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之戏曲PPT剖析.ppt_第1页
中国语文之戏曲PPT剖析.ppt_第2页
中国语文之戏曲PPT剖析.ppt_第3页
中国语文之戏曲PPT剖析.ppt_第4页
中国语文之戏曲PPT剖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语文,之中国古代戏曲,戏曲概况,一、戏曲概述,二、中国戏曲,文学形式,艺术形式,戏曲本质,戏曲功能,三大戏剧,起源与民族性,古代戏剧历程,南戏与元杂剧,昆剧与非物质遗产,京剧与样板戏,文学形式(亚里士多德诗学),史诗:完整情节与典型人物抒情诗:1、表现性(诗言志、诗缘情)2、超验性“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3、音乐性戏剧:综合叙事与抒情(舞台性、动作性、冲突性),返回,艺术形式,造型艺术:运用线条、色彩塑造艺术形象表演艺术:运用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塑造形象语言艺术:运用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综合艺术:综合运用造型、表演、语言艺术手段文学。主要指剧本。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舞蹈。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返回,戏曲本质,亚里士多德: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印度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1、戏剧就是模仿。2、语言和形体动作和内心的表演。黑格尔:戏剧的主要因素不是实际行动,而是人物内心情欲的展现。布莱希特:(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与诗人)戏剧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剧场乃是检验人类的特定情境下行为的实验室。,王国维:戏曲考原:“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返回,戏曲的功能,戏曲的功用: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戏曲与政治八大样板戏,返回,三大戏剧文化:,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代表作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代表作是奥狄普斯王;欧里庇得斯,代表作是美狄亚。喜剧产生于悲剧之后,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6前385前),代表作是阿卡奈人。印度梵剧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于公元前后大盛,大戏剧家马鸣、跋裟,婆罗多舞论完整体系的经典著作。公元12世纪走向衰竭。中国戏剧,返回,中国古代戏曲,起源与民族性,古代戏剧历程,南戏与元杂剧,昆剧与非物质遗产,京剧与样板戏,戏剧与戏曲,现在通常所说的戏剧,其概念来自西方,指“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辞海)。然而“戏剧”一词自古有之,最早见于杜牧西江怀古诗:“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箠更荒唐。”宋元两代多以“优戏”或“伎剧”指戏剧,而不用“戏剧”一词。直到明代,才使用“戏剧”一词作为戏剧的通称。,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录云:骘表言曰:“北降人王潜等说,北相部伍,图以东向,多作布囊,欲以盛沙塞江,以大向荆州。夫备不豫设,难以应卒,宜为之防。”权曰:“此曹衰弱,何能有图?必不敢来。若不如孤言,当以牛千头,为君作主人。”后有吕范、诸葛恪为说骘所言,云:“每读步骘表,辄失笑。此江与开辟俱生,宁有可以沙囊塞理也!”,中国戏曲的起源,巫觋说(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优伶说(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优孟抵掌孙叔敖)外来说(许地山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的点点滴滴:受印度梵剧影响,而梵剧又源出傀儡戏。)傀儡戏说(孙楷节傀儡戏考源汉代)(木偶)角抵戏说(汉代东海黄公)(武打)明王骥德曲律认为古优有白而无歌舞,诸宫调只一人说唱,故真正戏剧应始于元代。,中国戏曲的民族性,从纯粹的文学观点上观察,中国的戏曲,包括一种诗的形式,其势力与美质远超于唐代的诗,著者深信,唐诗无论怎样可爱,吾们还得从戏曲与小调中寻找最伟大的诗。戏剧除了普遍广布历史与音乐于民间,也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功用,供给人们以一切分解善恶的道德意识,实际上一切标准的中国意识,忠臣孝子,义仆勇将,节妇烈女,活泼黠诡之婢女,幽静痴情之小姐,现均表演之于戏剧中。用故事的形式来扮演各个人物,人物成为戏剧的中心,孰为他们所憎,孰为他们所爱,他们深深地感受着道德意识的激动。曹操的奸诈,闵子骞的孝顺,卓文君的私奔,崔莺莺的多情,杨贵妃的骄奢,秦桧的卖国,严嵩的贪暴,诸葛亮的权谋,张飞的暴躁,以及目莲的宗教的圣洁他们都于一般中国人很熟悉,以他们的伦理的传统意识,构成他们判别善恶行为的具体概念。(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文学生活戏剧),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1、再现的表现性: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2、时空的灵活性: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3、曲辞的诗意性:令意宛转,音调铿锵。4、宾白的夸张性。5、人物的脸谱化。6、动作的程式化。7、悲喜的多味化。8、结尾的团圆化:始于离者,终于合。,1、再现的表现性: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2、时空的灵活性: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3、曲辞的诗意性:令意宛转,音调铿锵,4、宾白的夸张性:,5、人物的脸谱化:,6、动作的程式化:,7、悲喜的多味化:,8、结尾的团圆化:始于离者,终于合,返回,1、再现的表现性:绘画、雕塑、戏剧,主要是再现艺术;音乐、舞蹈、抒情诗主要是表现艺术。戏曲作为戏剧的一种,是再现艺术;但它又讲究情感表现,追求境界、韵味,带有音乐、舞蹈。所以与话剧相比,它具有很多表现成分,不象话剧真实;但就表现而言,它又不象音乐、舞蹈那样强烈,要受剧情再现的制约。2、时空的灵活性:戏曲不像话剧每场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它的时空是在剧中人的唱、念、做、打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3、曲辞的诗意性:戏曲是宾白叙事,曲辞抒情。其曲辞就是诗歌,具有诗歌的比兴象征、情景交融、声韵节奏等美学特征,重在写意,而非写实。4、宾白的夸张性:戏曲的宾白不象电影、话剧中人物的台词那样迫近生活的真实、自然,而是带有夸张、变形。例如自报家门常用整齐的韵语,对白、旁白中很多插科打诨以及说白中那种特殊抑扬顿挫的腔调,都与实际生活的说话大不相同。,5、人物的脸谱化:戏曲的脸谱花旦、青衣旦、净、丑,不完全是区分善恶,更多的是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特征,具有象征性。如花旦象征伶牙利齿或泼辣风趣,净象征刚烈威猛或粗豪鲁莽,丑也不一定是坏人,往往象征滑稽恢谐,等等。6、动作的程式化:因为注重写意、虚拟,必然就产生了约定俗成、观众认同的动作程式,如以马鞭代马,站在桌子上象征城楼,没有真实的布景、导具,而表现开门、进门、上山、下山、跑马、坐轿等等,都妙在似与不似之间。7、悲喜的多味化:西方戏剧,悲剧、喜剧界限分明,各有统一的纯粹风格,互不掺和;中国戏曲中从来喜欢悲喜交集,严肃与滑稽同场。因为中国美学注重“多味”,正如王维“雪里芭蕉”,四时景物绘于一景。8、结尾的团圆化:它是民族的“乐天”心理,或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或寄托浪漫理想,相信邪不压正,主要是中庸之道体现的“中和为美”的民族心理积淀。,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返回,角抵戏又称百戏,秦汉时期,盛行百戏。以角抵为基础的、有故事情节和配乐的武打娱乐活动称角抵戏。东海黄公是汉代角抵戏的代表性剧目。,参军戏是中国古代戏曲形式。由优伶演变而成。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官员贪污,就令优人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戏由此得名。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g。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脚色外,还有女脚色出场。参军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杂剧最早见于唐代,那意思和汉代的“百戏”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杂”谓杂多,“百”也是形容多;“戏”和“剧”的意思相仿,但都没有今天“戏剧”的意思。到了宋代,“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表演形式的专称;这一新形式也确实称得上“杂”的,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它分为三段:第一段称为“艳段”,表演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说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杂扮、杂旺、技和,表演滑稽、调笑,或间有杂技。三段各一内容,互不连贯。,宋元南戏与元杂剧,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元末在南方盛行。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脚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剧本上凡需脚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脚色皆为配角。南戏为明清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代表作是元人高则诚(高明)的琵琶记。,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称。元杂剧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元杂剧一本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用一套曲。除四折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楔子。楔子与折的区别,楔子只用一两支曲调,不必如折那样,必用一套曲调。,元杂剧,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脚色唱,或正旦主唱,称为“旦本”;或正末主唱,称为“末本”。其他脚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元杂剧脚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净,花脸,性格刚烈或粗暴男子角色。杂,以剧中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洁郎(和尚)等。,元曲四大家,马致远:曲状元/诗剧散曲天净沙秋思杂剧汉宫秋梅花酒:“呀!俺想着徊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她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昏黄;日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锵;泣寒锵,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救风尘鲁斋郎拜月亭散曲四块玉闲适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白朴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散曲仙吕寄生草饮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醃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郑光祖杂剧倩女离魂王粲登楼,返回,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元杂剧的角色:,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起抒发感情、渲染环境和连接情节的作用。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剧本的构成:唱、科、白,小生,老生,武生,花旦,老旦,武旦,正净,副净,武净,文丑,武丑,唱,念,做,打,水袖,椅子功,耍素珠,脸谱,即戏曲净丑两行所用的面部化妆手法,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及人物褒贬。脸谱来源于南北朝时期北齐兰陵王长恭作战时所戴之面具,后由面具发展为直接在脸上勾画,到明清时形成一定规矩,即成脸谱。,脸谱,明清传奇,明清传奇在形式上承继南戏体制,且更加完备。一个剧本,大都只有30出左右,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作家还特别注意结构的紧凑和科浑的穿插。传奇的音乐也是采取曲牌联套的形式,但比南戏有所发展,一折戏中不再限于一个宫调;曲牌的多少,也取决于剧情的需要;所有登场的角色都可以演唱。传奇语言典雅,许多曲词,情文并茂。,昆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昆剧)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剧种,也是中国最优雅的文学和最精致艺术结合的典范。,昆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昆曲(昆剧)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剧种,也是中国最优雅的文学和最精致艺术结合的典范。昆曲形成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故而得名。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昆曲曾在华夏大地纵横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社会性痴迷,创造了中国古典戏剧的高峰,它对许多后起戏曲剧种的生成和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昆曲:是指用昆山水磨调来演唱的戏曲剧种。它既可用以演唱体制剧种中的“明清传奇”和“杂剧”,也可用以演唱金元“北曲杂剧”和宋元“南曲戏文”,其中以“明清传奇”为主。素有“百戏之师”盛誉。,昆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二00一年五月十八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昆曲世界文化遗产即“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殊荣。,初始的昆山腔,从腔调上说,还是一种比较粗糙的地方土腔。据史籍记载,元末当地声乐家顾坚就曾对演唱加以改进。当时所唱的唱词体裁多为“月儿弯弯照九州岛”之类的民间歌谣、小调和一些南戏曲词。据明代泾林续记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设宴邀请一些有社会名望的高寿老人,应邀赴宴当中有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叫周寿谊。朱元璋知道周寿谊是昆山人,便问周寿谊:“人们都说昆山腔好听,你会唱吗?”。周寿谊就用昆山腔唱起了“月儿弯弯照九州岛”。那时的昆山腔究竟怎么唱,如今已不得而知,现今我们所听、所唱的,都是在明嘉靖、隆庆间经等人精心琢磨创发出来的一种艺术歌曲昆腔“水磨调”。,自明以来,江南古城苏州一带,上流社会演唱北曲之风颇盛,演唱水平也很高。文人士子对已“北曲化”、“文士化”的南曲也是关注有加,比如长州人士祝允明虽视南戏诸腔为“愚人蠢工”所为,但对昆山腔度新声,在散曲清唱上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另外陆采王仙客无双传奇,从戏曲上提高昆山腔艺术。昆山腔在明代正德以前,与海盐、余姚、弋阳等腔调一样,都只有锣鼓伴奏,到了嘉靖年间则有了笛、管、笙、琵琶等管弦乐的伴奏。而且在邵灿香囊记的影响之下,许多剧作家也附庸而兴起骈丽化的风气来。当时这些被昆山腔用来演唱的明代“新南戏”剧本,则被曲论家吕天成改称作“旧传奇”,而著录在他所著的曲品之中。,到了嘉靖晚叶,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大批吴中曲家仍“愤南曲之讹陋”,对昆腔曲剧做了更进一步的改革。特别是魏良辅,博采众长,与同道的切磋,“足不下楼”,潜心钻研,最终成就了“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昀,功深镕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传衍至今而成为最高尚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创发“水磨调”的同时,魏良辅又和同道在原有的笛、管、笙、琵伴奏乐器中加入了三弦、筝、阮等弦乐器,使之成为以笛为主的管弦众乐合奏。一方面强化了“水磨调”的音乐功能,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北曲昆唱”的扞格,从而倍受曲坛和文人士大夫的青睐。魏良辅“水磨调”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昆腔艺术的发展,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立昆之宗”、“昆腔之祖”。这时的昆腔“水磨调”主要用于“清歌冷唱”的清曲演唱,直到明代嘉靖、隆庆间,是梁辰鱼所作浣纱记传奇翻开了昆腔“水磨调”走上戏台演唱的历史。,清代地方戏:花部、雅部的争胜一、六种声腔系统明代以来,产生了由弋阳腔在各地派生的剧种所构成的高腔腔系,和由各地昆腔戏所构成的昆腔腔系外,主要的还有下列4种腔系:梆子腔系。源于陕西、山西的梆子腔。清中叶流布已广,繁衍为陕西、山西、甘肃、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江苏、贵州、云南等地各路梆子戏,或被当地剧种吸收成为当地剧种声腔之一。,皮簧腔系。源于由西皮腔和二簧腔相汇合的皮簧腔。清中叶随徽班、汉班的演出流布南北各地,发展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浙江、陕西、山西、山东、江苏和北京等地的各种皮簧戏,或被当地剧种吸收,成为当地剧种声腔之一。弦索腔系。在明代流传的民歌小曲,如耍孩儿、山坡羊、柳枝腔、罗罗腔、越(月)调等基础上形成,发展为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湖北等地的丝弦、柳子戏、越调和弦子戏,或为其他剧种吸收,作为演唱的曲调。乱弹腔系。由演唱二凡、三五七腔调的剧种组成,主要流传在浙江、江西等地,或被其他剧种吸收为演唱的曲调之一。,牡丹亭,张琦衡曲麈谈说,此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沈德符野获编则说,“汤义仍壮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的思想内涵,汤显祖牡丹亭题词:“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又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当时有娄江女子俞二娘,因读牡丹亭断肠而死。还有杭州女伶商小伶,演牡丹亭至“寻梦”一场,联想到自己的不幸,伤心而死。冯小青,广陵人,年十六嫁杭州冯生为妾,丈夫窝囊,大妇悍妒,离居孤山,两年后便抑郁死去。留诗云:“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内江一女子,才色出众,一心觅快婿,读牡丹亭后,愿许配作者,汤以年老辞,女不信。一日,汤游西湖,女得知往观,见汤皤然一老翁,喟叹命苦,投水自尽。,故事梗概,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牡丹亭的人物,杜丽娘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生活道路的反抗方面。作者成功地细致地描写了她的反抗性格的成长过程。杜丽娘生于名门宦族之家,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她曾经安于父亲替她安排下的道路,稳重,矜持,温顺。但是,由于生活上的束缚、单调,也造成了她情绪上的苦闷,引起了她对现状的不满和怀疑。春天的明媚风光也刺激了她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终于,她在梦中接受了柳梦梅的爱情。梦中获得的爱情,更加深了她对幸福生活的要求,她要把梦境变成现实,“寻梦”正式她反抗性格的进一步的发展。现实的矛盾,幻梦中的美景,现实里难寻。正因梦境不可得,理想不能遂,杜丽娘死了。但是作者并没有以杜丽娘的死来结束他的剧本,又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杜丽娘在阴间向判官询问她梦中的情人姓柳还是姓梅,她的游魂还和柳梦梅相会,继续着以前梦中的美满生活。这时,杜丽娘已经完全摆脱了满足于做为一游魂来和情人一起生活,她要求柳梦梅掘她的坟墓,让她复生。为情人而死去,也为情人而再生;为理想而牺牲,也为理想而复活。她到底又回到了现实世界,到底和柳梦梅成就了婚姻。杜丽娘在追求爱情上的大胆而坚定,缠绵而执着。所谓“一灵咬住”,决不放松,“生生死死为情多”。杜丽娘性格发展还表现在对历经劫难、终得团圆之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面对亲爹爹再三弹压他那状元夫君的淫威,回应老父亲在金銮殿上指着嫡亲女儿“愿吾皇向金阶一打,立见妖魔”的狠心,杜丽娘在朝堂之上时而情深一叙,时而慷慨陈词,把一部为情而死生的追求史演述得那般动人,就连皇上也为之感动,甚至亲自主婚,“敕赐团圆”。这正是社会对生死之恋与浪漫婚姻的承认与礼赞。,柳梦梅,既热中功名又忠于爱情。一方面才华富丽,为理想情人,另一方面又日夜盼望“走马章台”,终于博得个“状元及第”,为叛逆的爱情换取了一个虚伪的“金殿封赠”,把本来不可调和的爱情草草调和。因此,这个形象既体现了时代的理想,也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杜宝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他束缚女儿的思想,当女儿相思成病之后,他仍然专横冷酷,对女儿的病因避口不谈,坐视女儿的死亡。在女儿复生以后,他毒打柳梦梅,骂女儿为“妖孽”,一心要拆散这门婚姻。另一方面,他又忠心耿耿,勤政爱民,公而忘私,为国忘家。,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笑者真笑,笑即有声;啼者真啼,啼即有泪;叹者真叹,叹即有气。杜丽娘之妖也,柳梦梅之痴也,老夫人之软也,杜安抚之古执也,陈最良之雾也、春香之贼牢也,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牡丹亭的艺术特色,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牡丹亭惊梦皂罗袍,王骥德:“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与天孙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齚舌。”(曲律),京剧与样板戏,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8、京剧,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京剧,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