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时期的声乐剖析.ppt_第1页
中华民国时期的声乐剖析.ppt_第2页
中华民国时期的声乐剖析.ppt_第3页
中华民国时期的声乐剖析.ppt_第4页
中华民国时期的声乐剖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音乐通史,主讲:芦苇,第三节中华民国时期的声乐,(一)主要教学内容:,群众歌曲;独唱歌曲;合唱歌曲;电影、戏剧歌曲;作曲家与作曲家群体。,(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近代声乐创作的主要历史进程。聂耳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意义。冼星海对近代合唱音乐创作的贡献。近代声乐创作的主要作曲家群及其艺术风格。,2.难点:,萧友梅、赵元任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贡献。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学习逐步了解民国时期独唱歌曲、合唱歌曲、电影歌曲、戏剧歌曲、作曲家与作曲家群体的创作及艺术风格;重点掌握“近代声乐创作的主要历史进程”、“冼星海对近代合唱音乐创作的贡献”、“聂耳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意义”、“近代声乐创作的主要作曲家群及其艺术风格”,以及完成对“萧友梅、赵元任、黄自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贡献”的分析、评价。,(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言:二)主要教学知识点:,一)课前导言:,中国近代创作的声乐作品是近代新音乐文化的主体。近代声乐创作的发展和声乐作品的广泛传播是新音乐文化逐渐成为近代中国音乐主流的重要原因。近代声乐在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的洗礼,这就是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中国的新式学校,从民国建立以来,就成为国民文化教育的主要机构。形成了近代音乐的一大潮流:学校新音乐的潮流。它对近代中国音乐的历史进展有着至为深远的意义。抗日救亡歌咏是近代音乐史中又一音乐潮流。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歌曲猛增,其数量之多,题材之集中、创作速度之快、作品流传之广,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抗日救亡歌咏在社会各阶层都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一)课前导言:,在群众性歌咏为主的社会音乐中发展起来的3040年代的歌曲,形成了以小型为主的特点。群众性集体歌唱曲、通俗性或雅俗共赏的独唱曲、小型合唱曲及表演唱等得到了突出的发展。随着新式戏剧(话剧及各种舞台剧)发展起来的戏剧歌曲,随着有声电影发展起来的电影歌曲,以及随着新歌舞发展起来的抒情性、娱乐性歌曲,以其通俗、易于传播等特点,迅速成为歌曲艺术中有重要影响的部类。近代对艺术歌曲和大型声乐创作也有许多探索。涌现了一批为白话新诗、文言歌词、古代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初步形成了近代新型艺术独唱音乐的独特风貌;在大型声乐创作方面出现了清唱剧长恨歌之后,又出现了黄河大合唱这部里程碑式的杰作。,一)课前导言:,经历了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抗日救亡歌咏和30-40年代新音乐文化追随时代前进的多方面开拓、发展,中国新音乐文化普及至全国各地,被人民群众广泛欢迎和接受,近代新式歌曲也在这个过程中加速了自身的成熟。与声乐创作密切相关的声乐表演艺术在近代也有相当的进展。国外留学归来的歌唱家们,从20年代开始,便在国内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声乐教育。到3040年代,中国已初步培养出一批经过正规训练的声乐演唱人才。独唱音乐会以及其他声乐艺术表演,为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的传播和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群众歌曲,定义:群众歌曲是为大众歌唱而创作的歌曲。其内容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常在群众性活动中演唱。群众歌曲的音乐结构以简单、小型者为多,音域不太宽,多采用齐唱或简易合唱的形式。,历史沿革及主要艺术特征:,中国近代群众歌曲的历史可上溯至清末。20年代是群众歌曲的初创期,30年代以抗日救国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歌曲的大量产生和广泛流传,形成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空前活跃的创作、歌唱热潮。由此造就了中国近代群众歌曲以爱国为主题,以汉语新诗为歌词主体,以中国风格的音乐素材为主要创作基础,激昂奋发、积极向上的歌曲面貌和艺术特征。,作用及影响:,群众歌曲这一体裁的形成是我国近代音乐创作的突出收获。它是近代新式歌曲中为时代与大众所欢迎、接受的最重要的一类歌曲,它影响社会音乐生活之巨,超过了其他音乐体裁;它的发展还给其他类型的歌曲、新歌剧、大型歌唱音乐以有益的影响;群众歌曲的传播又是一种社会性的音乐教育,起到了学校音乐教育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从而大大地扩大了新音乐文化全民族中的影响;群众歌曲的大量创作和广泛传播还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群众歌曲作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聂耳。,创作方式及代表作品:,一)填词的群众歌曲:二)改编的群众歌曲三)创作的群众歌曲1、“五四”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2抗日救亡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3、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群众歌曲创作。4、儿童歌曲的创作:,创作方式及代表作品,一)填词的群众歌曲:旧曲填词,是早期群众歌曲最常用的一种创作方式,通常根据现成曲调配以选择或创作的歌词。如沈心工的竹马(根据日本旧军歌马号进行曲填词)、李叔同的送别(用美国奥德维梦见家乡和老母填词)。如用孟姜女调填配的五卅运动、用苏武牧羊调填配的救国歌等。如共产儿童团歌根据苏联少先队歌曲在篝火旁的部分曲调填词有根据美国歌曲约翰布朗的遗体填词的团结就是力量,根据跌倒算什么的曲调填词的坐牢算什么等;安波用陕北民歌填词的怎么办、拥军花鼓,张寒晖用陇东民歌填词的军民大生产。,创作方式及代表作品,二)改编的群众歌曲田汉作词,张曙编曲的芦沟问答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1942年,张鲁根据陕北民歌闪扁担调改编的有吃有穿如阮章竟用山西秧歌苦伶仃、交城山、卖烧土和大挑菜改编而成的妇女自由歌。1943年,刘炽编曲的翻身道情是根据“陕北道情”音乐改编的,创作方式及代表作品,三)创作的群众歌曲近代群众歌曲创作的源头,也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完全由作曲家新创作的群众歌曲直到20年代才开始有较大的影响。,1、“五四”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五四”前后,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等人都写出了有影响的群众歌曲。萧友梅这一时期创作的适合于群众集体歌唱的音乐作品大多与反帝爱国斗争有关。著名者有根据古诗作曲的卿云歌(北洋军阀政府1921年定为国歌)、为纪念“五四”五周年而作的五四纪念爱国歌(1924年)等赵元任的群众歌曲,如:劳动歌(1922年)、呜呼!三月一十八(1926年)尽力中华)(1914年)、西洋镜歌)(1935年)等是其中较出名者。,2抗日救亡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30年代是群众歌曲创作最活跃、数量空前、佳作叠出的时代,也是中国近代群众歌曲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向成熟的时代。30年代群众歌曲的主流是救亡歌曲与其后的抗日歌曲。,聂耳的救亡歌曲的主要特征有四个方面,(1)非方整性的曲体结构。这种结构,以短小的动机或乐句作为基础加以发展,整首歌曲音乐的各部分呈不对等状态,从而使音乐富于动力性和节奏感。(2)丰富、多变的句式。聂耳群众歌曲的乐句长短不定,不拘一格。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发展变化。(3)突出地使用短句,使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质地,造成急促的气势,富于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4)巧用休止。在他的群众歌曲中不仅常用前后半拍的短暂休止,而且在旋律进行中常有意外的中顿。这对音乐的强劲气质和紧迫感的创造,有很好的效果。聂耳的群众歌曲影响广泛深远。许多同时代和其后的作曲家,都从他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经验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30年代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众歌曲,冼星海的救国军歌(1936年,塞克词)、在太行山上(1938年,桂涛声词),张曙的洪波曲(1938年,田汉词),任光的渔光曲(1934年,安娥词)、打回老家去(1936年,安娥词),麦新作词作曲的大刀进行曲(1937年),吕骥的自由神(1935年,施谊词)、中华民族不会亡(1935年,野青词)、保卫马德里(1936年,麦新词),贺绿汀作词作曲的游击队歌(1937年),孙慎的救亡进行曲(1935年,钢呜词),孟波的牺牲已到最后关头(1936年,麦新词),张寒晖作词作曲的松花江上(1936年),阎述诗的五月的鲜花(1935年,光未然词),刘雪庵的长城谣(1937年,潘孑农词),艺术形式日益丰富多彩,如洗星海的到敌人后方去,是采用回旋曲式写成的。这首歌有五个结构成分(可简示为:|:ABAC:|;A),主部(A)五次出现,插部(B、C)分别嵌入其间,较好地反映了抗日武装在敌人后方机智灵活地作战的情景。贺绿汀的游击队歌是带再现的二部曲是结构,音乐的进行却符合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的原则;,3、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群众歌曲创作,40年代前后的优秀群众歌曲以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作品为多。其中描写对敌斗争和人民军队的战斗性进行曲最为引人注目。,描写对敌斗争和人民军队的战斗性进行曲,吕骥作曲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1937年,凯丰词);冼星海作曲的游击军(1938年,先珂词);郑律成作曲的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均1939年,公木词);向隅作曲的红缨枪(1939年,金浪词);何士德作曲的新四军军歌(1939年,陈毅词);章枚作曲的黄桥烧饼歌(1940年,李增援词);李伟作词作曲的行军小唱(1941年);安波作词作曲的朱德投弹手(1942年)等。,表现人民新生活和解放区人们对建设民主新中国的向往并为之奋斗的群众歌曲,吕骥作曲的开荒;张非作曲的民主歌儿到处唱;李焕之的民主建国进行曲;马可的我们是民主青年;曹火星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40年代的群众歌曲中,如:李劫夫的坚决打它不留情;朱践耳的打得好;沈亚威等人的淮海战役组歌;马可词曲的咱们工人有力量(1948年)。,讽刺、揭露性群众歌曲创作和传播,舒模词曲的你这个坏东西(1942年);宋扬词曲的古怪歌(1945年)杜鸣心的薪水是个大活宝.,4、儿童歌曲的创作:,3040年代的儿童歌曲是群众歌曲中最纯真动人的一类。如:聂耳作曲的卖报歌(1933年,安娥词);麦新词曲的马儿真正好(1936年);冼星海作曲的只怕不抵抗(1937年,麦新词);贺绿汀作曲的谁说我们年纪小(应恺词);沙梅作曲的小朋友;李劫夫作曲的歌唱二小放牛郎(1942年)。麦新在这一领域中有着多方面的重要贡献。,二、独唱歌曲,定性:是代表近代歌曲创作艺术水平的主要部类。,历史沿革及主要艺术特征:,一)“五四”前后的初创。二)3040年代的独唱歌曲创作,一)“五四”前后的初创。,萧友梅的独唱歌曲大多结构严谨,采用欧洲作曲技术写成,明显地受到德国古典音乐的影响。如:问(1922年,易韦斋词);南飞之雁语(1923年,易韦斋词)。赵元任对近代独唱歌曲创作及其理论都有重要建树。他的作品以20年代所写者影响最大。这些作品主要收人新诗歌集(1928年)。,赵元任独唱歌曲的主要创作特征:,1)赵元任对汉语与音乐关系的认识和成功实践给后人提供了重要的作曲经验。如:教我如何不想他(1926年,刘半农词)2)在歌曲的民族风格创造上,赵元任也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他的独唱歌曲不仅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风格多样,富于创造性。有从语调中引出旋律者(如卖布谣、织布;有采用古诗吟诵音调者(如听雨),有吸取戏曲音乐素材者(如教我如何不想他);有对歌词作说唱、朗诵调处理者(如老天爷)。3)赵元任也十分注意歌曲伴奏音乐的写作。如听雨中以伴奏音型表现雨点声;也是微云以伴奏音乐表现心情的激动。,二)3040年代的独唱歌曲创作,30年代在独唱歌曲创作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绩,并出现了在创作上颇有建树的音乐家和部分佳作。,部分佳作,青主作曲的我住长江头(1930年,宋李之仪词);应尚能的吊吴松(1932年);周淑安的纺纱歌(1932年);陈田鹤的采桑曲(1933年);黄自的玫瑰三愿(1932年)、花非花(1933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词、点绛唇-赋登楼(王灼词),主要特征及表现:,以抗日题材者为多。采用民歌体裁、民间曲调创作。运用传统音乐因素,进行创造。新型叙事歌曲。具有独立创造意义的作品。颂歌题材有所发展。,1、这类歌曲以抗日题材者为多。,聂耳的铁蹄下的歌女(1934年,许幸之词)、吕骥的新编“九一八”小调(1935年,崔嵬词);张寒晖词曲的松花江上(1936年);刘雪庵的长城谣(1937年,潘孑农词);陆华柏的故乡(1937年,张帆词)、张曙的日落西山(1937年,田汉词)、赶豺狼(1938年,田汉词)、丈夫去当兵(1938年,老舍词);洗星海的做棉衣(1938年,桂涛声词);贺绿汀的嘉陵江上(1939年,端木蕻良词)。,2、出现了一批有更多独立创造意义的作品。,聂耳的铁蹄下的歌女既不是再现性的三部结构,也不是变奏性的三部结构,而是一种新的三段式音乐结构。歌曲的三个乐段虽都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却有着不同的设计和处理,从而使各个乐段的音乐各具个性,多角度地揭示了苦难时代歌女的哀号、漂流和遍体鳞伤的哭诉。歌中每句都从弱拍起唱,而且以一个梯级下行的旋律作为每段的前奏(或间奏),强化了悲哀的情绪。这首歌是30年代抒情独唱歌曲中的杰作。它在结构设计、变化统一、旋律创造、表现内容等独唱音乐创作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新颖独到的创造和艺术成就对多段式抒情歌曲创作,有着可贵的启迪。贺绿汀的嘉陵江上则是朗诵调风格的戏剧性独唱作品。汉语语调为基础的朗诵调风格的旋律;戏剧性对比二段体结构;长短音相间、三连音连用;,3、颂歌题材有所发展:,郑律成创作的延安颂(1938年);冼星海创作的黄河颂(1939年)。,4、40年代的叙事说唱题材有较大的发展;,赵元任创作的老天爷(1942年);徐曙创作的晋察冀小姑娘(1943年,赵洵词);费克创作的茶馆小调(1944年)、五块钱(1945年,长工词);张鲁创作的平汉路小调;罗正、邓止怡创作的王二嫂过年。,5、与歌舞表演有机结合的独唱歌曲,马可创作的南泥湾(1934年,贺敬之词),6、国统区抒情独唱歌曲:,汪秋逸创作的淡淡江南月(1942年);刘雪庵创作的红豆词(1943年,曹雪芹词),三、合唱歌曲,历程一)约清末到民国初年开始;二)30年代合唱音乐的发展;三)30、40年代合唱音乐的大发展;,一)约清末到民国初年开始;,李叔同的三声部合唱春游;萧友梅的四声部合唱春江花月夜;赵元任的艺术合唱海韵(1927年,徐志摩词),二)30年代合唱音乐的发展,1、作品题材:抗日救亡合唱最典型黄自创作的抗敌歌(1931年,黄自、韦翰章词)、旗正飘飘(1932年,韦翰章词);陈洪创作的上前线(1932年,秋竹词);冼星海创作的救国军歌(1936年,塞克词,四部合唱)、到敌人后方去(1936年,赵启海词,二部合唱)、在太行山上(1938年,桂涛声词,四部合唱)、保卫黄河(1939年,光未然词,轮唱);贺绿汀词曲的游击队歌(1937年,四部合唱)、垦春泥(1939年,田汉词);,二)30年代合唱音乐的发展,2、艺术特征:1)主调性,进行曲风格,如:冼星海创作的救国军歌(1936年,塞克词,四部合唱)贺绿汀词曲的游击队歌(1937年,四部合唱)2)中国风格的支声复调,如:冼星海创作的在太行山上(1938年,桂涛声词,四部合唱)、3)欧洲技法创作的卡农式(轮唱)作品,如:冼星海创作的保卫黄河(1939年,光未然词,轮唱);4)无伴奏合唱的探索,如:贺绿汀创作的垦春泥(1939年,田汉词);,三)30、40年代合唱音乐的大发展,1、集中地延安2、部分作品:(略)3、里程碑黄河(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怨、黄水谣、河边对口词、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1939年,光未然词,冼星海曲),四)清唱剧的初创,长恨歌(1932年,韦翰章词,黄自曲),四、电影、戏剧歌曲,历史沿革:话剧自“五四”以来有了较大发展;电影从30年代开始在中国文化生活中逐步占据重要地位。,历史沿革,一)20年代的诗剧二)30年代的话剧三)30、40年代的电影歌曲,一)20年代的诗剧,代表作陈啸空的湘累(郭沫若的诗剧),二)30年代的话剧,冼星海的复活之茫茫的西伯利亚(田汉的话剧);聂耳的回春之曲之梅娘曲、告别南洋、春回来了(田汉的话剧);,三)30、40年代的电影歌曲,1、作曲家:聂耳、任光、冼星海、贺绿汀为主,另有沙梅、黄自、吕骥、舒模、江定仙、夏之秋等。,三)30、40年代的电影歌曲,2、重要作品:任光、聂耳为电影母性之光配乐(1933年);任光为电影渔光曲谱写的主题歌渔光曲(1934年);空谷兰谱写的大地行军歌(1934年);迷途的羔羊谱写的月光光歌(1936年);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大路、桃李劫等8部电影谱写了近20首歌曲(19331935年);冼星海为电影夜半歌声、壮志凌云等电影谱写了歌曲(1935年起);贺绿汀为电影乡愁、十字街头、马路天使、都市风光、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春到人间等16部电影谱写了歌曲(19341938年);,五、作曲家与作曲家群体,一)20年代作曲家二)救亡歌咏作曲家三)音乐院校作曲家群四)延安作曲家群,一)20年代作曲家,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字雪朋,号思鹤,广东中山人,1901年留学日本学习钢琴,1912年流留学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1920年1927年参与创办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一)20年代作曲家,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作曲家。字宜重,江苏常州人,生于天津,1910年公费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15年进入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起执教清华大学,1938年秋赴美讲学,后入美国籍,先后留任美国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教授。,二)救亡歌咏作曲家,聂耳(1912.2.151935.7.17)作曲家。原名守信,号子义(紫艺)云南玉溪人自学音乐(小提琴、钢琴等)1931年考入“明月歌舞剧社”(“联华歌舞班”)1933年入共产党,1934年任“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副主任。1935年7月17日溺水逝世于日本。,二)救亡歌咏作曲家,冼星海(1905.6.131945.10.30)作曲家。在苏联曾用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1926年在北京艺专学习小提琴,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193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后师从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师从丹第、杜卡学习理论作曲。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和朗西音乐学院。1935年夏回到上海,1938年春任职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三厅艺术处,同年11月任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1940年赴苏联工作,因苏德战争滞留哈萨克共和国,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二)救亡歌咏作曲家,张曙(1909.6.13-1938.12.24)作曲家。原名张恩袭,安徽歙(xi)县人。1926年考入上海艺大音乐系、1929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主修声乐。1938年春任职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三厅艺术处,同年12月24日在广西桂林因飞机轰炸而牺牲。,二)救亡歌咏作曲家,任光(1900.11.91941.1)作曲家。曾用笔名前发。浙江嵊(sheng)县人,1917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学习钢琴调律及作曲。1927年起任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1937年底1938年10月再度留学法国。1940年春执教重庆育才学校,同年7月奔赴新四军宣传抗日。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牺牲。,二)救亡歌咏作曲家,吕骥(1909.4)音乐评论家、作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原名吕展青,笔名穆华、霍士奇、唯策等。湖南湘潭人。1930、1931、1934年三次考入上海国立音专。1938年3月参与“鲁艺”的筹建工作,后任音乐系主任,教务主任。1957年之前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1949、1953、1960、1979年连续四次当选中国音协主席。,二)救亡歌咏作曲家,麦新(1914.12.51947.6.6)作曲家、歌词作家。原名孙培元、孙默心,上海人。1931年起参加抗日救亡音乐活动。1940年底,在“鲁艺”的音工团、音协从事日常工作。1946年初,担任东北解放区中共热河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47年6月,遭遇土匪袭击,壮烈牺牲。,二)救亡歌咏作曲家,张寒晖(1902.5.51946.3.11)作曲家、戏剧家。原名张兰璞,又名含辉、韩源。河北定县人。自幼学习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1922年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19251929年在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19291941年在北京、西安等地教书。1941年8月赴延安。,三)音乐院校作曲家群,黄自(1904.3.231938.5.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1924年入美国欧柏林大学学习心理学及音乐理论作曲,获文学学士学位。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学习作曲,1929年创作管弦乐序曲怀旧,5月首演于耶鲁大学音乐会,获音乐学士学位。1930年任上海国立音专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1934年与萧友梅、韦翰章创编音乐杂志,1935年冬发起组建上海管弦乐团。1937年秋辞去教务主任职务,专心编写教材。1938年病逝于上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