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读懂咏物诗_第1页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读懂咏物诗_第2页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读懂咏物诗_第3页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读懂咏物诗_第4页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读懂咏物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空谷幽兰伴竹开读懂咏物诗,什么是咏物诗?,主要情感:表达生活态度,赞美美好的品质,表达高远的志向。,读诗小贴士,1、题目藏心曲2、品词不读句3、快速抓情感4、景语皆情语,著名的咏物诗,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人生态度与品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寄寓美好的愿望,表达志向与品质,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一),寒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隐居吴下,终身不仕,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特点1:生长于疏篱(偏僻)。特点2:抱香死(不落瓣)。,联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寒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问: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一),寒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问: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一),答:塑造了傲立不群(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的菊花形象。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中可看出不随时俗、孤高傲世。“抱香死,北风不落”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抱香而死的不屈坚贞。,寒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一),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隐居吴下,终身不仕,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一),答:抒发了诗人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不仕元朝的爱国情操。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精神。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表示诗人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精神。,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二),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注】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特点1:美丽、清高、有德、坚贞。特点2:感慨年华易逝,期望有所作为。,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问: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二),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问: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二),答: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味香:她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品高:将菊花的色、香和陶潜、罗含等有德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问: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二),答: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三),梅花九首(其一)明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南朝梁诗人何逊。,琼姿:美丽。瑶台:脱俗。雪满山:坚贞。高士:高洁。疏影、残香:淡泊。,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三),问:请结合诗句内容回答,本诗写出了梅花什么特点?,梅花九首(其一)明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三),答:首联讲梅花本应开在瑶台,不知为何却开在江南,揭示了其超凡脱俗的特点;颔联把梅比喻成高士美人,揭示了其孤傲高洁的特点;颈联用疏影残香揭示了其淡泊自爱的特点。,梅花九首(其一)明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问:请结合诗句内容回答,本诗写出了梅花什么特点?,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三),问: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梅花九首(其一)明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三),问: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梅花九首(其一)明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答:借用何逊的典故,说天下除了何逊之外,无人真正懂梅,言外之意为,当今只有诗人自己才真正懂得梅,表达了诗人的寂寞,诗人引梅为知己,表达了自己的高洁与傲骨。,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四),咏琴刘允济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注】刘允济:初唐诗人,工文辞,与王勃齐名。武则天在位后嘉其文才,中宗即位后以刘允济与张易之有交往而贬其为地方官员。,龙门:权利中心。谁想:无心。凤鸣:平步青云。为器:出世。不自持:被束缚。高张:将弦绷紧。,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四),咏琴刘允济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问:结合全诗,简析诗中“琴”的独特形象。,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四),咏琴刘允济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问:结合全诗,简析诗中“琴”的独特形象。,答:诗中刻画了最初意外受到人们器重、终被束缚与抛弃的高贵的古琴形象。,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四),咏琴刘允济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问:诗人在本诗中以琴为吟咏主体,有何表达目的?,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四),咏琴刘允济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问:诗人在本诗中以琴为吟咏主体,有何表达目的?,答:诗人咏琴,意在以琴自喻,抒写了他自己平生虽然勤修励学、努力向上,却遭遇无可奈何的波折而不能自持自主的悲愤之情。,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五),群鹤咏(南齐)萧道成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注:诗作于诗人镇守淮阴时,因其功勋卓著,名位日隆,颇受猜忌,为宋明帝所疑,被调进京城,担任黄门郎,便于监视。儛:通“舞”。翮(h):本义为羽毛的根部,这里代称鸟翅。,八风:八面之风。九野:九州地域。摧:摧折。志:意愿,这里指诗人的远大抱负。苑:园囿。禽:玩物。,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五),群鹤咏(南齐)萧道成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问:这首诗在描写鹤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五),群鹤咏(南齐)萧道成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问:这首诗在描写鹤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对比手法。一、二句将鹤在九天搏击八方来风,展翅翱翔,无拘无束尽情鸣叫的自由豪迈,与三、四句鹤被困苑中,摧折远大志向,身受羁绊进行对比。,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五),群鹤咏(南齐)萧道成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问:试分析此诗主要采用的抒情手法以及抒发的情感。,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五),群鹤咏(南齐)萧道成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问:试分析此诗主要采用的抒情手法以及抒发的情感。,答:托物言志或借鹤自喻。表达自己现在被召回之后志向受损,处处受束缚的苦闷不平之情,以及对往日那种无拘无束,胸存壮志的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六),子规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逝川:一去不返的江河之水。他山:异乡。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花园。雨暗:下雨时天色昏暗。吊:悬挂。愁杀:亦作“愁煞”,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六),子规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问:本诗是咏物诗,它主要突出了物的什么特点?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六),子规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问:本诗是咏物诗,它主要突出了物的什么特点?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诗歌借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六),子规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主要突出了物的什么特点?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六),子规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主要突出了物的什么特点?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诗歌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七),鹧鸪【唐】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注:本草纲目:“鹧鸪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么哥。”,烟芜:如烟丛生的草。品流:类别。征袖(征)衣袖。翠眉:女子的秀眉。,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七),鹧鸪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问:作为咏物诗,本诗侧重写鹧鸪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何如此选择?,一起品读咏物诗(其七),鹧鸪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问:作为咏物诗,本诗侧重写鹧鸪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何如此选择?,答:本诗重点写鹧鸪声音的哀怨凄切。鹧鸪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声音上,其鸣叫之声极似“行不得也么哥”,故古诗词中多用来鹧鸪声抒写离愁别恨、伤时忧国、羁旅乡思等哀怨愁苦之情,因此诗人不重形而重点咏其声。,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八),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蕙:香草名。青薇:嫩青的细叶。叶际:叶子中间。嘉树:对树的美称。,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八),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问: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八),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问: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答: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八),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问: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一起品读咏物诗(其八),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问: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