)1KS2RSCS12SG第57页七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没有右平面的零点和极点,且开环渐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为下图中的L0加入串联校正环节后的开环渐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为图中的L1求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画出该环节的伯德图(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用渐进线表示),并说明该校正环节的作用(15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对于一阶、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以上都不是2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KS344040202040340204215L1L00L/DB/RAD/S第58页A4,B4,0C,4D0,3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C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的关系,通常是CACBCCCDC与无关4PID控制规律是_控制规律的英文缩写。A比例与微分B比例与积分C积分与微分D比例、积分与微分5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A90B90C0D1806用频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A脉冲函数B斜坡函数C阶跃函数D正弦函数7由电子线路构成的控制器如图,它是A超前校正装置B滞后校正装置C滞后超前校正装置D超前滞后校正装置8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R、调整时间TS等反映出系统的A相对稳定性B绝对稳定性C快速性D平稳性9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A60DB/DECB40DB/DECC20DB/DECD0DB/DEC10下列频域性能指标中,反映闭环频域性能指标的是第59页A谐振峰值MRB相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巧手包出小馄饨说课稿小学劳动人民版三年级下册-人民版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My Holiday第1课时说课稿 陕旅版(三起)
- 《嬉游曲》(教案)-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五年级上册
- 2025年特种作业高压电工考试练习题库及答案
- 西游记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n2级护士申请书
- 铁路待岗申请书
- Nike申请书是什么
- 怀孕辞职申请书
- 丽水留美申请书
- 《建筑电气安装》课件
- 《山东省房屋市政施工安全监督要点》及《安全监督“二十要”》2025
- 2025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带答案
-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 河道疏浚外运施工方案
- 银行职业介绍课件
-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田家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广东省惠州市联考2024-2025学年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阶段性诊断八年级数学试卷(无答案)
- 砖砌围墙施工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痘痘贴行业营销动态及消费需求预测研究报告
- 《人工智能导论》(第2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