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2汽车锁座零件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机械毕业设计全套资料+已通过答辩】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78100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9-18
上传人:圆梦设计Q****9208...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邱**(实名认证)
湖南
IP属地:湖南
45
积分
- 关 键 词:
-
汽车
零件
冲压
工艺
分析
模具设计
机械
毕业设计
全套
资料
已经
通过
答辩
- 资源描述:
-
4042汽车锁座零件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机械毕业设计全套资料+已通过答辩】,汽车,零件,冲压,工艺,分析,模具设计,机械,毕业设计,全套,资料,已经,通过,答辩
- 内容简介:
-
拉中拉深壁起皱的分深模设计析 F K C 湾大学机械设计研究所 在带有斜度的方形盒和带有阶梯的方形盒的拉深中发生的起皱现象一直在被研究。这两中类型的起皱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全都发生在相对无支撑、无压边的拉深壁处。在带有斜度的方形盒的拉深中,常受到工序参数的影响,例如:模具的间隙值和压边力等,所以常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来研究分析起皱的发生。模拟的结果表明模具的间隙值越大,起皱现象就越 严重,而且增加压边力也不能抑制和消除起皱现象的发生。在带有阶梯的方形盒拉深的起皱现象分析中,常通过实际生产中一种近似的几何结构来研究、试验。当凸模与阶梯边缘之间的金属板料在拉深时分布并不均衡,就会在侧壁发生起皱现象。为了消除起皱现象的发生,一个最优的模具设计常采用有限元的方法进行分析。模拟的结果和起皱试验论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并且表明了在拉深模具设计中使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的优越性。 关键词 :侧壁起皱;拉深模;带有阶梯的方形盒;带有斜度的方形盒 一、介绍 : 起皱是金属板料成形中常见的失效形式之一。由于功能和 视觉效果的原因,起皱通常是不能为零件制品所能接受的。在金属板料成形加工中通常存在三种类型的起皱现象:法兰起皱;侧壁起皱和由于残余压应力在未变形区产生的弹性变形。在冲压复杂形状的时候,拉深壁起皱就是在模具型腔中形成的褶皱。由于金属板料在拉深壁区域内相对无支撑,因此,消除拉深壁起皱比抑制法兰起皱要难得多。我们知道在不被支撑的拉深壁区域中材料的外力拉深可以防止起皱,这可以在实践中通过增加压边力而实现,但是运用过大的拉深力会引起破裂失效。因此,压边力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方面可以抑制起皱,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破裂 失效。合适的压边力范围是很难确定的,因为起皱在拉深零件的中心区域以一个复杂的形状形成,甚至根本不存在一个合适的压边力范围。 为了研究起皱的原因, et :一张薄板延着对角的一个方向进行不均匀拉深。他们还提出了一个近似的理论模型,起皱的初始是由于弹性变形导致横向压力发展成为不均匀的压力场。 Yu et 们发现根据他们的理论分析,起皱发生在两个环形的起伏处,而且试验结果指出了 4 6处起皱。 圆锥形凸模和半球形凸模的拉深来研究金属板料的起皱。同时,他们也试图整理防止发生起皱的特性参数。 这些试验都仅仅围绕在与简单形状成形有关的起皱问题上,例如:一个圆形的盒件等等。在 20世纪 90年代初期, 3D 动态有限元方法的应用成功,使得解决金属板料成形复杂形状的起皱现象的分析变成了可能。目前,研究人员都使用 3D 有限元方法来分析带有斜度的方形盒和带有阶梯的方形盒零件拉深时在拉深壁处由于金属板料流动引起的褶皱以及在成形过程中的参数的影响因素。 一个有斜度的方形盒,如图 1( a)所示,盒形件的每一个倾斜的拉深壁都与圆 锥盒形件相似。拉深成形过程中,在拉深壁处的金属板料是相对无支撑的,因此,褶皱是倾斜的。在目前的研究中,各种关于起皱的成型过程参数都被研究。在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的研究中,如图 1( b)所示,观察到了另一种类型的起皱。在当前的研究中,为了得出分析的效果,实际生产用阶梯形结构的零件来研究。使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分析出起皱的原因,并且可以使一个最优的模具设计消除起皱现象。有限元分析使得模具设计在实际生产中更为合理化。 ( a)带有斜度的方形盒件 ( b)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 图 1 二、有限元模型 模具的几何结构(包括凸 模、凹模、压边装置等等),通过使用 来设计。使用 个节点或 4个节点形成壳形的单体,进而在模型上形成网格体系。使用有限元模拟,模型被视为是刚性的,并且相对应的网格仅仅可以定义模型的几何形状,不能对压力进行分析。使用 个节点的壳形单体可以为板料创建网格体系。图 2给出了模型完全建立时的网格体系和用以成形带有斜度的方形盒件的金属板料。由于对称的原因,仅仅分析了零件的 1/4。在模拟过程中,金属板料放在压边装置上,凹模向下移动,夹紧板料。凸模向上移动,拉深板料至模具 型腔。 为了精确的完成有限元分析,金属板料的实际压力 拉力的关系需要输入相关的数据。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金属板料的深拉深的特性参数已经用于模拟。一个拉深的实验已经用于样品的生产,并且沿着压延方向和与压延方向成 45 和 90 的方向切断。平均的流动压力 可以通过公式 = ( 0+245+90 ) /4,计算出来,进而准确测量出实际拉力,如图 3所示,以用于带有斜度的方形盒件和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的拉深。 目前研究中的所有模拟都在 成了用于模拟所需数据的输入(假 定凹模速度为 10m /s,并且平均摩擦系数为 图 2 有限元模拟的网格体系 实际压力( 图 3 金属板料的实际压力 拉力的关系 实际拉力( mm/ 三、带有斜度的方形盒件的起皱 一个带有斜度的方形盒可以给出草图的相关尺寸,如图 1( a)所示。从图 1( a)可以看出方形凸模顶部每边的长度为 2模口部长度为 2 影响起皱所考虑的关键性尺寸。凹模的口部尺寸与凸模顶部尺寸差值的一半为凸模的间隙,即: G=深壁处金属板料相对无支撑的程度可能取决于凸模的间隙, 并且增加压边力也有可能抑制起皱现象的发生。在有斜度的方形盒拉深中,与发生起皱有关系的两个参数 凸模间隙和压边力,他们对起皱的影响也正在研究之中。 为了研究凸模间隙对起皱的影响,现在分别用凸模间隙为 20300每次模拟拉深中,凹模口部尺寸为 200且拉深高度均为 100 3 次模拟中,均使用尺寸为 38080方形板料,且板料厚度均为 模对板料的压力 拉力关系,如图 3所示。 图 4 带有斜度的方形 盒件的褶皱模拟图( G=50 模拟结果表明:三个有斜度的方形盒均发生了起皱现象,图 4给出了凸模间隙为 50图 4可以看出,起皱分布在拉深壁处,并且拉深壁邻近的拐角处起皱现象尤为严重。经分析,在拉深过程中,起皱是由于拉深壁处存在过大的无支撑区域,而且凸模顶部和凹模口部长度的不同是由于凸模间隙的存在。在凸模顶部与凹模之间的金属板料的延伸变得不稳定,是由于断面压力的存在。在压力作用下,金属板料的无约束拉深是在拉深壁处形成褶皱的主要原因。为了比较三个不同凸模间隙的试验结果,需要引入两个主应力的比值 , 为 主应力相对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值比临界值更重要,如果起皱发生,那么 值越大,起皱现象就可能越严重。 如图 4和图 5的曲线所示,三次不同凸模间隙的拉深模拟,沿 M 值。从图 5可以看出,在 3次模拟中位于拉深壁的拐角处起皱比较严重,在拉深壁的中间起皱比较弱。还可以看出,凸模间隙越大,比值 就越大。因此,增加凸模间隙将可能增加带有斜度的方形盒件在拉深壁处起皱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增加压 边力可以帮助削弱拉深过程中发生的褶皱。为了研究增加压边力的影响,采用凸模间隙为 50同的压边力数值来对有斜度的方形盒进行拉深起皱的模拟。压边力从 10000提供压边力 他模拟条件和先前的规定保持一致(在模拟当中采用了 300 模拟结果表明:增加压边力并不能消除拉深壁处起皱现象的发生。如图 4所示,在 M 值,和压边力分别为 100600拟结果指出,在 M 值都是相同的。为了分析两次不同压边力 时出现起皱的不同,从拉深壁顶部到直线 M 5 处不同高度截面进行了分析,如图 4所示,图 6给出了所有情况的曲线。从图 6可以看出,几种情况截面处的波度是相似的。这就证明压边力与有斜度的方形盒件拉深中的起皱现象无关,因为褶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拉深壁处大面积无支撑区域存在较大的横断面压力,所以压边力并不影响凸模顶部与凹模肩部之间的制件形状的不稳定状况。 距离( 图 5 对于不同凸模间隙在 M 值 图 6 在不同的压边力状态下,拉深壁不同高度处的横断面线。 (a)100b)600四、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 在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的拉深中,即使凸模间隙不是这样重要,而在拉深壁处仍然会发生起皱。图 1( b)所示为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拉深用的凸模,图 1( b)给出了拉深壁 、 E。目前,实际生产中一直在研究这种类型的几何结构。生产中,力 拉力关系从应力试验中获得,如图 3所示。 这种拉深件的生产是通过深拉深和整形两个工序组成的。由于凸模拐角处的小圆角半径和复杂的几何结构,导致在盒形件的顶部边缘发生破裂,在盒形件的拉深壁处发生褶皱,如图 7所示。从图 7中可以看出,褶皱 分布在拉深壁处,尤其在阶梯边缘的拐角处更为严重,如图 1( b)所示的 A 属板料在凸模顶部的边缘开裂,进而形成破裂,如图 7所示。 图 7 产品上的褶皱和破裂情况 图 8 模拟产品起皱和破裂的盒形件外形图 为了对拉深过程中金属板料出现的变形现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生产中仍然采用了有限元分析方法。最初的设计已经用有限元模拟完成。模拟的盒形件外形如图 8所示。从图 8可以看出,盒形件顶部边缘的网络拉深比较严重,褶皱分布在拉深壁处,这与实际生产中的状况是一致的。 小的凸模圆角,例如 A 模拐角 图 1( b)所示,是拉深壁处破裂的主要原因。然而,根据有限元分析的结果,通过加大上述两处圆角可以避免破裂的产生。较大的拐角圆角这种想法通过实际生产加工被验证是可行的。 还有一些试验也是模拟褶皱的。最初时将压边力增加到初始值的 2倍。然而,正如和有斜度的方形盒件拉深时获得的结论是一样的,压边力对起皱的影响并不是最主要的。相同的结论是增大摩擦或者增加坯料的尺寸。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增加压边力是不能抑制起皱现象的发生的。 起皱的形成是由于在某些区域发生多余的金属板料流动,所以应在起皱的区域 增加压杆装置来控制多余的金属料流。压杆应加到平行于起皱的方向,以便能有效的控制多余的金属料流。在这种理论分析下,两个压杆应加到拉深壁的临近处,如图 9所示以便能控制多余的金属料流。模拟的结果表明:正如所期望的那样,通过压杆的作用,阶梯拐角处的起皱被控制住了,但是一些褶皱还是存在于拉深壁处。这就表明:需要在拉深壁处设置更多的压杆,以控制多余的金属料流。但是从结构设计的角度考虑,这种结构是不可行的。 图 9 在拉深壁处增加的压杆 在拉深工序中采用有限元分析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通过拉深模拟来监视、控制金属板料的形状 变形,而这些在实际生产中是不可能做到的。在拉深过程中,仔细地看金属板料的流动,可以看出金属板料首先由凸模拉深进凹模腔内,直到金属板料到阶梯边缘 D 皱才开始形成。褶皱的形状如图 10 所示。有限元分析还可以为模具设计的改进提供相关的数据信息。 图 10 金属板料接触阶梯边缘时形成褶皱 图 11 切断阶梯拐角后的外形图 图 12 凸模设计修改后的外形模拟图 最初推断发生起皱的原因是由于凸模拐角圆角 处的金属板料不均匀、不稳定拉深形成的。因此,模具应设计成在阶梯拐角处切断一部 分,如图 11所示,以有利于改善拉深条件。通过增加阶梯边缘而使板料均匀、稳定的拉深。然而在拉深壁处还是存在起皱现象。结果指出:起皱的原因是由于凸模顶部边缘和整个阶梯边缘的板料不均匀、不稳定的拉深,这与凸模拐角和阶梯拐角不同。毫无疑问,模具的设计结构应有两处需要调整,一处是切断整个阶梯;另一处是增加拉深工序,使用 2次拉深可以获得期望的形状。如图 12所示,是这种成形方法模拟出的外形。如果较低的台阶被切断去除,那么这种盒形件的拉深就与矩形盒件的拉深十分相似,详见图 12。从图 12 可以看出,褶皱被去除了。 在两次拉深过 程中,金属板料首先拉深成较深的台阶,如图 13( a)所示。因此,较低的阶梯是在第二次拉深工序中形成的,此时,可以获得我们所期望的外形,如图 13( b)所示。从图 13( b)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通过两次拉深被制作出来,而且没有褶皱。在两次拉深工序中,如果假想使用相反的顺序拉深,较低的阶梯首先成形,然后再拉深成较高的台阶,那么在较深台阶的边缘处,如图 1( b) A 易形成破裂现象,因为凹模中在较低阶梯处的金属板料很难流动。 有限元模拟分析指出要想获得理想的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使用一次拉深几乎是不可 能成功的。然而,使用两次拉深则增加了生产成本,因为模具成本和制造成本增加了。为了维持较低的生产成本,设计师对盒形件外形做了适当的修改,并且根据有限元模拟的结果,修改了模具,切断去除了较低的阶梯,如图 12所示。修改之后,拉深模制造出来了,并且盒形件消除了褶皱问题,如图 14 所示。盒形件的外形也与用有限元模拟所获得的外形效果一样好。 图 13 ( a)第一次拉深工序 ( b)第二次拉深工序 图 14 消除褶皱后的产品图 为了更进一步验证有限元模拟的结论,将从模拟的结果中获得的截面 的板料厚度的分布情况与实际 生产中的情况进行比较。比较情况如图 15所示。从图 15的比较情况可以断定:通过有限元模拟的厚度分布与实际生产的情况基本上一致。这就证明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厚度( 距离( 图 15 模拟与实际生产中, 五、简要论点及结束语 在拉深过程中发生的两种类型的褶皱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以及对起皱原因做的试验,最终发现了抑制起皱的方法。 第一种类型的起皱出现在带有斜度的方形盒件的拉深壁处。在凹模口部的高度尺寸和凸模顶部的高度尺寸等因素中,起皱的发生归因于较大的凸模间隙。较大的 凸模间隙会导致拉深到凸模顶部与凹模肩部的金属板料处产生较大的无支撑区域,而金属板料较大的无支撑区域是形成起皱的最终原因。有限元模拟表明这种类型的起皱是不能通过增加压边力而抑制的。 另一种类型的起皱发生在实际生产中带有阶梯的几何结构的方形盒件中。研究发现即使凸模间隙影响不是很重要,起皱还是会发生在阶梯上面的拉深壁处。根据有限元分析,起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凸模顶部和台阶边缘之间的不均匀拉深造成的。为了避免起皱,在模具设计中使用有限元模拟做了一些试验,试验最终确定的最优设计就是将阶梯去除。修改后的模具设计生产出了无 缺陷的盒形零件。模具分析的结果和实际生产所获得的结论证明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 性和使用有限元模拟的有效性。因此可以说:有限元方法可以取代传统的实际生产试验的昂贵的方法。 in a in of is A of of is at is of a of as on of is is be by In of in of a an a of at to of An of is in of of . is of in in a of in of to In of a 1 4, 0617. of in in is by of is of It is of in be in by of to by a to on on of is to in of a a a of In to of of et 1 a in a of an in of is to in Yu et 2,3 to to 4of it a to to on of as a In 990s, of D to it to in In D to of on at in of a of a A as 1(a), an on of to in a on is is to In of on In of a as 1(b),of is In to of an in of an to by on an 2. he AD to AD is to be to AD to of in of a to a of is In is on is to is up to In to an of is as of In is in A 0 ) at 5 90 to ( 0 2 45 90)/4, as 3, is of in on To of 3. in a 55 is 0 m s 1 a .1 is 3. in a of is 1(a). As 1(a), of of 2 2 H) as of of is G) in G of at is to to be by of in to of in of a in n to of on of a 0 30 0 mm In is 00 is to 00 in is a 380 380 mm .7 is 3. in of a 0 mm is 4. It is 4 is on is at It is is to at of 4. in a G 50 to to of of to be at In to of is 5 if is a is to , is of N at as 4, 5. It is 5 to in of It is is . of at of of t is to in In to of of a 0 is as of 00 kN 00 kN,a Pa as in 00 kN an in to at 5. N N, as 4, 00 kN 00 N in In to of of at to N, as 4, 6 is 6 of is of in of a of is to at no on of 4. n of a at so (b) a of a a in is by a E. An of in .7 mm is 3. in of of by no is on to to a at of to at of as 7. It is 7 on at of as D E 1(b)is of as 7, to a In to a of of a of is 8. It is at of is 6. at of (a) 100 (b) 600 7. in 8. at to in as B, of , as (b), to be to of be by by to to as in of of on of to be by or We of be by of in is to a of is to in to be to of so be on to as 9, to in a 57 9. to at of by as at to at to of of of is of be is in A at is by E 1(b). is 10. a of An of of is of , as 1(b). a of in as so is to be by at of of 10. 11. of In to of is to is to to is 12. is is to of a as 12. It is 12 In to as 13(a). in as 13(b). It is 13(b) be by a It be in if an is is is by of of as B 1(b), is to is is to be to In to a to 12. 13. (a) b) in to as to be as 14. In order 毕业设计( 外文翻译 ) 学 院: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学号: 078105334 学生姓名: 杨飞明 指导教师: 罗海泉 二 O 一一 年 三 月 2002) 19:253259 2002 in a in of is A of of is at is In of a as on of is is be by In of in a an a of at to of An of is in of of is of in in a of in of to In of a 14, 0617. in in is by is of It is of in be in by of to by a to on on of to in of a a a of to of et 1 a in a of an in of is to in Yu et 2,3 to 4of it to to on of a In 990s, D to it to in In D to of on at in of a of a as 1(a), an on of to is is 1. a) a b) a to In of on In of a as 1(b),of is In to of an in of an to by on an AD to AD is to be to 2. AD to of in of a to a of is is on is to is up to to an of is of In is in A 0) at 50 to 9268,9268926804, as 3, is of in To of 3. in a 55is 0 m .1 is in a of is 1(a). As 1(a), of of 2 2 H) as of of is G) in G p. of at is to be of in to in of a in to of on of a 0 30 0 mm In is 00 is to 00 in is a 380 11003 380 mm .7 is in of a 0 mm is 4. It 4 is on is at It is is to at of 4. in a G 0 to to of of to be at In to 9252 of 92809280928092805 if 9252 a is to 9252, is of 9252 N at as 4, 5. It is 5 to in of It is is 9252. of at of of is to in In of of a 0 mm,is as of 00 kN 00 kN,a Pa as in 00 kN an in to at 9252 5. N , as 4, 00 kN 9252 N in to of of at to N, as 4, 6 is 6 of is of in of a of to at no on of of a so (b) a of a in is a E. An in .7 mm is in of of by no is to at of to at of as 7. It is 7 on at of as D E 1(b)is of as 7, to a to a of of a of is 8. It is at of is 6. at of (a) 100 (b) 600 7. in 8. at to in as , of , as (b), to be to of be by by to to as in of on of to be or We of be by of is to a of is to in to be of so on to as 9, to in a 579. to at of by at to at to of of of is of be in A is by E 1(b). is 10. a of of of is of , as 1(b). a of in as so is to be by at of 10. 11. of In to is to is to to is is to of a as 12. It is 12 to as 13(a). in as 13(b). It is 13(b) be by It be if an is is of of as B 1(b), is to is is to be to In to a to 12. 13. (a) b) in to as manufactur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I、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标准筛振筛机的总体及 传动 装置的设计 业设计 (论文 )使用的原始资料 (数据 )及设计技术要求: 设计原始资料: 1 电动机额定功率 P= 2 摇动频率 w=221 3 振击频率 f=141 次 / 4. 匹配筛具直径 200计技术要求: 1 要求外文资料翻译忠实原文; 2. 要求设计结构合理、制造经济; 3. 要求图纸设计规 范,符合制图标准; 4. 要求毕业论文叙述条理清楚,设计计算正确,论文格式规范。 业设计 (论文 )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 1. 收集 、 查阅有关文献 资料 , 外文 资料 翻译 (6000 字符 ),撰写 开题报告; ( 4 周) 2 月 23 日 3 月 20 日 2. 制定设备工作原理图 ; ( 2 周) 3 月 23 日 4 月 3 日 3. 标准筛振筛机的总体设计 ; ( 2 周) 4 月 6 日 4 月 17 日 4. 标准筛振筛机夹紧装置的设计; ( 2 周) 4 月 20 日 5 月 1 日 5. 完成 装配图 及主要 零件图 ( 折合 4 张) ; ( 3 周) 5 月 4 日 5 月 22 日 6. 撰写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审查、毕业答辩 。 ( 4 周) 5 月 25 日 6 月 19 日 、主 要参考资料: 1. 岑军健 , 赵菊初 第 4 册 )M . 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 2. 沈 鸿 , 周建南 . 机械工作手册 (第 10 卷 ) M .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广西柳州探矿机械厂 70B 型 200 准筛振筛机使用说明书 R 4. 廖念钊等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 5. 1 (2007) 195197 航空与机械工程 院(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类 050315 班 学生(签名): 卢 雷 日期: 自 2008 年 2 月 23 日至 2008 年 6 月 19 日 指导教师(签名):罗海泉 助理指导教师 (并指出所负责的部分 ): 机械制造工程 系(室)主任(签名):姚坤弟 附注 :任务书应该附在已完成的毕业设计 说明书首页。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I、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摩托车 后减震器及装配工具的设计 业设计 (论文 )使用的原始资料 (数据 )及设计技术要求: 设计原始资料: 1. 采用液力式减震方式 ; 2. 工作行程: 60 1 3. 产品整体抗拉断力应大于 8500N; 4. 阻尼器 符合规范要求, 示功图应丰满圆滑 , 无空程畸形 。 设计技术要求: 1 生产纲领: 1000000 支 /年; 2. 要求外文资料翻译忠实原文; 3. 要求设计结 构合理、制造经济; 4. 要求图纸设计规范,符合制图标准; 5. 要求毕业论文叙述条理清楚,设计计算正确,论文格式规范。 业设计 (论文 )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 1 收集、查阅、分析有关资料,外文资料翻译 (6000 字符 ),撰写 开题报告; ( 4 周) 2 月 23 日 3 月 20 日 2 减震器 整体方案分析与设计; ( 2 周) 3 月 23 日 4 月 3 日 3 计算确定工作 部分主要零件的相关参数 ; ( 3 周) 4 月 6 日 4 月 24 日 4 设计 后减震器部件装配图、 装配 工具装配 图,拆绘 主要 零件图 ( 折合 4 张) ; ( 3 周) 4 月 27 日 5 月 15 日 5 设计部件检验基准书 ; ( 1 周) 5 月 18 日 5 月 22 日 6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审查、毕业答辩。 ( 4 周) 5 月 25 日 6 月 19 日 、主 要参考资料: 1 庄志等 . 摩托车理论与机构设计 .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 成大先 . 机械设计手册 . 单行本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张龙全 . 摩托车减震器弹簧的设计计算及工作图的绘制 2004 年第 5 期 4. 刘爱红 . 后减震器阻尼阀系的研究与分析 . 摩托车技术 , 2004 年第 1 期 5. 刘爱红 摩托车技术 , 2006 年第 7 期 6天之 . 浅谈摩托车用 减震器 . 摩托车 , 2003 年第 5 期 7 in 1th 8. 廖念钊等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 航空与机械工程 院(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类 050315 班 学生(签名): 王 晋 日期: 自 2008 年 2 月 23 日至 2008 年 6 月 19 日 指导教师(签名):罗海泉 助理指导教师 (并指出所负责的部分 ): 机械制造工程 系(室)主任(签名):姚坤弟 附注 :任务书应该附在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说明书首页。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I、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A 博士款摩托车后轮毂模具设计及制造 业设计 (论文 )使用的 原始资料 (数据 )及设计技术要求: 设计原始资料 :1 A 博士款 摩托车 后 轮毂 零件图; 2技术参数 车轮规格: 0 ; 材料 牌号 : 设计技术要求: 1 生产纲领: 250000 件 /年。 2. 要求外文资料翻译忠实原文; 3. 要求设计的模具结构合理、满足加工要求; 4. 要求图纸设计规范,符合制图标准; 5. 要求毕业论文叙述条理清楚,设计计算正确,论文格式规范。 业设计 (论文 )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 1绘 制 零件图,收集、查阅有关资料,外文 资料 翻译 (6000 字符 ), 撰写开题报告 ; ( 4 周) 2 月 23 日 3 月 20 日 2零件铸造工艺分析,选取零件毛坯方案;设计轮毂毛坯图 ; ( 1 周) 3 月 23 日 3 月 27 日 3计算确定模具主要零件相关参数,确定模具结构; ( 3 周) 3 月 30 日 4 月 17 日 4设计模具装配图,拆绘主要零件图 ( 折合 4 张) ; ( 3 周) 4 月 20 日 5 月 8 日 5 任选模具一个主要工作零件,进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 2 周) 5 月 11 日 5 月 22 日 6撰写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审查、毕业答辩 。 ( 4 周) 5 月 25 日 6 月 19 日 、主 要参考资料: 1 董秀琦 . 低压及差压铸造理论领与实践 .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 铸造工程师手册编写组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3陈琦,彭兆弟主 编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4曹瑜强 . 铸造工艺及设备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何灿东 . 汽车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模具的标准化设计 . 模具工业 , 2000 年第 10 期 6汪建宏等 . 汽车摩托车轮毂的铸造成型方法 .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 2004 年第 5 期 7潘晓涛等 . 汽车铝合金轮毂的低压铸造模具设计 . 机电工程技 术, 2005 年第 34 卷第 9 期 8. 9. 廖念钊等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 航空与机械工程 院(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类 050311 班 学生(签名): 郭 攀 日期: 自 2008 年 2 月 23 日至 2008 年 6 月 19 日 指导教师(签名): 罗海泉 助理指导教师 (并指出所负责的部分 ): 机械制造工程 系(室)主任(签名):姚坤弟 附注 :任务书应该附在已完成的毕业设计 说明书首页。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I、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太阳能灯罩零件 模具设计及制造 业设计 (论文 )使用的原始资料 (数据 )及设计技术要求: 设计原始资料 :1 太阳能灯罩零件 零件图片一副; 2 统说明书。 设计技术要求: 1 生产纲领: 1000000 件 /年。 2. 要求外文资料翻译忠实原文; 3. 要求设计 注塑模装配图及模腔、模芯零件图; 5. 要求图纸设计规范,符合制图标准; 6. 要求毕业论文叙述条理清楚,设计计算正确,论文格式规范。 业设计 (论文 )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 1 设计 零件图,收集、查阅有关资料,外文 资料 翻译 (6000 字符 ), 撰写开题报告 ; ( 4 周) 2 月 23 日 3 月 20 日 2计算确定模具主要零件相关参数,确定模具结构; ( 1 周) 3 月 23 日 3 月 27 日 3 设计 注塑模装配图及模腔、模芯零件图 (折合 4 张 ) ( 4 周) 3 月 30 日 4 月 24 日 4 曲 面造型设计 ; ( 1 周) 4 月 27 日 5 月 1 日 5 利用 件生成模具型面数控加工程序 ; ( 1 周) 5 月 4 日 5 月 8 日 6. 任选模具一个主要工作零件,进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 2 周) 5 月 11 日 5 月 22 日 7撰写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审查、毕业答辩 。 ( 4 周) 5 月 25 日 6 月 19 日 、主 要参考资料: 1严烈 . 模具设计超级宝典 . 北京: 冶金 工业出版社, 2000 2黎汉明 . 数控编程 实用教程 . 北京: 人民邮电 出版社 , 2001 3 伊启中 . 模具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1 4沈 鸿 , 周建南 . 机械工作手册 (第 10 卷 ) M .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5 ) of of 6. 廖念钊等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 航空与机械工程 院(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类 050311 班 学生(签名): 郭 攀 日期: 自 2008 年 2 月 23 日至 2008 年 6 月 19 日 指导教师(签名): 罗海泉 助理指导教师 (并指出所负责的部分 ): 机械制造工 程 系(室)主任(签名):姚坤弟 附注 :任务书应该附在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说明书首页。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I、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飞行器 模型实体测绘及设计 业设计 (论文 )使用的原始资料 (数据 )及设计技术要求: 设计原始资料: 飞行器 模型实体 一件 ; 设计技术要求 : 1 要求 外 文资料翻译忠实原文; 2 要求 测量精度要达到 3 要求图纸设计规范,符合制图标准; 4. 要求毕业论文叙述条理清楚,设计正确,论文格式规范。 业设计 (论文 )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 1. 收集 、 查阅有关文献 资料 , 外文 资料 翻译 (6000 字符 ),撰写 开题报告; ( 4 周) 2 月 23 日 3 月 20 日 2. 测绘方案分析及确立; ( 1 周) 3 月 23 日 3 月 27 日 3. 应用传统测量技术及三坐标测量技术测绘飞行器模型; ( 4 周) 3 月 30 日 4 月 24 日 4. 三维实体设计; ( 2 周) 4 月 27 日 5 月 8 日 5. 测量 实体 的加工程序的编制; ( 2 周) 5 月 11 日 5 月 22 日 6. 撰写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审查、毕业答辩 。 ( 4 周) 5 月 25 日 6 月 19 日 、主 要参考资料: 1. 式三坐标测量机 用户手册 2. 胡仁喜等 . 文版机械 设计高级应用实例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 王卫兵 . X 数控编程实用教程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 赵玉刚 宋现春等 . 数控技术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5. 周文成 . 入门与范例应用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6. 廖念钊等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 7. 1 (2007) 195197 航空与机械工程 院(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类 050315 班 学生(签名): 蔡 智 日期: 自 2008 年 2 月 23 日至 2008 年 6 月 19 日 指导教师(签名): 罗海泉 助理指导教师 (并指出所 负责的部分 ): 机械制造工程 系(室)主任(签名): 姚坤弟 附注 :任务书应该附在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说明书首页。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I、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基于激光测量的叶片零件逆向工程的实现 业设计 (论文 )使用的原始资料 (数据 )及设计技术要求: 设计原始资料: 航空发动机 叶片零件 一件 ; 设计技术要求: 1 要求外文资料翻译忠实原文; 2 要求设计的零件具有典型特点 ; 3 要求图纸设计规范,符合制图标准; 4. 要求毕业论文叙述条理清楚,设计正确,论文格式规范。 业设计 (论文 )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 1. 收集 、 查阅有关文献 资料 , 外文 资料 翻译 (6000 字符 ),撰写 开题报告; ( 4 周) 2 月 23 日 3 月 20 日 2. 研究 方案分析及确立; ( 1 周) 3 月 23 日 3 月 27 日 3. 叶片表面点云数据采集; ( 2 周) 3 月 30 日 4 月 10 日 4. 点云的数据处理 ; ( 3 周) 4 月 13 日 5 月 1 日 5. 叶片型面的重建 ; ( 3 周) 5 月 4 日 5 月 22 日 6. 撰写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审查、毕业答辩 。 ( 4 周) 5 月 25 日 6 月 19 日 、主 要参考资料: 1. 袁锋 . 向工程范例教程 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 刘之生 M 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 式三坐标测量机 用户手册 4. 胡仁喜等 . 文版机械设计高级应用实例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5. 王军 学位论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 学位论 文 ,2005,5104 6. Y H I by AD . of 39:565568,1992. 航空与机械工程 院(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类 050315 班 学生(签名): 陶 理 日期: 自 2008 年 2 月 23 日至 2008 年 6 月 19 日 指导教师(签名): 罗海泉 助理指导教师 (并指出所负责的部分 ): 机械制造工程 系(室)主任(签名):姚坤弟 附注 :任务书应该附在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说明书首页。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I、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电机后外盖 零件实体及工艺规程夹具设计 业设计 (论文 )使用的原始资料 (数据 )及设计技术要求: 设计原始资料: 1零件图一份; 2. 零件材料: 设计技术要求: 型机械加工车间; 合制图标准; 计计算正确,论文格式规范。 业设计 (论文 )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 1绘制零件图, 收集、查阅有关资料,外文翻译 (6000 字符 ),撰写 开题报告; ( 4 周) 2 月 22 日 3 月 20 日 2 零件实体设计 ; ( 1 周) 3 月 23 日 4 月 27 日 3 对零件进行 机械加工 工艺分析,确定工艺方案 论证 ; ( 2 周) 3 月 30 日 4 月 10 日 4 工艺参数计算,完成零件的 机械加工工艺 规程设计 ( 2 周) 4 月 13 日 4 月 24 日 5 设计 专用夹具 1 2 套 ,拆绘 主要 零件图 (以上合计 4 张); ( 4 周) 4 月 27 日 5 月 22 日 6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审查、毕业答辩。 ( 4 周) 5 月 25 日 6 月 19 日 、主 要参考资料: 1 赵志修 . 机械制造工艺学 M .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2 李洪 .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M . 北京出版社, 1994 3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等 .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二版 M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4. 艾新,肖诗纲 . 切削用量手册 M .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5. 5廖念钊等主编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 6. F 5) 航空与机械工程 院(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类 050311 班 学生(签名):杨敏 日期: 自 2008 年 2 月 23 日至 2008 年 6 月 19 日 指导教师(签名):罗海泉 助理指导教师 (并指出所负责的部分 ): 机械制造工程 系(室)主任(签名):姚坤弟 附注 :任务书应该附在已完成的毕业设计 说明书首页。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I、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Y 型三轴互交零件实体设计及工艺规程夹具设计 业设计 (论文 )使用的原始资料 (数据 )及设计技术要求: 设计原始资料: 1零件图一份; 2. 零件材料: 45 钢。 设计技术要求: 型机械加工车间; 求; 合制图标准; 计计算正确,论文格式规范。 业设计 (论文 )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 1绘制零件图, 收集、查阅有关资料,外文翻译 (6000 字符 ),撰写 开题报告; ( 4 周) 2 月 22 日 3 月 20 日 2 零件实体设计 ; ( 1 周) 3 月 23 日 4 月 27 日 3 对零件进行 机械加工 工艺分析,确定工艺方案 论证 ; ( 2 周) 3 月 30 日 4 月 10 日 4 工艺参数计算,完成零件的 机械加工工艺 规程设计 ( 2 周) 4 月 13 日 4 月 24 日 5 设计 专用夹具 1 2 套 ,拆绘 主要 零件图 (以上合计 4 张); ( 4 周) 4 月 27 日 5 月 22 日 6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审查、毕业答辩。 ( 4 周) 5 月 25 日 6 月 19 日 、主 要参考资料: 1 赵志修 . 机械制造工艺学 M .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2 李洪 .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M . 北京出版社, 1994 3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等 .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二版 M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4. 艾新,肖诗纲 . 切削用量手册 M .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5. 5廖念钊等主编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 6. F 5) 航空与机械工程 院(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类 050311 班 学生(签名):徐志成 日期: 自 2008 年 2 月 23 日至 2008 年 6 月 19 日 指导教师(签名):罗海泉 助理指导教师 (并指出所负责的部分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