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_第1页
第1课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_第2页
第1课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_第3页
第1课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_第4页
第1课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框我与社会,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框我与社会,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框我与社会,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框我与社会,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框我与社会,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框我与社会,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框我与社会,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框我与社会,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框我与社会,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框我与社会,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两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Part1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一、地理位置,约公元前4300年,苏美尔人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二、苏美尔文明,1、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所创,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Part1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三、巴比伦文化,1、建立:公元前19世纪,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的古巴比伦王国。,Part1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2、汉谟拉比法典,君权神授,第一百九六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第二零零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第二零五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思考一,以上材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中哪种惩罚方式?,同态复仇法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思考二,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体现了奴隶制的残酷性,一、地理位置,尼罗河贯穿埃及全境水量充沛、土壤肥沃,尼罗河的赠赐,Part2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思考一,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思考二,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思考三,便于航行。,二、法老的统治,建立:约公元前3100年,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最高统治者:法老,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宗教,Part2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神之子”,三、古埃及文明金字塔,Part2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铭文,三、古埃及文明金字塔,146.5米,风化,136.5米,胡夫金字塔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的。,Part2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狮身人面雕像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又译“斯芬克斯”),坐落在开罗西南的吉萨大金字塔旁,是埃及著名古迹,与金字塔同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遗迹。像高20米,长57米,耳朵就有2米长。除了前伸达15米的狮爪是用大石块镶砌外,整座像是在一块含有贝壳之类杂质的巨石上雕成。面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即国王)哈夫拉的脸型。,金字塔用来干什么的?用处反映了什么?现存最大、最宏伟的金字塔是?金字塔的外形、高峻威严体现了什么?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什么?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宗教信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王权的神圣权威,高超的科技水平,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埃及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体现了古埃及人民智慧与创造力也是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两河,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尼罗河对埃及的影响,埃及统一及法老统治,金字塔及象征意义,课堂小结,1.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A.金字塔B.佛教C.汉谟拉比法典D.种姓制度,C,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他强调的是因素对埃及文明形成所产生的影响。(),A.地理环境B.宗教信仰C.死而复活的思想D.金字塔工程,A,3.一位游客在卢浮宫博物馆,讲解员指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应出自()A.两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A,4.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死后还会在“冥世”生活。最能反映这一思想的历史现象是()A.编制太阳历B.发明象形文字C.制作木乃伊D.修建卡尔纳克神庙,C,5.两河流域的两河是指()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恒河印度河A.B.C.D.,A,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复习这节课内容。,谢谢,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两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Part1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一、地理位置,约公元前4300年,苏美尔人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二、苏美尔文明,1、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所创,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Part1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三、巴比伦文化,1、建立:公元前19世纪,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的古巴比伦王国。,Part1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2、汉谟拉比法典,君权神授,第一百九六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第二零零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第二零五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思考一,以上材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中哪种惩罚方式?,同态复仇法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思考二,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体现了奴隶制的残酷性,一、地理位置,尼罗河贯穿埃及全境水量充沛、土壤肥沃,尼罗河的赠赐,Part2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思考一,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思考二,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思考三,便于航行。,二、法老的统治,建立:约公元前3100年,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最高统治者:法老,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宗教,Part2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神之子”,三、古埃及文明金字塔,Part2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铭文,三、古埃及文明金字塔,146.5米,风化,136.5米,胡夫金字塔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的。,Part2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狮身人面雕像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又译“斯芬克斯”),坐落在开罗西南的吉萨大金字塔旁,是埃及著名古迹,与金字塔同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遗迹。像高20米,长57米,耳朵就有2米长。除了前伸达15米的狮爪是用大石块镶砌外,整座像是在一块含有贝壳之类杂质的巨石上雕成。面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即国王)哈夫拉的脸型。,金字塔用来干什么的?用处反映了什么?现存最大、最宏伟的金字塔是?金字塔的外形、高峻威严体现了什么?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什么?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宗教信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王权的神圣权威,高超的科技水平,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埃及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体现了古埃及人民智慧与创造力也是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两河,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尼罗河对埃及的影响,埃及统一及法老统治,金字塔及象征意义,课堂小结,1.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A.金字塔B.佛教C.汉谟拉比法典D.种姓制度,C,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他强调的是因素对埃及文明形成所产生的影响。(),A.地理环境B.宗教信仰C.死而复活的思想D.金字塔工程,A,3.一位游客在卢浮宫博物馆,讲解员指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应出自()A.两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A,4.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死后还会在“冥世”生活。最能反映这一思想的历史现象是()A.编制太阳历B.发明象形文字C.制作木乃伊D.修建卡尔纳克神庙,C,5.两河流域的两河是指()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恒河印度河A.B.C.D.,A,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复习这节课内容。,谢谢,学习目标,1.感受社会生活、学会承担社会责任。2.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重点)3.知道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会有不同的身份。(难点),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1.1我与社会,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一.感受社会生活,1.感受社会生活的途径,2.怎样培养亲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承担社会责任,有一个词叫“自给自足”,请思考:在现代社会,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吗?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和社会相关?3.说说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会各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衣,食,住,行,学习,生活,我每天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爱因斯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一个个“小网”无限地延伸,组成了社会的“大网”,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女儿,姐姐,学生,消费者,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相关链接: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P5,六度空间理论,又名六度分隔理论。意思是你至多只要通过六个人就能认识全世界的任意一个人。,课外拓展:有趣的人际关系理论,理论推演:假设一个人能认识25个人或以上,那经过7次介绍之后(间隔6人),一个人可以被介绍给25的7次方,等于6103515625人,超过60亿!(根据2014年的数据,世界人口为72亿),如果离开了社会,人会变成怎样?,鲁滨逊脱离了社会而存在了吗?,鲁滨逊说过:“我什么东西都可以做出来。”不过他马上还补充了一个条件:“只要我有工具”。,他在孤岛上生存的知识、技能、依赖的火枪工具都是在社会中得来的,像他这样极端的例子都不能脱离他人而存在,何况我们。,课外拓展:1704年9月,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岛上,在这个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四年零四个月。直到1708年,他才被一个叫罗杰斯的航海家发现并带回英国。当他被发现时已成了一个野人,甚至忘记了人类的语言。塞尔柯克的传奇经历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报纸上也刊登了一些关于塞尔柯克在荒岛上的孤独生活的情况。笛福正是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传奇、不朽之作。,鲁滨逊的原型,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社会关系图:例一,试画自己的社会关系图:,我,1.他们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了联系?2.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纳总结:,我与社会,感受社会生活,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1.感受社会生活的途径,2.怎样培养亲社会的行为,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应用练习,1、我们走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是()A、越来越分离B、与任何人都无关C、越来越紧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