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工艺,主讲:池湘,第三章青铜时代的来临夏商周时期的工艺,4.1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4.2夏、商、西周时期的陶瓷工艺4.3夏、商、西周时期的其它工艺,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人活动中心是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在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南部以及山西汾河下游等地,发现了一种“二里头文化”,也称“洛达庙文化”。二里头文化的陶器造型有鼎、盆、罐、盘、尊等,鼎身为圆底罐形或盆形,鼎足呈扁平或三角形。二里头文化巫文化较多,而礼文化较少。,自夏、商、西周起,中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夏商两代均设有管理手工业的官职和王室贵族直接控制的手工业。统治者所需的礼器、祭器、武器和贵重的生活用品,多是官府手工业部门制造的。商代的手工业者,除一部分是战俘转化而来的奴隶,大部分是世代从事某一种专门手工业的家族。,要点:1、青铜器。2、玉器工艺,玉琮。3、漆器工艺。4、冠服制度。,第一节概述,奴隶社会把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历史的一个大进步。但同时,奴隶制度也是一个最野蛮的制度。,第二节青铜工艺,第二节青铜工艺,从青铜器的种类看,前期多是生产工具,后期则以礼器和兵器较多。在金属制品的发展上,忽视生产工具的制作。金属工具的制作,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生产,而是服从于奴隶主的消费需要和统治需要。,第二节青铜工艺,、青铜工艺及一种推断(红铜青铜)青铜是和红铜比较而言的。天然的铜色红,所以叫作红铜。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青铜器在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已经被制造出来,之后中国经历了长达十六个世纪的青铜时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第二节青铜工艺,、青铜工艺的特点:(1)熔点低(2)硬度高(3)(加锡后的合金青铜熔液流动性更好)便于获得精确的铸模形状和精细的图案(4)(加锡后的合金青铜熔液流动性更好)铸件表面更光洁,颜色呈青灰色,具有天然的庄重与凝重感。,第二节青铜工艺,青铜器的制造工艺,荀子疆国篇中“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记载的正是青铜器的制造工艺。制作青铜器有炼矿、制范、熔铸、修整等工艺过程。青铜器的制作由冷煅发展为熔铸,由单范制作简单的工具发展到合范制作容器,在工艺上是很大的飞跃。制范有陶范法和失蜡法之分:陶范法根据器形要求用泥塑出内外模子,外范和内范之间的距离就是器壁的厚度;失蜡法是用蜡制作器物模型,反复淋细泥至一定的厚度,待泥干后加热使蜡熔化流出再浇注铜液。失蜡法创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可以浇铸复杂多样的青铜器,一直沿用至今。,第二节青铜工艺,、青铜器的制作方法(1)陶范法(2)失蜡法,第二节青铜工艺,、青铜器的种类及其演变(1)青铜器的种类A、礼器:烹饪器:鼎、簋(gui)、食器:豆酒器:爵、觚(gu)、角、壶、觯(zhi)水器:鉴、盘、乐器:鼓、钲、铙、钟、铎铃杂器:禁、徂兵器:钺、戟、戈、矛、剑、刀、戚(斧),第二节青铜工艺,B、重器:C、冥器:D、生活用具生产工具:E、兵器:,第二节青铜工艺,(2)青铜器的分期及其在各阶段的造型特点,纹饰的演变。A、夏代,“贡金九枚,铸鼎象物”,财富、权力的象征。B、商代,繁盛,大型器物迭见,花纹繁缛精致。C、西周,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更加紧密,铭文增多(金文),出现了长篇铭文,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青铜器。鼎身两侧以兽面纹和夔纹装饰边缘,中间朴素无纹,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整个鼎形制浑厚雄伟,庄重瑰丽,人站在它面前,会感受到一商代后期一种力量,受到某种震撼,它的形象往往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出现。由于鼎体大厚重,必须采用鼎足朝上的浇铸方法,中空的鼎耳是接铸的。浇铸这个大鼎至少需要一二百工匠密切配合,同时操作,再加上运输、烧炭等,需要组织人员二三百人。,司母戊大方鼎,鼎在古代不只是一种实用品,也是权利的象征。相传禹铸九鼎,以象九州,以后成为传国重器。,商代后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生产中心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商代前期青铜器的装饰比较简单,多为单层组织,后期装饰精细复杂,出现了多层花纹,具有繁缛、富丽、神秘的风格。商代青铜器纹饰多流行想象的神话性动物纹,具有神秘、庄严的气氛。这与商人尚鬼的宗教意识以及商代青铜器主要作为祭祀用有关。,商代青铜器纹饰,饕餮纹:为商青铜器主要纹样多作主纹,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己身,以言报更,戒之在贪也。”左传文公十八年:“食于饮食,侵欲崇侈天下之民以比三凶”主纹饕餮纹,形成为一个兽面,大眼、有鼻、双角,也有用相对的两个夔纹组成。商人“殷人尊鬼,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代青铜器主要是祭祀礼器,这种装饰应与祭祀有关,兽面纹当为牛、羊、猪、鸡等作为祭祀牺牲形象的抽象化,象征化,并予以综合变形处理,其宗教意义社会意义大于其审判意义。有吉祥、威猛、勇敢、公正、避邪驱鬼之义。,夔纹:这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纹,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或以两夔相对,组成一个饕餮纹;或仅作饕餮纹的附饰。,龙纹:是我国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久的一种,最早见于青铜器。它作巨首而又两角,身有鳞,成蟠曲的形状。,凤纹,青铜凤纹尊商周,在青铜器的装饰中,还出现了许多现实性的动物纹,如象、犀、鸟、鹄、蚕、蝉、龟、鱼等。,第二节青铜工艺,5、我国南方地区的青铜工艺(1)江西土著青铜文化(2)巴蜀青铜文化青铜巨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3)滇文化青铜器A、青铜鼓B、贮贝器,第二节青铜工艺,第二节青铜工艺,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可以归纳为:1、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这种单独纹样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以双夔纹组成一个饕餮。2、图案纹样多用对称的格式。3、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底纹的结合。4、商代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第三节玉器工艺,第三节玉器工艺,玉器在商周时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仅次于青铜器的重要工艺美术创作。玉器在隆重的政治典礼和祭祀活动中使用,也是贵族地位的象征,具有神圣的含义。商代贵族对玉十分爱好,周代统治者重礼乐,赋予玉器以伦理道德的意义,玉的使用体现着不同的等级名分,人们佩玉成为时尚,死后还以玉随葬,玉器成为统治者垄断的特殊工艺品。,第三节玉器工艺,、玉器的种类:A、礼玉:玉琮、玉璧、玉环、瑗(ai)、圭、璇玑、璋、琥、磬、簋、盘、杯、仪仗兵玉,“五瑞”、“六瑞”B、葬玉:玉敷面、玉衣、玉枕、C、饰玉:佩饰;陈设玉器,第三节玉器工艺,、玉器的造型:玉琮:筒形,内圆外方,节数,节奏,文饰玉璧、玉环、瑗:玉圭:、玉器的文饰:,第三节玉器工艺,西周凤鸟纹大玉钺,商代玉连体双鸟佩,螭、凤、兽面纹活环玉带钩,西周出土玉琮,大多无纹,此为典型。,玉虎纹瑗西周,玉龙纹璜西周,玉鱼形佩西周,玉凤纹璜西周,第四节漆器工艺,第四节漆器工艺,、漆,漆树的树脂,具有防腐耐酸碱的性能,以漆制成的各种器皿就是在器物表面用生漆(或熟漆)髹饰过。漆器轻巧、美观、耐用。,第四节漆器工艺,、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距今7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一件朱漆木碗。战国大盛。南方种植漆树,生产漆器很普遍。楚国。战国漆器美观使用,无器不漆,具有逐渐取代青铜器之势。,第四节漆器工艺,、漆器的颜色:、漆器的种类:日用器皿:家具:马车饰:乐器:墓葬器:、漆器的花纹:,第五节染织、服饰工艺,第五节染织、服饰工艺,1、手织:养蚕,栽桑,缫丝、织绸。2、机织:纺缚;织机。3、染色:商周时期的织物颜色,黄红为主,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间有棕色和褐色,篮、绿等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第五节染织、服饰工艺,、商周时期的服饰上衣下裳制基本的服装样式:衣裳连属制,第五节染织、服饰工艺,冠服制度:商以后建立,周完善。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川、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华虫,山川,龙,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第五节染织、服饰工艺,日、月、星辰,取其照鉴;山川,取其稳重;龙,取其应变;华虫(一种雉鸟),取其纹丽;宗彝(一种祭祖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蜼),取其忠孝;藻(水草),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粉米(白米),取其滋养;黼(斧形),取其决断;黻(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辩。,第五节染织、服饰工艺,在周朝,皇帝在最隆重的场合穿十二章纹。当诸侯卿大夫与皇帝一起参加祭祀时,服装上的章纹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等用之,皇帝衣裳用十二章,公爵衣裳用九章,侯、伯只能用七章、五章,以下递减,这便是当时祭服制度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是“上可含下,下不可拟上”。,第五节染织、服饰工艺,“胡服骑射”,胡服,深衣,战甲,革带,带钩带钩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服饰配件,是用来束带或佩系的用具。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带钩多数为青铜制品,带钩虽小却可谓中国青铜工艺的缩影。带钩的用途之一是用来连接带的两端,以使之紧固;另一个用途是用来在腰间系挂器物、饰品。带钩的造型非常多样生动,其形象多有美好的寓意。,深衣是连体式的长衣服,它最大的特点是把左边的衣襟缝接出一片三角形,穿的时候,将它缠绕至背后,再用带子系住。深衣一般用柔软的材料制成,再用挺括的锦缎材料缘边,使其既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又持久耐穿。,第五节染织、服饰,第五节染织、服饰,第六节建筑艺术,第六节建筑艺术,(原始时期:吊脚楼、窑洞)、商周、春秋战国“黄金比”的认识,应用砖瓦出现(纹样:林木双兽纹,鱼纹等),第二章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作业:1、比较彩陶、青铜器纹样的异同,并尝试说明其原因。2、绘图,描绘十二章纹,并说明其含义。,广大奴隶的生活用品仍以陶器为主,因而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陶器技术有轮制、模制和轮模合制等。制陶工艺还有内部分工,不同的窑址烧造不同的陶器。原始瓷器最早出现于商代,釉色青绿略带黄褐商代白陶豆,器身遍布精致的云雷纹色,但其原料处理和坯泥炼制仍比较粗糙。,中国是最早发明养蚕织绸在商代,蚕已由野蚕发展为家蚕;在装饰方面,商代工艺富于浓郁的宗教色彩,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商代白陶豆,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强调礼制,这深刻地影响了周代服饰、器物、宫室、车马等工艺的形制与发展;经济上实行井田制,这扩大了农业生产的规模,使集体性的劳作成为工艺表现的场景。周灭商时获得的大批的手工业奴隶,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4.3夏、商、西周时期的其它工艺据中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载,西周将社会成员分为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六种,其中“百工”即指手工业者。当时的手工业分工很细,木工、金工、皮革工、画工、雕工、陶工六种工艺可分出30个工种。手工业生产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提供原材料和作坊,并已形成专业化分工。许多器物制造往往需要几个工种协作完成,例如造一辆车需要木工、金工、漆工、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
- 2025农产品订购合同书
- 2025茶叶代理商合同范文
- 2025【合同范本】服务项目中断合同员工有权解约
- 2025年产品代理合同全面版范本
- 2025企业名义担保合同
- 2025西安物业管理合同协议书
- 山区消防员考试题及答案
- 城市建设公共设施施工组织设计 南京海关业务技术专用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AI+环境治理污染监测方案
- 【2025年】浙江省湖州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含答案
- 老年肿瘤护理与风险防范
- 图木舒克市供热管理办法
- 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套档案
- 2025至2030中国航空座椅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4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
- 公司后勤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4月自考00840第二外语(日语)试题
- 新生儿复苏操作规范
- 2025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英语一模试卷
- 时空量子化研究-洞察阐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