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定模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多用工作灯后盖)带定模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15张CAD图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任务书】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多用工作灯后盖)带定模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15张CAD图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任务书】.rar
带定模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论文.doc---(点击预览)
带定模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外文翻译--微型模具成型的热量和挤压控制.doc---(点击预览)
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CAXA图纸.rar
主流道衬套.dwg
动模板.dwg
多用工作灯后盖注塑模装配图.dwg
定位圈.dwg
定模型芯..dwg
定模座板.dwg
定模板.dwg
导套.dwg
导柱.dwg
小型芯.dwg
拉板.dwg
推件板.dwg
支承板.dwg
模脚.dwg
零件.dwg
零件3D造型.rar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7900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0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9-17 上传人:上*** IP属地:江苏
35
积分
关 键 词:
多用 工作 灯后盖 带定模顶出 顶出机构 注射模 设计 cad图纸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带定模顶出机构 外文翻译 任务书
资源描述:

(多用工作灯后盖)带定模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

39页 21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15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CAXA图纸.rar

主流道衬套.dwg

任务书.doc

动模板.dwg

外文翻译--微型模具成型的热量和挤压控制.doc

多用工作灯后盖注塑模装配图.dwg

定位圈.dwg

定模型芯..dwg

定模座板.dwg

定模板.dwg

导套.dwg

导柱.dwg

小型芯.dwg

带定模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带定模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论文.doc

拉板.dwg

推件板.dwg

支承板.dwg

模脚.dwg

零件.dwg

零件3D造型.rar

目录

1  引言 1

1.1  塑料模具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方向 1

1.2  毕业设计任务要求 2

1.3  塑料注射模具的设计步骤 3

2  方案分析与设计 6

2.1  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形式 6

2.2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7

3  工作灯后盖注射模的详细设计 8

3.1  塑料注射成型机的选择 8

3.2   注射模具分型面的选择 11

3.3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的设计 12

3.4  注射模具成型零件和模体的设计 19

3.5  注射模具的顶出机构的设计 24

3.6  塑料注射模具的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26

3.7  模具结构设计 26

4  注射模加工工艺设计 27

4.1  坯料确定 27

4.2  模板的平面加工 27

4.3  塑料注射模具型腔常用加工方法及设备 28

5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31

6  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32

6.1  成型特性 32

6.2  型腔的加工工艺 32

6.3  型腔、型芯加工前的准备 32

结束语 34

致  谢 35

参 考 文 献 36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本论文根据工程实际的需要完成多用工作灯后盖的注射模具设计。在设计中采用ABS塑料注射而成型,成型方式为一模两腔,该论文具体分析了产品的工艺性,确定了所采用塑料的工艺参数和所采用的成型设备,确定了模具制作的总体方案,分析并解决了模具的总体结构和各工作部分的具体结构,并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尺寸计算和强度的校核。该论文还对分型面、浇注系统和脱模机构进行了分析设计,完成了模具工程图设计,最后进行了主要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关键词 注射模  成型  工艺性  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The Back Cover Of Working Light Injection Molding Design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actual needs to complete according to the project the back cover of working light injection molding design. Uses the polyethylene plastic injection in the design to take shape, the formation way is a mold two cavity, this paper concrete study product's technology capability, had determined uses the formation equipment which the plastic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 and uses, had determined the mold manufactures the overall concept, analyzed and has solved mold's gross structure and each effective range concrete structure, and has carried on some essential size computation and the intensity examination. This paper also halved the profile, the gating system and the mold emptier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design, has completed the mold engineering plat design.

Keywords  Injects the mold  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Design

1  引言

1.1  塑料模具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方向

1.1.1  我国塑料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在大型模具方面已能生产48英寸大屏幕彩电塑壳注射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和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如天津津荣天和机电有限公司和烟台北极星I.K模具有限公司制造的多腔VCD和DVD齿轮模具,所生产的这类齿轮塑件的尺寸精度、同轴度、跳动等要求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而且还采用最新的齿轮设计软件,纠正了由于成型收缩造成的齿形误差,达到了标准渐开线齿形要求。还能生产厚度仅为0.08mm的一模两腔的航空杯模具和难度较高的塑料门窗挤出模等等[2]。注塑模型腔制造精度可达0.02mm~0.05mm,表面粗糙度Ra0.2μm,模具质量、寿命明显提高了,非淬火钢模寿命可达10万次~30万次,淬火钢模达50万次~1000万次,交货期较以前缩短,但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成型工艺方面,各种模具机构的创新设计也取得较大成果     

多材质塑料成型模、高效多色注射模、镶件互换结构和抽芯脱模机构的创新设计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使用更趋成熟,如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天津通信广播公司模具厂等厂家成功地在30英寸~36英寸电视机外壳以及一些厚壁零件的模具上运用气辅技术。如上海新普雷斯等公司就能为用户提供气辅成型设备及技术[3]。热流道模具开始推广,有的厂采用率达20%以上,一般采用内热式或外热式热流道装置,少数单位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装置,少数单位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模具[4]。但总体上热流道的采用率达不到10%,与国外的50%~80%相比,差距较大。

(2)在制造技术方面,CAD/CAM/CAE技术的应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为代表,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Ⅱ、美国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的Pro/Emgineer、澳大利亚Moldflow公司的MPA塑模分析软件等等[5]。这些系统和软件的引进,虽花费了大量资金,但在我国模具行业中,实现了CAD/CAM的集成,并且能支持CAE技术对成型过程,如充模和冷却等进行计算机模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自主开发的塑料模CAD/CAM系统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北航华正软件工程研究所开发的CAXA系统、华中理工大学开发的注塑模HSC5.0系统及CAE软件等,这些软件具有适应国内模具的具体情况、能在微机上应用且价格较低等特点,为进一步普及模具CAD/CAM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6]。

结束语

这次毕业设计,历时四个月。在此期间,针对设计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中所提出的各项任务,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

通过此毕业设计,掌握了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并结合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工作,包括确定型腔的数目、选择分型面、确定浇注系统、脱模方式、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注射模成型零件尺寸的计算等。

毕业设计从测绘塑件图纸,到完成CAD造型设计;完成塑件注射模具方案设计和相关设计计算;模具成型零件CAD造型设计;最后完成模具加工,掌握了完整的工程设计过程,工程设计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完成了注射模具的制造工艺设计,但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这些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指导老师丁武学、张跃的指导下,问题都迎刃而解。

在设计期间,我学习并运用CAD对翻盖式瓶盖及注射模的所有零件进行了造型设计和对所有零件进行装配设计。提高了我对CAD的运用能力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以后我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之,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加强了我对各项知识的学习深度,更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我怎样才能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这些为我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致  谢

论文从开题、具体设计、论文的撰写,均得到了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大力支持。

特别感谢丁武学老师和张跃老师对我的指导。他们在繁忙的教学工作期间,对我的毕业设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多次给我提出深刻而具有指导性的意见。正是有了他们对我时时刻刻的指导,才使我能正确把握论文的方向,并顺利地完成。

感谢所有给我传道授业的老师们,正是你们的辛勤教授才使学生有了完成毕业设计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奠定了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高佩福.实用模具制造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 李志刚等.模具CAD/CAM[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 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4] 李得群.国外注射模CAD/CAN/CAE发展概况[M].模具工业,1994.

[5] 肖冈,李学志.机械CAD原理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 王文广,田雁晨主编.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技巧与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 肖祥芷,王义林等编著.模具CAD/CAE/CAM[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 李大鑫,张秀棉.模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M].机床与模具,2005.

[9] 申长雨,陈静波.塑料模CAE技术发展概况[M].模具工业,2001.

[10] 邱建新,李发根,李国禄.模具工业发展趋势综述[M].模具产业,2005.

[11] 王文广等.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技巧与实力[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3.

[12] [日]村上宗雄.最新塑料模具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1985.

[13] [德]K.斯托克海特.注塑成型模具102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 [14] 王广文.塑料材料的选用[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1.

[15] 成都科技大学.塑料成型工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16] 欧阳国思.实用塑料材料学[M].长沙:国防科技出版社,1991.

[17] 唐志玉.大型注塑模设计基础[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

[18] 曹宏深,赵仲冶主.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19] 马金俊.塑料模具设计[M].北京:中国科学科技出版社,1994.

[20] 肖景容.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 学 号: 专 业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设计 (论文 )题目 : 带定模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 指 导 教 师 :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 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 15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一般一本参考书最多相当于三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不包括辞典、手册); 4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 7408 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 2009 年 3 月 15 日”或“ 2009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摘要 由于经济形势对模具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因此塑模技术发展现状及以 后发展方向必须与这些要求相适应,介绍了 我国塑料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及我国整个的 塑料模具工业技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塑模技术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 术 热流道技术 1 我国塑料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 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1。在大型模具方面已能生产 48 英寸大屏幕彩电塑壳注射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和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如天津津荣天和机电有限公司和烟台北极星 具有限公司制造的多腔 轮模具,所生产的这类齿轮塑件的尺寸精度、同轴度、跳动等要求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而且还采用最新的齿轮设计软件,纠正了由于成型收缩造成的齿形误差,达到了标准渐开线齿形要求。还能生产厚度仅为 一模两腔的航空杯模具和难 度较高的塑料门窗挤出模等等 2。注塑模型腔制造精度可达 面粗糙度 m,模具质量、寿命明显提高了,非淬火钢模寿命可达10 万次 30 万次,淬火钢模达 50 万次 1000 万次,交货期较以前缩短,但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 1 成型工艺方面,各种模具机构的创新设计也取得较大成果 多材质塑料成型模、高效多色注射模、镶件互换结构和抽芯脱模机构的创新设计 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使用更趋成熟,如青岛海信模具公司、 天津通信广播公司模具厂等厂家成功地在 30 英寸 36 英寸电视机外壳以及一些厚壁零件的模具上运用气辅技术,一些厂家还使用了 辅软件,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上海新普雷斯等公司就能为用户提供气辅成型设备及技术 3。热流道模具推广,有的厂 采用率达 20%以上,一般采用内热式或外热式热流道装置,少数单位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装置,少数单位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模具 4。总体上热流道的采用率达不到 10%,与国外的 50% 80%相比,差距较大。 1. 2 在制造技术方面, 术的应用水平上了一 个新台阶 以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为代表,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 统,如美国 G、美国 司的 大利亚 司的 模分析软件等等 5。这些系统和软件的引进,虽花费了大量资金,但在我国模具行业中,实现了 集成,并能支持 术对成型过程,如充模和冷却等进行计算机模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模具 术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自主开发的塑料模 统有了很 大发展,主要有北航华正软件工程研究所开发的 统、华中理工大学开发的注塑模 统及 件等,这些软件具有适应国内模具的具体情况、能在微机上应用且价格较低等特点,为进一步普及模具 术创造了良好条件 6。 据有关方面预测,模具市场的总体趋热是平稳向上的,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具的发展速度将高于其它模具,在模具行业中的比例将逐步提高。随着塑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塑料模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是正常的,因此,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塑料模具的发展将高于总量发展速度 7。同时,由于 近年来进口模具中,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占多数,所以,从减少进口、提高国产化率角度出发,这类高档模具在市场上的份额也将逐步增大。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使各种异型材挤出模具、 料管材管接头模具成为模具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对汽车轮胎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子午线橡胶轮胎模具,特别是活络模的发展速度也将高于总平均水平;以塑代木,以塑代金属使塑料模具在汽车、摩托车工业中的需求量巨大;家用电器行业在“十五”期间将有较大发展,特别是电冰箱、空调器和微波炉等的零配件的塑料模需求很大;而电子及通讯 产品方面,除了彩电等音像产品外,笔记本电脑和网机顶盒将有较大发展,这些都是塑料模具市场的增长点 8。 2 我国塑料模具工业和技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2. 1 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及比例。 这是由于塑料模成型的制品日渐大型化、复杂化和高精度要求以及因高生产率要求而发展的一模多腔所致。 采用模具先进加工技术及设备 ,使模具制造能力大为提高。高速铣削技术及高速铣削机床在模具加工中的使用 ,已使模具加工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2. 2 在塑料模设计制造中全面推广应用 术。 术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共性技术,近年来模具 术的硬件与软件价格已降低到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的程度,为其进一步普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网络的 体化系统结构初见端倪,其将解决传统混合型 件的智能化程度将逐步提高;塑料制件及模具的 3D 设计与成型过程的 3D 分析将在我国塑料模具工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9。 2. 3 推广应用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射成型技术和高压注射成型 技术。 采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可提高制件的生产率和质量,并能大幅度节省塑料制件的原材料和节约能源,所以广泛应用这项技术是塑料模具的一大变革。制订热流道元器件的国家标准,积极生产价廉高质量的元器件,是发展热流道模具的关键 10。目前在汽车和家电行业中正逐步推广使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比传统的普通注射工艺有更多的工艺参数需要确定和控制,而且其常用于较复杂的大型制品,模具设计和控制的难度较大,因此,开发气体辅助成型流动分析软件,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塑料件精度,继续研究发展高压注射成型工艺与模具以及注射压缩 成型工艺与模具也非常重要 11。 2. 4 提高塑料模标准化水平和标准件的使用率。 我国模具标准件水平和模具标准化程度仍较低,与国外差距甚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为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模具标准件的应用要大力推广。为此,首先要制订统一的国家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生产;其次要逐步形成规模生产、提高商品化程度、提高标准件质量、降低成本;再次是要进一步增加标准件规 格品种 12。 2. 5 应用优质模具材料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对于提高模具寿命和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模具材料的选用既要满 足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还需考虑到材料的成本及其在设定周期内的强度,当然还要根据模具的类型、使用工作方式、加工速度、主要失效形式等因素来选材 13。例如:冲裁模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刃口磨损,就要选择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的材料;冲压模主要承受周期性载荷,易引起表面疲劳裂纹,导致表层剥落,那就要选择表面韧性好的材料;拉深模应选择磨擦系数特别低的材料;压铸模由于受到循环热应力作用,故应选择热疲劳性强的材料;对于注塑模,当塑件为 类材料时,模具材料可选择预硬调质钢,当塑件为高光洁度、透明的材料时,可 选耐蚀不锈钢,当制品批量大时,可选择淬火回火钢。另外还需要考虑采用与制件亲和力较小的模具材料,以防粘模加剧模具零件的磨损,从而影响模具的质量。 2. 6 研究和应用模具的高速测量技术与逆向工程。 采用三坐标测量仪或三坐标扫描仪实现逆向工程是塑料模 关键技术之一。研究和应用多样、调整、廉价的检测设备是实现逆向工程的必要前提 14。 总之,要想提高模具的质量,首先必须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对模具质量的影响,其次还须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模具的质量是模具企业自身实力的真实体现 15。 量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模具的质量,无论是模具的设计者和制造者、制件的设计者,还是模具的使用者都应积极关心的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新材料的广泛采用、加工工艺的不断变革,使用与维护条件的差异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模具的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肖波 . 模具技术的现状及走势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2 李发致 , 卫原平 , 曾令寿 , 等 . 试论现代模具制造中的模式 J. 北京:清华大学, 2005. 3 彭定坤 . 模具制造工艺学 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 2005. 4 朱刚 . 模具设计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D. 北京:清华大学, 1996. 5 兰红波 , 丁玉成 , 洪军 , 等 . 快速模具制造的研究与开发 M. 北京:清华大学, 2005. 6 徐志宏 . 模具浇注工艺设计 M. 北京:清华大学, 2005. 7 王志奎 . 模具设计参数化研究 M. 南阳:南阳理工学院, 2004. 8 李雪原 , 阎清东 , 等 . 模具设计与制造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2004. 9 梁培志 , 夏巨谌 , 陈建全 , 等 . 模具精密成形 . 长沙:华中科技大学, 2004. 10 赵学庆,冯晓梅 , 等 . 模具表面耐磨处理技术 M. 大连:共立精机有限公司,2005. 11 李雪梅 . 模具锻坯的确定方法 J. 南京:南京 513 厂, 2004. 12 吴维奇 . 铸造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J. 无锡:无锡市金达轻工机械厂, 2005. 13 王明亮 . 快速模具更换中的方法 J. 北京:清华大学, 2005. 14 孔祥福 . 模具工艺的策略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5 黎志军 . 模具设计制造与模具寿命的 关系 J.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课题研究内容 塑料件在各行各业及日常生活广泛使用,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的社会需要也日益增长,而且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某些塑件的特殊要求或受形狀限制,塑件必須留在定模一側,這時在定模側就必須設置推出机构,以便将塑模中脱出。本课题是带定模顶出机构(多用工作灯后盖)的注塑模设计。 二、 研究途径 1、测绘多用工作灯后盖的图纸,完成 维造型设计 2、多用工作灯后盖的注射模方案设计 ( 1)注塑模类型的选择 现拟采用普通注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多用工作灯后盖)带定模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15张CAD图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任务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7900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