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1)单位。国际单位:_。常用单位及换算。,米(m),mm,nm,dm,mm,(2)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如图,刻度尺的量程_,分度值_。测量时:三会。a.会放:_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b.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c.会记:测量结果由_和_组成。如图所测量的铅笔的长度为_。,15cm,1mm,零刻度线,紧靠,垂直,数值,单位,10.50cm,2.误差:(1)定义:_与_之间的差异。(2)减小方法:_求平均值。(3)误差和错误:_可以减小,_可以避免。3.时间的测量:(1)单位及换算:1h=_min=_s。(2)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测量值,真实值,多次测量,误差,错误,60,3600,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_,路程_的运动得快。(2)相同路程,比较_,时间_的运动得快。,经过的路程,长,所用时间,短,2.速度:(1)意义:描述物体_的物理量。(2)大小:物体在_内通过的路程。(3)公式:_。求时间:求路程:_。,运动快慢,单位时间,s=vt,(4)单位及换算:1m/s=_km/h。(5)两种运动。匀速直线运动:_的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变速直线运动:_的直线运动。,3.6,速度不变,相等,速度变化,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的过程。,位置改变,2.参照物:(1)定义: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作为_的另一个物体。(2)运动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如图,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_的;以扶梯为参照物,乘客是_的。,标准,参照物,运动,静止,(1)如图所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以为参照物,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的。,(2)如果汽车的速度表如图所示,汽车的速度是km/h,1h后乘客离此地km。(3)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80km/h,行驶200km,所经历的时间为h。参考答案:(1)地面静止(2)100100(3)2.5,1.长度的估测:对长度(1m、1dm、1cm、1mm)形成具体的认识,常识性了解一些常见的物体长度,如一拃的长度大约为20cm、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一步的长度约为70cm等。,2.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1)选。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大于物体的长度;刻度尺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此外还要考虑测量的可行性。(2)放。对齐零刻度线;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对齐或平行;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3)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以其他整刻度线为“零”起点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等于终端刻度值减去“零”起点刻度值。(4)记。估读时,若被测物体的末端和整刻度线对齐,估读数字是“0”;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最后记录的结果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与测量值一致。,【易错警示】当估读值为0时,0不可以省去,如1.20cm或1.00cm中,所有的0都不可以省去。,【拓展延伸】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当待测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实现间接测量。选择设计测量方案时应遵循简便易行、误差越小越好的原则。(1)累积法(也叫测多求少法):在待测物体的长度很小,而测量用的刻度尺精确度又不够时,可以先测出若干个和它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然后用总长度除以这些物体的个数,就得到待测物体的长度。,(2)以直代曲法(也叫化曲为直法):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可以先量出一小段直线的距离,然后看一下曲线一共有多少段这样的直线,即可计算出曲线的长度。(3)滚轮法(也叫以轮代尺法):测量曲线长度时,用一个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再测出滚轮的周长;然后用滚轮的周长乘以滚动圈数,即可算出曲线的长度。(4)平移法(也叫化暗为明法):有些待测的长度隐含在物体内部,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可借助其他工具把待测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例如,要测硬币的直径,就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典例1】(2012盐城中考)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思路导引】解答本题要抓住三点:,【精讲精析】选c。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有刻度的一边要跟被测物紧贴,这样便于准确读数;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即沿着被测长度,不能歪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要与被测物的起始端对齐。a、d选项没有将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且d项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b选项没有将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故选c。,【方法归纳】“读数”方法,【变式训练】(2012福州中考)如图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cm。【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读数。物体的长度等于物体末端的刻度与始端刻度之差,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木块的长度是1.45cm,合理即可。答案:1.46(1.451.47),(2011怀化中考)李阳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在一支铅笔上紧密地单层缠绕4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mm。,【解析】先测出总长度再除以缠绕的圈数,然后就得到每一圈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即为最小两刻度之间的距离,通过观察知本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在进行长度测量时要进行估读,总长约为2.35cm,总圈数为40圈,所以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导线的直径约为0.59mm。答案:12.35(合理即可)0.59(合理即可),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2)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3)在时间及路程都不同时,比较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即比较速度。2.速度的计算:(1)求速度:(2)求路程:(3)求时间:,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速度的大小恒定不变,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着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反映它的运动快慢。,4.平均速度:(1)含义:平均速度是指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快慢程度,并不表示物体每一时刻的速度。同一物体在不同“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能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平均速度是该段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并不是“速度的平均值”。(2)计算方法:,【拓展延伸】物体运动的其他形式速度(矢量,有大小有方向)改变的运动(或是大小,或是方向)(即a0)称为变速运动;速度大小不变(即a=0)、方向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运动。而变速运动又分为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和变加速运动(加速度改变)。所以变加速运动并不是针对变减速运动来说的,是相对匀变速运动讲的。,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必须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匀变速运动既可能是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比如平抛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和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是一种理想运动过程。“变加速运动”是相对于“匀变速运动”而言的。我们把加速度(或合外力)恒定的运动称为“匀变速运动”,把加速度(或合外力)变化的运动称为“变加速运动”。,【典例2】(2013泰安中考)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思路导引】解答本题需抓住以下两个关键点:(1)所用时间为始末时间之差。(2)火车通过桥梁时通过的路程为桥梁和火车总长。,【精讲精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速度的计算。(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为16:30-7:30=9h,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v1=(2)列车通过桥梁的行驶速度v2=144km/h=40m/s,火车过桥时通过的路程为火车长度s1与桥梁长度s2之和,即s1+s2=v2t2,则火车的长度是s1=v2t2-s2=40m/s25s-400m=600m。答案:(1)100km/h(2)600m,【失误档案】解答此类问题,容易出现以下失误(1)s、v、t三个物理量不对应同一个物体或不是同一过程中的量;(2)运用公式时,单位不统一;(3)在解答过程中各物理量不带单位;(4)平均速度求成速度的平均值。,【变式训练】(2012菏泽中考)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km/h。,【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汽车行驶所用时间t=3h,汽车通过的路程是s=27582km-27462km=120km,汽车的平均速度是答案:40,1.参照物选择原则:,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2)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3)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4.相对静止:如果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即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相同。,【易错警示】(1)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不动的。但参照物不是真正的静止不动,因为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2)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若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位置是不可能变化的,那么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典例3】(2013武汉中考)“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携手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思路导引】,【精讲精析】选c。本题考查物体的相对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间有位置变化就是发生了相对运动,没有位置变化就是相对静止。“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两者间没有位置变化,相对静止,它们与地球间有位置变化,相对于地球来说是运动的。,【方法归纳】参照物的选择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变式训练】2012年11月25日,我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在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顺利起飞。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的;以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解析】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取。以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的位置没有改变,飞行员静止;以航空母舰为参照物,飞行员的位置发生改变,飞行员是运动的。答案:静止航空母舰,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解析】选d。图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烟向左飘,说明此时有风向左;对于甲车来说,甲车上的旗子向左飘,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以地面为参照物,一是静止;二是甲车向右运动;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乙车运动情况较简单,乙车向左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常见的描述运动的图像有s-t图像和v-t图像。1.s-t图像解读:(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该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的速度越大。(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2.v-t图像解读:(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如图所示,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一条水平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图像表示物体在做加速运动。,【典例4】(双选)(2013潍坊中考)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s乙,所以v甲v乙,故a选项正确;在1520s内,甲物体的路程不变,所以甲物体没有运动,而处于静止状态,所以b选项错误;由题图可知,两物体在路程都是100m时相遇,此时所用的时间都是15s,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方法归纳】做图像题的方法,【变式训练】(2012泉州中考)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解析】选b。分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速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速度是定值。a图像是一个错误图像,其描述的运动根本不存在;c、d所描述的运动,其速度都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所以a、c、d都是错误的。b图像的速度是定值,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所以选b。,(2011湖州中考)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km/h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km/h,【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体运动图像的分析。由题图可知,在8:27突然减速,说明此时紧急刹车,a对;在8:238:27这段时间内车的速度保持60km/h不变,而且是8:208:30这段时间内的最大速度,所以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0km/h,所以b、c对,d错。,1.实验器材:烧杯、水、长60100cm的玻璃管。测量仪器:_、_。2.实验方法:图像法。,刻度尺,秒表,3.实验设计与步骤:(1)向玻璃管注满水,管内留一个小气泡。(2)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用秒表分别测量气泡从某点向上运动10cm、20cm、30cm、40cm所用的时间。4.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计算各区间(每隔10cm)所用的时间和相应的速度。(2)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3)实验结论: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比,运动速度可以看作是_的。,不变,正,5.问题探究:(1)气泡在水中上升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气泡的重力可以忽略,气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2)实验中,为什么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才和时间近似成正比?提示:气泡在开始运动时,浮力大于阻力,加速上升,阻力增大,当阻力等于浮力时,受平衡力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3)本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点是什么?提示:气泡上升到不同的高度(运动的路程)时,时间的测量。玻璃管中要注满水,并密封,防止气泡在实验中消失。玻璃管翻转要迅速。,【典例】(2011湘潭中考)如图所示,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向上运动,点b、c、d是每隔2s记录的气泡位置。则气泡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在ad段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解析】本题考查气泡在油中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由题图知,从b到c经过的时间为t=2s,路程s=20.0cm。则bc段的平均速度:由题图知,从a到d,气泡经过各点时时间相等,但sab、sbc、scd不相等,故在ad段做变速直线运动。答案:0.1变速,【延伸探究】结合典例探究以下问题:(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为了得到气泡的运动规律,需要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选填“快”或“慢”)。【解析】(1)由于气泡在玻璃管中上升,故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是运动的;(2)气泡运动得越慢,越便于精确测量路程和时间。答案:(1)运动(2)慢,1.一支未使用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a.10cmb.20cmc.30cmd.40cm【解析】选b。一般新铅笔的长度为17cm,可以用自己身上的“尺子”估测,一拃大约是20cm,故选b。,2.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这里的“静止”是指()a.相对太阳静止b.相对地球静止c.相对月球静止d.相对火星静止,【解析】选b。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所谓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指卫星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改变,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即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以太阳、月球或火星为参照物,卫星都是运动的。,3.旋转餐厅多数位于摩天大厦或者高塔的顶楼。旋转餐厅的地板之下有轨道移动,这令整个餐厅360度旋转,顾客可以一边就餐,一边饱览户外景色。如果以旋转餐厅的地面为参照物,则()a.就餐的顾客是静止的b.就餐的顾客是运动的c.楼下的酒店是静止的d.周边的建筑是静止的,【解析】选a。以旋转餐厅的地面为参照物,楼下的酒店、周边的建筑都是运动的;而就餐的顾客随旋转餐厅一起旋转,相对于餐厅的地面位置没有改变,所以就餐的顾客是静止的。故选a。,4.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知,符合要求的图像要表示两层含义:一是能表示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能表示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a、b、c三项中的图像都能表示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是a、c项表示了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项表示了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符合题意;d项中的图像表示甲、乙做加速运动。,5.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五会”,其中“会看”是指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因此b正确。通过图示可知刻度尺每大格表示1cm,每小格表示0.1cm,估读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答案:b2.45(2.432.47均可),6.如图所示,大表盘一周表示的是s,分度值为;小表盘一周表示的是min,此时停表示数为s。,【解析】由题图可知:大表盘一周表示30s(0.5min),分度值为0.5s;小表盘一周表示的是15min,分度值为0.5min,此时停表示数为73s(或1min13s)。答案:300.5s1573,7.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min20s,跑后500m路程用的时间为2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m/s。,【解析】小明跑的前半路程和后半路程的长度相同,但跑前半路程的时间比后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少,所以,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稍快,则=5m/s。答案:稍快5,8.两个同学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秒表的分度值是每小格代表1s,其他条件如图,则小车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m/s。,【解析】由题图可知,全程时间为5s,上半段路程所用时间为3s,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s;路程全长60cm,上、下半段路程各30cm,根据公式即可求得平均速度: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答案:0.10.120.15,9.张雨同学在“五一”期间乘车出游时在路旁看到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1)标志牌上“70”表示,“南京180km”表示。(2)他又看到汽车上的速度计如图乙所示,他们的汽车是否超速?若以这样的速度行驶,汽车到达南京还需要多长时间?,【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理解。(1)“70”是限速标志,表示行驶速度不能超过70km/h;“180”是路程远近的标志,表示此处距南京还有180km。(2)汽车上的速度计显示为60km/h,所以不超速,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得答案:(1)行驶速度不能超过70km/h距南京还有180km(2)不超速3h,1.(2012南宁中考)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0.8b.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一张试卷的厚度为70d.小明身高约为1.68【解析】选b。课桌的高度约为0.8m,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m,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8m。,2.(2013镇江中考)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在路边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b.乙车c.路灯d.地面【解析】选a。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乙车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向前运动的,a正确;若以乙车为参照物,驾驶员是静止的,b错误;乙车停放在路边,以路灯或地面为参照物,乙车驾驶员也都是静止的,c、d错误。,【方法技巧】物体运动的描述(1)应采用“换位思维法”,即选取一参照物,判断另一物体运动情况时,我们应“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假如我们站在参照物上去感觉研究对象的动与静;(2)选取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一定要考虑研究对象与参照物间运动的快慢;(3)运动速度相同,运动方向相同的物体,互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即互为相对静止。,3.(2012自贡中考)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解析】选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恒定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选a。,【规律总结】匀速直线运动具有以下四个特点运动的路线是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当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时,物体通过的路程s也就是原来的几倍,其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是不变的;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同理,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易错警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等: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不能说明物体每一时刻的速度都相等。物体在不同的路程或时间内的速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弄清是哪一段路程和哪一段时间。,4.(2011广东中考)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解析】秒表先看内小表盘,再读外面的大表盘的示数。内表盘读数为5min,外表盘读数为37.5s,故秒表读数为5min+37.5s=337.5s。答案:337.5,5.(2013黄冈中考)图示圆柱体直径为cm。【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准确地读到分度值并估读一位,注意起始刻度,读数为2.90cm-2.00cm=0.90cm。答案:0.90,6.(2012江西中考)如图所示,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比较的方法。,【解析】本题考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比较,一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一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员比较快慢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观众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答案:时间(路程)路程(时间),7.(2012苏州中考)2012年4月28日,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一号线起点位于苏州吴中区木渎站,终点为工业园区钟南街站,共二十四站,横跨苏州六个区,全程约26km,列车全程行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达标测试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达标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一建二建考试题库及答案
- 湖南新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晋城中院考试真题及答案
- 劳务工程师考试题及答案
- 万科物业二星考试题库及答案
- 康复心理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 销售渠道管理历年自考试题及答案
- 微型量子接收机设计-洞察与解读
- 硬件设计智能优化-洞察与解读
- 乡镇卫生院医保管理制度
- 工程劳务服务方案(3篇)
- 无人飞行器无人机在边境巡逻与安全保障考核试卷
- 山塘水库维修申请报告
- T/CHES 63-2022活塞式调流调压阀技术导则
- 国家a级食堂标准
- 2025-2030中国果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课件
- 战略物资储备安全-洞察阐释
- 自治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评 指导手册 (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