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一曲胡笳救孤城沪教版.doc_第1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一曲胡笳救孤城沪教版.doc_第2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一曲胡笳救孤城沪教版.doc_第3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一曲胡笳救孤城沪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知道“四面楚歌”的故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题;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试着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研读重点语句,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感受刘琨在困境中的心境,对他“一曲胡笳救孤城”的智慧之举产生敬佩之情。重点难点:1、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对刘琨“一曲胡笳救孤城”的举动产生敬佩之情。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用心感受一下它的旋律和意境。播放音乐:胡笳音乐谁能告诉我,回荡在我们耳边的乐曲声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对,就是用这种名叫胡笳(出示:胡笳)的乐器演奏的。板书:胡笳。指着板书:它是古代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类似于我们用的笛子。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学习一篇与胡笳有关的课文,一同感受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板书课题,齐读。指着板书:胡笳与孤城本来并没有什么关系,然而,一个“救”字却把两者紧紧相连。胡笳不是兵器,那它怎么能救孤城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浏览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2、自由准备后指名交流。随机板书:西晋末年、匈奴、晋阳城、刘琨(刺史)3、点评。(通过加时间、人物,把课题说具体了)三、研读课文,品词品句。(一)研读一座“孤城”晋阳城那么,刺史刘琨驻守的晋阳城怎么会成了一座孤城的呢?(板书:一座孤城)手指板书:孤城。课题中的孤的意思是(孤立无援)。轻声读读课文的第1、2节,划出晋阳城成为孤城原因的句子。2、交流。预设:A、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1)理解:水泄不通(晋阳城被层层包围,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板书:敌军围困2)结合“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体会两者兵力之悬殊。(以两千去抵挡五万匈奴兵,好比是鸡蛋碰石头)。板书:兵力悬殊守城之艰难。B、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1)板书:援军未到 兵力减弱 粮食减少2)体会守城之艰辛。(已经防守了好几天了,士兵有所伤亡;因为被包围,粮食无法运进城,城里的粮食一天天减少)3、可见,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读好这些句子。出示: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4、能试着根据板书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晋阳城是怎样变成一座孤城的?自由准备后交流。点评。(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说出了晋阳城成为一座孤城的原因。)5、晋阳城就这样成了一座孤城,作为总指挥的刘琨真是(急的团团转)!(板书:急)(二)研读一曲胡笳救孤城。1、研读一声长啸1)那么,此时此刻的他想到了什么?他又做了什么事?边默读课文的第3-4节,边思考。交流。出示:这时,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月光下,远处匈奴骑兵的营地隐约可见。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引读: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远处是(匈奴骑兵的营地),远方是(冷月、荒漠、山丘),面对此情此景,刘琨禁不住要像虎啸一样狂吼,像海啸一样宣泄,像北风呼啸一样呐喊,于是,他发出(一声声长啸)。(板书:一声长啸)。刘琨的心里肯定波涛汹涌,思绪万千,那么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出示:此时此刻,刘琨想到_。指名说。(引导学生:作为儿子的刘琨作为丈夫的刘琨作为刺史的刘琨)能试着把几句连起来说说吗?出示:此时此刻,刘琨想到_,想到_,想到_,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自由准备、指名交流。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指名读。(点评:凄凉、孤独、无助)小结:是呀,晋阳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刘琨自己一时又无计可施,他的内心充满了(失望),所以在他看来,那是一轮(冷月),一片(荒漠),一座(孤城)。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此时此刻的刘琨,百感交集,积聚胸中却又无处宣泄,只有发出一声声长啸,那可是一声长啸一分忧啊!(板书:忧)让我们试着揣摩刘琨此时的心情,读好它。(配乐朗诵,全班齐读。)3)这一声声不同寻常的、凄厉的长啸在茫茫荒漠、漫漫长夜中回荡,传到了远方,传到了(匈奴的兵营),惊醒了(匈奴兵),发出了(一阵骚动)。板书:骚动。骚动的意思是(受某种原因或情绪感染,心理产生不安定的波动)。让匈奴兵的情绪受到了感染,心理产生不安定的波动的正是(刘琨的一声声长啸)。他的长啸无意之中发挥了作用,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这启发了刘琨(板书:启发),让他想起了“四面楚歌”的故事。(板书:四面楚歌)4)、出示:四面楚歌:公元前202年,项羽的楚军被刘邦的汉军包围在垓下。一天夜里,项羽突然听到军营外歌声四起,凄凉悲切,动人心弦。原来是刘邦命令士兵在夜深人静之时唱着项羽家乡楚地的民歌。项羽和兵将们听到了家乡的民歌,情不自禁跟着唱了起来,有的人被歌声感动的热泪盈眶,全都开始思念家乡和亲人来了,哪有心思打仗。于是,军心涣散,有的士兵开始趁着夜色逃亡,跟随项羽的士兵越来越少。项羽带着为数不多的将士们拼死突围,最终因寡不敌众,兵败乌江,别姬自刎。让学生自由读。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指名说。借助老师给的提示,你可能说的会更完整。出示:刘邦用_,勾起_,涣散_,使得_。于是,刘琨想,_。2、研读一曲胡笳。1)因此,刘琨忙叫人取来(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胡笳),朝(匈奴兵营吹奏起来)。(板书:一曲胡笳)刘琨善于音律,特别擅长吹奏胡笳,所以,从他口中吹出的胡笳音乐是怎样的乐曲声呢?交流。出示: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思念在外的丈夫理解:悦耳动听、哀伤凄婉(指名说)此处的省略号告诉我们呼唤思念的不只是年老的慈母和年轻的妻子,还可能是(指名说)想象写话: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选取其中的一个角色写一写(配乐)。播放胡笳音乐。出示: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_”;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_”;还像_:“_”。交流点评。(抓住“呼唤”、“思念”、“期盼”等)2)这样悦耳动听却又哀伤凄婉的曲子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很远,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文字,用心去感受当时的情景。(齐读)3)他一遍遍地吹奏那深情的乐曲,他吹的太好了,就连自己(也被感动得流下热泪),那是因为(他自己带着浓烈的感情在吹)(随机板书:情)那么,匈奴兵听了胡笳曲之后又会怎样呢?出示: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人的思乡之情,并很快感染了大部分将士。他们士气低落,有人还结伙逃回去了。匈奴首领眼看将士们已无心作战,就下令连夜撤兵,退回家乡去了。播放胡笳音乐。同学们,有几首诗说的很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什么也抵挡不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对长期在外作战的匈奴士兵更是如此。他们有白发的老母亲,有勤劳持家的妻子,也有嗷嗷待哺的儿女,“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们远离家乡,冒着生命危险在外作战,能不能活着回去见到亲人,都说不定。“不知何处吹胡笳, 一夜征人尽望乡”。匈奴兵听到了胡笳曲,勾起了(思乡情),发出了(幽幽的哭泣声),他们(士气低落),(无心作战),甚至有人(结伙逃回去了)。无奈之下,匈奴首领只好(下令连夜撤兵)。板书:退兵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刘琨一声长啸,一曲胡笳,长啸慑敌,胡笳退兵,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不伤一兵一卒,不战而屈人之兵,挽救了一座孤城,挽救了全城百姓,也使得将士们不至于埋骨他乡,亲人们不至于生离死别。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刘琨以他的勇敢和智慧流芳百世。难怪诗人陆游会说(出示):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2、如果说刘邦四面楚歌唱败项羽,那么刘琨一曲胡笳吹退了匈奴。出示:课文最后一节,齐读。这真是:一曲胡笳救孤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