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气象学本科《天气学Ⅱ》题库_第1页
军事气象学本科《天气学Ⅱ》题库_第2页
军事气象学本科《天气学Ⅱ》题库_第3页
军事气象学本科《天气学Ⅱ》题库_第4页
军事气象学本科《天气学Ⅱ》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版军事气象学本科天气学题库一、选择题(每题1分)1赤道反气旋中心附近的垂直运动为()。【A】A、下沉运动B、上升运动C、垂直运动不明显2我国的对流层高层东风波,坏天气主要出现在()。【A】A、波前B、波后C、波轴线附近3发展激烈的龙卷,其母体环流一般是()。【A】A、存在的B、不存在二、判断题(每题1分)4当东风波波速比基本气流慢时,东风波波前多坏天气。()【答案】5赤道反气旋区以下沉气流为主,最强下沉区多位于反气旋南侧,一般总是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答案】6第二类云型的冷涡对冷涡外围低层扰动的维持和发展是不利的。()【答案】7信风槽辐合带又称为“无风辐合带”。()【答案】8信风槽型辐合带上,由于气流是从两侧流向辐合带,所以在辐合带上一定有空气质量的辐合。()【答案】9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大气中强烈旋转的暖性低压涡旋,尤其在赤道附近最容易发生。【答案】10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在东太平洋称为台风,北大西洋成为飓风。()【答案】11按照我国现行采用的热带气旋分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或12级以上的成为台风。()【答案】12南大西洋是热带气旋常发生的地区。()【答案】13南太平洋没有热带气旋发生。()【答案】14平均来看,西北大西洋发生的飓风比西北太平洋发生的台风要多。()【答案】15热带气旋不仅活动于热带东风带,在西风带也有活动。()【答案】16赤道附近发生的热带气旋比较多。()【答案】17北半球夏季是台风的活动季节,其中7、8月的盛夏台风活动最频繁。()【答案】18北半球冬季不可能有热带气旋生成。()【答案】19热带气旋进入西风带后移速将加快。【答案】20在西风带,热带气旋一般向东偏北方向移动。()【答案】21强热带气旋发生在强垂直风切变的环境中。()【答案】22热带气旋属天气尺度系统,所以它的水平尺度在1000公里以上。()【答案】23热带气旋最强风速不在气旋中心。【答案】24热带气旋的暖心位于对流层下层。【答案】25在卫星云图上,台风眼越小,台风越强。()【答案】26螺旋云带可以反映热带气旋的主要水汽通道。()【答案】27热带气旋中的螺旋雨带具有惯性重力波性质。【答案】28广阔的暖洋面是热带气旋发生的必要条件。【答案】29广阔的暖洋面、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小、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和热带低层扰动的存在构成了热带气旋发生的充2要条件。【答案】30许多热带气旋是由热带辐合带中的涡旋发展起来的。【答案】31在热带气旋强度和范围不变的条件下,西风带中的热带气旋移速大于东风带。()【答案】32在西风带中,热带气旋一般向东偏南方向移动。()【答案】33东风带中,热带气旋的移速一般小于引导气流。()【答案】34西风带中,热带气旋的移速一般小于引导气流。()【答案】35热带气旋内力是由于热带气旋内部气压梯度力分布不均匀造成的。()【答案】36环境场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带气旋的移速越大。()【答案】37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热带气旋的移动影响很大。()【答案】38西风带系统对热带气旋移动没有影响。()【答案】39亚洲季风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而形成的。()【答案】40初期影响东亚的夏季风主要来源于印度半岛南面的赤道洋面。()【答案】三、填空题41在热带地区用等压线图无法表示大气运动状况主要是因为气压梯度很小,1关系不成立。1地转风42季风辐合带流场结构为(1)。1东北风和西南风构成的辐合线43当西太平洋地区的东风波移到季风区时,其波槽轴线随高度向(1),云和降水区主要出现在(2)。1西(或前)倾斜2波前44根据天气图上辐合气流的不同特征,热带辐合带分成(1)、(2)两种类型。1信风槽型辐合带2季风槽型辐合带45根据太平洋地区热带辐合带的短期演变过程,分成(1)、(2)两种类型。1不活跃型2活跃型46东风波的温度结构,在波的上层(500200HPA)为(1),在500HPA以下的波轴为2。1暖性2冷性47西太平洋东风波的云系结构多为(1)型,当东风波位于东太平洋信风区时波轴随高度向(2)倾斜,当东风波位于西太平洋季风区时波轴随高度向(3)倾斜。1不对称2东3西48盛夏,对我国影响最大和最多的东风波为1和(2)。1对流层低层东风波2对流层高层东风波49盛夏,影响我国的高层东风波波轴一般随高度向(1)倾斜,云雨天气出现在波(2);低层东风波波轴一般随高度向(3)倾斜,云雨天气出现在波(4)。1西2前3东4后50热带波动产生和维持的重要机制为(1)。1CISK机制51从存在的高度看,赤道反气旋是对流层(1)的系统。1低层52高空冷涡是(1)尺度系统,平均在(2)HPA上最明显,集中出现在(3)的平均位置。1天气22003大洋中部槽53热带气旋是形成于(1)中强烈旋转的暖性低压涡旋。(1)热带海洋大气54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成熟热带气旋一般称为(1),发生在东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成熟热带气旋称为3(2)。(1)台风TYPHOON(2)飓风HURRICANE55我国按照中心附近风力的大小将热带气旋分为(1),(2),(3),(4)、(5)和(6)。(1)热带低压2)热带风暴(3)强热带风暴4)台风(5)强台风6)超强台风56热带气旋通常分为4个阶段,它们是(1),(2),(3)和(4)。(1)形成期(2)发展期3)成熟期(4)衰亡期57发生热带气旋次数最多的两个海域是(1)和(2)。(1)西北太平洋2)东北太平洋58平均来看,一年中热带气旋活动最频繁的月份是(1)和(2)。(1)8月(2)9月59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其移动路径大体上可分为(1),(2),(3)和(4)。(1)西行(2)西北行(3)转向(4)复杂路径60成熟的热带气旋强度是以(1),(2)和(3)为依据。(1)近中心地面最大风速(2)中心海平面最低气压(3)大风范围61按风场变化特征,热带风暴区风场分布可分为三个区域,它们是(1),(2)和(3)。(1)外圈(2)中圈(3)内圈62从径向风垂直分布来看,热带风暴区风场分布可分为(1),(2)和(3)。(1)流入层(内流层)(2)流出层(外流层)(3)过渡层(切向运动层)63热带气旋眼内垂直运动以(1)为主。(1)上升64热带气旋暖中心结构在对流层(1)最为明显。(1)中上层65热带气旋云雨带结构中的重要特征是(1)。(1)螺旋云雨带66热带气旋的灾害性天气主要表现在(1)、(2)、(3)和(4)四个方面。(1)大风(2)暴雨(3)风暴潮(4)巨浪67成熟的热带气旋外围风力(1),越往中心风力(2),至眼壁达(3)。(1)较小(2)越大(3)最大值68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水汽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2)和(3)。(1)来自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的西南侧(2)来自南海的热带海洋气团或季风气团(3)来自印度洋或孟加拉湾的赤道气团69热带风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1)、(2)、(3)和(4)。(1)广阔的暖洋面(2)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要小(3)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4)热带低层扰动的存在70热带风暴发生的第一临界海温值为(1),热带风暴发生的第二临界海温值为(2)。(1)2627(2)293071西太平洋和我国南海发展成热带风暴、台风的初始扰动有(1)、(2)、(3)和(4)。(1)热带辐合带上的涡旋(2)东风波(3)中高纬度大洋上的长波槽中的切断低压或高空冷涡(4)海上副热带地区的斜压扰动72印度季风环流系统包括(1)、(2)、(2)、(4)和(5)。(1)印度季风槽(2)南亚高空反气旋(3)高空自北半球向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4)南半球低空马斯克林反气旋5)索马里低空越赤道气流73东亚季风系统低空主要成员包括(1)、(2)、(3)、(4)、(5)和(6)。4(1)澳大利亚冷反气旋(2)105E的低空越赤道气流(3)南海西太平洋的季风槽(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中纬度锋区(6)西风带槽74东亚季风系统高空主要成员包括(1)、(2)和(3)。(1)南亚高压在东亚的脊(2)高空热带东风急流(3)自北向南的高空越赤道气流75目前,通常认为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有(1)、(2)、(3)和(4)。(1)海陆热力差异(2)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3)大地形的作用4)南北半球气流的相互作用76一般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有(1)、(2)和(3)。(1)水汽条件(2)垂直运动条件(3)足够的凝结核77暴雨形成的基本条件有(1)、(2)、(3)和(4)。(1)充沛的水汽(2)强烈的上升运动(3)较长的持续时间(4)有利的地形78对华南地区来说,一个暴雨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却可以同时或先后出现四种不同的暴雨区分别是(1)、(2)、(3)和(4)。(1)暖切变暴雨区(2)沿海急流暴雨区(3)锋前急流暴雨区(4)冷锋(静止锋)暴雨区79造成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低层天气系统包括(1)、(2)和(3)。(1)低空急流(2)低涡和切变线3)边界层辐合线80江淮切变线的降水多位于(1)北部,(2)以南地区。(1)地面锋线(2)700百帕切变线81江淮切变线南侧的系统是(1),北侧系统为(2)。(1)西太平洋高压伸向华南地区的暖脊(2)西风带中的小冷高压82暴雨总是局限于一个有限的中尺度区域,为便于和中尺度扰动相联系定义,将有限的中尺度区域的强降水为(1)。(1)雨团83在日常工作中常把850百帕或700百帕等压面上,风速(1)米/秒的强风带称为低空急流。(1)1284按江淮梅雨降水量的多寡和分布特征,江淮梅雨可分为三类,即(1)、(2)和(3)。(1)丰梅类(2)枯梅类(3)雨带类85按江淮梅雨结束后,我国东部雨带位置的不同,可将梅雨分为两类,即(1)和(2)。(1)早梅雨(2)典型梅雨86一般而言,降水区在低空急流的(1)侧。(1)左87单体雷暴的生命史包括(1),(2),(3)阶段(1)塔状积云(2)成熟(3)消散88飑线上的雷暴云呈(1)状排列。(1)带状89在地面图上,飑线前部为(1)压区,常可分析出闭合的中尺度低压系统,称为(2)。(1)低(2)前中低90在地面图上,飑线后部为冷性的中尺度高压,称为(1)。在该中尺度高压后部好友一个中尺度低压,称为(2)。(1)雷暴高压(2)尾流低压591产生下击暴流的雷暴云,在雷达回波显示器上常常反映两种类型的回波(1)回波和(2)回波。(1)钩状回波2)弓状回波92下击暴流的可能形成机制可解释为(1)。(1)雷暴云顶的上冲和崩溃93在卫星云图上,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是一种水平尺度比雷暴和飑线大得多的近于(1)的巨大云团。(1)圆形或椭圆形94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发生时间多在(1)。(1)夜间95龙卷的生命史可分为五个阶段(1),(2),(3),(4),(5)。(1)尘旋阶段2)组织化阶(3)成熟阶段4)缩小阶段5)减弱阶段96对流性天气的触发条件包括(1),(2),(3)。(1)具备大量的正值不稳定能(2)充沛的水汽(3)足够的冲击力97常见的几种触发对流性天气的形势和条件包括(1),(2),(3)。(1)天气系统造成的系统性抬升2)地形抬升作用3)局地热力抬升作用98常常有利于强风暴形成、发展的有利天气形势条件包括(1),(2),(3),(4)。(1)逆温层(2)前倾槽(3)低层辐合高层辐散(4)高低空急流99天气图预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1,又称2。1天气学2天气学方法100天气图预报方法主要有1、2、3。1预报指标法2相似形势法3落区预报法101航空天气预报按预报时效长短划分为1、2、3、(4)、(5)、(6)。1临近天气预报2短时天气预报3短期天气预报4中期天气预报5长期天气预报102航空天气预报按预报地区范围划分为1、2、3。1航站(或机场)天气预报2区域天气预报3航线(或航路)天气预报103常用的外推法有1、(2)。1直线外推2曲线外推104直线外推包括预报时刻至少需要知道(1)个时次的资料,而曲线外推需要知道(2)个时次的资料。1223105运动学方法是利用系统过去运动和变化所造成的(1)的分布特点通过运动学公式,来预报系统未来的移动和变化的方法。1变高(或变压)106运动学方法本质上是(1)外推。1直线107空中风和地面风相比一般具有(1)、(2)、(3)的特点1较好符合地转关系2以系统性风为主,风向相对稳定3风速较地面大108在摩擦层中实际风的大小比地转风要(1),方向偏向地转风的(2)一侧1小2低压109在我国阿拉山口,冷空气通过时经常造成12级以上的大风,其形成原因是(1)1狭管效应2低压110在一般情况下(正常层结),下坡到山脚的空气与周围的空气相比温度要1。1高111焚风与山前爬坡前的空气相比,温度1、湿度2。1高2小6112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和强度主要决定于1。1海陆的温差113大气中的悬浮物质主要有两类1、2。1水汽凝结物2固体悬浮物质114能见度的地理分布特征是城市1乡村,南方2北方,内陆3沿海。1低于2低于3高于115能见度的季节分布特征是1两季较差,2两季较好。1冬春2夏秋116按雾的形成过程分,雾主要有1、2、3、4、5、6等。1辐射雾2平流雾3蒸发雾4上坡雾5雨雾6锋面雾117雾形成的物理过程主要是大气中的1过程、2过程。1冷却2增湿118风沙的形成条件有1、2、3。1强风条件2要有干松的土质或沙漠3大气层结不稳定119从影响范围上区分,风沙可分为1和2。1系统性风沙2局地性风沙120乱流交换总是使水汽由1向2输送,使水汽分布趋于3。1高值区2低值区3均匀121低云直接受到地形、地表性质的影响,具有特别明显的1特点。1地方性122根据我国各地出现低云时的天气系统和形成低云的主要物理过程,可大致归纳为1、2、3、4等四种主要类型。1锋面低云2平回流低云3扰动低云4对流性低云123锋面低云可分为1、2、3。1锋上系统性低云2锋下扰动低云3碎雨云124锋下扰动低云是在锋后比较潮湿的冷气团中,由于扰动作用而形成的,云状多为1或2。1层积云SC2碎积云FC125对流性低云生成的条件有1、2、3。1大气低层不稳定2足够的水汽3适当的抬升力126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有1、21山脉迎风坡作用2地形辐合作用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127东风波是产生在副热带高压南侧深厚东风气流里自东向西移动的波动,与其相应的气压场是开口向南的倒槽。波槽线常呈南北向或东北西南向。波前为东北风,波后是东南风。波长一般为15002000千米,有的可达40005000千米。128CISK大尺度的边界层湿空气摩擦辐合激发了小尺度积云对流的发展,小尺度积云对流发展,大量潜热释放又为大尺度扰动发展提供能量,这种自激反馈使大尺度、中小尺度系统共同发展的机制就叫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机制(CISK)129赤道反气旋【答案】是形成或活动在热带辐合带向赤道一侧里的对流层低层的反气旋。130热带辐合带赤道地区低层气压场上为一低压带赤道低压带,而从流场角度来说,赤道低压带中的气流是南北两半球流向赤道的辐合带,现在统一把它称为热带辐合带ITCZ,亦称赤道辐合带。131高空冷涡是夏季活动在大洋上空的重要天气尺度系统,平均在200HPA上表现最为明显,而且活动也最频繁。7132赤道缓冲带在北半球,顺时针方向转动是反气旋、脊;在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转动为气旋、槽。在赤道上则非槽非脊,是中性地带,称其为赤道气流转换带、赤道缓冲带。133季风槽型辐合带主要出现在南亚到西太平洋一带,它的构成和季风紧密相联,主要特征是风向切变大。在北半球,季风槽辐合带的北侧是东或东北风,南侧是西或西南风;南半球其向赤道侧是西或西北风,向极地侧是东或东南风。这种辐合带在由西风到东风的过渡区中,风速通常都比较小,也称为“无风带”热带辐合带。134信风槽型辐合带是由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相会而构成的渐近线形式的辐合带,它主要位于北大西洋、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地区。135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大气中强烈旋转的暖性低压涡旋,是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根据中国气象局规定,根据其近中心最大风速将其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136热带风暴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根据中国气象局规定,近中心风力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137台风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强热带气旋,近中心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其中1213级为台风,1415级为强台风、16级或以上为超强台风。138飓风发生在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强热带气旋,近中心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139台风眼发展成熟的热带气旋,在深厚浓密的云区中往往存在一个直径几十千米的近似园形的晴空少云区,因其形状如洞眼,故名台风眼,亦称飓风眼、风暴眼。在云图上,台风眼表现为密蔽云区中心附近的一个大黑点,眼外为一环状的云墙与大范围的云区相连接。台风眼是成熟的热带气旋的中心所在,眼中心气压达最低值,从通过眼区的垂直剖面图可见,眼区的云很少,基本上为晴空少云区,只在低层有少量的层积云。风也很小,常为微风或静风。140云墙台风眼区外围的一个圆环状的云区称云墙或眼壁。云墙区主要是由强烈发展的对流云组合而成,云墙宽度一般为2030KM,云高一般可达15KM以上,空气具有非常强烈的上升速度,上升速度可达513M/S。云墙及其临近区域是风雨最激烈的地区,最强降水及破坏性最大的风常常发生在云墙区域里。141第二类条件不稳定在边界层里存在着大尺度的湿空气摩擦辐合,在那些水平辐合比较强的地方将出现对流云群,对流云群把低层的湿空气带向高空,湿空气潜热释放的结果将使对流云群所在地区的气柱变暖,气柱变暖将造成地面气压下降,形成涡旋扰动,涡旋扰动出现后,反过来又促使该地区湿空气摩擦辐合加强。如此,周而复始,这种自激反馈将使有组织的小尺度积云对流与大尺度扰动共同发展起来。概括起来说就是,大尺度的边界层湿空气摩擦辐合激发了小尺度积云对流的发展,小尺度积云对流发展,大量潜热释放又为大尺度扰动发展提供能量,这种自激反馈使大尺度、中小尺度系统共同发展的机制就叫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机制(CISK)。142热带气旋内力把热带气旋看作圆柱状涡旋,热带风暴内部各空气质点作相对于热带风暴中心运动时所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总效应,其方向是北偏西。8143季风冬、夏季风向的季节性反转和干、湿期的季节性交替出现。144季风环流系统与冬、夏季风相联系的环流系统,包括了中高纬和低纬、北半球和南半球的许多成员。145低频振荡将时间尺度大于710天小于一个季度的大气振荡称为低频振荡。146江淮切变线是指在850、700百帕图上,活动在江淮流域(黄河以南至南岭一带地区)的近于东西向的风的不连续线。147低空急流在日常工作中常把850百帕或700百帕等压面上,风速12米/秒的强风带称为低空急流。148普通单体雷暴通常把一个上升运动区(其垂直速度10M/S,水平范围从十千米至数十千米,垂直伸展几乎达到整个对流层)称为一个对流单体。只由一个对流单体构成的雷暴系统叫做单体雷暴。149超级单体风暴对流风暴的中尺度组织继续发展扩大,致使整个风暴呈单一实体的雷暴体。150多单体风暴由几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雷暴云单体组成的、强大的雷暴体。151飑线一种范围较小、生命史较短的气压和风的不连续线。它是由许多雷暴单体排列呈带状的狭窄云带。152雷暴高压位于成熟阶段雷暴下方的冷性中高压。153中尺度低压雷暴高压快速前进时在其后部产生的低涡。154下击暴流一股在地面或地面附近引起辐散型灾害性大风的强烈下沉气流。水平尺度约为440KM,地面风速常达到18M/S以上,有强的水平和垂直风切变。155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一种强大的、有组织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在卫星红外云图上发现的一种天气系统。其定义为1)大小,32OC红外温度云罩的面积不小于10万平方公里;52OC红外温度云罩的面积不小于5万平方公里。2)持续时间完全符合上述两条件的云区要持续6小时或以上;3)形状圆形或椭圆形,发展最旺盛时,偏心率不小于07。156龙卷从积雨云中伸下的猛烈的漏斗状云柱。157重力波在重力场作用下的稳定层结流体中,流体质点偏离平衡位置后所引起的一种波动。可分为重力内波和重力外波。158直线外推是指当系统的移动速度或强度变化率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即系统的位置和强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依此关系所做9的外推。159曲线外推当系统的移动速度或强度变化率接近于等加速状态,这时系统的位置和强度与时间呈曲性关系,依据这种关系所做的外推。160外推法当系统强度变化和移动具有连续性时,可以将系统过去的演变趋势进行外推,从而推测未来天气系统的强度、位置。161运动学方法当是利用系统过去运动和变化所造成的变高(或变压)的分布特点通过运动学公式,来预报系统未来的移动和变化的方法,又称为变压法(或变高法)。162地面风指的是近地面层的风,一般陆地是指距地面10米左右的风。163焚风沿背风坡下吹的干热的地方性风。最早指越过阿尔卑斯山山后在德国、奥地利谷地变得干热的气流。164地方性风指在大范围气压场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因地方特殊条件而形成的局地热力环流或动力环流中的风。165山谷风由于地表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地表差异明显的山谷地区易造成热力环流,即在温度高的地区,空气上升,在温度低的地区空气下沉。白天由于太阳辐射,山上温度高于山谷,晚上辐射冷却,山上温度低于山谷,导致在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这种现象称为山谷风。166海、陆风在海陆交界的地区,一般白天由于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所以陆地温度高,这样就会出现直接热力环流,从而导致在海岸线附近有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即通常所说的海风。在夜间,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热力环流的方向与白天的方向刚好相反,于是在近地面就会出现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即通常所说的陆风。167能见度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还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地面水平距离。168地面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地面向水平方向能看清最远目标物轮廓的距离。169雾雾是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的大量小水滴或冰晶而使能见度变坏的一种天气现象。170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流经冷的下界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称为平流雾。171辐射雾辐射雾是由于辐射冷却,近地面气温降到露点以下,水汽发生凝结(或凝华)而形成的雾。172蒸发雾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10结成雾。173扰动低云【答案】扰动低云是在锋后比较潮湿的冷气团中,由于扰动作用而形成的云。174平流低云、回流低云我国沿海地区,经常在入海冷高压脊或海上暖高压的西部或西南部出现一种低云,由于这种低云都是在空气从海上到大陆的平流过程中生成的,因此,常统称为平流低云。产生低云的高压性质不同,水汽条件和冷却过程也有所不同。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暖高压西部暖湿气流所产生的低云叫做平流低云。而将入海冷高压脊西或西南部增暖变湿后的气流所产生的低云叫做回流低云。175对流云由于空气的对流作用而形成的低云,称为对流性低云简称对流云。176城市热岛效应在大城市内,由于人口稠密,工厂林立,大多数建筑物为沙石和钢筋混凝土建成,它们的热传导率和热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作用,因而使城市中的年平均气温比郊区乡村高。这种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177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流经与风向垂直的某一单位截画积的水汽量。178对流天气的落区预报法179【答案】将对流天气出现时的一些物理条件表示在天气图上,根据综合这些条件的范围来确定未来对流天气出现的区域,称作对流天气的落区预报法。五、简答题(每题5分)180试述夏季影响我国的高层东风波和低层东风波的结构和天气。【答案】夏季对我国影响最大和最多的东风波有以下两种情况(1)形成于我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对流层低层东风波这种波往往出现在700HPA以下的台风北部倒槽里,或台风北上消失后南部残存的低压区里,500200HPA以上为副热带西风气流,且有西风槽自华西缓慢东移。低层波动与浓密云区大体同时在沿海一带出现,形成后缓慢西移,移速平均为810千米小时。云雨区主要出现在700HPA波后。(2)对流层高层东风波对流层高层东风波,一般在400200HPA表现最清楚。由于东风随高度增强,波轴一般也随高制度渐向西倾,坏天气主要出现在波前。单由这种波动造成的天气一般并不强烈,如果在高层东风波下方的季风气流中有扰动存在,这种低空季风扰动与高层东风波动叠加在一起,往往会产生剧烈的天气。181热带辐合带有哪两种基本类型它们的流场结构和天气分布有何不同【答案】热带辐合带分为信风槽型和季风槽型两种类型。A、信风槽型辐合带它是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以渐近线形式汇合的辐合带;主要活动在中东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信风区;辐合带上偏东风比较大,符合强度小;辐合带两侧无温度、湿度差别,辐合轴线近于垂直;辐合带上对流云团多呈带状分布,云带比较狭窄。11B、季风槽型辐合带它是赤道西风与南北半球的东北风或东南风汇合构成;它只是出现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季风区;辐合带上风速比较小,但辐合强度很大(又称无风辐合带);北半球夏季辐合带北侧温度略高,南侧湿度很大,辐合带随高度向南倾斜;辐合带上的对流云团多呈涡旋状沿辐合带排列,天气区宽、降水强。182试述热带辐合带形成和维持的机制。【答案】(1)海温的作用当空气移到暖洋面时,边界层中的蒸发、非绝热加热以及边界层中的摩擦辐合上升和湍流混合作用,可以使气团迅速变暖变湿,到达一定程度,就开始凝结成云,释放潜热加热大气。这种凝结加热和洋面加热,共同促使地面气压逐渐下降,它反过来又增加了摩擦辐合上升运动和暖洋面上云胞的进一步发展。如此反复作用,形成和维持了辐合带。(2)第二类条件不稳定增长机制的作用由于边界层的摩擦辐合作用,使空气流入而上升增强,产生水汽凝结释放潜热,水汽凝结潜热释放的结果,增强了对流层中上层的力管场,反过来又使低层辐合增强。这样使大范围对流云系不断地自激发展,以至形成一条辐合带。(3)边界层临界纬度机制作用183运用位涡守恒原理,说明东风波从东中太平洋信风区移到季风区时,其结构和天气的变化。【答案】根据位涡守恒原理CONSTPA在低纬,绝对涡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流线曲率,即波轴线上绝对涡度最大,向两侧逐渐减小。东风波从东中太平洋信风区移到季风区时,坏天气区由波后转移到波前,显然这种变化是与中太平洋与西太平洋低纬地区风的垂直结构发生变化密切关联的。(1)、当东风波在东中太平洋信风区时,波速小于低层基本气流速度(),波后气柱有流向波槽的相对运动,绝UC对涡度应增大;波前气柱有远离波槽的相对运动,绝对涡度应减小。根据连续方程()可知,A是气柱底面积,CONSTP增大必伴有A缩小,短粗变细长;减小必伴有A增大,细长变短粗。必然有波后增大,增大,A减小,空气辐合;A波前减小,减小,A增大,空气辐散;P2、当东风波在西太平洋季风区时,波速大于低层基本气流速度(),波后相当于负涡度平流,使气柱绝对涡UC度减小;波前相当于正涡度平流,使气柱绝对涡度增大。因此结论正好与时相反,波前空气辐合,波后空气辐散。184简述高空冷涡的结构和天气特点,对低层扰动发生发展的作用【答案】冷涡有两类第一类云型特点是冷涡以南和以北各有一条弧形卷云带,涡旋中心是晴空区,位于低层副高12脊线附近,低层没有气旋性扰动配合;第二类云型,冷涡中心附近云量非常少,但在冷涡以东和以南有大范围对流云团。低层处在副热带高压与热带辐合带之间的偏东风气流里,冷涡的东南侧,低层有气旋性扰动存在。它在200HPA最明显,200HPA以上为暖心结构,以下为冷心结构,冷涡中心附近上层辐合,下层辐散,对流层里盛行下沉运动,对流层中部为干燥的低位能大气,对应为晴好天气,冷涡外围是多云带,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盛行上升运动,对流层中部有一条潮湿的高位能通道。高空冷涡的这种结构,对冷涡外围低层扰动的维持和发展是有利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冷涡外围云带里提供了穿越对流层中部的高高位通道,有利于维持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扰动的存在;二是冷涡中心附近的少云区里,提供了补偿的下沉运动,这也是扰动的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185夏季南海西太平洋地区辐合带的活跃期与不活跃期的形势和天气分布有何不同【答案】1不活跃阶段辐合带弱,位置偏南,在非律宾以东地区靠近赤道。流场上主要表现为一条弱的来自南北两半球的信风气流间的汇合线。即辐合带呈信风槽型。辐合带上云系面积较小,分布散乱。这个阶段辐合带少有扰动发展,台风活动相对较少。2活跃阶段辐合带呈季风槽型。由于南北半球气流的相互作用,在辐合带上水平风切变较大的地方开始出现一些气旋性涡旋环流,相应有大面积云团。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一条东西向的稠密云带。位于辐合带北侧的热带扰动,最易发展成台风。常常有几个热带扰动同时或相继发展成台风。多台风活动的流场特征,就是活跃型辐合带的存在。这两种过程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往往是交替出现,而且活跃阶段一般总是伴随有该地区的季风爆发,不活跃期则伴有季风中断。其变化周期亦为两周左右。186什么是东风波波前和波后一般都是什么风其温压场结构有何特点【答案】东风波是产生在副热带高压向赤道侧的深厚东风气流里的自东向西移动的波动。在北半球,形同开口向南的倒槽;波槽线常呈南北或东北西南走向;波前为东北风,波后为东南风;波长一般为15002000公里,最大可达4000公里。东风波的温度场结构,是下冷上暖的复合结构。在600百帕以上便属暖性,而且在对流层上半部有明显的暖心存在,这种暖心的存在是热带扰动发展的重要的能源机制,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机制(CISK)。187什么是赤道反气旋、高空冷涡它们中心附近盛行什么样的垂直运动【答案】赤道反气旋指的是形成或活动在热带辐合带向赤道一侧里的对流层低层的反气旋。赤道反气旋区以下沉气流为主,最强下沉区多位于反气旋南侧。高空冷涡是夏季活动在大洋上空的重要天气尺度系统,平均在200HPA上表现最为明显,而且活动也最频繁。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188低纬热带大气的基本特征和天气特点,大尺度扰动的主要能源是什么【答案】基本特征(1)非地转运动强、热力参数水平分布均匀2低层湿度大、温度高、静力稳定度小天气特点1大尺度系统温压场形势弱、要素日变化大2中小尺度系统活跃、对流天气频繁有组织的中小尺度积云对流释放的凝结潜热反馈是大尺度系统发展的主要能源。189我国是如何对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进行分级的【答案】2006年6月1日开始,我国采用的热带气旋分级标准是13最大风速108171M/S,风力67级,称热带低压;最大风速172244M/S,风力89级,称热带风暴;最大风速245326M/S,风力1011级,称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327414M/S,风力1213级,称台风。最大风速415509M/S,风力1314级,称强台风。最大风速510M/S,风力15以上,称超强台风。190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案】热带气旋生命史,分为个阶段形成期由最初的低压环流出现时开始到发展到强度够热带风暴的标准为止。发展期热带风暴继续发展直到中心强度不再增加、风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从中心强度不再增加、风速不再加大,而热带风暴范围逐渐扩大,直至达到热带风暴等级的风力范围达到最广。衰亡期热带风暴减弱填塞,或者进入中纬度因冷空气侵入而转变为温带气旋。191全球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在哪几个地区【答案】主要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东北太平洋、西南印度洋、西北大西洋、西南太平洋、东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八个地区。192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主要有哪几种移动路径【答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路径,大致可分四类,西行类,西北行类,转向类,复杂路径类。193从水平风场变化特征看,热带气旋风场分布哪几圈【答案】按风场变化特征看,热带气旋区风场分布可分三圈外圈风力小于8级,向内逐渐增大;中圈气压梯度最大,辐合最强,宽度20KM;内圈眼壁内部,直径1060KM微风194从径向风垂直分布特征看,热带气旋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答案】1)流入层(内流层)3KM以下,最强流入在500M高度,是热带气旋中能量和水气的输入层。2)流出层(外流层)10KM以上,200HPA以上有最强流出;以辐散气流为主。3)过渡层(切向运动层)310KM流入流出相对较小,主要表现为切向运动。195什么是热带气旋的暖心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热带气旋热力性质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暖中心结构。这是由于在流入热带气旋中心区的辐合上升气流中具有充沛的水汽,当其凝结时释放出大量潜热,加上成熟的热带气旋眼内下沉气流引起的绝热增温,是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强烈增温,形成暖中心结构。这种暖中心结构在对流层中上层最为明显。成熟的热带气旋在对流层中上层其中心温度一般比周围环境温度高10C以上。196红外卫星云图上,台风眼的形状和大小于热带气旋强度有何关系【答案】一般来讲,卫星云图上台风眼越小,边缘越光滑,热带气旋强度越强。197热带气旋的灾害性天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热带气旋的灾害性天气主要主要表现在大风、风暴潮、雨、大浪四个方面。14198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水汽来源主要有哪几条【答案】水汽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来自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的西南侧,以东南气流的形式流入登陆热带气旋中。第二是来自南海的热带海洋气团或季风气团,以偏南或西南气流的形式流入登陆热带气旋。第三是来自印度洋或孟加拉湾的赤道气团,这种气团十分潮湿,对流不稳定层次很厚,以西南气流的形式流向华南及长江流域。199地形对热带气旋降水有何影响【答案】山地等地形的迎风坡能加强热带气旋底层的水汽辐合,加强上升运动,因此可加强热带气旋在该地区的降水量。200热带气旋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案】广阔的暖洋面、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小、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热带低层扰动的存在。201什么是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机制【答案】在边界层里存在着大尺度的湿空气摩擦辐合,在那些水平辐合比较强的地方将出现对流云群,对流云群把低层的湿空气带向高空,湿空气潜热释放的结果将使对流云群所在地区的气柱变暖,气柱变暖将造成地面气压下降,形成涡旋扰动,涡旋扰动出现后,反过来又促使该地区湿空气摩擦辐合加强。如此,周而复始,这种自激反馈将使有组织的小尺度积云对流与大尺度扰动共同发展起来。概括起来说就是,大尺度的边界层湿空气摩擦辐合激发了小尺度积云对流的发展,小尺度积云对流发展,大量潜热释放又为大尺度扰动发展提供能量,这种自激反馈使大尺度、中小尺度系统共同发展的机制就叫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机制(CISK)202热带气旋的内力的物理含义是什么【答案】热带风暴的内力实质上是热带风暴内部各空气质点作相对于热带风暴中心运动时所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总效应。203影响热带风暴移动的热带天气系统有哪些【答案】主要有热带辐合带、东风波、双热带气旋或热带气旋与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204热带气旋一般多在什么条件下出现异常路径【答案】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容易出现异常路径(1)大型基本流场微弱,热带气旋处于大型均压场中(停滞,打转);(2)大型基本气流发生突然变化(突然折向);(3)多热带气旋同时存在,距副高较远的热带气旋(打转、摆动);(4)热带气旋与其它尺度相近的系统相互作用(折向、摆动、打转)。205简述亚洲冬季风的主要成员。【答案】西伯利亚高压、印度尼西亚的季风槽、对流层低层的季风涌、西太平洋副高和副热带东风急流。206简述青藏高原对季风形成的作用。【答案】对青藏高原上空的大气来说,39月份是热源,冬季由于强烈的辐射冷却,是冷源。因此夏季在高原低层形成热低压,盛行气旋式环流,它与西太副高相配合,不仅使其东侧的西南季风增强,而且使夏季西南季风更加深入到华北以至东北地区。夏季高原巨大的热源,有助于高层南亚高压和东风急流的形成和维持,与印度西南季风的爆发有直接关系。冬季,高原低层形成冷高压,盛行反气旋式环流,东南侧盛行北东北风,与东亚冬季风一致。207简述夏季风在东亚建立的标志。【答案】华南沿海出现切变线,暖湿季风气流到来,华南前汛期进入季风雨期,形成从西南半岛北部伸至南海的季15风槽。208暴雨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答案】(1)充沛的水汽供应。包括两层含义,即气柱中含水量较多,达到一定的量值,再者有较为宽广的水汽源地。(2)强烈的上升运动。空中冷却凝结的物理过程主要是铅直上升运动的绝热冷却。其作用为使空气达到饱和再凝结成雨滴产生降水,以及可将低层水平输送进来的大量水汽源源不断的向上输送,使得绝热冷却凝结成云降水的过程得以持续循环进行。(3)较长的持续时间。某地产生暴雨一是系统稳定少动;二是降水系统反复生成或经过。(4)有利的地形,最大雨量往往出现在迎风坡上,尤其是面向暖湿气流来向的喇叭口形山谷中。209与降水有关的大气垂直上升运动大致可为哪几类【答案】(1)锋面抬升(爬升)作用引起的大范围斜压性上升运动。(2)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引起的大范围动力性上升运动。这主要是指大尺度天气系统的作用,既包括锋面、气旋、低涡、切变线、高空槽等西风带低值天气系统;也包括了台风、ITCZ、东风波等热带天气系统;还包括了低空急流,气流汇合带等流场系统以及热带云团等系统。(3)中尺度系统引起的强烈上升运动。中尺度系统如飑线、重力波、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中尺度辐合线等都能在100200千米以下的活动范围内引起强烈上升运动,其数值比大尺度天气系统引起的大范围上升运动大一个量级。这种中尺度系统正是造成局地大暴雨和烈性风暴的主要原因。(4)小尺度局地对流活动引起的上升运动。当大气中具备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遇有大、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激发,可以引起大范围降水和中尺度暴雨。而小尺度的热力扰动,日射增温可引起局地热雷雨,但由于为时短促,一般不致达到50毫米以上的暴雨程度。(5)地形引起的上升运动。210江淮切变线南北移动的天气形势有哪几类【答案】江淮切变线的移动主要与其南北两侧的天气系统强度有关。一般来说,当北方系统占优时,切变线南移;反之,南方系统占优时,切变线北上;双方势均力敌时,切变线呈准静止状态。切变线南移主要发生在北方势力居于主导地位之时。根据经验,这种情况经常在以下场合中出现(1)当空中低压槽和地面气旋东移入海并发展加深,导致后部冷空气大量南下,北侧高压加强,偏北风加大,切变线南移。(2)当切变线北侧高压南下,或切变线上空500百帕有大槽刚过,偏北气流因而加强,切变线南移。(3)700百帕切变线上如有低涡发展,涡后偏北气流携带冷空气南下,这时涡后部的切变线将向东南方向移动。(4)当西太平洋高压势力减弱并向东或向南撤退时,切变线则随之南移。切变线的北进则是发生在南边的势力居于主导地位之时,通常发生在下列情况下(1)太平洋高压西伸脊加强北上时,切变线亦随之北上。(2)在空中500百帕当我国西部有低槽(低压)迫近切变线,或700百帕上有低涡沿切变线东移时(地面往往有气旋发展),使东段切变线南侧的偏南气流加强,引起东段切变线北进,而西段则南移。(3)当切变线北方小高压东移至华东附近并与西太平洋高压合并时,江淮切变线西段常变成暖锋式切变向北移动。211根据ORLANSKI1975的定义,中,中,中尺度是如何划分的16【答案】2002000KM;20200KM;20KM212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气象要素的水平梯度大;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天气变化强烈、迅速。213中小尺度系统与大尺度系统的关系【答案】(1)大尺度系统给中小尺度系统的活动提供了环境背景条件(如动力条件、热力条件、稳定度条件、水汽条件等);(2)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消演变活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大尺度系统的发展动向。214根据CHISHOLM和RENICK1972的分类,局地对流系统可分为哪三类【答案】普通单体雷暴;多单体雷暴;超级单体雷暴。215简述BYERSBRAHAM雷暴生命史模式。【答案】BYERSBRAHAM雷暴生命史模式包括三个阶段塔状积云阶段、成熟阶段、消散阶段。(1)在塔状积云阶段,云内为一致的上升气流,单体向上发展,通过积云边界有干空气被挟卷进来,单体形成后,大量湿空气凝结,降水形成,下沉气流开始出现。(2)成熟阶段的特点是降水落地,上升气流更加强盛,云顶出现上冲峰突,由于降水质点对空气产生拖曳作用,使对流单体下部产生下沉气流,雨滴蒸发使空气冷却,下沉气流受负浮力作用而被加速,当下沉气流达到地面时,形成地面冷空气和水平外流,其前沿形成阵风锋,流出气流处有新的单体发展。(3)消散阶段时云内下沉气流逐渐占优势,最后完全替代上升气流。216在雷达回波中,超级单体风暴具有哪些特征【答案】(1)在风暴移动的右边有一个持续的有界弱回波区BWER,在RHI距离高度显示器上有穹窿,它的水平尺度510KM,弱回波区或无回波区经常呈园锥形,伸展到整个风暴的一半到三分之二的高度,穹窿是风暴强上升气流处,上升速度达2540MS,由于上升气流强,水滴尚未来得及增长便被携带到高空,形成弱回波区。(2)在平面上,超级单体是一个单一的细胞状结构,其外形呈圆到椭圆形。它的水平特征尺度2030KM,垂直伸展1215KM。(3)最强的回波位于BWER的左边,在紧靠BWER的一侧有夹杂大冰雹的降水。(5)风暴中存在从中心向下游伸展的大片卷云羽,长度达60150KM。与其相伴的是100300KM的可见云砧。217简述强风暴的三维气流模式【答案】超级单体风暴是单一的强大环流系统。1962年BROWNING和LUDLAM曾给出一个风暴内部气流的二维模式,风暴生长在强切变环境中,其内部有组织化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同时并存,上升气流来自对流层低层,下沉气流来自对流层中层。以后对这种气流模式提出改进,加上了第三维,清楚表明了上升气流从右前方进入风暴,到高层作气旋式扭转进入云砧区。下沉气流在对流层中层从风暴右边进入,在左后方低层离开风暴。218为什么强风暴中具有双涡结构【答案】这是因为在有较强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发展起来的风暴,从低层流入风暴的暖湿空气,它的流向与环境风方向相反,当热力上升气流与迎面的环境相对风相遇时,在风暴的中层便有双涡产生,即气流绕过风暴南边有利于造成气旋性旋转,气流绕过风暴北边有利于造成反气旋性旋转。在风暴中层发展起来的双涡,其旋转方向有助于把环境气流阻塞住,而低层气流由于同环境相对风的方向相反,双涡之间便将吸入更多的空气,能很有效的维持风暴内部的高速上升气流,从而风暴能维持而不受环境风的干扰。17219为什么在许多风暴中常见的是一个气旋性涡旋结构【答案】在气旋性涡旋南缘有下沉气流,该处常出现钩状回波。下沉空气来源于风暴西缘的环境空气,当它与风暴云体相遇时,即与气旋涡旋的外部环流混合,通过云滴蒸发冷却造成下沉运动,两者混合之后使气旋性环流旋转更强,因而可使更多的吸入空气围绕风暴的南缘运动。这对造成钩状回波是有利的。因而龙卷的生成与中尺度气旋涡旋的气旋性环流以及通过旋转区的动力上升气流有关。在风暴北侧由于反气旋环流把大量的降水带入其中,使其比气旋环流衰亡得更快,这是由于降水拖带作用造成的。因而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