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胆系疾病.ppt_第1页
中药治疗胆系疾病.ppt_第2页
中药治疗胆系疾病.ppt_第3页
中药治疗胆系疾病.ppt_第4页
中药治疗胆系疾病.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在胆系疾病治疗中的价值,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垂杰,胆道疾病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根据流行性病学调查,我国胆道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其中胆囊感染、胆石症是主要的胆道疾病胆石症的发病率已达10%,部分大中城市的发病率已达18%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高出1倍多胆道感染在急腹症中,尤为急性胆道感染,发病仅次于阑尾炎,居第二位慢性胆囊炎90以上为结石引起,胆道感染、胆石症为主要的胆道疾病其发病率增加明显并有年轻化趋势,胆道疾病概况,胆道感染、胆石病逐渐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胆道先天畸形,胆道蛔虫,胆道感染与胆石症,胆道感染,胆石症,互为因果的疾病关系,胆道感染引起胆汁分泌异常等原因导致胆石症发生胆石症也会梗阻或嵌顿引起各种急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治疗流程,按胆石症处理,胆囊萎缩失去功能,胆囊未萎缩有功能,无,消炎利胆、饮食控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77-579,无结石,慢性胆囊炎,有,LC/OC/MCERCP/EST,伴结石,手术可能性,随访,有并发症,无并发症,无,5cm、胆色素性、x线阳性,观察、对症治疗急诊手术,5cm、x线阴性餐后胆囊排空50,口服UDCA溶石,5年3050复发率/价格贵/副作用多,PortincasaPetal.Lancet2006;368:230239,胆绞痛,胆石症,有,LC/OC/MCERCP/EST,无症状,手术可能性,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治疗流程,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治疗方案,不能、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或无症状、不存在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抗炎、利胆、解痉、镇痛治疗药物溶石治疗碎石治疗排石治疗,非手术治疗,胆道感染、胆石症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取石,手术或介入治疗,从现有的医疗手段来看,胆道感染、胆石症除手术外缺乏综合的防治策略,手术的困扰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并发症以胆管损伤、胆漏及出血最为常见和严重,其发生率为0.6%11.4%胆管损伤:胆管损伤是LC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肝总管损伤多见、其次为胆总管和副肝管损伤,以横断损伤为主出血:胆囊动脉出血是LC术中出血常见原因,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胆漏:胆漏最常见于肝外胆管损伤,其病死率高达4%胆管炎急性胰腺炎,俞卫军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手术的困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在我国,大约10%-30%的胆囊切除术患者于术后2天-2.5年出现胆囊术后综合征(PCS)胆总管结石是PCS最常见的病因,分为残留结石和再发结石其他:绞痛、右季肋部疼痛,黄疸,发热或胁部重压感,恶心呕吐,排便异常等,王志强等,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手术的困扰结石复发及再手术,肝内胆管呈树状结构,管道错综复杂,肝内胆管结石很难一次手术取尽,术后胆道结石复发几率亦较正常病人升高胆道再手术以胆管残余和复发结石再手术最多,达82.2%83.5%胆道与胰腺、十二指肠等周围器官关系密切、损伤后呈过度愈合的特殊方式,而导致再手术胆肠吻合术后出现吻合口的狭窄,赖佳明等,胆道再手术235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黄志强,胆道外科,胆道再手术难度高,手术风险高,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治疗方案选择,溶石效果不佳安全性,并发症结石复发,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治疗方案选择,对于,无症状/无手术指征的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患者如何有效防治疾病进展,对于,不能/不愿接受手术的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患者如何有效防治疾病进展、解除胆道疾病症状,对于,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如何防止结石复发、缓解术后综合征,如何在现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达到综合防治疾病的目的?,中医药在胆道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中医药治疗疾病,“治”与“防”并重“治未病”是中医药的特色,也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之一中药可以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整体“防治”胆石病、胆道感染的作用,中药在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治疗中的价值,缓解临床症状,干预结石成因,缓解术后综合征,减轻胆道炎症,中药,中医辨证论治下的临床应用,胆道感染、胆石症属中医“胁痛”、“黄疸”、“腹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胆是“中清之腑”,与肝相表里,输胆汁而不传化水谷,功能上以通降下行为顺。任何因素影响到胆的“中清”和“通降下行”时,即可发病。中医治疗胆囊疾病的治则:理气开郁、清热利湿、通里攻下。,中医辨证论治下的临床应用,肝胆气滞治则:疏肝利胆,调畅气机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四磨饮加减。肝胆湿热治则: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方药:大柴胡汤加减。,中医辨证论治下的临床应用,气滞血瘀治则:利胆通络,活血化瘀方药: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阴虚气郁治则:滋阴清热,疏肝利胆方药:一贯煎加减,中医临床常用中成药,胆宁片治则: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疏肝利胆丸治则:疏肝理气,利胆排石,消炎利胆片治则:清热、祛湿、利胆排石清口服液治则:清热通下,利胆排石,综合报道中治疗胆石症处方89张,最常用的前15种中药分别如下,另外,川楝子、栀子、半夏、元胡、威灵仙、芒硝、陈皮、赤芍、蒲公英、龙胆草、白术、青皮、山楂的使用也较多。,综合报道中治疗胆石症处方89张,最常用基础方分别如下,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胆石症名验方整理刘洪河南中医药学刊1997,12(3),中医药对胆管动力学影响的临床应用,延长括约肌的舒缩周期和舒张期,使括约肌松弛,降低胆压使胆囊收缩素缩胆囊的效应增加,提高胆管运动能力和协调性,使胆汁不易淤滞,减少了胆结石形成的机会保护胆囊黏膜避免受致石胆汁的刺激,起到保护胆囊、消除炎症的作用。,利胆通下,中药,疏肝利胆,清热通下,六腑以通为用,能缓解奥狄括约肌痉挛及胆绞痛,使胆管通畅,同时因胆汁分泌增多,较高的胆压有利于驱动胆石排出,降低胆道压力保持胆流通畅,缓解胀、痛症状,有利于防止结石形成,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机制,胆管动力学机制,增加胆汁分泌量,增加胆管压力,松弛胆管奥狄括约肌,协调十二指肠和胆管系统的运动,利胆排石中药对胆道功能影响的实验观察.胡励军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77(1):25,疏肝利胆中药防止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实验研究.方邦江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1):56,消石片治疗肝胆结石实验研究.张祥德中医杂志199829(3):32,胆管动力学机制,25种中药对胆囊运动功能影响的B超观察.李月玺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2):754,25种临床常用消炎利胆中药在患者整体机能状态下对胆囊运动功能的影响,中药对胃肠激素的影响,胃肠道激素,促进胃肠道蠕动,抑制胃肠道蠕动,胃动素,P物质,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通过对两种不同作用的胃肠道激素的动态调控,从而维持胃肠道、胆囊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减少胆石症的发生。,中药在胆石病不同环节中的作用,遗传生化代谢感染,致石胆汁,成核,结石形成,临床表现,复发,消炎,促进胆汁和卵磷脂分泌,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减少促成核因子含量,预防结石形成,保持胆流通畅,防止结石增大,临床前期,临床期,中药可作用于胆石症临床前期,逆转成核趋势,阻止和延缓病程进展;而在临床期则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临床症状,纠正实验室指标,控制术后综合症,防止结石再生,中药减少致石性胆汁成分,防石中药能逆转成石趋势,使实验动物的胆色素结石和胆固醇结石的成石率显著下降,具有明显的防石作用。,中药减少致石性胆汁成分,MAKI理论认为:胆汁中细菌产生大量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非结合胆红素(UCB)和葡萄糖醛酸,UCB再与钙离子结合而析出胆红素钙,中药减少致石性胆汁成分,中药通过降低-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力,降低胆汁中游离胆红素的含量。中药也降低胆汁中钙离子含量。中药具有防止胆色素结石形成的作用。,王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胆宁片中胆红素含量中国药业200820(17),中药减少致石性胆汁成分,SMALL三角理论认为:胆汁中胆固醇以“微胶粒”形式溶解的区域此区域内,胆汁中的“微胶粒”不足以使胆固醇全部溶解,而使胆汁呈过饱和状态,从而析出胆固醇结晶,胆固醇结石成石机理,SMALL三角理论,中药减少致石性胆汁成分,中药可升高胆汁和卵磷脂含量,减少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中药具有改善胆汁成分,防止胆固醇结晶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