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64F汽油机下半箱双面钻专用机床总体设计及夹具设计
44页 18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14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任务书.doc
夹具体.dwg
夹具底板.dwg
夹具装配图.dwg
零件图9张.dwg
164工序卡.dwg
1P64F下箱体零件图.dwg
1P64F汽油机下半箱双面钻专用机床总体设计及夹具设计论文.doc
目 录
1 引言 1
2 生产纲领 3
2.1 计算生产纲领决定生产类型 3
2.2 计算生产节拍 4
3 零件的分析 5
3.1 零件的作用 5
3.2 零件的工艺分析 5
4 工艺规程设计 7
4.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7
4.2 基面的选择 7
4.3 制订工艺路线 9
4.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2
4.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4
5 夹具的设计 33
5.1 问题的提出 33
5.2 夹具设计 33
结束语 37
致谢 38
参考文献 39
附录 40
1 引言
四年的大学生活接近尾声时,我们进行了为期近四个月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来我们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次系统性的总结与综合运用,同时也是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的机会,而且毕业设计也是大学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认真踏实地做好这次毕业设计不仅意味着我们能否顺利毕业,而且对今后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很出色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有十分重要意义。另外,毕业设计还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开发思维和协调工作的能力,这对今后踏入社会以后能否尽快地适应社会也有很大的帮助。机械工业的生产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这是因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程度,都会通过机械工业的发展程度反映出来。人们之所以要广泛使用机器,是由于机器既能承担人力所不能或不便进行的工作,又能较人工生产改进产品的质量,特别是能够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劳动条件。机械工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和促进技术改造的重要任务,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通过大量设计制造和广泛使用各种各样先进的机器,就能大大加强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力度,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机械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生产安全、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然而夹具又是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系统,夹具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好的夹具设计可以提高产品劳动生产率,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等,还可以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从而使产品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企业对夹具的设计及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这些即将大学毕业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要进行对本专业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和掌握,为此我们要进行毕业设计,要自己动手进行思考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贡献力量,也要从此迈出展现自己价值的第一步。
本次设计是根据.生产的要求,设计1P64F下箱体工序卡及第一道工序的夹具。所用机床主要是铣床、钻床以及加工中心等。本次设计要求是单班制年产2万台;夹具设计须定位准确,夹紧可靠。以及节约劳动力,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但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结合生产实际应用设备的能力有限,故没有能够做到很详细的设计,而且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请老师给以指导和批评[1]。
2 生产纲领
2.1 计算生产纲领决定生产类型
生产纲领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计划期常为一年,所以生产纲领也称年产量。)
如附图所示的1P64F下箱体的壳体,该产品年产量为2万台,设备品率为17%机械加工废品率为0.5%,现制定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技术要求;
(1) 铸件尺寸公差按GB6414-1999CT要求;
(2) 未注铸造圆角R1~2,拔模斜度1o30',未注倒角1 45 o,未注壁厚2;
(3) 铸件技术条件JB2702-80-II-~Y2要求;
(4) 在(30~40) 104Pa压力下作水压试验1min,不得漏水和浸润;
(5) 表面喷丸处理;
(6) 硬度≥HB80,试样抗拉强度 MPa;
(7) 压铸件材料为ADC12;
(8) 带*标记的螺孔及底孔根据配套要求加工。
生产纲领N
=20000 (1+17%+0.5%)
=23500件/年
年产量为23500(件/年),现通过计算, 生产纲领对工厂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各工作点的专业化程度,加工方法,加工工艺设备和工装等。同一种产品,生产纲领不同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生产过程和专业化程度,即有着完全不同的生产组织类型。根据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生产组织类型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其中成批生产可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下表1是各种生产组织管理类型的划分,从工艺特点上看单件生产与小批生产相近,大批生产和大量生产相近,因此在生产中一般按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来划分生产类型,这三种类型有着各自的工艺特点。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参考过程。
回顾这次毕业设计,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毕业设计期间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在王羡梅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完成了1P64F下箱体工序卡及第一道机加工夹具的设计。从开始接到题目到拟订工艺方案路线,再到设计说明书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从对工艺的略知,对工艺规程等相关设计很不了解的状态,我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试验,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非常稚嫩的设计一步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进都是我学习的收获,每一次试验的成功都会让我兴奋好一段时间。从中我也充分认识到了拟订出一道最佳工艺方案的重要性,工艺方案的优化将直接影响产品的精度和经济性等。但在此次设计中也暴露出了自身的很多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理论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对相关机械手册查阅也未能够很好的掌握,最严重的是理论与实践不能够很好的相结合,这些都以待改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而良好的基础。在此衷心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致 谢
经过近四个月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大学生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她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开题报告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老师们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她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同学们,他们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分担了许多工作。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感谢学校图书馆的开放,让我们有足够的资料可供参考。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机械技术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通过毕业设计,使我对机械加工工艺这门课程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对于各方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实际的体会。同时也深深感到自己初步掌握的知识与实际需要还有相当距离,还需在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本设计由于时间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限制,在设计上不很周详,许多应该考虑的因素,可能没在设计上体现出来。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我得到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各方面的帮助,才能使设计得以顺利进行,借此我深表谢意。
最后感谢学院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参 考 文 献
[1] 赵家齐.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M].第二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12.
[2] 郑修本. 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郑修本. 机械制造工艺学[M].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 王羡梅. 技术经济分析报告[R]. 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技术文件,江苏: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2006.
[5]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修订组.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M]. 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6.
[6] 美国可切削性数据中心.机械加工切削数据手册[M]. 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9.
[7] 李庆余, 张佳等主编.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8] 龚定安,蔡建国编著.机床夹具设计原理[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9] 王羡梅. 技术经济分析报告[R]. 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技术文件,江苏: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2008.
[10] 濮良贵,纪名刚. 机械设计[M]. 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 薛源顺.机床夹具设计[M]. 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2] 中国亚德客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气动装置产品[M]. 第三版 2005.
[13] 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14] 赵家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15] 美国可切削性数据中心.机械加工切削数据手册[M]. 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16] 徐学林.互换性性与测试技术基础[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17] 王羡梅. 139FM缸头罩工艺工序卡[R]. 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技术文件,江苏: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2006.
[18] 李益民.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9] 张耀震.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手册[M].第一版,北京:航天工业出版社,1987.
[20] 艾兴,肖诗纲.切削用量简明手册[M].第一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