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PPT课件_第1页
电路实验PPT课件_第2页
电路实验PPT课件_第3页
电路实验PPT课件_第4页
电路实验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路实验2014年9月,-,2,001理想电源与实际电源模型研究,一、目的掌握实际电源的端口特性以及了解与理想电源的差别。,二、任务1、学会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稳流调节和使用;2、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和万用表的使用与注意事项;3、测量直流稳压电源的端口特性,并作出等效模型。,三、原理或设计草图(下页),四、数据表格与记录(下页),六、实验中仪表与设备1)直流稳压电源1台(实验板中的稳压源和稳流源各1个);2)可变电阻器1只;备用定值电阻2只以上;3)直流电压表1只(数字万用表代替);4)直流电流表1只(数字毫安表代替)。,五、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的量程;2)直流稳压电源应调好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后再接入电路;3)每次接线、拆线时必须断开电源。,七、感想与收获(或思考题),-,3,三、1.原理,三、2.设计草图,-,4,四、数据表格与记录,表1图5中,RL=100不变,电压源电压不同,对内阻计算的测量数据,表2图3中,电压源US=6V时,取不同RL值,电源伏安特性测量数据,-,5,七、感想与收获(或思考题),1、分析上述实际电压源模型参数测量的误差来源;,2、如何设计测量实际电流源的模型参数和端口特性的实验方案。,八、实验报告上写明:实验时间、指导老师、自己姓名、学号等。,九、附图(不要写到实验报告上),30,100,200等实际电阻,实验用电源(高级),-,6,输出电压,调节电压,输出电流,调节电流,-,7,002叠加定理和齐性、互易原理的验证,一、目的验证线性电路的重要定理:叠加定理、齐性原理和互易原理。,二、任务1、设计验证叠加定理的测量线路接线图;2、设计验证齐性定理的测量线路接线方案;3、设定参考方向,判断测量电流值的正负。,三、原理或设计草图(下页),四、数据表格与记录(下页),六、实验中仪表与设备1)两路直流稳压电源(分别为12V和6V)。2)直流电压表或数字万用表1只;3)直流电流表(可测mA级)1只;4)T型电路实验板;5)连接导线若干。,五、注意事项1)采用直流电压表测量电源各个输出的电压值;2)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的选取要适当,避免因量程不够而损坏仪表;3)注意接线图中的电流参考方向,数字毫安表的读数会出现正或者负,要注意分清;4)每个测量电流支路间为虚线,表示为断开,如果不是测量该支路,要用短路线连接,这样可以节省电流表的数量。,七、感想与收获(或思考题),-,8,三、原理(1),当US2=0,US1单独作用时,电路变量为:I1/、I2/、I3/;当US1=0,US2单独作用时,电路变量为:I1/、I2/、I3/;当US1和US2共同作用时,电路变量为:I1、I2、I3,并有:I1=I1/+I1/;I2=I2/+I2/;I3=I3/+I3/,齐性,叠加,只有一个独立电源(激励源)作用下,任意一条支路上的响应(电流或电压)的大小与激励的大小成正比,例如,当US2=0,kUS1单独作用时,电流变量(响应)为:kI1、kI2、kI3,-,9,三、原理(2),互易性,KCL、KVL定律,集总电路中,任意时刻某结点连接的所有支路流出的电流,代数和为零(KCL);同理,集总电路中,任意时刻任意闭合回路包含的所有支路电压,代数和为零(KVL)。这两个定律在上述各电路中均可得以验证。,实验草图,-,10,四、数据表格与记录,表1叠加定理实验测量数据,表2齐性定理互易定理实验测量数据的验证,-,11,1)本实验所涉及的各原理适用于什么电路?,七、感想与收获(或思考题),2)如果其中有一个电源的极性接反了,得到的数据该如何理解?,八、实验报告上写明:实验时间、指导老师、自己姓名、学号等。,九、附图(不要写到实验报告上),3)KCL、KVL,在得到的数据该如何理解?,-,12,003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模型,一、目的认识电源的等效是电源对外电路的等效的实质。,二、任务1、针对复杂含源电路,实验方法测量戴维南等效电路两个参数UOC和R0;2、测量含源电路对外的伏安特性;3、测量戴维南等效电源对外的伏安特性。,三、原理或设计草图(下页),四、数据表格与记录(下页),六、实验中仪表与设备1)直流稳压电源1台;2)数字万用表1只;3)直流数字电流表1只;4)可调电阻器2只以上;,五、注意事项1)注意在采用万用表测量网络电阻的时候,一定要把含源网络的电源置零(即电压源移除用短路线连接;而电流源则直接移除)。2)在半开路电压方法中,当测量可变电阻器电阻值的时候,也一定要把可变电阻器断开,然后再测量其阻值。,七、感想与收获(或思考题),-,13,三、原理或设计草图,-,14,表2戴维南定理实验测量数据,表1对外电路伏安特性实验测量数据,四、数据表格与记录,-,15,1)本实验验证的是戴维南定理,若要做验证诺顿定理的实验,则戴维南定理实验中的方法能否应用?哪些数据可以不必测量而直接应用?,七、感想与收获(或思考题),2)设计一个求最大功率的线性电路实验方案。,八、实验报告上写明:实验时间、指导老师、自己姓名、学号等。,九、附图(不要写到实验报告上),-,16,004-1实际RLC元件的交流参数测量,一、目的探讨实际元件(电感线圈、电容器和电阻器)交流参数模型的测量方法,二、任务1、学会功率表的接线方法和掌握功率表的使用方法;2、设计含功率表的测量电感或电容的测量线路接线图。,三、原理或设计草图(下页),四、数据表格与记录(下页),六、实验中仪表与设备1)带调压变压器电工综合实验台1套,含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功率表各1个;2)耐压值较高的电感线圈1只,大功率滑线变阻器1只;耐高压电容器若干;3)导线若干。,五、注意事项1)断开电源后接线,并将调压变压器输出电压调到零。2)调压器加压时,同时要观察各表读数。3)不要触摸带电金属部分。,七、感想与收获(或思考题),-,17,三、原理或设计草图,-,18,四、数据表格与记录,表1线圈参数的测量,表1电容器参数的测量,-,19,七、感想与收获(或思考题),1)上述三表法测量线路为什么要用调压器?电表的接线位置(指电压表和电流表内接或外接)会对测量误差有何影响?2)若用三表法测量电容器和电阻器的参数,给出原理图、计算公式和数据表格。,八、实验报告上写明:实验时间、指导老师、自己姓名、学号等。,九、附图(不要写到实验报告上),-,20,004-2改善功率因数的技能训练,一、目的探讨改善功率因数的方法和实际工程意义,掌握点亮日光灯的实验技能,二、任务1、学会点亮日光灯实验技能,独立连接线,并点亮日光灯;2、并联电容器实现感性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改善。,三、原理或设计草图(下页),四、数据表格与记录(下页),六、实验中仪表与设备1)带调压变压器电工综合实验台1套,含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功率表各1个;2)耐压值较高的电感线圈1只,大功率滑线变阻器1只;耐高压电容器若干;3)导线若干。,五、注意事项1)断开电源后接线,并将调压变压器输出电压调到零;2)调压器加压时,同时要观察各表读数;3)不要触摸带电金属部分。,七、感想与收获(或思考题),-,21,三、原理与设计草图,感性负载的两端并联电容器可以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22,四、数据表格与记录,表4.2-1感性负载改善功率因数的实验测量,cos,完成表4.2-1中cos的计算,在坐标纸上作出cos=f(C)和I=f(C)的曲线,-,23,当C变化时,负载支路的功率因数有无变化?功率表的读数有无变化?为什么?简述日光灯镇流器作用。,七、感想与收获(或思考题),八、实验报告上写明:实验时间、指导老师、自己姓名、学号等。,九、附图日光灯接线(不要写到实验报告上),-,24,005、三相电路连接与测量,一、目的训练分立元件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二、任务测量三相对称负载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时线值(线电压、线电流)与相值(相电压、相电流)的关系;认识三相四线制中中线的作用,三、原理或设计草图,四、数据表格与记录,六、实验中仪表与设备1)含多个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三相负载、测量电流插孔的电工技术综合实验装置1台2)电流测试插头1副;3)导线若干。,五、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调压器的输出电压尽量低一点。2)测量电压、电流时,插拔导线时候手要拿住导线的绝缘部分。3)负载三角形连接时一定要检查正确,以免造成短路事故。,七、感想与收获,八、实验时间、指导老师;自己姓名、学号等。,-,25,-,26,图5.1-3三相星形连接原理(四线制),N,-,27,表1星型负载连接的相值与线值,-,28,-,29,表2三角形负载连接的相值与线值,-,30,006、三相功率测量,一、目的熟悉用2只瓦特表测量三相电路功率的方法;,二、任务1、掌握测量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无功功率的方法;2、探讨两瓦特表测量数据的用途。,三、原理与设计草图,四、数据表格与记录,六、实验中仪表与设备1)三相负载电路板、含多组高耐压值电容器1套2)数字功率表(瓦特计)2只,如图5.2-6所示;3)导线、插座若干,五、注意事项1)瓦特表测量的功率因数,应该是测量的电流和电压相位的夹角的“cos”,本实验的接线方式导致此时2个功率表的功率因数不代表这个三相电路的功率因数。2)注意2瓦特表测量时,两个表的读数可能一“正”,一“负”。,七、感想与收获,八、实验时间、指导老师;自己姓名、学号等。,-,31,P=P1+P2,Q=,Q=,-,32,图32瓦特表方法测量功率接线图,A,B,C,x,y,z,V,U,W,N,X,Y,Z,a,b,c,调压器输出电压190V为宜!,O,4.7F,4.7F,4.7F,瓦特表1,瓦特表2,-,33,-,34,表1三相交流电路功率测量数据,-,35,班级学号姓名,正面,反面,实验报告大致格式,-,36,007串联谐振电路研究,一、目的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特点的了解;,二、任务测定RLC串联电路的谐振曲线,学习多用信号发生器和毫伏表的使用方法。,三、原理与设计草图,四、数据表格与记录,六、实验中仪表与设备1)多用信号发生器1台2)毫伏表1只,配专用测试棒1副3)串联谐振面板一套,(含电感线圈、电阻、电容等)。,五、注意事项1)在采用毫伏表测量各个元件上的电压有效值时候,要适当采用量程,2)采用浮地方式。,七、感想与收获,八、实验时间、指导老师;自己姓名、学号等。,-,37,正弦电压峰峰值=14.14V表示有效值为5V,-,38,表7.1-1串联谐振的测量数据记录,-,39,-,40,008、R选频网络的研究,一、目的了解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无源滤波网络的频率特性;,二、任务训练并掌握用逐点测试的方法测量网络的幅频特性。,三、原理与设计草图,四、数据表格与记录,六、实验中仪表与设备1)电路实验板上RC选频网络部分1块2)多用信号发生器1台3)毫伏表1台,五、注意事项1)要注意u1始终保持等于5V(有效值)转换为峰-峰值时14.14V。2)本实验测量输出电压时,也用毫伏表而非万用表。3)变化较大的部位要多测量几个点,以获得较高的精确度。,七、感想与收获,八、实验时间、指导老师;自己姓名、学号等。,-,41,-,42,表1调节频率测量电压,表2双T电路的测量,-,43,数据处理:,-,44,009、一阶电路响应测试,一、目的定量分析RC/RL电路的过渡过程,并探讨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二、任务学会用示波器观测波形,,三、原理与设计草图,四、观察的波形与记录,六、实验中仪表与设备1)电阻、电容、电感可构成RL串联和RC串联结构的电路板2)多用信号发生器1台3)双踪示波器一台,五、注意事项1)信号源的接地端与示波器的接地端是连在一起(称共地),以防外界干扰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2)示波器的辉度不应过亮,尤其是光点长期停留在荧光屏上不动时,应将辉度调暗,以延长示波管的使用寿命。,七、感想与收获,八、实验时间、指导老师;自己姓名、学号等。,-,45,图1RC一阶零状态充电电路,图2RC一阶充电uc的波形,US(V),t(s),0,图4RC一阶放电uc的波形,原理,-,46,设计草图,0,T,2T,US/V,t/s,0,T,2T,Uc/V,t/s,接示波器ch1通道,接示波器ch2通道,US波形,UC波形,人为制造充电放电的电源,(2000Hz的方波,方波的电压幅度可以为5V),500s,5VPP,-,47,观察的波形与记录,才能观察C波形,才能观察R波形,实验中方波电源频率=HZ.实验中方波电源幅值=VPP.,-,48,思考题:为什么要R在后,C在前才可以观察R上的波形?,因为:信号源的接地端与示波器的接地端是连在一起(称共地),以防外界干扰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即:示波器探头中有一个端默认是接地的!,-,49,双踪示波器观察电容和电源波形合成在一起的效果图,充电过程,放电过程,-,50,010、二阶电路响应观察,一、目的定性分析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明确电路元件参数对响应的影响,二、任务观察、分析二阶电路响应的三种状态轨迹及其特点,三、原理与设计草图,四、观察的波形与记录,六、实验中仪表与设备1)电阻、电容、电感可构成RLC并联和RLC串联结构的电路板2)多用信号发生器1台3)双踪示波器一台,五、注意事项1)信号源的接地端与示波器的接地端是连在一起(称共地),以防外界干扰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2)示波器的辉度不应过亮,尤其是光点长期停留在荧光屏上不动时,应将辉度调暗,以延长示波管的使用寿命。,七、感想与收获,八、实验时间、指导老师;自己姓名、学号等。,-,51,原理图,r0,-,52,草图与结果参考,过阻尼,临界,欠阻尼,-,53,过阻尼,临界,以刚刚出现小包为判断临界的标志,欠阻尼,-,54,观察的波形与记录,实验中方波电源频率=2000HZ;自己选用的接线电路:串联/并联实验中方波电源幅值=5VppV;电阻调节方式:由大到小/由小到大,-,55,-,56,011、直流无源二端口网络的研究,一、目的训练直流无源二端口网络的特征参数的测量方法,二、任务学习并设计实验测试无源二端口网络的参数。,三、原理与设计草图,四、实验测量数据记录,六、实验中仪表与设备1)数字万用表1只2)直流电流表1只3)直流稳压源1台4)无源二端口网络实验板1块,,五、注意事项1)T参数和T型电路网络是不同的概念。2)二端口连接中的参数关系为矩阵的四则运算,计算时候要注意电压、电流的单位!3)实验中测量数据的参考方向,以及定义中标准二端口电路的电流参考方向。,七、简答:3个T参数AD-BC不等于1的原因分析.,实验时间、指导老师;自己姓名、学号等。,-,57,原理,T=TaTb,注意方向,-,58,设计草图,图7-3分别测量的三种电路连接线路原理图,-,59,实验测量数据记录,数据分析:验证每个T参数矩阵的AD-BC=1?请说明原因.,-,60,012受控源的研究,一、目的:熟悉4种受控电源的基本特性,获得有源器件的感性认识,二、任务训练并掌握受控电源的转移参数的测试方法,三、原理与设计草图,四、实验测量数据记录,六、实验中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